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晒田的实施标准是什么
作者:业奇农业网
•
更新时间:2025-02-15 23:31:28
正常的标准是晒到田间土面干裂为止。 水稻晒田应达到白根满田跑,脚踩不陷泥即可。
晒田时间一般为5~10天,轻晒田块,要晒到田面破皮开细缝,脚踩下去不粘泥;中晒的田块,要晒到踩下去无脚印,田面硬实,出现鸡爪状裂纹;重晒的田块,要晒到田面出现2厘米左右的裂纹,达到白根外露,叶色褪淡,叶片直立。当田间有1/3左右植株已拔节时应停止晒田,进行正常的水分管理,以保证幼穗分化期对水分的需求,促进幼穗分化生长发育。此时应适当深灌,控制水层在5~6厘米。水稻晒田的标准是,把田要晒冰口为止。田边开小裂,中间人走留脚印但泥不沾脚,叶色稍褪淡。地势洼,地下水位高应重晒,前期施氮肥过多,秧苗生长过旺应重晒。前面出现裂纹,达到白根外漏。
(1)晒田一般应在分蘖末期,拔节初期进行。晒田过早,影响有效分蘖的产生与生长,晒田过晚,新分蘖过旺生长,延迟幼穗分化速度。分蘖力中等的,每穴达到25个~30个蘖时应排水晒田。
(2)稻株茎叶生长过旺,氮肥用量过多,叶片发黑的应重晒田,早晒田。反之稻株长势弱小应晚晒,轻晒或不晒。
(3)土层深厚、肥沃,稻株呈现出徒长,叶色发黑的应早晒,重晒。土质较薄,保肥保水较差的应晚晒轻晒。黏土层透水性弱的应早晒、多晒;漏水田不晒。
(4)当田间有三分之一左右植株已拔节时,应停止晒田。进行正
晒田时一般要按照“看天、看地、看苗”的原则来确定晒田程度,即以“下田不陷脚,田间起裂缝,白根地面翻,叶色退淡,叶片挺直”为标准。注意事项:苗数足、长势旺的田块应早晒、重晒;苗数少、长势弱的田块应轻晒或晾晒;冷浸下湿田应及早排水露田;保水性差、水源无保障的田块应晾晒或不晒。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44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