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超市里整包卖的瓜子仁,都是怎么剥出来的

超市里大量瓜子仁都是机器剥的。其工作原理是葵花籽在高速转动的齿辊表面不段翻滚,在齿板与齿辊的三角槽底被撞碎。然后吹风机送风,由于壳与仁的密度不同,被吹出的距离也不同,壳、仁分别落在不同的区域,这时就可进行清理。

超市里整包卖的瓜子仁,都是怎么剥出来的

农村有些农具已渐渐消失了,你记忆中的农具都有什么用途呢?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已用杵和石臼舂米;公元6世纪已有舂稻谷的文字记载。14世纪的《王祯农书》详述了加工的技术和工具并绘制了有关图象。17世纪《天工开物》对当时稻谷加工情形的描述是:“凡既砻,则风扇以去糠秕,倾入筛中,团转,谷未剖破者浮出筛面,重复入砻”;“凡稻米既筛之后,入臼而舂”。亦即先砻谷,经谷糙分离,再将糙米碾成白米。这个基本工艺过程至今仍为碾米工业所用。1897年,日本从引自美国的恩格尔贝格脱壳机得到启发,于1905~1908年先后发明横式碾米机(摩擦式)和金刚砂碾米机(碾削式),提高了大米的精度。1956年喷风碾米机问世。上述 3种碾米机现已成为碾米的基本设备。

从小生活在农村,不仅对田地一年四季点种作物的时令牢记于心,耕种劳作的农具更是看家子,出生在七八十年代的农村人都知道,那时种地基本还是靠人力,像手扶三轮柴油车都是稀罕物,更别说什么收割机,那时家家户户都有一套耕种的家什,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今天咱们一起说说消失在记忆深处的农具。

一、磨盘石、石滚

说起这个磨盘石、石滚可是早年麦场里必备的东西,那时农村基本都有一个叫做‘’场‘’的地方,就是小麦、大豆等作物收割后脱粒晾晒的地方,场地先用石滚、磨盘石压实压平,等作物收割后运到场地,进行挤压,迫使籽粒脱壳,有时为了增加重量,人也可以蹲在磨盘石上。

二、犁

作为耕翻土地的这个重要农具,是农民十分珍惜的,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天子扶犁臣赶牛‘’,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便开始套上黄牛进行翻垦土地,由于田地里存在石头、铁钉等硬东西,很容易把犁隔出缺口,所以农民使用时非常小心。

三、耩子

以前播种小麦的时候,都是用这个农具,它的工艺十分复杂,麦种放在上面的篼里,篼的下部靠近扶手的地方有个松动挡板,下面连着三个金属管,直通地下,控制挡板的位置就可以控制播种的密度,这也是秋季农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黄牛借不到的时候,就用人力,不过这个活一般是老把式才行,普通农民干不好这个活。

四、平板车

那时农村拉粪、买化肥、拉庄稼、交公粮,甚至人病重用的都是平板车,木质的架子,自行车似的两个轱辘,老农民上地赶集都是靠这个,家庭经济好的可以套上毛驴,走亲访友省时省力。

五、筛萝

这也是一种农民常用的农具,家里收获的小麦、油菜籽、大豆、绿豆等夹杂小石子或泥土,为了得到更加干净的粮食,它就会派上用场,左摇右晃,里面的杂质就会被掉下来,大点的石子用手捡取,非常实用。

总之,随着农结构的调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前的农具逐渐被更为先进的农具所代替,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见证,你们还知道哪种农具消失了吗?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436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