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血藤和青风藤饮片怎样鉴别?
多数藤类药材具有通经活络、舒筋活血的作用,在临床上广泛 应用 ,需求量逐年大幅增加,为确保其质量,笔者在 参考 有关 文献 ,1,2,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对常见的几组形状相似极易混淆,但功效不同的藤类中药饮片的来源、鉴别与应用进行了 总结 归纳,现介绍如下。
1 木通、川木通
1.1 来源 木通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川木通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
1.2 鉴别 木通呈圆柱形,常稍扭曲,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外皮极粗糙而有许多不规则的裂纹或纵沟纹,具突起的皮孔,节不明显,具侧枝断痕。体轻,质坚实,不易折断,皮部较厚,黄棕色,木部黄白色,射线呈放射状排列,中央具小型的髓,气微,味微苦而涩;川木通呈长圆柱形,表面黄棕色,有纵棱线,节膨大。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黄棕色,边缘齿状,放射纹明显,散在许多导管孔,无臭、味淡。
木通具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的作用,用于胸中烦热、 1.3 功效与应用
喉痹咽痛、尿赤、五淋、水肿、周身孪痛,经闭乳少。川木通的功效是清热利尿,通经下乳,用于水肿、淋病、小便不通、关节痹痛,经闭乳少。
2 鸡血藤、大血藤
2.1 来源 鸡血藤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大血藤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
2.2 鉴别 鸡血藤为椭圆形、长矩圆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见灰白色斑,栓皮脱落处显红棕色。质坚硬,切面木部红棕色或棕色,导管孔多数,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3个~8个偏心性半圆形环,髓部偏向一侧,气微、味涩;大血藤呈圆柱形,表面灰棕色,粗糙,外皮常呈鳞片状剥落,剥落处显暗红棕色,有的可见膨大的节及略凹陷的枝痕或叶痕。
2.3 功效与应用 鸡血藤具补血、活血、通络的作用,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大血藤具清热解毒、活血、祛风的作用,用于肠痈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肿痛。
3 通草、小通草
3.1 来源 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小通草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 中国 旌节花或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的干燥茎髓。
钩藤味甘、微苦,性微寒,具有清热平肝,熄风止痉的功效。下面我带你一起了解钩藤的中药属性和常见配方。
钩藤的中药属性
入药部位
为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枝条。春、秋采收带钩的嫩枝,剪去无钩的藤茎,晒干,或置锅内蒸后再晒干。
性味归经
性味 甘,凉。
①《别录》:"微寒。"
②《药性论》:"味甘,平。"
③《蜀本草》:"味苦。"
归经 入肝、心经。
①《纲目》:"手、足厥阴。"
②《本草经疏》:"手少阴、足厥阴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30g。不宜久煎;或入散剂。
禁/宜人群
脾胃虚寒及无阳热实火者慎服。
1.《本草新编》:最能盗气,虚者勿投。
2.《本草从新》:无火者勿服。
炮制方法
拣去老梗、杂质,洗净,晒干。
地理分布
生态环境:
1.生于谷溪边的疏林中。
2.生于山地林中。
3.生于山地次生林中。
资源分布:
1.分布于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3.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钩藤的常见配方1、治小儿惊热:钩藤50克,硝石25克,甘草0.5克(炙微赤,锉)。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2.5克,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延龄散)
2.治小儿惊痫,仰目嚼舌,精神昏闷:钩藤25克,龙齿50克,石膏1.5量,栀子仁0.5克,子芩半分,川大黄25克(锉碎,微炒),麦门冬1.5克(去心,焙)。上药粗捣,罗为散。每服5克,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钩藤散)
3.治诸痫啼叫:钩藤、蝉壳各25克,黄连(拣净)、甘草、川大黄(微炮)、天竺黄各50克。上捣罗为末。每服2.5~5克,
4.治小儿盘肠内钓,啼哭而手足上撤,或弯身如虾者:钩藤、枳壳、延胡各2.5克,甘草1.5克。水半盅,煎1克服。(《幼科指掌》钩藤汤)
5.治高血压,头晕目眩,神经性头痛:钩藤10~25克,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6.治伤寒头痛壮热,鼻衄不止:钩藤、桑根白皮(锉)、马牙硝各50克,栀子仁、甘草(炙)各1.5克,大黄(锉,炒)、黄芩(去黑心)各75克。上七味,粗捣筛。每服15克,水一盏,竹叶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下生地黄汁一合,搅匀,食后温服。(《圣济总录》钩藤汤)
7.治全身麻木:钩藤茎枝、黑芝麻、紫苏各35克。煨水服,一日三次。(《贵州草药》)
8.治半边风:钩藤茎枝、荆芥各20克,排风藤50克。煨水服,一日三次。(《贵州草药》)
9.治面神经麻痹:钩藤100克,鲜何首乌藤200克。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0.治胎动不安,孕妇血虚风热,发为子痫者:钩藤、人参、当归、茯神、桑寄生各5克,桔梗7.5克。水煎服。(《胎产心法》钩藤汤)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782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