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如何补充雌激素比较好?
人都会衰老,只不过衰老的速度有所不同。人为什么会衰老呢?与器官的衰弱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女人,过了40岁后,就开始出现各种衰老的迹象,例如长皱纹、长色斑。
女人身体的衰老与卵巢功能衰弱有关。卵巢功能的衰弱造成雌激素分泌减少,所以女人开始慢慢地走向衰老。女人对于雌激素这几个字眼应该并不陌生,是经常能够听到的字眼,不过不少女性心里并不清楚它的作用,一旦女性体内雌激素分娩减少,轻则影响皮肤,重则加速衰老。
因此,女性不想老得快,补充雌激素是唯一的选择。女性雌激素分泌少怎么办?这3招教给你,补充雌激素,越活越年轻。
第一招:西药调理
李女士今年45岁了,年轻的时候就爱美,现在年纪大了,对于外貌的在意程度就更高了。自从过了40岁后,李女士总感觉自己老得快些了,看着脸上悄悄冒出的皱纹与色斑,心里不是滋味,后面了解到衰老与体内雌激素分泌过少有关,为此专门咨询了医生,医生为李女士开了几种不错的补充雌激素的西药物。补充雌激素的药物有不少,不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第二招:饮食补充
生活中有不少的食物有助补充体内缺乏的雌激素。以豆制品最为突出,像生活中常吃的黄豆、黑豆、豆腐等,都含有丰富的异黄酮,女性平时若是经常吃,有助于促进体内雌激素的分泌,进而达到滋润卵巢的结果。另外,黄瓜、鸡蛋、南瓜等食物平时也可以多吃些,既能补充营养,又能补充雌激素,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招:中药材补充
女人过了40岁后,卵巢功能的衰弱,雌激素分泌慢慢减少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也不必过于忧虑,不妨通过中药材来进行补充,像比较常见的人参、当归、川芎、西洋参等中药材都是补充雌激素的不错之选,有的直接泡水喝即可,不过还是建议大家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不仅 健康 效果也会更好。
女性怎么补充雌激素
女性补充雌激素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雌激素多见于绝经后妇女,根据患者情况选用口服雌激素、经皮吸收雌激素或经阴道用雌激素等,但是 健康 成人无须额外补充雌激素,因此不可自行购买相关产品进行补充。
口服的雌激素有天然雌激素,如戊酸雌二醇、结合雌激素、17β-雌二醇;还有合成雌激素,如己烯雌酚、炔雌醇等。但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重度肥胖、雌激素相关肿瘤的患者慎用或禁用。另外,有子宫未绝经患者在补充雌激素的同时,还需要补充孕激素,以保护子宫内膜,减少发生子宫内膜病变概率。
经皮补充雌激素有雌二醇贴片、雌二醇凝胶等。对于以甘油三酯增高为主的血脂异常、有糖尿病和高血压、且需要应用雌激素的患者此种方法更为安全。
经阴道补充雌激素有结合雌激素软膏、普罗雌烯阴道胶囊、普罗雌烯阴道乳膏、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雌三醇乳膏等。其优点是可持续给药、全身不良反应小、无胃肠道刺激、不需每月加孕激素及很少发生阴道流血;缺点是药物吸收不稳定,使用不方便等。
补充雌激素一定要在医生的诊断及指导下进行,并定期随访,盲目补充雌激素不但不会有好处,反而有发生肿瘤相关疾病的风险。
本内容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宁志伟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人体在正常的状态下,会自己分泌雌性激素的,满足人体的正常需要
除非到了更年期,或者一些别的因素,不能正常供给了才需要额外补充,
到了需要额外补充的时候,就证明你的身体出现了问题,
还等啥? 起妇幼保健院啊,问问大夫,根据你的身体情况,做出更加合理的解释,
要么吃一些食物,食补,要么直接点,吃雌性激素!遵医嘱!
类风湿病怎么治
鹅不食草
(《食性本草》)
异名食胡荽(《品汇精要》),野园荽(《濒湖集简方》),鸡肠草(《纲目》),鹅不食(《生草药性备要》),地芫荽(《医林纂要》),满天星、沙飞草、地胡椒、大救驾(《简易草药》),三节剑(《分类草药性》),山胡椒、连地稗(《岭南采药录》),球子草(《广州植物志》),二郎戟、小救驾(《贵州民间方药集》),杜网草、猪屎草(《福建民间草药》),砂药草(《江苏植药志》),白地茜(《南宁市药物志》),猪屎潺(《广西中药志》),通天窍(《四川中药志》),雾水沙、猫沙、小拳头(《广东中药》),铁拳头、散星草、地杨梅、三牙钻、蚊子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白珠子草(《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带花全草。
植物形态石胡荽(《四声本草》)
一年生匍匐状柔软草本。枝多广展,高8~20厘米,近秃净或稍被绵毛。叶互生;叶片小,匙形,长7~20毫米,宽3~5毫米,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齿。头状花序无柄,直径3~4毫米,腋生;总苞片约2列,边缘膜质;花托平坦或稍隆起;花杂性,淡**或黄绿色,管状;雌花位于头状花序的外围,多列,花冠短;两性花,数朵,位于头状花序的中央,花冠钟状,顶端4裂;雄蕊4,围绕花柱四周,花药短,基部钝形;花柱裂片短,钝或截头形。瘦果四棱形,棱上有毛,无冠毛。花期9~11月。
生于稻田或阴湿处、路旁。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贵州、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采集花开放时采收,去净泥杂,晒干。
药材干燥的全草,相互缠成团,灰绿色或棕褐色。茎细而多分枝,颜色较深,质脆易断,断面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的髓或日形成空洞。叶小,多皱折、破碎不全,完整的叶片呈匙形,边缘有3~5个锯齿,叶脉不明显,质极脆,易碎落。头状花序小,球形,**或黄褐色。微有香气,久嗅有 *** 性,味苦、微辛。以灰绿色、有花序、无杂质、嗅之打喷嚏者为佳。
主产浙江、湖北、江苏、广东等地。此外,广西、河南、江西、福建、安徽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全草中含多种三萜成分、蒲公英赛醇、蒲公英甾醇、山金车烯二醇及另一种未知的三萜二醇尚含有豆甾醇、谷甾醇、黄酮类、挥发油、有机酸等。
药理作用挥发油和乙醇提取液体部分有某些止咳、祛痰、平喘作用,沉淀部分止咳效果不明显,无祛痰作用。煎剂25~50%在马铃薯鸡蛋固体培养基内对结核杆菌有某些抑制作用。
炮制拣净杂质,切段,晒干。
性味辛,温。
①《履巉岩本草》:"温,无毒。"
②《医林纂要》:"辛苦。温。"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气分。"
功用主治祛风,散寒,胜湿,去翳,通鼻塞。治感冒,寒哮,喉痹,百日咳,痧气腹痛,阿米巴痢,疟疾,疳泻,鼻渊,鼻息肉,目翳涩痒,臁疮,疥癣,跌打。
①《本草拾遗》:"去目翳,按塞鼻中,翳膜自落。"
②《四声本草》:"通鼻气,利九窍,吐风痰。"
③《纲目》:"解毒,明目,散目赤肿、云翳,耳聋,头痛脑酸,治痰疟齁蛤,鼻塞不通,塞鼻息自落,又散疮肿。"
④《生草药性备要》:"理跌打折骨,上痛消肿。"
⑤《医林纂要》:"通郁,去寒,截疟,止痢。以于末搐鼻,可发嚏去寒郁。"
⑥《植物名实图考》:"治痧症。"
⑦《广西药植图志》:"治疳积。"
⑧《广西中药物》:"治喉毒。"
⑨《广东中药》Ⅱ:"治百日咳。"
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性腰腿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捣汁。外用:捣烂塞鼻、研末搐鼻或捣敷。
选方①治伤风头痛、鼻塞,目翳:鹅不食草(鲜或干均可)搓揉,嗅其气,即打喷嚏,每日二次。(《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寒痰齁喘:野园荽研汁和酒服。(《濒湖集简方》)
③治脑漏:鲜石胡荽捣烂,塞鼻孔内。(《浙江民间草药》)
④治单双喉蛾:鹅不食草一两,槽米一两。将鹅不食草捣烂,取汁浸糯米磨浆,给患者徐徐含咽。(《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目病肿胀红赤,昏暗羞明,隐涩疼痛。风痒,鼻塞,头痛,脑酸,外翳攀睛,眵泪稠粘:鹅不食草二钱,青黛一钱,川芎一钱。为细末,先噙水满口,每用米许搐入鼻内,以泪出为度。不拘时候。(《原机启微》搐鼻碧云散)
⑥治胬肉攀睛:鲜鹅不食草二两:捣烂,取汁煮沸澄清,加梅片一分调匀,点入眼内。(《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⑦治脾寒疟疾:石胡荽一把,杵汁半碗,入酒半碗,和服。(《濒湖集简方》)
⑧治间日疟及三日疟:鲜鹅不食草,捻成团,填鼻内,初感有喷嚏,宜稍忍耐,过一夜,效。(《现代实用中药》)
⑨治阿米巴痢疾:石胡荽、乌韭根各五钱。水煎服,每日一剂;血多者加仙鹤草五钱。(《江西草药》)
⑩治疳积腹泻:鲜石胡荽三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⑾治痧症腹痛:球子草花序捣碎,以鼻闻之。使打嚏。(《浙江民间草药》)
⑿治湿毒胫疮:野园荽(夏月采取,晒干为末)每以五钱,汞粉五分,桐油调作隔纸膏,周围缝定,以茶洗净,缚上膏药,黄水出。(《简便单方》)
⒀治肿毒:野园荽一把,穿山甲(烧存性)七分,当归尾三钱。捣烂入酒一碗,绞汁服,以渣敷之。(《濒濒湖集简方》)
⒁治痔疮肿痛:石胡荽捣贴之。(《濒湖集简方》)
⒂治牛皮癣:鹅不食草捣涂。(《贵阳民间药草》)
⒃治蛇伤:鲜石胡荽捣烂,外敷伤部。(《泉州本草》)
⒄治跌打肿痛:鹅不食草适量,捣烂,炒热,敷患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⒅治鸡眼:先将鸡眼厚皮削平,用鲜石胡荽捣烂包敷患处,三至五天取下。(《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疟疾
将石胡荽制成注射剂(每毫升含生药2克),在发作前2小时注射1次,连用3月。每次剂置:1~3岁2毫升,4~8岁3毫升,9~14岁4毫升,15岁以上5毫升。观察各型疟疾现症病人187例,经1~3次用药,痊愈175例(93.6%)。与氯喹、伯喹对照组相比,疗效无显著差别。治疗中有3例注射后发生恶心和轻度呕吐,停药后自行消失。
②治疗百日咳
据300余例的观察,治愈率一般在90%左右。大都在用药后24小时内典型痉咳开始减轻。治愈时间,短者3~6天,长者10~15天。制剂及剂量:一取鲜品5两,制成煎液500毫升,再加入等量糖浆。按患儿年龄大小,每日用20~40毫升,4次分服。二取鲜生药1斤,制成煎液500毫升,再加入糖浆至1000毫升。1~4岁3~10毫升,5~8岁11~20毫升。每日3次。三取全草1500克,制成蒸馏液500毫升,再和入等量糖浆。1~5岁5~10毫升,5岁以上15毫升,日服3~4次
③治疗软组织损伤
将鹅不食草研成粉末,成人每次用2~3钱(小儿减半),以黄酒6~8两(不饮酒者用酒水各半)、红糖1~2两同煮(沸后密盖勿令泄气),过滤后温服;药渣趁热敷于患部。亦可用粉剂每日3~6克,或以鲜草1~2两捣汁,分3次以温酒冲服。治疗胸、背、腰部等软组织损伤(包括跌伤、打伤、挫伤、扭伤等),均有效。据数十例观察,大多于用药后1~2天痊愈。除胃痛患者服酒煮剂后间有疼痛外,一般无副作用。亦有将鲜石胡荽制成注射剂(每1500克鲜药制成500毫升)作穴位注射,治疗关节扭伤、腰肌劳损、风湿疼痛等症,观察94例,痊愈31例,好转60例。有效率达97%。用法:于痛点或循经取穴注射,每次0.2~0.5毫升,隔日1次,一般3~5次为一疗程。
④治疗鼻炎
包括急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等。大多数病例用药后头痛、鼻塞等症状消失或减轻。用法:将鹅不食草研成细粉吸入鼻孔,每日数次;或用棉花浸湿拧干后,包药粉少许,卷成细条塞鼻,20~30分钟后取出,每日1次;或制成油膏纱条,放置鼻腔内,1小时后取出。用药后除初起有喷嚏、流泪与流鼻涕外,余无不良反应。
名家论述①《纲目》:"鹅不食草,上达头脑,而治顶痛目病,通鼻气而落息肉;内达肺经而治齁蛤、痰疟,散疮肿;其除翳之功,尤显神妙。按倪惟德《原机启微集》云:治目翳搐鼻,碧云散用鹅不食草解毒为君,青黛去热为佐,川芎之辛破留除邪为使,升透之药也,大抵如开锅盖法,常欲邪毒不闭,令有出路。然力小而锐,宜常嗜以聚其力,凡目中诸病,皆可用之,生挼更神。"
②《本草汇言》:"石胡荽,利九窍,通鼻气之药也。其味辛烈,其气辛熏,其性升散,能通肺经,上达头脑,故主齁蛤痰喘,气闭不通,鼻塞鼻痔,胀闷不利,去目中翳障,并头中寒邪、头风脑痛诸疾,皆取辛温升散之功也。"
提醒您:鹅不食草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得了类风湿可以通过一般治疗方式、药物治疗方式、手术治疗方式等进行缓解。
1、一般治疗方式。类风湿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可以通过局部理疗来恢复局部的功能,在非疼痛期还要配合功能性的训练。
2、药物治疗方式。类风湿患者如果伴随着疼痛等症状,建议减少活动,严重的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炎的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减少疼痛,还能促进炎症的消退。
3、手术治疗方式。患者类风湿已经严重影响到关节功能时,或者出现了关节畸形,一般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矫正。应积极治疗,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很多,但仍以口服药物治疗为主,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是最常用的药物。由于不同的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种类的药物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的机制、特点也不一样,因此患者需要在风湿科医生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药物治疗方案。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达到临床缓解或疾病低活动度,临床缓解的定义是没有明显的炎症活动症状和体征。应按照早期、达标、个体化方案治疗原则,密切监测病情,减少致残。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及中医药治疗。
一般治疗主要包括患者引导,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恐惧心理,叮嘱患者遵从医嘱,定期随诊,懂得长期随访的必要性,正确的进行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植物药和生物制剂等。一、非甾体抗炎药具有镇痛抗炎作用,是改善关节炎症状的常用药,但不能控制病情,应与改变病情抗风湿药同服。二、改变病情抗风湿药,这类药物较非甾体抗炎药发挥作用慢,大约需1~6个月。不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炎作用,但可延缓或控制病情进展,常用药物包括柳氮磺吡啶、甲氨喋呤。三、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不能阻止疾病进展,且不良反应大,一般不建议长期口服或静脉注射治疗,仅在病情严重时短期使用。四、植物药,如雷公藤总苷、青藤碱、白芍总苷等。五、生物制剂具有良好的抗炎和阻止疾病进展的作用,它的主要特点是起效快、患者总体耐受性好,延缓或抑制骨破坏的效能明显。
类风湿关节炎若经积极内科正规治疗,病情仍不能控制,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如滑膜切除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融合术以及软组织修复术等,可纠正关节畸形,改善生活质量。此外中医药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如延缓病情进展、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等。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因此药物治疗方案应个体化。一旦明确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应尽早在风湿科医生指导下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17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