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入地老鼠有没有副作用?
入地老鼠,即紫茉莉及烟脂花,能治结核,瘤肿,血压高及糖尿病,但不宜长期服用,煎前先用米略炒,可减弱其毒性。
有人服用一段时间后出现脱发。部份人士出现心悸,眩晕等血压偏低表现。
希望资料能帮到你。
鼠尾草在中国叫什么
提起鼠曲草脑海瞬间就想起鼠曲粿,鼠曲粿是潮汕人非常熟悉的粿品,是潮汕小吃中 历史 最为悠久,最具潮汕风味的小吃,也是许多在外潮人思念家乡的味道。潮汕人喜欢将鼠曲草制成粿品,鼠曲草的纤维让粿皮充满韧性,韧性中充满嚼劲,散发着天然鼠曲草的清香,是我儿时最爱的味道。
鼠曲草在我的家乡是随处可见的野菜,潮汕平原气候暖和, 一年四季都能见到鼠曲草,每年十月水稻收割后,田野上就会陆续冒出嫩嫩的鼠曲草来。记得小时候放寒假经常和小伙伴到田野采摘鼠曲草,每次都是满载而归,采多了就送给亲友邻居。潮汕人更喜欢在过年和元宵制作鼠曲粿,鼠曲粿也被称为“过年粿”,不过现在许多粿品店每天都有售卖,随时想吃都有。
鼠曲粿的制作
做鼠曲粿第一步就是用鼠曲草来熬制粿皮。通常鼠曲草采摘回来之后,就摘取嫩叶子,然后清洗干净晒干,晒干后再用石臼捶打,通过不断几次的捶打,捶至烂透,再将鼠曲泥和芝麻、油一起熬煮,这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熬煮好的鼠曲泥趁热和糯米粉搅拌均匀,揉成团作为粿皮。
再将团块分成小块,捏成圆饼,包粿馅,馅有咸、甜。甜馅就有好几种,有花生馅,花生仁炒熟后脱膜搅碎加白砂糖作馅;有红豆或绿豆加糖制成豆沙馅;有黑芝麻和冬瓜册调制的馅。咸馅有糯米饭加香菇、肉丁、虾米、花生仁、香料等;包什么馅随心所欲。
包馅之后放入“桃”印中压印,再垫上新鲜的香蕉叶,放入蒸笼蒸熟,鼠曲草和香蕉叶的香韵交融为一种独特的,耐人寻味的味道。
鼠曲粿的功效
鼠曲草又名白头翁,是中医的一种常见药材,性甘,具有消积、健脾、养胃去火等功效。鼠曲粿因为有了鼠曲草的加入,所以,鼠曲粿能调中益气,去胃肠瘀积,一般人都适合吃。
你吃过鼠曲粿吗?你喜欢鼠曲粿吗?
清明果的原材料鼠曲草,也叫雏菊草,当地人都叫清明草。
每年清明前的鼠曲草是最嫩的,下过春雨,鼠曲草冒尖的往上长,满山遍野黄灿灿的对着我们在招手,好似在告诉我们制作清明果的时候到了,到了山上采摘回来,用水洗干净,锅中水烧开,将鼠曲草焯水三分钟去掉生涩的味道,捞起放凉水泡几分钟,再捞起用擀面杖捣碎,加入适量糯米粉揉成面团,再分一个个小剂子,包入红豆沙或是绿豆沙 ,可以包成圆形或是你喜欢的形状,也可以用月饼模具来固定,蒸锅内摆放一张张的橘子叶,将制作好的清明果一个个整齐的放在橘子叶上,水烧开中火蒸20分钟即可,绿油油的清明果透着鼠曲草特有清香。
鼠曲草有什么美味吃法?
现在刚好是鼠曲草采食的季节。鼠曲草是麴鼠(qu)草的别名,又叫清明菜、田艾。鼠曲草有祛湿、化痰的作用。
清明时节,湘、桂、黔三省交界的侗族地区,有用鼠曲草做粑粑的习惯。 将新鲜鼠曲草采摘回家,清洗干净后装入干净布袋。
不停捶打出汁,再用鼠曲草汁液倒入糯米粉混合制成胚子。再用粽子叶包成四方形,扎紧,放蒸锅旺火蒸熟。
也有在粑粑胚子中包入黄豆炒至的馅料。刚刚蒸出来的粑粑软滑适口,散发者鼠曲草独有的香味。
除了鼠曲草粑粑,侗族地区的腌鱼、腊肉、禾花鱼也很有特色,《舌尖上的中国》有专题介绍。
水腌菜(咸菜)、酸萝卜、酸汤鱼、剁辣椒都为湘菜增色不少。全国仅有的五个侗族自治县,有四个在湖南。
人们对几个爱吃辣椒的省份评价:“四川麻辣 贵州香辣 云南鲜辣 陕南咸辣 湖南酸辣 ”,可以看出侗族酸味 美食 的影响力。
鼠曲草做的糯米饭也非常有特色,给大家分享一下 。将鼠曲草清洗干净切碎,糯米淘洗干净。
炒锅置火上,下入葱丝煽炒出香味,倒入鼠曲草,撒上食盐炒熟。饭锅倒入糯米,加入适量水,拌入烧好的鼠曲草。
烧沸后改小火把饭煮熟,出锅即成。
鼠曲草作为野菜家族的一员,相信会有更多美味的吃法呈现出来。
读者福利:《不上火的吃法 》(pdf电子书)。点击我编头像,上方“私信”,或者看“作者介绍”联系获取。
又见鼠曲草,又见清明日。湖北的清明,淅淅沥沥的细雨也是有的,但是肆意舒展的暖阳也是常见的,这就是春的气息。
鼠曲草在壹周君看来,是特别有乡愁的 美食 。
在大别山那块的罗田、浠水、英山及红安一带,在清明节都会吃一种叫“软萩粑”的小吃,这跟江浙清明节吃青团有着差不多的风俗吧。
鼠曲草,也叫软萩,当地人都叫清明菜或者灰灰草,最寻常的做法当然是做成软萩粑。
鼠曲草摘回来后,用水洗干净,再把它舂成瓤,把糯米粉和软雀穰倒进盆子,加适量的开水,用力搅拌。扎碎与糯米粉粘米粉加60℃温开水揉成面团,黑芝麻加白糖拌匀做馅,做成圆饼再用微火烙制而成软萩粑。
和糯米粉与和麦粉不同,一定要用开水,而且加水不要很多,和匀的软雀面团呈浅绿色,质地柔软。
鼠曲草面团,如果直接擀薄定型,上火煎或者上火蒸,那就是软萩粑。
但如果做成青团,更是名副其实。馅一般先炒熟拌匀,加馅做粑是细致活,又是技术活,一般人做不了。
馅料的做法是咸蛋黄煮熟,在锅中压成泥,加入肉松,加适量水,炒到软硬适中。蛋黄粉和白糖混合,甜度自调,加冷水和成糊状,这就是馅料。
取一小团鼠曲草糯米糊,在手上压成薄片,过上适量馅,捏成球状;
放在刷过油的粽叶或锡纸上,开水锅中煮10分钟,取出,放凉后手摸凉开水会抹在清明粿表面并包上保鲜膜,放入冰箱保存。
一说到鼠曲草我就想起寿宁的有一首民谣就这样唱:鼠曲草,好做糍,一年四季真稀奇,哥磨米浆妹摘草,烧火煎糍正适宜;煎糍饼,糍饼煎,翻来覆去糍煎成,妹让哥来先尝尝,馋得妹囝口水流……。鼠曲糍:寿宁当地特色小吃之一,深受百姓喜爱,摘采新鲜嫩绿鼠曲草切细,放入米浆拌均。(平常我们做饭吃的米浸泡磨成米浆,现在都有机器磨,也可面粉代替不过米浆更好吃)铁锅中放入猪油(个人认为猪油更香)。油烧到六成热,勺子舀起适量拌好的米浆油煎,越薄越好,煎好后边缘松脆,里嫩清香,吃起来一点都不油腻,寒冬时节,吃上一个热腾腾的鼠曲糍,美味又暖胃,喜欢吃辣的抹上的辣椒酱,吃起那叫一个爽。如果你有来寿宁,就会发现街边好多煎鼠曲糍的小摊,一层2.5元。
鼠曲草还有个功效,止咳。取鲜草炖汤喝,效果非常不错。
我们这里叫艾蒿,没有苦味还伴着一股清香,喜欢生长在春天干旱的荒废稻田里或菜园田埂边。清明时节家家做的艾粑粑就是用这种清明草制作的,把从田野里刚采回来的新鲜艾草连它的小黄花一起剁碎,然后加入糯米粉和白糖搅拌均匀,就可以放到锅里小火慢慢地煎,记住不要放太多米粉,这样煎出的艾粑粑更加清香可口,哪怕冷了也不会变硬哦!
我们福建是小吃很多的地方 这个草 我们基本拿去切碎加入米浆做一种叫做鼠曲饼的小吃。很香
鼠尾草(学名:Salvia japonica Thunb.)是唇形科、鼠尾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株高30-100厘米,植株呈丛生状,植株被柔毛。茎为四角柱状,且有毛下部略木质化。叶对生,长椭圆形,绿色叶脉明显,两面无毛,下面具腺点。须根密集。顶生总状花序,花序长达15厘米或以上;苞片较小,蓝紫色,开花前包裹着花蕾;花梗密被蓝紫色的柔毛。花萼钟形,蓝紫色,萼外沿脉上被具腺柔毛。花期6-9月。
鼠尾草原产于欧洲南部与地中海沿岸地区。中国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南部,江苏,江西,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生于山坡、路旁、荫蔽草丛,水边及林荫下。
鼠尾草常栽培来做为厨房用的香草或医疗用的药草,也可用于萃取精油、制作香包等。
(概述图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1])
中文名
鼠尾草
别名
洋苏草、普通鼠尾草、庭院鼠尾草等.
拉丁学名
Salvia japonica Thunb.
二名法
Salvia japonica
界
植物界
快速
导航
主要变种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栽培技术
病虫防治
主要价值
化学成分
植物文化
食物营养成分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须根密集。茎直立,高40-60cm,钝四稜形,具沟,沿稜上被疏长柔毛或近无毛。
共14张
鼠尾草
茎下部叶为二回羽状复叶,叶柄长7-9cm,腹凹背凸,被疏长柔毛或无毛,叶片长6-10cm,宽5-9cm,茎上部叶为一回羽状复叶,具短柄,顶生小叶披针形或菱形,长可达10cm,宽3.5cm,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长楔形,边缘具钝锯齿,被疏柔毛或两面无毛,草质,侧生小叶卵圆状披针形,长1.5-5cm,宽0.8-2.5cm,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偏斜近圆形,其余与顶生小叶同,近无柄。[2]
轮伞花序2-6花,组成伸长的总状花序或分枝组成总状圆锥花序,花序顶生。花期6-9月。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长2-5mm,宽0.5-1mm,全缘,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花梗长1-1.5mm,被短柔毛;花序轴密被具腺或无腺疏柔毛。花萼筒形,长4-6mm,外面疏被具腺疏柔毛,内面在喉部有白色的长硬毛毛环,二唇形,唇裂达花萼长1/3,上唇三角形或近半圆形,长约2mm,宽3mm,全缘,先端具3个小尖头,下唇与上唇近等长,宽约3mm,半裂成2齿,齿长三角形,长渐尖。花冠淡红、淡紫、淡蓝至白色,长约12mm,外面密被长柔毛,内面离基部2.5-4mm有斜生的疏柔毛环,冠筒直伸,筒状,长约9mm,外伸,基部宽2mm,向上渐宽,至喉部宽达3.5mm,冠檐二唇形,上唇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mm,宽2mm,先端微缺,下唇长3mm,宽4mm,3裂,中裂片较大,倒心形,边缘有小圆齿,侧裂片卵圆形,较小。能育雄蕊2,外伸,花丝长约1mm,药隔长约6mm,直伸或稍弯曲,上臂长,二下臂瘦小,不育,分离。花柱外伸,先端不相等2裂,前裂片较长。花盘前方略膨大。
共5张
鼠尾草
鼠尾草
小坚果椭圆形,长约1.7mm,直径0.5mm,褐色,光滑。[2]
主要变种
鼠尾草-多小叶变种朱砂草(四川灌县),春丹参(四川)
多小叶鼠尾草
此变种与鼠尾草不同在于叶在茎下部密集,长达13cm,一回或2-3回羽状复叶,小叶多数,小,形状多变,花冠下唇中裂片深凹,2裂片叉开,边缘明显具牙齿。
主要分布于中国四川中部,广东中部。生于草坡,河边,灌丛,海拔750-1200米。[2]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07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