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华中稻区稻田杂草区系可分为哪几个亚区?主要杂草是哪些?组成哪些杂草群落?

1)秦巴山区亚区稻田杂草区系包括秦岭、巴山的浅山谷地及汉中盆地,即陕西、甘肃南部、湖北西南部、四川东北部、重庆北部的平行岭谷稻区。由于秦岭的屏障作用,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属亚热带气候带,无霜期250天以上,平均年降雨量750~1200毫米,水热资源丰富、地形复杂,各稻区杂草种类多、差异亦较大。

华中稻区稻田杂草区系可分为哪几个亚区?主要杂草是哪些?组成哪些杂草群落?

秦巴山区稻区恶性杂草主要为、眼子菜、牛毛毡、矮慈姑、萤蔺等,优势种杂草主要为:稗、鸭舌草、节节菜、野慈姑、紫萍、槐叶苹等,常见杂草为:丁香蓼、异型莎草、陌上菜、苹、水虱等,杂草群落因地势等生态条件的差异而不同。

河川盆地,海拔300~450米,地势平坦,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5℃,雨量800毫米,土层较厚,复种指数高,一年两熟,杂草群落主要为:稗+鸭舌草+野慈姑+节节菜;稗+眼子菜+牛毛毡+萤蔺等。

浅山区,海拔450~800米,土层较薄,杂草群落主要为:眼子菜+鸭舌草+牛毛毡+苹等。

中山区,海拔800~1200米,地形复杂,年平均气温12℃以下,复种指数低,一年一熟,耕作粗放,杂草群落主要为:稗+野慈姑+鸭舌草+节节菜。汉中盆地稻区由于有秦岭的屏障,无霜期与作物生长期与纬度低2°多的武汉相似。从陕西南部直至甘肃南部白龙江流域,是重要的粮食产区。优势种杂草主要有:稗、鸭舌草、野慈姑、萤蔺、千金子(部分虮子草)、异型莎草,常见杂草有:眼子菜、鳢肠、丁香蓼、陌上菜、节节菜、水苋、耳基水苋、水虱、刚毛荸荠等。部分地区有水芹、水蓼、水莎草、扁秆藨草等。杂草群落主要为:

鸭舌草+稗+野慈姑+节节菜;稗+异型莎草+千金子+鳢肠(陌上菜);稗+鸭舌草+萤蔺+节节菜;眼子菜+萤蔺+野慈姑+节节菜等。

2)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低山丘陵亚区稻田杂草区系包括鄂西南山区、江汉平原、淮南低山丘陵、里下河低洼平原、苏北滨海平原、沿江圩区、苏南低山丘陵、太湖流域等稻区,属亚热带北部,活动积温4500~5000℃,无霜期210~251天,年平均降水量800~1300毫米。平原面积大,开发早,土壤主要为水稻土,沿长江两岸、湖泊周围和平原洼地有小面积冲积土和沼泽土,苏北滨海地带有盐土。湖泊众多,水网密集、灌排方便。除少数稻区(湖北东南部、浙江北部)有部分双季稻外,大都为单季稻,水旱轮作较少。

鄂西南山区稻区鄂西南山区水热资源较好,自海拔500~1000米均有水稻种植,生态环境差异较大,草情比较复杂,其中优势种杂草有:牛毛毡、稗、异型莎草、节节菜、鸭舌草、矮慈姑、青萍等,局部优势种杂草有:野荸荠、水芹、眼子菜、长瓣慈姑、萤蔺、黑藻、水绵、陌上菜等。常见杂草有:水莎草、水虱、红鳞扁莎、莲子草、雨久花、透明鳞荸荠、野慈姑、金鱼藻、母草、鳢肠、空心莲子草等,另有少量水芹、槐叶苹、满江红等。

在低山区按发生频度依次为:鸭舌草、节节菜、青萍、牛毛毡、矮慈姑、稗、黑藻、异型莎草、野荸荠、陌上菜、水蓼、野慈姑、莲子草、水绵、雨久花、眼子菜组成群落。主要杂草群落为:稗+牛毛毡+异型莎草+陌上菜;异型莎草+稗+矮慈姑+鸭舌草+节节菜;鸭舌草+矮慈姑+稗+陌上菜(节节菜等);牛毛毡+稗+莲子草+水蓼;水绵+黑藻+浮萍+节节菜。

半高山区按发生频度依次为:鸭舌草、稗、矮慈姑、牛毛毡、青萍、节节菜、萤蔺、长瓣慈姑、矮慈姑、水蓼、眼子菜、异型莎草、雨久花、野慈姑、水绵、金鱼藻、红鳞扁莎、黑藻、野荸荠组成群落。主要杂草群落为:稗+萤蔺+野慈姑+节节菜;牛毛毡+萤蔺+异型莎草+节节菜;鸭舌草+矮慈姑+稗+节节菜;眼子菜+金鱼藻+浮萍+萤蔺;水蓼+异型莎草+野慈姑+节节菜等。江汉平原稻区位于湖北省中部长江以北。为汉水及长江冲积平原,水热资源较好,开发较早。稻田杂草出现频度较高的有:稗、牛毛毡、鸭舌草、矮慈姑、异型莎草、碎米莎草、苹、野荸荠、,其次为:空心莲子草、水芹、紫萍、金鱼藻、野慈姑、水蓼、节节菜、鳢肠、萤蔺、水莎草、眼子菜等,其中以稗草为害较重。其次为牛毛毡、异型莎草、矮慈姑。在耕作粗放、pH较高、沙性土较重的部分沿江稻田内,扁秆藨草为害较重,在低洼积水的老稻区,萤蔺发生密度较大,在生产水平高、化除历史长的稻区,稗草受到控制,而莎草科特别是多年生莎草本科杂草如水莎草、野荸荠(部分地区扁秆藨草、萤蔺)上升较快,矮慈姑、眼子菜亦有所发展。另外,空心莲子草也从埂边、田边向田中蔓延,逐步成为新的恶性杂草。

主要杂草群落有:

稗+牛毛毡+异型莎草+节节菜;稗+矮慈姑+鸭舌草+节节菜;水莎草+矮慈姑+稗+鸭舌草+鳢肠;扁秆藨草+异型莎草(碎米莎草)+水莎草+节节菜;萤蔺+水莎草+矮慈姑+水芹;眼子菜+矮慈姑+野慈姑+苹等。江淮低山丘陵稻区由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及其余脉向东沿安徽江淮之间蔓延直至江苏高邮湖西部的一带低岗缓坡(实为淮河与长江的分水岭)以及沿湖圩区,与江南低山丘陵完全不同的生态。因长期的侵蚀和农业开发,依坡势而成岗、 塝冲田,水稻主要种植在塝田及冲田内,土壤以黄棕壤为主,由于雨水的淋溶,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仅1%~2%之间,速效磷含量亦较低、地势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倾斜,由于地势高低及雨量不均,各地水资源差异较大,如安徽东北部凤阳、定远、加山等地,雨量偏少,水源贫乏,再加上经常出现的伏旱,完全依靠电灌供水,地区之间乃至田块之间杂草发生量差异较大,但均以湿生杂草为主,而在安徽东南部的巢湖、滁州地区及高邮湖西沿湖圩区,地势较低,雨量较多,水源丰富,田间杂草种类较多,湿生、沼生、水生杂草均有发生。

主要杂草有:稗、牛毛毡、水虱、异型莎草、鳢肠、丁香蓼、陌上菜、水苋、耳基水苋、节节菜、鸭舌草、矮慈姑、野荸荠、长瓣慈姑、眼子菜等,沿湖圩区尚有:扁秆藨草、苹、茨藻、穗花狐尾藻、孔雀稗、浮萍等。

主要杂草群落为:

稗+异型莎草+鳢肠+节节菜(陌上菜);稗+矮慈姑+野荸荠+节节菜;稗+鸭舌草+矮慈姑+陌上菜+节节菜;牛毛毡+稗+异型莎草+节节菜(陌上菜)。

在低洼积水的冲田内尚有眼子菜+稗+矮慈姑+陌上菜(节节菜);稗+野荸荠+水莎草+节节菜+长瓣慈姑。

沿湖圩田尚有稗+扁秆藨草+苹+节节菜;苹+茨藻+孔雀稗+节节菜(槐叶苹)等。里下河稻区里下河平原是一片四周高,中间低的浅洼平原,西接大运河、东至串场河、北界灌溉总渠、南临通扬运河,面积14000千米2,主要由黄淮泥沙淤积而成。地势低洼、水网纵横、圩田相连成片,是典型的河网圩田平原,四周开发较早,稻田杂草以湿生杂草及一年生杂草为主,中部低洼积水开发较迟,多水生、沼生杂草及多年生杂草,其发生种类、优势种及群落组成均有差异,主要杂草有:稗、牛毛毡、千金子、异型莎草、水莎草、萤蔺、矮慈姑、鸭舌草、鳢肠、陌上菜、水苋、丁香蓼、碎米莎草、节节菜等,低洼积水稻田尚有:扁秆藨草、茨藻、空心莲子草、眼子菜、苹、水绵、穗花狐尾藻等。

由于耕作水平及水湿环境的差异,杂草群落较为复杂,据有关调查资料,主要杂草优势度在60%左右的建群种共有11种,分别组成19个组合。近年来,由于生产水平的提高,耕作制度及灌排系统的改进及除草剂的使用,原以多年生杂草及水生杂草为优势种的群落,如扁秆藨草、眼子菜、茨藻、牛毛毡、苹等,逐步被湿生、耐肥、一年生杂草为建群优势种的群落所代替,如母草、异型莎草、节节菜、鸭舌草、稗等。某些多年生杂草如矮慈姑、野荸荠也有所上升。

主要杂草群落有:

稗+异型莎草+鸭舌草+节节菜;稗+异型莎草+野荸荠+陌上菜(母草);水莎草+异型莎草+野荸荠+稗+鳢肠;异型莎草+鸭舌草+矮慈姑+稗+节节菜;稗+牛毛毡+水莎草+节节菜。

在地势低洼、生产水平较低的稻田尚有稗+扁秆藨草+异型莎草+节节菜;眼子菜+茨藻+苹+稗等。苏北滨海稻区苏北串场河以东至沿海为滨海平原,由海滩淤积而成。由于成土年龄短,土壤仍含盐分,属滨海盐土。田间杂草以耐盐耐碱的种类为主,如稗草,在土壤含盐0.35%~0.05%的范围内均有所生长,扁秆藨草耐盐性更强,在含盐0.5%~0.6%的田块中均能正常生长。田间杂草按发生密度依次为:扁秆藨草、稗草、异型莎草、千金子、鳢肠,按为害程度依次为:稗、扁秆藨草、千金子、异型莎草、鳢肠等。

主要杂草群落有:

扁秆藨草+稗+千金子;扁秆藨草+稗+异型莎草;扁秆藨草+稗+鳢肠;稗+扁秆藨草;稗+异型莎草;稗+扁秆藨草+鳢肠等。

在灌溉总渠以北、四排河以东稻作区,因土壤含盐量高,多为水稻连作,杂草群落以扁秆藨草为优势种,灌溉总渠以南、四排河以西,土壤含盐量较低,为麦茬稻区,水旱轮作,杂草群落以稗草为优势种。沿江圩区稻区包括湖北、安徽、江苏、直至上海崇明一带沿江平原圩区,湖泊众多、水网稠密,水热及人力资源丰富。按生态条件及生产水平,可分为沿江平原圩区及沿江湖荡圩区(主要在湖北安徽境内)。

沿江平原圩区水利条件较好,大多为自流灌溉、开发早,生产水平高。稻田杂草以一年生湿生杂草为主。江苏沿江圩区,主要杂草按发生频度依次为:节节菜、稗、矮慈姑、异型莎草、丁香蓼(80%以上),鸭舌草、鳢肠、陌上菜(50%以上),水莎草、水苋、牛毛毡(30%以上),千金子、碎米莎草、野荸荠(20%以上),萤蔺、双穗雀稗、空心莲子草、水虱、泽泻、扁穗莎草(10%以上)。另外还有少量发生的扁秆藨草、眼子菜、合萌等。按为害程度依次为:稗草、异型莎草、千金子、矮慈姑、鸭舌草、节节菜、鳢肠、水苋、丁香蓼、野荸荠等。

杂草群落比较单纯,主要有:

稗+异型莎草+节节菜+矮慈姑(发生频度60%以上);稗+异型莎草+水莎草+节节菜(发生频度30%以上);稗+矮慈姑+鸭舌草+节节菜(发生频度20%以上)。

另外,常见的还有稗+千金子+异型莎草+鳢肠+节节菜;稗+碎米莎草+萤蔺+节节菜;稗+水莎草+野荸荠+丁香蓼+鳢肠;稗+矮慈姑+眼子菜+节节菜等。

沿江湖荡圩区地势低洼,地多人少,开发迟,生产水平低,稻田杂草种类多、发生量大、组合复杂。安徽省普济圩、白湖圩农场,杂草按发生频度依次为:稗、节节菜(35%以上)、野荸荠、鸭舌草、水莎草、双穗雀稗、鳢肠、(20%以上)、矮慈姑(15%以上),频度在10%以下的杂草有:扁秆藨草、黑藻、牛毛毡、千金子等。其中造成严重为害的杂草有:稗、野荸荠、鸭舌草、双穗雀稗、水莎草等,局部地区为害严重的杂草有:矮慈姑、扁秆藨草、千金子、眼子菜等。

主要杂草群落有:

单优群落:水莎草、稗草群落。

双优群落稗+水莎草;稗+双穗雀稗;稗+节节菜。

多优群落矮慈姑+稗+双穗雀稗;鸭舌草+双穗雀稗+节节菜;节节菜+黑藻+稗;稗+眼子菜+水莎草;牛毛毡+眼子菜+稗+野荸荠+节节菜;稗+扁秆藨草+双穗雀稗+节节菜;矮慈姑+牛毛毡+稗+节节菜等。苏南低山丘陵稻区包括南京、镇江宁镇山区、句容、溧水、金坛茅山山区及宜兴、溧阳南部的宜溧山区,由于山体低矮、破碎,山区内分布一系列河谷平原及湖盆平原,并有宽阔的二级、三级阶地。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貌、供水、生态条件及小气候的差异,稻田杂草种类较多、为害严重,主要杂草按发生频度依次为:节节菜、陌上菜、异型莎草、水苋、(50%以上)、鳢肠、丁香蓼、稗草(40%以上)、矮慈姑、鸭舌草、水莎草(30%以上)、千金子、萤蔺、空心莲子草、母草(20%以上)、频度10%及以下的杂草有:野荸荠、水虱、碎米莎草、眼子菜、水竹叶、牛毛毡、苹、紫萍等。按为害程度依次为:稗、异型莎草、鸭舌草、矮慈姑、千金子、水莎草、水竹叶、双穗雀稗、节节菜、鳢肠、野荸荠、空心莲子草、丁香蓼等。

主要杂草群落为:

稗+异型莎草+陌上菜+节节菜;稗+异型莎草+陌上菜+丁香蓼;水莎草+鸭舌草+水竹叶+节节菜;稗+水莎草+空心莲子草+节节菜;稗+野荸荠+丁香蓼+陌上菜;稗+千金子+丁香蓼+水虱等。太湖流域稻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北部平原稻区,太湖面积达2250千米2。太湖流域,水网密集、湖泊众多,大小湖泊达180多个,水稻土具黄棕壤的特征,淋溶作用较红壤地区水稻土为弱,中性,pH 6.0~7.0,质地较黏重,为“淤泥田”,保水、透水性良好,保肥能力强,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达1.5%~4.0%,水热资源丰富,有效积温5600℃以上,平均年降雨量1100毫米,加之灌排便利、耕作精细,生产水平较高。以单季稻种植为主,上海、浙江东北部有部分双季稻。

主要杂草(依发生频度为次)有稗、异型莎草、节节菜、陌上菜、丁香蓼(60%以上)、鳢肠、水苋、矮慈姑、鸭舌草、水莎草(50%以上)、千金子、双穗雀稗、萤蔺(30%以上)、空心莲子草、野荸荠、水竹叶(10%以上)。另外,部分稻田尚有苹、水芹、凤眼莲、眼子菜、游草、黑藻等为害。按为害程度依次为:稗、异型莎草、水莎草、鸭舌草、矮慈姑、水竹叶、千金子、节节菜、鳢肠、丁香蓼、双穗雀稗、空心莲子草。

主要杂草群落有:

稗+异型莎草+水莎草+节节菜;稗+水莎草+矮慈姑+节节菜(陌上菜);稗+鸭舌草+矮慈姑+节节菜;稗+千金子+异型莎草+鳢肠(丁香蓼);稗+水莎草+野荸荠+萤蔺+陌上菜;稗+水竹叶+丁香蓼+节节菜;稗+双穗雀稗(空心莲子草)+丁香蓼+节节菜等。

3)四川盆地亚区稻杂草区系四川盆地稻区包括成都平原及川中盆地(包括重庆南部沿江谷地)。由于北有秦岭、大巴山两重屏障,气候温和,冬季很短,仅30~80天。活动积温5000~6000℃,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升高,夏季漫长炎热,长江河谷平原长达4个半月。年平均降雨量1000~1200毫米,土壤为紫色土,pH 5.5~6.5,土壤肥沃、雨量丰富。成都平原海拔略高,冬季稍长,夏季气温略低,但土地平坦成片,土壤为肥沃的水稻土,灌溉便利,稻田杂草比较单纯,川中盆地是被红层分割的盆地,地表丘陵起伏,耕作与小地形及土壤关系密切,杂草的发生与为害亦因地形及小气候的差异而较复杂。

主要杂草依发生频度为次有:稗、鸭舌草、年毛毡、异型莎草、节节菜(发生频度在50%以上)、矮慈姑、千金子、水莎草(频度30%以上)、碎米莎草、野荸荠、丁香蓼、眼子菜、萤蔺(频度20%以上),另外还有:野慈姑、空心莲子草、陌上菜、水苋等。

主要杂草群落为:

稗+牛毛毡+眼子菜+野慈姑;稗+鸭舌草+矮慈姑+野慈姑+节节菜;稗+水莎草+鸭舌草+眼子菜+丁香蓼;稗+异型莎草+碎米莎草+节节菜;稗+碎米莎草+萤蔺+鸭舌草+节节菜;稗+眼子菜+萤蔺+陌上菜(节节菜)等。4)江南丘陵平原亚区稻田杂草区系包括湖北省西南、东南部,湖南、江西、安徽南部,浙江中南部,福建、广西北部等。为双季稻区。属亚热带南部气候带,土壤为红壤与黄壤。水热资源丰富,活动积温5000~7000℃之间。冬季温暖、夏季炎热,各地年平均降雨量均超过1000毫米,最高可达1800~2000毫米。湖南、江西北部湖泊平原及浙江东北部钱塘江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水网交错、湖泊成群,是我国重要的双季稻产区。其余为低山丘陵,山间多断陷盆地,范围较宽广,并有宽阔的河谷平原,水资源亦较丰富,年平均降雨量可达1300~1500毫米。但雨量多集中于4~6月,占全年降雨量的将近一半。6月以后,雨量锐减,最热的7~9月降水量仅为蒸发量的1/2,出现旱象,对双季稻生长很不利,需引水灌溉。由于生态条件及耕作制度的差异,草情亦有差异,可分为三个小区湖区平原稻区包括湖南、江西北部洞庭湖、鄱阳湖平原。稻田严重为害的杂草主要是稗、鸭舌草、其次为(按发生频度为次),节节菜、异型莎草、矮慈姑、萤蔺、牛毛毡等,地域性为害严重的杂草有:眼子菜、苹、野荸荠等。其余尚有:丁香蓼、千金子、鳢肠、长瓣慈姑、穗花狐尾藻、苦草、小茨藻、金鱼藻、黑藻、碎米莎草、空心莲子草、水蓼等。

早稻田以稗为害为主,主要杂草群落为:

稗+鸭舌草+萤蔺+异型莎草+节节菜;稗+异型莎草+鸭舌草+节节菜;稗+鸭舌草+矮慈姑+节节菜;稗+异型莎草+碎米莎草+陌上菜;稗+野荸荠+长瓣慈姑+鸭舌草+节节菜;千金子+稗+水莎草+鳢肠;稗+眼子菜+矮慈姑+萤蔺+节节菜+苹;苦草+穗花狐尾藻+金鱼藻+小茨藻。

晚稻田以鸭舌草为害为主,主要杂草群落为:

鸭舌草+异型莎草+萤蔺+稗;鸭舌草+矮慈姑+苹+稗+节节菜;异型莎草+稗+萤蔺+节节菜;稗+异型莎草+水莎草+节节菜等。

近年来,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干干湿湿的灌溉及除草剂的使用,水生杂草如虻眼、石龙尾、谷精草等明显下降,而湿生杂草,如鳢肠、千金子、碎米莎草等上升很快,另外,空心莲子草也逐步由田边向田中蔓延。钱塘江三角洲平原稻区为浙江东北部平原双季稻区。主要杂草有:稗、节节菜、苹、矮慈姑、丁香蓼、空心莲子草、双穗雀稗、水竹叶、异型莎草、鸭舌草、牛毛毡、游草,其余尚有:眼子菜、长瓣慈姑、水虱、浮萍、水莎草、碎米莎草、水苋等。

早稻杂草群落以稗草为优势种,主要有:

稗+双穗雀稗+矮慈姑+空心莲子草+浮萍;稗+苹+牛毛毡+矮慈姑+异型莎草+浮萍;稗+浮萍+苹+矮慈姑;稗+空心莲子草+游草+双穗雀稗+节节菜(水苋);稗+异型莎草+矮慈姑+鸭舌草+节节菜;稗+异型莎草+水竹叶+节节菜;稗+丁香蓼+苹+鸭舌草+空心莲子草。

晚稻杂草群落以阔叶杂草为优势种,稗草为伴生杂草,主要有:

苹+双穗雀稗+矮慈姑+节节菜;双穗雀稗+苹+节节菜+异型莎草;稗+浮萍+节节菜+矮慈姑+苹;矮慈姑+节节菜+双穗雀稗+空心莲子草+苹;鸭舌草+游草+双穗雀稗+节节菜;丁香蓼+稗+鸭舌草。

单季晚稻杂草群落以稗为优势种,主要有:

稗+节节菜+矮慈姑;稗+空心莲子草+鸭舌草+苹+节节菜;稗+节节菜+丁香蓼+水竹叶+鸭舌草。

近年来,由于劳力成本提高,耕作趋于粗放,同时现有除草剂对若干多年生杂草防效较差,双穗雀稗、空心莲子草、游草、水竹叶有上升趋势,而连作晚稻稗、鸭舌草、千金子、丁香蓼等一年生杂草有所下降,单季晚稻田异型莎草、水苋也明显下降。江南丘陵山地稻区包括湖南、江西、安徽南部、浙江南部、福建北部、广西西北部丘陵山区盆地、河谷平原稻区,为害稻田最严重的杂草有:稗、水莎草、双穗雀稗、水竹叶,严重为害的有:异型莎草、千金子、鸭舌草、节节菜,其次为矮慈姑、牛毛毡、鳢肠、陌上菜、苹、碎米莎草、水苋、丁香蓼、空心莲子草、眼子菜等,局部地区如浙江沿海、皖南有扁秆藨草,广西东北部有圆叶节节菜、水龙,闽西北有中间型荸荠(沼针蔺)、水葱、谷精草等。

双季早稻田杂草群落以稗+异型莎草,稗+牛毛毡为优势种。主要有:

稗+异型莎草+矮慈姑+节节菜;稗+牛毛毡+鳢肠+丁香蓼+碎米莎草;稗+水莎草+节节菜+矮慈姑;稗+鸭舌草+矮慈姑+苹+节节菜;稗+空心莲子草+矮慈姑+节节菜;稗+鸭舌草+节节菜+碎米莎草;双穗雀稗+水竹叶+异型莎草+稗。

双季晚稻杂草群落主要有:

鸭舌草+异型莎草+矮慈姑+苹+牛毛毡+节节菜;稗+鸭舌草+节节菜+矮慈姑;异型莎草+稗+鸭舌草;节节菜+稗+矮慈姑+空心莲子草+节节菜;节节菜+异型莎草+稗+碎米莎草;牛毛毡+鸭舌草+矮慈姑+水苋等。

近年来,水莎草、双穗雀稗、水竹叶、空心莲子草逐步上升为主要杂草,而原来分布广、密度高、为害重的矮慈姑、牛毛毡、鸭舌草、节节菜、异型莎草、苹在某些地方已下降为次要杂草。沿海塘田稻区主要分布在浙江中南部滨海平原,土壤为黏土,经长开发,含盐量较低。pH约6.7,但缺磷。稻田杂草以稗、眼子菜、矮慈姑为优势种,其余杂草主要有:苹、牛毛毡、异型莎草、节节菜、鸭舌草、水虱等。

早稻田主要杂草群落为:

稗+眼子菜+矮慈姑+苹;稗+牛毛毡+异型莎草+节节菜;稗+异型莎草+鸭舌草+水虱。

晚稻田杂草群落主要为:

稗+矮慈姑+节节菜+鸭舌草等。

怎样区分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

鄂毕河-北冰洋、黄河-太平洋、长江-太平洋、恒印度河-印度洋 他们把流经地区冲积出平原 前者是西伯利亚平原 黄河-华北平原 长江-长江中下游平原 印度河-印度河平原。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理分区:

经济发达,有上海、南京、武汉大城市和苏州、无锡、常州、南通、芜湖、南昌、长沙等中等城市。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汉市、南昌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芜湖市、长沙市等城市。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界淮阳山,南接江南丘陵。地势低平,地面高度大部在50公尺以下。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和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其中长江三角洲地面高度已在10公尺以下。平原上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著名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高邮湖、巢湖、洪泽湖等大淡水湖都分布在这一狭长地带。向有「水乡泽国」之称,盛产鱼、虾、蟹、菱、莲、苇。气候温和,无霜期240?6?5280天,江南可种植双季稻,粮、棉、水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发达,有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和苏州、无锡、常州、南通、芜湖、南昌、长沙等中等城市。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界淮阳丘陵和黄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闽丘陵。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面积约20多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

气候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小部分属中亚热带北缘。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0~5.5℃,绝对最低气温-10~-20℃,最热月均温27~28℃,无霜期210~270天。农业一年二熟或三熟 ,年降水量 1000~1400 毫米 ,集中于春、夏两季。地带性土壤仅见于低丘缓冈,主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为红壤,平原大部为水稻土。农业发达,土地垦殖指数高(上海62.1%,江苏45.6% ),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棉花、油菜、桑蚕、苎麻 、黄麻等。

河汊纵横交错 ,湖荡星罗棋布 ,湖泊面积2万平方千米 ,相当于平原面积 10% 。两湖平原上 ,较大的湖泊有1300多个,包括小湖泊,共计1万多个,面积1.2万多平方千米,占两湖平原面积的20%以上,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 。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大淡水湖,与长江相通,具有调节水量,削减洪峰的天然水库作用,产鱼 、虾、蟹、莲、菱、苇,还有中华鲟、扬子鳄、白暨豚等世界珍品,水产在中国占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汉市、南昌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芜湖市、长沙市等城市。

2.华北平原地理分区: 中国第二大平原。位于黄河下游。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延展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等7省、市的境域。

3.西西伯利亚平原地理分区:

亚洲第一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俄罗斯境内。东界叶尼塞河,西界乌拉尔山脉,南接哈萨克丘陵,北濒喀拉海。南北长2000千米,东西宽 1500千米,面积260万平方千米。地势开阔平坦,南部海拔220~300米,中、北部海拔50~150米。地势低平,沼泽广布。属亚寒带、寒带大陆性气候。自北而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景观平行分布,具典型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大部分地区为亚寒带针叶林所覆盖。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有著名的秋明油田区。中部和北部人口密度较低,南部随着对燃料、金属资源的开发而不断发展,形成了以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田,托木斯克铁矿为中心的工矿业基地。森林总面积6,000万公顷。南部的巴拉宾、伊希姆和库隆达草原大部已开垦。为全俄重要的乳用畜牧业和谷物产区之一。

4.印度河平原地理分区:

 世界上最大冲积平原之一。面积26.6万平方公里。由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麓延伸至阿拉伯海,南北长1,280公里,东西宽320—560公里。习惯上以北纬29°线分上、下印度河平原,前者即旁遮普平原,后者即信德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地面由北向南倾斜。印度河平原是巴基斯坦经济、文化中心地区,人口约占全国五分之四。盛产小麦、稻、棉花等。有科特里、苏库尔、古杜、当萨、真纳等大型水利灌溉工程。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有卡拉奇、拉合尔、莱亚普尔、海得拉巴、木尔坦等。铁路、公路密布,交通发达。

这个简单,松嫩平原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南以松辽分水岭为界,北与小兴安岭山脉相连,东西两面分别与东部山地和大兴安岭接壤。整个平原略呈菱形。黑龙江省境内面积为10.3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1.61%。松嫩平原在地质构造上是一个凹陷地区,属于松辽断陷带的一部分。凹陷区的西南部现在还在继续下沉,东北部则有上升现象。第三纪和第四纪的沉积物已上升为台地,当地称之为岗。松嫩平原的表面具有波状起伏,因而也被称为波状平原。平原表面海拔120-300米,中部分布着众多的湿地和大小湖泊,地势比较低平,嫩江与松花江流经西部和南部,漫滩宽广。平原的西南部为闭流区,有无尾河形成。嫩江东岸,富裕到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一带有砂丘分布。

松嫩平原占全省面积1/3以上,其中耕地面积559万公顷。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占60%以上。盛产大豆、小麦、玉米、甜菜、亚麻、马铃薯等,是黑龙江省和国家的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占30%以上;草场集中,包括齐齐哈尔、甘南、龙江、泰来、杜尔伯特、富裕、林甸、大庆、安达、肇东、肇州、肇源等市县境内草场,约200余万公顷,以羊草、小叶樟、野豌豆、星星草等优势种草组成的一、二、三等草场面积占76%,畜牧业发达。石油资源丰富,有全国最大的原油生产基地和全国著名的大庆油区。1992年末总人口2003.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6.8%;其中农业人口1354.9万人,约占全省农业人口的67.7%。

松嫩平原主要由松花江、嫩江冲积而成。松嫩平原上分布有嫩江、讷河、依安、克山、德都、五大连池、北安、克东、拜泉、海伦、绥棱、庆安、绥化、望奎、青冈、明水、富裕、林甸、齐齐哈尔、甘南、龙江、泰来、杜尔伯特、大庆、肇源、肇州、安达、肇东、兰西、呼兰、哈尔滨、双城、五常、阿城、宾县、巴彦、木兰等37个市、县(自治县)。松嫩平原有耕地559万公顷,土质肥沃,黑土、黑钙土占60%以上,盛产大豆、小麦、玉米、甜菜、亚麻、马铃薯等,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此外,平原草场集中,畜牧业发达,地下石油资源丰富。

松嫩平原中南部是一片较平坦的地区,地表广泛发育着黑钙土,有机质含量4-8%,腐殖质组成以胡敏酸为主,代换性盐基离子以钙、镁为主,属盐基饱和土壤,除腐殖质层近于中性外,其他各层为微碱性,PH值8-8.5之间,质地适中,结构良好,是仅次于黑土的宜农土壤,特别适于甜菜、向日葵等经济作物的生长。

在小兴安岭和东部山地的山前地带分布着冲积洪积台地,如克山、拜泉、北安一带的波状台地,科洛河和讷谟尔河之间的垄岗状台地,海伦、绥化一带的平坦倾斜状台地以及阿什河以东的丘陵状台地等。海拔高度约200-300米,相对高度30-100米。地表侵蚀比较严重,经流水切割,许多地方沟谷纵横。松嫩平原的这一地区,其组成物质上部为黄土状亚粘土,下部为砂砾层,地表广泛发育着黑土。它是在温带湿润的灌丛草甸或中生杂草类草甸植被,黄土状母质条件下,经特殊草甸化,即黑土化过程作用下形成的。其有机质含量在垦前高达10%以上。腐殖质组成以胡敏酸为主,其与富里酸的比值在表层为1.38-1.6,最高为2。土壤养分丰富,保水、保肥力强,适合多种作物的生长,是黑龙江省主要的农业土壤资源。

在大兴安岭山前地带多波状起伏的侵蚀台地,海拔高度约200-250米。相对高度10-30米。台地上多有风化的碎屑物质和属于第三纪末到第四纪初形成的白土山组地层的粘土,土壤属侵蚀淋溶型,土层薄,质地粗,呈酸性反应。

嫩江中、下游两岸,为沙丘覆盖的冲积平原,沙丘覆盖在河漫滩及河流两岸的一、二级阶地上,地势低平,坡降很小。河漫滩宽10多公里。高出河床平水位几十公分至三、五米不等。组成物质上部为亚砂土,下部为砂砾石。一级阶地高出河床平水位10米左右,地面覆盖物为黄土状亚粘土和亚砂土。二级阶地高出河床平水位30-50米,组成物为黄土状亚粘土或砂砾层。这一地区地表有风积的砂岗、沙丘、砂垄和波状砂地。这些土壤虽有可耕性,但漏水漏肥,风蚀严重时易埋藏良田,故宜植树种草,施有机肥,作为林牧用地,不宜垦殖。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界淮阳山,南接江南丘陵。地势低平,地面高度大部在50米以下。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和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其中长江三角洲地面高度已在10米以下。平原上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著名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高邮湖、巢湖、洪泽湖等大淡水湖都分布在这一狭长地带。向有「水乡泽国」之称,盛产鱼、虾、蟹、菱、莲、苇。气候温和,无霜期240?6?5280天,江南可种植双季稻,粮、棉、水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发达,有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和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芜湖、南昌、长沙等中等城市。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界淮阳丘陵和黄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闽丘陵。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面积约20多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

气候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小部分属中亚热带北缘。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0~5.5℃,绝对最低气温-10~-20℃,最热月均温27~28℃,无霜期210~270天。农业一年二熟或三熟 ,年降水量 1000~1400 毫米 ,集中于春、夏两季。地带性土壤仅见于低丘缓冈,主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为红壤,平原大部为水稻土。农业发达,土地垦殖指数高(上海62.1%,江苏45.6% ),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棉花、油菜、桑蚕、苎麻 、黄麻等。

河汊纵横交错 ,湖荡星罗棋布 ,湖泊面积2万平方千米 ,相当于平原面积 10% 。两湖平原上 ,较大的湖泊有1300多个,包括小湖泊,共计1万多个,面积1.2万多平方千米,占两湖平原面积的20%以上,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 。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大淡水湖,与长江相通,具有调节水量,削减洪峰的天然水库作用,产鱼 、虾、蟹、莲、菱、苇,还有中华鲟、扬子鳄、白暨豚等世界珍品,水产在中国占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汉市、南昌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市、芜湖市、长沙市等城市。

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由长江及其支流所夹带的泥沙冲积而成,总面积约20多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的高度都在海拔50米以下,境内港汊纵横,湖泊密布,向有“水乡泽国”之称。大约距今二三千万年以前,长江自镇江以下的河口还像一个喇叭形的三角港湾,水面辽阔,潮汐很强。在潮水的顶托下,长江带来的泥沙大部分被沉积下来,首先在南北两岸各堆积成一条庞大的沙堤。

北岸的一条大致从扬州附近向东延伸直达南通附近。这条沙堤以北主要是古代淮河和黄河所输出的泥沙冲积而成的里下河平原。长江南岸的一条沙堤大致从江阴附近向东南延伸,直到金山的漕泾附近,并同杭州湾北岸的一道沙堤相连接,构成一个包围圈,把三角形港湾围成一个基本上与外海隔开、但还有一些缺口与海洋相通的潟湖,这就是古太湖。后来由于顺着沙堤缺口倒灌的潮水和古太湖上游河流带来的泥沙不断淤积,陆地不断扩大,古太湖日益缩小、分化成目前的淀山湖、阳澄湖等许多小湖。与此同时,长江的泥沙又在沿海一带继续堆积形成新三角洲。

如今在上海市区西部,北起嘉定的外冈,经上海县的马桥至金山的漕泾一带,还可以见到一条断续的古贝壳沙带,这就是五六千年以前的古海岸线。这条线以东的土地就是5000年以来由泥沙淤积而成的新三角洲的一部分。如今,上海市东部的南汇嘴以及崇明岛的东端土地还在不断增长之中。

长江中下游平原年均温14~18℃;1月均温0~5.5℃;7月均温27~28℃,绝对最高温可达38℃以上。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季节分配较均,但有“伏旱”。无霜期210~270天,10℃以上活动积温达4500~5000℃。作物可一年二熟,长江以南可发展双季水稻连作的三熟制。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亦为中国水资源最丰富地区。长江天然水系及纵横交错的人工河渠使本区成为全国河网密度最大地区。本区是中国淡水湖群分布最集中地区,著名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及巢湖等。湖沼地区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是中国水生植物分布最广、产量最丰地区;淡水水生动物也属全国之冠,除有静水性的、鳊、鲴、、鲢、 鲤、鲫、 青、草、外,还有多种河口洄游性鱼类,主要有鲚、鲥、香鱼、银鱼(有大银鱼、短吻银鱼、细银鱼、尖头银鱼等多种)、鳗鲡、花鲈和松花鲈(又名四鳃鲈)。至于中华鲟、扬子鳄、白暨豚等更属世界珍品。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87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