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芝麻的功效作用
名称考证
山芝麻 (《福建民间草药》) ,岗油麻(《生草药性备要》)、岗脂麻(《岭南采药录》)、山油麻(《广州植物志》)、田油麻、仙桃草(《福建民间草药》)、野芝麻、狗屎树(《广西中兽医药植》)、假芝麻(《广西药植图志》)、山麻(《闽南民间草药》)、假油麻、芝麻头(《岭南草药志》)、牛釜尾(《广西中草药》)、山野麻(《福建中草药》)、白头公、油麻甲(江西《草药手册》)、野麻甲、假麻甲(《广东中草药》)
科目来源梧桐科植物
药用部位山芝麻的全株。
性味归经辛微苦,凉。①《岭南采药录》:“味苦,性凉。”②《福建民间草药》:“甘,寒,无毒。” ③《南宁市药物志》:“辛微苦,凉。”入胃经。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通利血脉,解表清热,消肿解毒。治感冒发热、头痛、口渴、痄腮、麻疹、痢疾、肠炎、痈肿、瘰疬、疮毒、湿疹、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用药忌宜《广西药植图志》:“虚寒症忌服。”
资源分布分布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及西南等地。
古籍考证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化学成分
根含黄酮甙、酚类、鞣质。根中分得具有降低转氨酶作用的三萜化合物山芝麻酸甲酯 (methyl helicterate)、山芝麻宁酸甲酯(methyl helicterilate)、山芝麻宁酸(heliterilic acid)、山芝麻醌(helicquinone)及山芝麻内酯(heliclactone);并含β-谷甾醇、白桦脂酸和齐墩果酸。
参考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英语:Root of Tortedfruit Screwtree
别名:买买刘才、野芝麻、麻纽塞、扭索麻。大麻树、黎仔麻木(《中国药用植物纲要》),癞皮树(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假芝麻、火索木、坡皮麻、鞭龙
药材基源:梧桐科山芝麻属植物扭蒴山芝麻Helicteres isora L.,以根入药。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辛;苦;平
归经:胃经 根含葫芦苦素(cucurbitacin)B,异葫芦苦素(isocucurbitacin)B;根、根茎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白桦脂酸(betulic aic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胡萝卜甙(daucosterol),3β,27-二乙酰氧基-羽扇豆-20(29)-烯-28-酸甲酯[3β,27-diacetoxy-lup-20-(29)-en-28-oic acid methyl ester]。果实含a-香树脂醇(a-amyrin),β-香树脂醇(β-amyrin),羽扇豆醇(lupeol),无羁萜(friedelin)及蒲公英赛酮(taraxerone)。叶含三十四烷酸三十四烷酸酯(tetratriacontamyl-tetratriacontanoate)。火索麻还含薯蓣皂甙元(diosgenin)及1,4-二氢-4-氧代-2-喹啉已酸(1,4-dihydro-4-oxo-2-quinolinehexanoic acid,malalyamine)。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488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