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博物馆怎么描写
具体来讲,国家馆居中升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制拟斗拱。“匠人营国”中的九经、九纬之道,成为国家馆屋顶平台建筑构架的文化基矗传统建筑中斗拱榫卯穿插,层层出挑的构造方式,则成为国家馆建筑形态的文化表达。从浦江对岸远眺,其气势有城郭墙垣之威武;从世博轴上近观,其形态如楼台门第之高耸。若沿江而下,轻舟渐近,则可见国家馆以浦东陆家嘴现代建筑为背景,雄踞浦江之滨。
而平卧于国家馆之下的地区馆,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厚重坚实的平台。它的四面或以台阶步道,或以园林小品与周围环境巧妙衔接;建筑外观上还镌刻着古代叠篆文字,悬挑在基地最外侧的环廊立面,印出中国历史朝代名称,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为休憩设置的小品表面,则镌刻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和各地区间的团结与进龋
设计者何镜堂院士说:“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展现了中国文化、东方哲学对理想人居社会环境的憧憬。”
篇二:世博会中国馆
中国2014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简称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区南北与东西轴线交汇处,处在园区的核心地段。它由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与港澳台馆(分别为独立展馆)三部分组成。
中国馆的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为主题,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其中,“中国红”作为建筑的主色调,大气而沉稳,也易于为世界所理解。高耸的国家馆与在地面上水平展开的地区馆相呼应,以体现东方哲学中“天”与“地”的对应关系。同时,国家馆的整体造型以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斗栱为来源、并从夏商周的青铜器中吸取了灵感。在地区馆的外墙上,还采用了中国古老的叠篆文字传递二十四节气的信息。
中国馆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以符合环保的理念。所有的门窗使用的是低辐射镀膜玻璃,反射热量的同时还能降低能耗。顶层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净化雨水,以冲洗卫生间或车辆。
展馆于2014年4月25日开始面向所有华人建筑师征集建筑方案,最终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的“东方之冠”为主,并吸纳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简盟工作室和上海建筑设计院的“叠篆”方案以及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的“龙”方案。中国馆是上海世博会园区中最重要的场馆之一,世博会结束后,中国国家馆将永久保留。
篇三:世博会中国馆
今天我终于见到了梦寐以求的中国馆心情无比高兴激动。
曾在电视上无数次看到介绍:中国馆外形酷似一顶古帽,而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看到后觉得眼前一亮,颜色为中国红显得大气、沉稳、喜庆,有种想飞进去的冲动。
人很多,经过漫长的排队,乘上自动电梯,心情更激动了,电梯是以动车为题材的设计的,所以感觉就像坐在动车里。乘电梯,来到多媒体影院大厅,感觉好壮观,首先观看的是一段主题影片《历程》,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自强不息的城市化经验、中国人的建设热情和对于未来的期望。很是震撼,感觉中国人的努力与刻苦!
看完影片来到下一景区,会动的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厅内暗暗的,仿佛置身于黑夜中。图片中人是活得,有的打着灯笼出门,有的划船,有的在买卖,有的回家,古代宋朝人的生活繁盛热闹、栩栩如生的跃然屏幕上。中间观看了《秦始皇的四驾铜车马》《希望的大地》《超级水稻》。给我带来很大的冲击感,觉得太不可思议,太完美了。
随后来到了《童心畅想》两边墙上挂满了各地儿童的应征画作,充满了儿童天真烂漫的想像力,感觉是参观儿童画展好陶醉,童年真美好!
最后参观了《低碳未来》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大厅中还有从天而降的水像瀑布,像水柱,时有时无,水的形态各异,好看极了。展现了人与人、人与环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看完中国馆我依然意犹未尽,我更深的了解中国文化﹑历史﹑未来。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自豪。我爱我伟大的祖国!
|||世博会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主题是“世博记忆”与“城市生活”,由代表历史、冥想和永恒的“历史河谷”和代表未来、开放和瞬间的“欢庆之云”两个意象来演绎。 博物馆展陈面积约1.2万平方米,设有8个常设展厅和3个临展厅。常设展厅的1—4厅主要展示1851年至2008年之间的世博会发展状况及历史面貌;
5—7厅的展示内容则围绕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开,第8厅主要呈现2010年世博会以后不断延续的未来各届世博会的精彩内容。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336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