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藏茶的历史沿革
我国黑茶始制于四川。雅安 历史悠久,因产于雅安,唐宋以来畅销藏区而得名,自古以来与藏民族以及我国西北部蒙、维、回、羌等民族同胞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雅安藏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称黑茶、乌茶、边茶、边销茶、四川南边茶、四川南路边茶、大茶、雅茶等,民族同胞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深切感悟和体会。
《史记·周本纪》载,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南(四川)八部族贡武王荼(茶)”。《明史·茶法》:太祖朱元璋“诏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专令蒸乌茶易马。”乌茶即藏茶、边茶,天全即今雅安市天全县。 《西藏政教鉴附录》:“茶叶自文成公主入藏地”,即雅安所产龙团、凤饼茶,贡奉朝廷后作和蕃礼品带进藏区。之后,雅安藏茶源源不断输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唐、宋以来,朝廷先后行“茶马互市”、“榷茶制”、“引岸制”等策“以茶治边”,雅安藏茶迅速发展。《明史·茶法》:宋太祖“设茶马司于秦、洮、河、雅诸州,自碉门(今天全)、黎(今汉源)、雅(今雨城)抵朵甘、乌思藏(康、藏都司),行茶之地五千余里……”,宋熙宁七年在雅设茶马司,位于今名山新店,其遗址是我国目前唯一可考的茶马司遗址。
雅安制作技艺,主要依靠茶号和茶厂的传统艺人、工匠在加工过程中代代口授心记,近代始有文字记载。雅安藏茶生产明朝以前为分散加工,朝廷统一收购经营。清朝允许民间藏茶贸易,私营藏茶企业增多,到清末,雅安、天全、荥经、名山、邛崃等县茶号有200多家。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为抗击英国侵略,抵制印茶入藏,振兴雅安边茶在藏区的地位,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及四川劝业道共同主持,组织雅安、名山、天全、荥经、邛崃五县茶商集资33.5万两白银,在雅成立官督商办的“边茶股份有限公司”。辛亥革命后,公司解体。
民国初年,私营茶号恢复到100多家,接着军阀混战,强派苛捐杂税,藏商携款私逃,很多茶号倒闭,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仅剩30多家。1939年,西康省成立,国民政府为垄断边茶经营,筹备在雅成立“中茶公司西康省分公司”。其后,私营茶号率先联合成立“康藏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包销全部茶引,使名山、邛崃两县茶号倒闭,仅为雅安、天全茶号收购原料,代加工成品茶。
1950年2月雅安解放,有茶号48家,其中雅安(今雨城)30家,天全10家,荥经8家。
新中国成立,没收官僚资本改为国营茶厂,有草坝、河北、文定街、大北街四个国营茶厂。1953年公私合营,藏茶加工厂由原48家合并为三家,即国营雅安茶厂、国营荥经茶厂、国营天全茶厂。1972年建成国营名山茶厂,1985年建成国营雅安市(今雨城区)茶厂。
2002年,国家7部委公布全国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共25家,其中雅安6家,约占全国1/4。这些企业实行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扶持政策。
2005年雅安有藏茶生产企业15家(其中国家定点企业6家)。2006年,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通知》(国办发[2003]65号)及实施茶叶市场准入制度,目前已有10家企业取得QS认证
2007年全市茶叶总产量5.6万吨,其中藏茶近3万吨,占全省边销茶产量的80%,占全国边销茶产量的40%以上。其中销往西藏地区占60%、青海甘肃约9%、甘孜、阿坝约20%,内销约12%。
运用传统制作原理研制开发的系列藏茶新产品,不仅继承了传统藏茶特有的口感、风味、功效和内含物,而且在品种、包装、饮用方式、收藏、装饰等方面,更适合现代都市人的生活需求,“边茶内销”、“藏茶共饮”的产销思路,促进了藏茶产品的革新和营销理念的转变,雅安藏茶系列产品已销往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等国内城市和俄、韩、日、蒙、澳等国家和东南亚及台、港地区。
藏茶是哪里产的,它与其他茶有什么不同?
雅安市雅雨露茶叶有限公司是2003-06-10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雅安市草坝镇水津村四组。
雅安市雅雨露茶叶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511802749640552H,企业法人万德全,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雅安市雅雨露茶叶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茶叶(绿茶、花茶)生产加工、销售(食品生产许可有效期至2016年3月7日止)。(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四川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47709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1041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雅安市雅雨露茶叶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藏茶,产自雅安,属黑茶类,又称为南路边茶。
自唐代以来,南路边茶进驻青藏高原已达1300余年,在高寒缺氧、无水果蔬菜的条件下,南路边茶担当起“药剂师”“营养师”的重任,成为青藏高原上藏族同胞“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的生活必需品。近年来,随着南路边茶产品品种的日益丰富,饮用人群的日益扩大,为了方便,我们亲切地称“南路边茶”为“藏茶”。
然而,什么是藏茶?藏茶与酥油茶、与普洱茶、与茶马古道有何关系,到底藏茶是什么茶呢?
藏茶不是酥油茶
“藏茶是不是就是酥油茶哟?”乍听藏茶一词,总有客人发出这样的质疑,但藏茶显然不是酥油茶。众所周知,神秘的藏民族以一杯青稞酒、一碗酥油茶、一条洁白的哈达礼仪四海宾客,而酥油茶就是由酥油和藏茶调和而成。因为酥油是从牦牛奶和山羊奶提炼出来,是一种高热量、高脂肪品,一般茶水难以溶解,只有藏茶才能让酥油有效溶解而成为酥油茶。
当然,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上,当地的藏族同胞有时也清饮藏茶,即不加入酥油,将藏茶熬汤,直接饮用,有时也在茶汤中加上一点盐。无论怎样饮用,藏族同胞的生活离不开藏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由此造就了藏族同胞“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的生活习俗。
因此,千百年来,藏茶一直是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它产自雅安,供应藏族聚居区。
藏茶更具营养价值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藏茶以帮助消化、降“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特点满足了现代人生活的需求。但是,藏茶与绿茶、与普洱茶又有何区别呢?
在藏茶文化长廊上,“水果定律”和“馒头理论”耐人寻味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水果定律”中说,蒙顶山是茶的发源地,雅安产茶历史最早,茶叶资源丰富,主要分为绿茶和藏茶。藏茶原料采用一芽三叶至五叶成熟茶,其内含物远比嫩芽丰富得多,这就好比水果,成熟水果不仅口味好,而且营养更丰富。“馒头理论”认为,发酵技术是藏茶的关键工艺,很难掌握,藏茶和普洱茶都是发酵茶,但却是两种不同的发酵工艺,即便同一种茶,用同样的发酵工艺,都会因人的不同、时间的不同、环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果。这就好比馒头,同样的面粉和酵母,若干个人作出的是若干种馒头。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70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