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水稻种植区的区域划分类型是依据综合指标吗

水稻种植区的区域划分类型是依据综合指标。

水稻种植区的区域划分类型是依据综合指标吗

我国稻区分布辽阔,南至海南岛,北至黑龙江省黑河地区,东至台湾省,西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低至海平面以下的东南沿海潮田,高达海拔2600米以上的云贵高原,均有水稻种植。水稻种植面积的90%以上分布在秦岭、 淮河以南地区,成都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的河谷平原和三角洲地带是我国水稻主产区。此外,云南、贵州的坝子平原,浙江、福建沿海地区的海滨平原,以及台湾省西部平原,也是我国水稻的集中产区。各地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和水稻生产状况都有明显差异。我国稻作区划即以自然生态环境、品种类型与栽培制度为基础,结合行政区划,划分为下列6个稻作区(一级区)和16个稻作亚区(二级区)。

良渚古城属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建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它是最大的定居中心和唯一的城市遗址。因此,它被视为整个良渚文化的权力和信仰中心,良渚文明的首都。它气候温暖,水网密集,资源丰富,适合人类居住。它逐渐形成了以水稻种植为经济支撑、社会分化明显、信仰统一的区域性早期国家。良渚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王麒诚说:良渚给了世界一个不同的文明模式。它告诉世界如何通过在沼泽和湿地发展水稻农业来建设一个国家,这是它的独特之处。但是良渚社会和它以前的文化有什么不同呢?良渚的社会经济依赖大米。考古发现,水稻种植也进行了。河姆渡时期,稻田面积约30-40平方米,大部分种植在天然洼地。

但良渚水田面积高达5万平方米,亩产量高达280斤,说明良渚时期水稻发展水平非常先进。这种先进的发展水平不仅体现在稻田领域,也体现在农业生产工具上。王麒诚说:如果你想比较每个时代的经济,你不应该看这个时代生产什么,而应该看它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来生产。这是经济上的差异。

那时,在中国,许多地区都用犁来耕作农业。良渚率先在环太湖地区推广耕作,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农业突破。近年来,通过调查和试掘,证实良渚古城西北有一个大型水利系统。目前已发现11座大坝,主要建在大泽山和大新山天目山之间的山谷中。分为低坝组和高坝组,分别构成两个保护系统。

据初步估计,整个水利系统将形成一个面积约13平方公里的水库,库容近5000万立方米。谈到水利系统的功能,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王宁远说:一个方面是防洪。这个地区的季节性降雨非常集中。我们认为,那时良渚的降雨量可能是每年1600毫米左右,三两天内可能会减少三分之一的降雨量,并且会有洪水。良渚人修建大坝后,他们把洪水放在了水储存的地方。蓄水功能对良渚人来说意义重大。当时良渚人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水路运输,因此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可以全年使用的水路运输网络。我们已经证实,良渚古城墙的修建可能比大坝的修建要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61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