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平罗县的经济

2010年GDP为221.98亿,总灌溉面积82.57万亩,种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脱水蔬菜、枸杞等。有区属前进农场、明水湖农场,县属农牧场、园艺场、繁殖场、苗木场。农民人均纯收入6186元。交通、通讯、金融、保险业、旅游业发展迅速。 罗县粮食产量大,是中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小麦、水稻、玉米种植面积为23.1万亩、13.8万亩和36.6万亩,产量分别达到6.64万吨、5.91万吨、17.24万吨;蔬菜质量、品质上乘,种植面积达24万亩;养殖规模较大,牛、羊、猪、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5.27万头、162.3万只、25.83万头、454万只。

平罗县的经济

枸杞产业:宁夏枸杞被确定为国家地理产品保护。由于独厚的气候、地理环境、黄河水质,孕育了宁夏平罗“杞娃枸杞”。果实中含有甜素碱、胡萝卜素、核黄素、硫胺素、VC、烟酸、抗坏血素、钙、铁、磷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润肺、清肝、滋肾、益气、生精、助阳、补虚劳、强筋骨、祛风、明目之功效。全县已累计发展优质枸杞面积5.5万亩,年产枸杞干果6500吨,产值8500万元以上。

生态水产业:平罗县发展人工池塘养殖,养殖面积达到10.26万亩,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500吨,养殖品种达到二十多个。

清真肉羊产业:平罗县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西北肉羊优势产区,是宁夏引黄灌区优质肉羊杂交改良示范区。培育规模养殖户183个,万只羊场32座,肉羊杂交改良点160个,肉羊繁育中心1个。成立平罗县金福来羊产业协会。全县羊只饲养量达到201.9万只。肉羊产业是支撑平罗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 农产品加工:依托优质粮食和清真肉羊、蔬菜、水产、制种、枸杞 “一优五特”产业,平罗成为宁夏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

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以大地、兴平、新安、大生等企业为依托。已基本形成大地化工大炉型、全密闭、低耗能、达标排放的电石循环经济产业新格局。产品有电石、石灰氮、双氰胺、农药、生物柴油、PVA等,电石产量占全区总量70%,农药原药产量居西北第一,双氰胺产量占全国50%以上,是宁夏最大的电石、农药和双氰胺、生物柴油生产基地。

煤化工:主要产品有:兰炭、焦炭、甲醇、合成氨、煤焦油等,其中兰炭、煤焦油、兰炭尾气量大质优,是发展煤化工的优质原料。发展煤基甲醇、二甲醚、煤制化肥、煤基烯烃、醋酸乙烯等煤化工产品。

装备制造产业:青年汽车、君功矿用自卸车、君德特种车、科行环保设备、兴鑫泉环保设备、南方环保设备、华仪风电设备、天润新能源设备、银晨太阳能设备、三林电机、立源变压器、玉隆铸造项目等落户平罗,发展汽车装备和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矿用自卸车、全路面汽车起重机、消防车、强力吸尘车、装卸车、挖掘机、矿热炉成套设备、环保设备、煤化工生产设备等设备制造业,大型化工防爆特种变压器、整流器、电感器、发动机、压缩机等电器装备及器材制造业和无缝钢管、焊管及法兰、阀门、弯头等金属制品业。 截止到2010年平罗县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6个,病床610张,卫生技术人员788人;村卫生室156个。县医院、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所达到了一级甲等站(所)标准;13所乡镇卫生院改造建设房屋、设备,8所乡镇卫生院配备了救护车。全县156个村卫生室达到了“十统一”标准化建设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县所有乡镇村队,2008年参合人数达到20.7万人,参合率达94%。

平罗县综合改革农村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健康工作。获得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先进县、全区农村卫生建设先进县、全国综合医院中医模范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重点业务工作被自治区卫生厅授予全区卫生监督执法先进单位、结核病防治先进单位、孕产妇系统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7年全市卫生工作目标考核获得第一名;全县年终目标考核中,连续二年获得重点专项工作优胜奖、重点业务工作二等奖、对外经济合作功臣集体银杯奖、引资功臣集体银杯奖,卫生局党委荣获“五个好”党委称号。 截止到2010年平罗县体育服务中心有专业技术人员10人,其中高级教练1人,中级教练3人,其他人员6人。

平罗县拥有各类标准体育场地592个,有 13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承担自治区重点训练项目4个(田径、自行车、举重、摔跤)。有一个占地面积150亩的体育公园,园内建有标准体育场、乒乓球场、门球场、健身广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006年,平罗县在西区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4484平方米的体育健身中心,体育健身中心土建工程、外装工程已基本结束。平罗县先后获“全国田径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业余体育训练先进集体”及“自治区体育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截止到2010年,平罗县共有中小学85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3所,初级中学4所,九年制学校14所,小学63所,公办幼儿园3所,民办幼儿园7所。中小学在校学生39489名,在园幼儿3348名,在职教职工2918名,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的13人,本科学历1328人,专科学历1136人,中专学历394人。

全县学校占地面积212.7万平方米,生均占地6.56平方米;学校总建筑面积28.9万平方米,其中楼房面积9.9万平方米,平房面积19万平方米。全县设有职业教育中心一所(整合了农业广播学校、农机学校、卫生学校、通源驾校、电大工作站),各类培训中心3个,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3所,村级分校136所。全县基本形成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农科教相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1998年6月,通过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普九”验收;1999年12月,被评为全国“两基”先进县;2001年率先在全区通过“两基”复验;2003年12月,平罗县推进“两基”工作,实施素质教育通过了石嘴山市人民政府的评估验收;2008年6月,平罗县通过“两基”国检;2008年1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认定平罗县教育强县工作高标准通过验收,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为优秀。 县城公共交通体系健全,供热、供排水功能完善。

供电,大武口电厂、石嘴山电厂距县城分别有20公里和40公里,总装机容量312万千瓦,发电量200亿千瓦时,县内共有220千伏变电所4座,110千伏变电所8座,35千伏变电所11座。

供水,黄河径流县境45.3公里,年平均流量185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总量3.2亿立方米以及贺兰山泉水,可利用量1.1亿立方米,日综合生产能力7.5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能力1.5万立方米,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优质水资源。

平罗县为宁北地区的交通枢纽,109国道、京藏高速公路、301省道、包兰铁路掠城而过,北通石嘴山,南达首府银川,东通陶乐,西抵西大滩、沙湖,对外交通便捷。

平罗县城新区建设是按照“大空间、低密度、大绿地、宽马路、现代化、和谐性”的规划理念,自2006年启动实施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3.2亿元,城市面积由6.9平方公里扩大到13.4平方公里,城区面积扩大了一倍。总建筑面积达20.8万平方米;广场面积11.6万平方米;实施了城市生态植物园和道路绿化工程,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10.6平方米;新建道路25.52公里;新区广场、污水提升泵站、新区电网、景观水系和唐徕渠县城段整治等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开发建设了金水湖畔、恒产家和春天、星海花园、祥云都市花园、金顺花园、明月新村等住宅小区。现代化园林城市和基础服务设施功能完善。

眉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岷江中游。东接资阳与自贡,北邻成都,西界雅安,南连乐山。面积7186平方千米,人口336.4万。设东坡区和仁寿、彭山、洪雅、丹棱、青神5县。市政府驻东坡区。

本市夏商时代属梁州,周到春秋战国时属古蜀国,秦代属蜀郡地。西汉时,今青神、丹棱、洪雅属南安(今乐山)地,而其余之地则属犍为郡,且郡治曾由焚道(即今宜宾)迁至武阳(今彭山)。南北朝时始置眉州,隋置眉山郡。唐时改置眉州属剑南道西川,宋改眉州属成都府路,元改属嘉定府路。明时眉州领3县升为四川布政使司直隶州,清因之。辛亥革命后为第四行政督察区,所辖县增多。共和国初期改为眉山专区,属川西行署,后并人乐山专区。1997年析出为眉山地区,2000年改为今之建制。

本市地貌可分为四个地理单元:(一)西南部为中山和低山区,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达19座,其中小凉水井海拔3522米,为全市最高峰。(二)西部总岗山呈东北——西南走向延绵起伏于彭山、眉山、丹棱西部及洪雅北部,海拔500~1000米。(三)中部平原带为总岗山与龙泉山间的岷江水系冲积平原,南北伸展70千米以上。(四)东部丘陵地带,丘顶海拔400—500米,高差一般在40~80米,属中、浅丘。龙泉山从北向南纵贯仁寿中部和青神西境,山脊海拔500—650米,最高的马鞍山海拔974米,为市域岷江以东最高峰。

河流除岷江主水道外,还有洪雅县境的青衣江和丹棱县境的安溪河等支流。平坝和丘陵地带更是河网密布,黑龙滩为全省著名的水库。

本市气候主要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平坝和浅丘区年均气温不低于16℃,一月均温6.3—7.5℃,七月均温25.7~26.7℃。≥10℃;的活动积温,东部仁寿可达5865℃,西南部洪雅却只有5326℃,两者相差539℃;。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以上,西部丹棱可达1200毫米。春季有寒潮或低温,秋季有绵雨,山区有霜冻,夏季可出现大风和冰雹。

本市资源较为丰富。有耕地面积327.9万亩,平坝和浅丘地带土地肥沃,有利灌溉。粮食产量达170.62万吨,油料产量6万吨,水产品产量3万吨,水果产量173吨。山区林木有冷杉、丝栗、赤桦、马尾松、桤木,西南林区中有大熊猫、小熊猫、苏门羚等珍贵动物。

水资源在山区可利用来发电,在低山和丘陵地带建有众多水库,其中主要有黑龙滩、槽鱼滩、总岗山水库等,利于水产养殖和农田灌溉,有的已开发为省级风景名胜旅游区。

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和铜、锌、磷、硫、钾盐、芒硝、食盐、天然气、石膏等。石膏、芒硝蕴藏量大,主要分布于东坡区和彭山县。煤分布于仁寿、洪雅等地,彭山等地有天然气。

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约11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约占29.18%,第二产业约占36.15%,第三产业约占25.67%。工业产品主要为能源(电力、煤、天然气)、石膏制品、机械加工产品、化工产品、矿产等。农副产品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豆类、土豆等。名优特产有彭山海椒、生姜、眉山细篾扇、罗平竹编、白蜡、金釜纸、樱桃谷鸭、柑桔、茶叶和雅连、桔梗等中药材。第三产业还有巨大潜力可挖。

本市交通较发达。铁路有成昆线从北而南穿过市境,彭山、东坡区、青神在此线上。公路以成乐高速公路过境最为重要,北连省会成都,南下乐山,并在东坡区与省道106相通连。国道213为纵贯本市东部的重要通道,仁寿在此县上。横贯东西的干线公路有省道106,东从资阳市入境,经仁寿、东坡区、丹棱北上蒲江而达邛崃,在丹棱经县道可达洪雅,洪雅为雅安至乐山必经之地(省道305)。全市县乡道与主干道相交成网络,促进了本市经济发展。部分水路有船只运输,但运量较小。

本市有各类学校1649所,其中中专3所,普通中学265所,小学1368所。有各类卫生机构317个,病床5357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6824人。有电视发射台13个,有线电视转播台165个,卫星地面接收站141个,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

本市有众多省级风景名胜区。东坡区的三苏祠,远近闻名,其园林建筑风格独具特色。黑龙滩水库风景优美,环湖有许多名胜古迹。彭山有彭祖文化和江口汉崖墓群、顺河崖墓等古迹,仙女山的风景更令人感到舒心。洪雅瓦屋山是著名旅游地,槽渔滩风景又别有风味。青神的中岩、熊耳山、岷江小三峡风景如画,丹棱的老峨山、黄金峡、唐代白塔也具有旅游价值。

从四川省发展战略角度上看,本市地理位置优越,正好处于成都市向东向南发展的辐射圈内。山区、丘陵、平坝的农副特产有广阔的市场,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具有良好的条件,旅游、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发展的潜力很大,在吸引资金发展本市经济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目前,该市正在制定发展规划。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96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