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龙骨是什么
龙骨为古代大型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主产于河南,山东,甘肃,山西,陕西等地。生用或煅用。本品味甘涩,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平肝潜阳,镇静安神,收敛固涩的功效。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的烦躁易怒,头晕目眩等症,可与牡蛎白芍等药同用;用于神志不安,心悸失眠以及惊痫癫狂等症,可与朱砂远志酸枣仁等药同用;用于虚汗,遗精,崩漏,带下等症,治虚汗常与牡蛎五味子等药配伍,治肾虚遗精,可与牡蛎芡实等药配伍,治带下赤白及月经过多,可与牡蛎海螵蛸山药等药配伍。
生龙骨主要用于镇惊安神,平肝潜阳力胜,多用于失眠,怔忡,惊痫,癫狂,眩晕。
煅龙骨收敛固涩力强,多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带下,久泻及疮疡不和等。
参考资料:
现在中药里的龙骨都是什么骨头?
1、龙骨别名煅龙骨、那伽骨、生龙骨等,龙骨具有镇惊安神、敛汗固精、生肌敛疮、收涩固脱止血的功效。常治于心悸失眠,健忘,头晕目眩,自汗盗汗,溃疡久不收口及湿疮。
2、龙骨的副作用。龙骨几乎无副作用,在临床观察暂时无发现龙骨出现不良反应。
3、龙骨用药禁忌。古书记载《本草经集注》:得人参、牛黄良;畏石膏;《药性论》:“忌鱼”,并有湿热、实邪者忌服龙骨。
龙骨是什么骨头
龙骨是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挖出龙骨后,除去泥土及杂质。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表面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至淡棕色,多较平滑,有的具纵纹裂隙或具棕色条纹与斑点。
质硬,砸碎后,断面不平坦,色白或黄白,有的中空。关节处膨大,断面有蜂窝状小孔。吸湿力强。无臭,无味。以质硬、色白、吸湿力强者为佳。
五花龙骨又称五色龙骨(《广利方》)。呈圆筒状或不规则块状。直径5~25cm。淡灰白色、淡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夹有蓝灰色及红棕色深浅粗红不同的花纹,偶有不具花纹者。
一般表面平滑,有时外层成片剥落,不平坦,有裂隙。质较酥脆,破碎后,断面粗糙,可见宽窄不一的同心环纹。
中药龙骨的药用功效
1、镇心安神:用于精神抑郁,症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常与生龟板、菖蒲、远志各等份研末水丸服。
2、平肝潜阳:用于高血压所致的头痛头晕、烦躁等证,常与牡蛎、生白芍、白薇、菊花、钩藤等同用。
3、收涩固脱:用于遗精、带下、自汗、盗汗、月经过多等证,常与煅牡蛎、山药、海螵蛸、茯苓等同用。
4、生肌敛疮:用于疮疡溃腐久不收口及脐疮流水、金疮出血等证,与枯矾各等份研末外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456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