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人工水稻插秧技巧

1、高产水稻插植密度与方式,是协调群体与个体的主要手段。 由于我国稻区辽阔,插植密度和基本苗差异较大,在生产实践中,必须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管理水平、水稻生长期间的气候条件、耕作制度,茬口的早迟以及秧苗素质等具体条件来决定。

人工水稻插秧技巧

2、在适期早插的基础上,注意提高移栽质量。插秧要做到浅、 匀、直、稳。浅,即浅插,能促进分蘖节位降低,早生快发。匀,是指行株距规格要均匀,每穴的苗数要匀,栽插的深浅要匀。直、稳,是指要注意栽直,既栽得浅又要求栽稳,不浮秧。浅泥脚田栽“浑水秧”。栽后保持适当深水,减少叶面蒸腾,有利于早返青。

水稻插秧 间距多少最好

一、水稻移栽的行距和株距

1.水稻移栽的行距一般在30厘米左右,株距在10-13厘米左右。一些相对优质的水稻品种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密植。

2.合理种植水稻,保持适当的行距和株距,可以使水稻获得充足的光照,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3.水稻适宜的地温在13℃左右,当地温达到14℃时,即可开始移栽。根据温度、移栽面积、插秧机的强度、劳动力等因素,可以适时试播。一般在宿迁等地区,最佳移栽期为6月10日至25日。

4.水田的沉降应良好,泥层不宜过厚。如果土地沉降不好,机械移栽后幼苗可能会下沉或移栽过深,导致第一节分蘖少,高节分蘖多,进而导致分蘖延迟,品质差,影响产量。

二、合适的移栽深度

1.移栽深度在2厘米左右时,不会出现落苗、浮苗现象,植株根系生长更多,分蘖能力更强。机械移栽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人工移栽深度1.5厘米左右。

2.水稻插秧后,应及时浇水保苗。缺水会导致幼苗死亡,水层过深会影响幼苗正常返青。一般水深是幼苗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3.在稻田中,病虫害防治比病虫防治更重要,水稻返青期是潜叶蛾危害的主要时期。移栽前可在苗床上喷施吡虫啉,移栽后可再次喷施毒死蜱,加速杀灭效果。

4.水稻移栽三天后会返青,返青后要适当追肥,以促进新叶早长、早分蘖,使秧苗更壮实。

三、水稻移栽的高产期

1.当天平均气温稳定在12°C-13°C即可开始移栽,移栽的丰产期为5月15日-25日,移栽时间一定要准确。早移栽或晚移栽都不利于产量。插秧规格可根据当前土壤肥力和主要品种特点确定。一般行距为30cm×12cm,土壤肥力高或苗壮低时密度可稍低,幼苗较弱时密度可较高。

2.要想水稻快速返青、早分蘖,插秧时必须浅、直、平、匀,其中深度应在2厘米左右,最深不超过3厘米。移栽后,当早上50%的植株开始漏水,晴天中午心叶不卷曲,新根出现,意味着植株即将达到返青期的标准。分蘖肥必须在返青后立即施入,这样才能在分蘖叶位体现肥效。分蘖肥可分两次施入,第二次分蘖肥最迟应在第6叶期前施入,避免在有效分蘖临界叶位后发生肥效反应。

3.第二次除草可根据苗草情况在移栽后10-20天进行。除草剂可以是安全性较高的稗草类除草剂,酰胺类除草剂可以在稗草1.5叶期前使用,有机磷类除草剂可以在2.1叶期前使用,如50%利福特等。使用时可与孙兴等防治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混用,再用毒土法或喷雾器喷洒。

水稻插秧的间距,一般要根据品种的分蘖力、土壤的肥力水平、品种的生育期长短、栽培季节等因素确定.。品种分蘖力越强、土壤肥力越高、品种生育期越长,则插秧间距相对宽一些,另外,从栽培季节上来说,中稻比晚稻稀,晚稻又比早稻稀一些。在南方双季早稻一般行距插13-16cmX16-20m,中稻一般16-20cmX23-30m、晚稻一般13-16cmX20-23m。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492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