黄迪的栽培技术
黄迪椒,也叫黄灯笼辣椒,黄帝椒,黄辣椒,中国辣椒等,它的辣度达十五万辣度单位,在世界辣椒之中位居第七,营养价值比其他辣椒都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蛋白质含量也极高,因此还有“辣椒之王”的美称。黄帝椒常被加工成辣椒酱和提取辣椒素,畅销国内外,目前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一、黄帝椒的营养价值
黄帝椒是海南岛的稀有辣椒品种,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东南、西南沿海地区。
黄帝椒的种植技术
1、选择砂壤土
黄帝椒喜温、喜光,但35度以上高温、极强光条件一易得病,且生长不良。极怕涝,也不耐湿,耐旱力较强。选择排灌方便,有机质丰富,地下水位低,前茬不是辣椒、番茄、茄子、瓜菜作物的砂壤土地块栽培较易得高产。
2、整地定植
宜选择地势高燥,耕性良好,能排能灌的砂壤土地块种植,一般地,亩撒施充分腐熟的农家土杂肥1000kg~2000kg,或3~4m3腐熟的畜类,或精制有机肥1~2吨(市售),条沟施过磷酸钙50kg,三元复合肥50kg作基肥。株行距55~65cm×80~90cm,亩栽1100~1500株,土壤贫瘠者宜密植至2000株。沟畦走向应考虑通风和采光。地膜宜选用优质的双色银灰色膜。畦面宽1.2米,畦间沟宽0.4米,畦间沟要平坦,达到易灌易排的目的。
3、合理灌溉
黄灯茏椒虽有较强的抗旱能力,但合理灌溉仍然是夺得高产的关键措施这一。缓苗后及时追提苗肥(0.2%~0.5%尿素水)2~3次。定植15~20天后,追施尿素10公斤/亩。现蕾前后,穴施钾肥8公斤/亩+尿素8公斤/亩+氮钾钙镁复合肥20公斤/亩。每采收一批果后,追施适量尿素和三元复合肥,同时叶面喷施0.3%的尿素+0.4%红糖+0.3%磷酸二氢钾水液,保证已座果长大及继续开花座果。每5~7天沟灌1次,并用瓢瓢水淋蔸,保证沟潮湿。
4、病虫害防治
苗期病害主要是猝倒病,该病常使胚和子叶变褐腐烂,致使种子不能萌发,幼苗不能出土。幼苗出土后,茎基部受病菌侵染,呈水渍状,淡黄裼色,无明显边缘,逐渐失水变细,成为线状,直至猝倒。防治方法主要以预防为主,使用无菌苗床土,可有50%的多菌灵按每平方米8~10克拌细土10~15公斤作覆土。成株期病害主要有病素病、细菌性叶斑病、青枯病、疫病、桔萎病、根结线虫病。
爱吃辣的朋友可能都有吃过黄帝椒,它的辣对于不吃辣的人来说是难以抵挡的,目前主要还是在海南省种植较为广泛,其他地区要种也得在夏季用大棚种植。黄帝椒的价格比其他很多辣椒都高得多,这跟它较高的营养价值与稀有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尝试着吃吃黄帝椒,但先还是得做好辣的准备,最后多准备点水
品种选择
秋季温度高,降雨多,病虫为害严重,因此在选择品种时一定要选择耐高温、抗病毒病好,易坐果、产量高的品种。
二、适期播种
秋季,适宜黄迪的生长季节短,前期气温高,潮湿大,植株易徒长和染病,而后期气温迅速下降,对瓜的生长不利。所以适宜的播种期是获得高产的关键。所以,一般在8月上旬垄侧直播。播种时种子要平放,深2厘米左右。按大小行种植,大行距1米,小行距0.5米,株距50厘米,一沟种植,一沟空闲,每亩保苗1000株。
三、田间管理
1、温度管理:前期温度过高,当温度超过30度时,可在大棚上加盖遮阳网,后期温度迅速降低,当夜间温度低于15度时,要加盖棚膜,使棚内温度保持在15--30度之间。
2、水肥管理:西葫芦容易徒长,坐果前,一般不浇水。当田间70%以上植株都已经结瓜,根瓜长至5厘米左右时,浇一次膨瓜水,并追施10公斤三元素复合肥。以后每采收一次,要结合浇水,追施一次三元素复合肥15公斤。后期,随着天气转冷,浇水追肥尽量选在晴天上午进行。
3、化学控旺: 苗期温度高,易徒长,要采用化学控制,可在1叶、3叶期各喷1次50%的矮壮素2500倍液,可有效防止徒长,促进雌花分化。
4、保花保果:当幼瓜的雌花开放时,可用50-100毫克/千克的2.4-D或100毫克/千克的防落素涂抹雌花的柱头及花冠基部,在溶液中加入0.1%的嘧霉胺可湿性粉剂,既可防止化瓜,又可预防灰霉病发生。
四、适时采收
开花后10-12天,当根瓜达到250g时,即可采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281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