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致吉林玉米大面积倒伏?
是的,9月3日,受台风“美莎克”的侵袭,吉林省玉米发生大面积倒伏,就像棉被一样铺在地上,减产已成定局。农业专家王文禄称,此次损失很大,现在玉米都出棒了,基本上人工或者其他补救措施都无效了。
农安、松原部分、九台、双阳、德惠、哈拉海等地都不同程度受灾。完全倒地的就完了,没倒地下的虽然减产,但只能等到秋天收获。
扩展资料
吉林省全力迎战台风“美莎克”:
9月3日中午,“美莎克”过境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电网造成影响,累计8条66千伏线路、53条10千伏线路共117379户用户停电。经国网延边供电公司奋力抢修,截至3日15时,累计恢复10条10千伏线路、18475户用户供电。
与此同时,省内其他地区道路也出现树木被刮断、道路积水现象。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吉林省应急厅派出5个工作组,对风险较大的白山、延边、吉林、通化等地进行检查指导,全省预防性转移群众17792人。
面对省内水库的涨水现象,各地区正有序组织超汛限水位水库泄洪工作。“截止到3日14时,省内大型水库未超汛限,有两座中型水库、23座小型水库超汛限,现均在有序泄洪。”吉林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胥铭兴说。
舜网-台风致吉林玉米大面积倒伏 专家:人工补救措施都无效
中国水稻的气候资源十分丰富,同时气象灾害也较严重,水稻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1.热量资源丰富,适宜于发展多种稻作制度 中国稻作生长期的平均气温为18~ 25℃;全国各稻区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都在20℃以上,与水稻需要高温的时期是一致的。海南岛稻区>10℃的积温达8000℃以上,全年都可以种植水稻;长江流域以南至华南> 10℃积温达5000~8000℃,可以种植双季稻;长江流域以北至华北>10℃积温为4000~ 5000℃,可以种植单季中稻;东北、西北稻区>10℃积温为2000~4000℃,可以种植一季早稻。
由于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及大陆的影响,中国稻区夏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许多地区要高,7月份平均气温,南京(32°00′N)为28.0℃; 日本鹿儿岛(31°34′N)为 27.2℃;济南(36°42′N)为28.2℃;阿尔及尔(36°08′N)为24.8℃;齐齐哈尔(47°20′ N)为22.0℃;苏黎世(47°23′N)为18.4℃。优越的热量条件使中国水稻的分布比其他国家更北。
2.光能资源优越,有利于水稻高产 中国长江中,下游和黄河流域水稻生长季太阳辐射总量为(256~342)×107J/m2;而日本同纬度地区为(217-290)×107J/m2,我国比日本约多18%,特别是在秋季,水稻抽穗灌浆期,中国大部分稻区日照充分,对水稻高产十分有利。
3.光、热、水同季 中国受季风气候影响,稻区的降水基本上集中在夏季;而夏季又是气温较高, 日照较强的季节。因此,在我国稻区,光、热、水三种最重要的气候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水稻生长季,这时中国水稻气候的一个极重要优点,是水稻在中国成为最重要粮食作物的自然背景,世界上与我国纬度相近的其他地区,如美国西部与南部稻区,中东,北非等地,夏季降水都很少或较少,或则不能种植水稻,或则需要较大量的灌溉。
4.水稻气象灾害较多 中国水稻气候条件也有不利的一面,主要是气象灾害较为频繁,中国由于背靠欧亚大陆,自秋到春,都会有西伯利亚来的冷空气侵袭,因此,全国各稻区都会遭受冷害。抽穗开花期是对低温冷害最敏感的时期,中国东北,西北稻区以及南方双季稻地区,抽穗开花期冷害都是水稻生产的威胁。
中国沿海稻区,在7—9月,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台风的威胁,台风造成水稻倒伏、落粒,有时也会造成水灾。
中国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季风强弱的年际变化,造成气候的年际变化较大。因此,中国稻区的旱涝灾害较为严重。北方稻区春旱较重,对育秧不利。华中伏旱较重,华南秋旱较重;对中、晚稻不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40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