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水稻苗床两叶一心期用啥农药调酸
用固体硫酸,每栋棚2公斤、拌土后,秧苗叶片无水珠时均匀撒施到苗床,然后浇水洗苗。如果叶片有水珠,固体硫酸遇水形成强酸,灼伤叶片。 固体硫酸不能喷雾,放到喷雾器中,会把喷雾器烧坏的(这是有实例的)。
水稻地的土有碱怎么办
水稻幼苗适宜在微酸性的土壤生长,种子吸水发芽快,生理机能旺盛,可抑制立枯病菌的发展,增强幼苗抗性.当土壤 pH值超过7时,水稻发芽、出苗生长显著变弱.当土壤pH值低于4时水稻发芽也受抑制.土壤 pH值以5—6 最适宜水稻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调酸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a.酸化煤调酸剂 粉碎后风化煤作载体,加入硫酸,调制成含腐植酸1.5%,pH值3的调酸剂.把床土调制到 pH值 6,效果良好.b.酸化草炭调酸剂 粉碎草炭为载体,即干草炭50千克,加15%的稀硫酸15千克,制成 pH值3的调酸剂.c.糠醛渣调酸剂 糠醛渣是生产醛糠的副产品,糠醛渣的酸化强度 pH值2—3,可直接用来为床土调酸,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d.硫酸调酸剂 将浓硫酸稀释8一10倍,按调整到要求 pH值所需剂量,直接加入土中,搅拌均匀备用.②调整床土养分 盘育秧,床土厚只有2.5厘米,土层较薄,培育3.5叶小苗,播量又大,秧苗密集,每平方厘米有苗 2.5株.为使秧苗健壮生长,除要求床土肥沃,还要加入适量速效养分.一般加腐熟马粪10%,过磷酸钙2%,硫铵0.2%.②调整床土透性 育苗床士,要求松紧适宜,以利机播、 机插和幼苗生长.土壤粘重渗透性差要加入疏松物质,如稻壳等.可达机插不漂秧,不散块,秧苗生长良好.④床土配制方法 床土最好用菜园士,或旱田地士.连同马粪粉碎过筛(筛孔6—8毫米),不可过细,以保持通透性.不能混入石块.床土经过调酸剂调酸,与磷肥、硫铵,马粪或稻壳 混合搅拌均匀,堆放好备用.
盐碱地种水稻的技术措施
一、水稻育苗
在水稻育苗期间由于盐碱地区土壤PH值很高,不能满足水稻正常的生长发育要求,需要把PH值降下来,防止水稻苗期生病,育出健壮秧苗,保证大田生产需要。
1、育苗地的建设
苗床要选择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棚与棚之间再挖出30~50厘米的排水沟,床面要高出地面10~20厘米,并用客土及农家肥混拌施于苗床地表培肥地力。
通过挖沟筑高台,可以降低苗床水位,防止床面出现返碱现象,通过施用有机肥,在培肥地力的同时,又起到中和土壤酸碱度,降低PH值的作用。
2、选择良种
盐碱地区种稻要选择耐盐、耐碱性较强、有较好抗病性的的品种,且生育期不能过长。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的优良品种有龙粳21、龙粳25、绥粳4号、垦稻12等。
3、物资准备
(1)工业浓硫酸。一般情况下,每公顷水田需要准备工业浓硫酸50公斤,主要用于床土调酸使用。
(2)腐熟的有机肥。一般每栋规格在60米×6.4米的大棚(文中所提大棚均为此规格)需要腐熟农家肥3~4立方米。
(3)每栋大棚需要过筛的床土7立方米左右。床土要在PH值相对较低的地方挖取,在旱田中取土,不能选择上年度施用过普施特、豆磺隆等农药的地块。
4、配制床土
(1)配制酸化土小样。将过筛的床土与农家肥按3:1的比例进行混拌后堆成梯形长条堆。取一定数量的床土(每栋大棚大约500公斤)围成一个圆型坑,将硫酸(每栋大棚大约使用100公斤)倒入其中,硫酸与土壤接触后,会变成黑色糊状,并产生大量水蒸气,一定要进行搅拌,等到床土变成黑色块状时,将其堆起,酸化土小样即制作完成,用塑料布将其盖严待用。注意: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使用前一定要穿好防护用具,包括口罩、橡胶手套及护目镜等,调酸过程中不要让硫酸溅到衣物及皮肤上,如有硫酸溅到皮肤上要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2)研磨化肥。将硫酸铵、二铵、硫酸钾按每栋大棚30、30、15公斤的使用量用粉碎机粉成粉状待用。
(3)配制床土。酸化土小样闷1~2天以后将其和粉碎好的化肥一同扬于床土堆上,混拌均匀并过筛,堆好盖严备用。
二、本田管理
1、农田水利建设
水田建设要有完善的灌排水系统,要做到灌、排自如才能种好水稻并获得高产。在保证充足灌溉条件的同时,有良好的排水系统,能充分满足泡田洗碱需要,是水稻高产的必要条件。
2、放水泡田
开发盐碱地种稻,要提早泡田,因土壤盐分溶解于水要有一个时间过程,时间长溶解盐分也多。苏打盐碱渍型水稻土需大水泡田3~4次,每次泡田3~4天,放水前人工搅动泡田水,使其充分溶盐成浑水后放出。碳酸盐型水稻土泡田2~3次,每次泡田2~3天。
3、盐碱地施肥
水田施肥应以增施有机肥为主,适当控制化肥施用量。盐碱地氮的挥发损失比中性土壤大,深层施肥效果明显好于浅表施肥。选用颗粒较大的肥料可以减少与土壤接触表面积,改多次表施为80%作基肥或全层施肥,20%作为穗肥表施。
盐碱地施用化肥量不宜过多,可选用偏酸性肥料施用,如过磷酸钙、硫酸铵等;含盐量较高的稻田可施用中性肥料,以免加重土壤的次生盐碱化。盐碱地施用化肥应分次施用,少量多次。
增施磷肥,适当补锌。磷与土壤酸碱性有密切关系,在PH值6~7.5的范围内速效态磷较多;PH值大于7.5或小于5.5时速效态磷量明显降低。盐碱地种稻淹灌30~50天,土壤PH值由8降低到7.1~7.3,因而有效态磷量增加,但仍低于非盐碱地土壤淹灌后磷的含量,因此,要增加磷的施用量。盐碱稻区缺锌现象较普遍,容易产生稻缩苗,可采用底肥施用或在插秧时蘸根的方法适当补锌,并在水稻生长期间叶面喷施锌肥。
4、水分管理
盐碱地种稻,在插秧到完熟期内,水田不能断水,更不能重晒水田,否则易出现返碱现象,使水稻出现生理性病害,降低产量。
5、培肥地力
水稻收获后,在秸秆还田的同时,每亩需施入3~5立方米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使低产田变成高产田。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481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