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墨脱最后的猎人:20年间从原始狩猎“快进”到现代农村生活
48岁的扎西是西藏林芝墨脱县珞巴族人。大概在2006年的秋天,利用设置好的陷阱,他在自家农田猎杀了一头中等体型、前来偷玉米的黑熊,这成为他的最后一次打猎。此后,放下弓箭、收起捕猎机关,扎西转型成为农民。
墨脱的藏语意为“莲花秘境”,地处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2013年之前,因不通公路被称为“高原孤岛”。
扎西生活的达木珞巴民族乡达木村位于群山的一块台地上,周边的原始森林和野芭蕉郁郁葱葱,在村里能听到布谷鸟的鸣叫。达木村通往外界的公路修筑在陡峭的山腰上,看上去惊险万分。
扎西算得上西藏最后的职业猎人。据墨脱县林业和草原局介绍,墨脱拥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形成了独特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并存的典型立体气候,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过去,墨脱县珞巴族、门巴族均有打猎习俗。据扎西回忆,到上世纪90年代,当地动物保护意识日益提升,政府开始收缴打猎的枪械。为了保护当地生态及生物多样性,2010年,墨脱县出台全面禁猎通知,扎西正式告别了猎人身份。
如今,扎西家拥有26亩土地,分别种着玉米、水稻和当地特有的酿酒作物鸡爪谷。2014年以后,在村里的鼓励下,他开始经营农家乐、餐馆和商店。在扎西的商店里,张贴着电子支付用的二维码。
虽然未曾上学读书,但借且上世纪90年代的扫除文盲运动,扎西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还掌握了藏、汉两种语言,他的四个孩子中有三人接受过现代高等教育。“我喜欢 汽车 ,家里现在有一辆皮卡车,我计划这两年再添置一辆SUV。”
在20年间,扎西的生活和文明水平实现了从少年时的原始狩猎和半耕作生活到如今的现代农村生活的“快进”。
有趣的是,扎西家的商店后面有一栋单独的房子,那是他自办的猎人博物馆。博物馆获得了当地官方的许可,里面收藏着禁猎前当地人猎杀的动物皮毛制品及打猎工具等。
扎西说,现在墨脱人都有主动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办个人博物馆是想有个留念,也可以向来墨脱观光的游客介绍珞巴族人曾经的原始生活。
文/江飞波
编辑/张夕
求关于墨脱的资料
水稻没有具体的收成季节,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就可以开始收成。
水稻比较依赖这个程序,旱稻的话是旱田,灌排水的过程较不一样,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时,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分灌溉。
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就可以开始收成,过去是农民一束一束,用镰刀割下,再扎起,利用打谷机使稻穗分离,现代则有收割机,将稻穗卷入后,直接将稻穗与稻茎分离出来,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为稻谷。
扩展资料:
水稻收获的稻粒称为稻谷,有一层外壳,碾磨时常把外壳连同米糠层一起去除,有时再加上一薄层葡萄糖和滑石粉,使米粒有光泽。
碾磨时只去掉外壳的稻米叫糙米,富含淀粉,并含约8%的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含硫胺、烟酸、核黄素、铁和钙。碾去外壳和米糠的大米叫精米或白米,其营养价值大大降低。
百度百科—水稻
墨脱是雅鲁藏布江进入印度阿萨姆平原前流经的我国境内最后的一个县,也是西藏东南部最为偏远的一个县,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面积三万多平方千米(包括麦克马洪线以南属于墨脱县的两万多平方公里,目前实际控制一万多平方公里),境内居住门巴、珞巴等少数民族。 墨脱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喜马拉雅山一岗日嘎布山脉的南部。总面积3.4万平方公里(一说总面积30553 平方公里),其中墨脱实控1万平方公里,印度占2.4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2 万亩,森林面积 3200 万亩。2003年底,全县人口9759人。辖 8 个乡 ( 含一个民族乡 ) , 59 个村民委员会。墨脱藏语意为“隐莲盛开的地方”。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墨脱自然保护区内,仅高等植物就有 3 千多种,竹类植物约有十几种,野生兰科植物 80 多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 42 种。另外还有千余种昆虫。 墨脱县地势由北向南急剧下降。从北部的南迦巴瓦峰高达7756米,下降到南部的仅数百米。形成“十里不同天”的特殊气候。年均温16℃,1月均温8.4℃,7月22.6℃ ,年降水量在2358毫米以上。南部最大降水可达5000毫米,无霜期330天。水力资源极丰富,仅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一处,水能就占全江的2/3,占全国水能蕴藏量的1/10。境内有墨脱国家自然保护区 。 县内自然条件优越,有“西藏西双版纳”、“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之称。原始森林类型众多,有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等。水利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皆丰(见墨脱自然保护区),垂直带谱明显。1982年开始对多雄拉山南坡至布裙山一带的八个垂直自然带谱进行重点保护。 墨脱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风光揽胜、科学考察、独特文化及探险登山。 自然地理 墨脱县属雅鲁藏布江下游。山川河谷地貌,平均海拔1200 米。地势北高南低。四面环山,形似莲花。这里的地形有“山顶在云间,山脚在江边,说话听得见,走路要一天”的民谣形容。 墨脱县境内有雄伟壮观的南迦巴瓦和加拉白垒峰,这两座山峰是东喜马拉雅山脉最高的两座山峰,峰顶常年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与山峰南坡上遍地生长着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两座山峰的夹峙中雅鲁藏布江咆哮而出,于崇山峻岭间劈开一道深达五千多米的深壑,形成了世界上最深最长最险峻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由南迹巴瓦峰脚下急转直下。纵贯南北。 雅鲁藏布江从朗县进入林芝地区,在米林县迎面遇上喜马拉雅山阻挡,被迫折流北上,绕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马蹄形回转,在墨脱县境内向南奔泻而下,经印度注入印度洋。 墨脱县气候属喜马拉雅山东侧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年无霜期340 天,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下,年降水量为2000 毫米左右。 1881年波密王在墨脱设宗。1959年墨脱7司建县。 1964 年划归拉萨市管辖。 1986 年2月划归林芝地区管辖至今。县府驻东波 经济概况 墨脱县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水稻、鸡爪谷、黄豆、棉花、芝麻等。牧业经济比重不大。林业、副业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 它丰富的林业、水利和农业资源足可以养活大半个西藏人口。就是这样一个资源富足的地方,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种种原因,长久以来,几乎与外界隔绝,不但自然条件没有得到改变,而且经济建设也基本等于零,封闭使这里成为西藏高原上还保持着原始状态下的一个“孤岛”。 名特产品主要为野生果类和天麻、三七、鹿茸、靡香、猴头、胡黄连等。 矿产资源基本上还是未被普查的处女地。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93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