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信阳农林学院的学术研究

据2014年学校官网显示,信阳农林学院有10项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水稻、油菜品种改良,信阳毛尖品质升级,淮南猪品种选育,固始“笨蛋”增产增收,华英鸭、南湾鱼技术服务,生态鳖、高产虾科技攻关等方面成绩卓著、贡献卓越。教师1990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240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330部,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19项,获得省部级奖84项,获国家专利16项;主持起草制定《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国家标准(GB/T22737-2008)于2008年颁行,实现信阳市制定国家标准“零”的突破。2011年该学院获河南省农业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信阳农专学报》多次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

信阳农林学院的学术研究

2011年来还主动参与信阳“华英富民工程”,承担河南省“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项目113项,推广杂交稻栽培技术、畜禽疫病防控技术、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等农业科研成果70项。 2012年科技成果列表证书编号成果名称主持人奖励名称奖励等级豫教[2012]04448号 豫南地区规模化猪场抗菌药物应用与综合防控体系研究 易本驰 科技成果奖 二等奖 豫教[2012]04690号 IFN-YR和ER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的共表达 何书海 科技论文奖 一等奖 豫教[2012]04691号 真胃梯度酪蛋白钠灌注对奶山羊泌乳性能和乳腺组织氨基酸吸收利用的影响 王俊锋 科技论文奖 一等奖 豫教[2012]05020号 小鼠囊胚和扩张囊胚玻璃化冷冻保存的研究 邓凯伟 科技论文奖 二等奖 豫教[2012]05021号 热应激下复合添加剂对肉种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赵云焕 科技论文奖 二等奖 截至2014年2月,信阳农林学院已有河南省高校信阳毛尖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阳市茶叶加工与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其中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信阳市茶产业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信阳市植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和“信阳市中药分析检测重点实验室”)。 还设有水稻研究所、茶叶研究所、特种水产养殖研究所、微生物应用研究所等6个科研机构。

2014年2月24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了《关于批准河南科技大学等45个单位建立河南省第四批博士后研发基地的通知》,信阳农林学院申报的博士后研发基地批准建立。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7000万元,建有植物保护、植物组织培养、林木繁育、水产养殖、茶叶加工、动物疫病检测、食品营养与检测等各类实验室70个,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0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4个,农林实习场1个。图书馆藏书97.2万余册,学术期刊1000多种,可利用电子图书35万册(种),建有较完善的现代图书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

至2015年,羊山图书馆分馆,馆藏纸质文献资源总量已达92.24万册(本),中外文期刊1035种,建有103座电子阅览室一个,拥有《书生》、光盘版图书等电子图书35万册(种)、及重庆《维普全文科技期刊》网络数据库等电子资源。

黄世文

黄世文,男,1962年12月生,博士,副研究员,中共党员。现任中国水稻研究所病理研究室主任。杭州市131、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一、二级人才。

自1985年至今在水稻所从事水稻病理、生物农药研发及生物防治研究。先后参加、主持国家、部省级、国际合作、国家基金、省重大、省基金等项目30多项。主持农业行业专项“三大作物纹枯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03014)子专题。主要从事水稻纹枯病、穗腐病和稻瘟病研究。

中文名:黄世文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62年12月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

主要成就:完成农业部“水稻病虫害网络专家诊断系统”病害部分内容。

代表作品:超级稻栽培技术

人物经历

1981年9月-1985年7月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业,学士。

2001年9月-2004年6月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业,博士。

1985年7月-2004年5月:中国水稻研究所,植物病理、生物防治及生物农药研发。

2004年6月-2010年12月: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病理、病虫害防控及生物农药研发。

社会兼职

1、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2、植物病理学会会员。

3、浙江省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

4、广西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人才培养

共招收硕士研究生8名(4人已毕业)、协助指导研究生2名,指导本科生30多人。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1、加强稻瘟病研究;

2、水稻穗颈瘟和穗腐病复合发生、流行规律及其防控技术研究,尽快鉴定;

3、关注水稻矮缩病毒病(黑条矮缩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流行和研究动态,筛选抗矮缩病水稻品种(材料),服务生产和抗病育种。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课题8项,参加863子专题、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攻关(支撑计划)、国家(省)基金、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部、省重点项目,国际合作等各类课题20多项。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稗草病原真菌孢子培养及其基因改造研究”(30070505)(2001-2003);

2.国家农业行业重大专项“三大作物纹枯菌种类与寄主抗性的鉴定技术”(nyhyzx3-16)子专题(2007-2010);

3.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食品生产过程中转基因相关物质的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与示范”(2009ZX08012-010B)子专题(2009-2010);

4.国家农业行业重大专项“三大作物纹枯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03014)子专题(2011-2015);

5.农业科技跨越计划“中鉴100和中香1号生产技术”子专题(1999-2002);

6.农业部能源生态建设课题“水稻沼肥施用增产技术集成与示范”(2005-2006);

7.浙江省“三农五方”科技协作项目“褐飞虱抗药性监测和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及示范”(SN200711)(2007-2009);

8.农业部水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引导项目;

9.2008年参与申请“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评价与检测技术中心(二期)”(2009ZX08019-006B)扩建基建项目。

研究进展(含主要贡献及今后打算):

1、在进行杂草生物防治研究中,筛选到稗草生防菌HGE,发表了相关论文26篇,获得专利2项,为后来的微生物除草剂研究、制剂研发、成果鉴定及获奖打下了基础。

2、是确定水稻抗纹枯病鉴别寄主、鉴别菌株;确立抗纹枯病鉴定技术、方法的主要完成人。在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纹枯菌与寄主互作等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发表相关论文15篇,申请专利1项,在国内该领域有一定影响。

3、在国内外首次明确水稻穗腐病的侵染源、发生、流行、危害及产量损失与气候、品种的关系。研制出复配防治剂及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后取得了较好防效。

4、研究、集成了“水稻主要病虫害简便高效“傻瓜”式防控技术”和“水稻生长后期主要病虫害简单化防治方法”。提出了以“病虫测报圃结合当地县(市)、乡(镇)植保信息,进行准确测报,精准防治”的优质稻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技术。在多个省示范、应用取得了很好效益。

在主持国家行业(农业)重大专项“三大作物纹枯菌种类与寄主抗性的鉴定技术”(nyhyzx3-16)子专题(2007-2010)期间,研究集成了“水稻生长后期主要病虫害简单化防治方法”、“水稻主要病虫害简便高效“傻瓜”式防控技术”和“水稻纹枯病生态无公害防治技术”等技术,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273.8万亩,平均每亩平均增产稻谷45.86千克,减少施药次数1.2次,每亩减少农药用量129.7克有效成分。增产、省药、省工合计每亩节本增收112.8元。取得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应农业部要求,编写了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主推技术9项,作为2011年农业部主推技术。9项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是:

1、“一浸二送三预防”防控稻瘟病技术(药剂浸种、移栽前施送嫁药、送嫁肥);

2、“肥水调控+倍量施药”防控水稻纹枯病技术(N、P、K,有机肥平衡施用,控制N肥,加大用药量);

3、“药剂浸种+倍量施药封锁中心”防控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技术(药剂浸种、加大用药量封锁初发病点或中心);

4、“一浸两喷”防控稻曲病和穗腐病技术(药剂浸种,孕穗后期和抽穗扬花期二次喷药)

5、“抗、避、断、治”防控水稻条纹叶枯病技术(选择抗性品种(组合)、调整播栽期避开传毒媒介昆虫高发期、切断传毒源、以治虫防病)

6、“选药-选时-喷到位”防控稻飞虱(褐稻虱、白背飞虱、灰飞虱)技术(选择专化性药剂、速效和持效药剂兼顾、选择卵孵化高峰及2龄幼虫前施药、用粗雾喷到稻株中下部)

7、“物理与生物防治结合、前期压基数后期保穗数”防控稻纵卷叶螟技术(利用诱虫灯加生物农药,重点在前期杀虫压低基数,后期防治保穗数);

8、“栽培避虫+性诱剂诱捕”生态绿色防控螟虫(二化螟、三化螟)技术(调整播栽期将水稻易感虫期避开害虫高发期);

9、“针对性药剂复配,下粗上细”防控水稻后期复合型病虫害技术(根据主攻病虫害选择专化性药剂,下部病虫害喷粗雾、上部病虫害喷细雾)。

获得成果4项

1.“稗草病原真菌制剂防治稻田稗草研究”2003-7-18通过浙江省科技厅成果鉴定(排第2位),同类项目国际先进水平。

2.“微生物除草剂杀草毒素的分离鉴定及其应用研究”2007-5-30获中国农科院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排第6位)。

3.“优质早籼中鉴100的选育与示范推广”2005-5-12获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排第12位)。

4.“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中鉴100、中香1号生产技术”2001-09-26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成果鉴定(子专题主持人),国内同类项目领先水平。

发明专利

授权专利

1、“用稗草基质生产稗草生防菌孢子的方法”(申请号:02102975.X),专利号:ZL02102975.X;国际专利主分类号:C12N1/14;专利申请日:2002-2-10;公开时间:2003-08-27;授权时间:2005-09-14(第1发明人)。

2、“基于沼渣的作物促生诱抗异源真菌蛋白农药的生产方法”,申请号:ZL200610050443.7,受理时间2006-04-21;公开时间:2006-09-27,授权日期:2008-7-23;(第1发明人)。

3、“一种利用发酵废水制备发酵培养基及生产生物农药的方法”,申请号:ZL200610053322.8,受理时间2006-09-08,公开时间:2007-02-21,授权日期:2010-11-24(第1发明人)。

公开专利

1、“一种除草剂组合物”,专利号:ZL02122938.4,公开日期:2003-12-31排名第2位

2、水稻纹枯病菌融合群判定的鉴定方法,专利号:200910156620.3;公开:2010-08-04王玲,黄世文,刘连盟

3、三唑酮与爱苗复配农药201010134598.5,公开:2010-07-28黄世文、王玲、刘连盟

4、一种重组膦丝菌素乙酞转移酶(PAT)的制备方法201010177058.5审查中王玲、刘连盟、黄世文

学术会议、技术服务:

1.参加国际、全国学术会议20次,提交论文18篇,做大会或分组报告15次。

2.技术服务。参加国家、部、省及所里组织的科技下乡、科技救灾等活动30多次。组织、参与技术培训授课30多次,累计培训国内外农技人员、农户3000多人次。

论文专著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90多篇,2000年后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Sci论文4篇、核心期刊47篇、第一作者42篇、通讯作者10篇。主编(译)专著5部;参与编写、翻译出版专著8部。完成农业部“水稻病虫害网络专家诊断系统”病害部分内容。

2000年至今出版著作:

1.南方优质稻米生产技术:中鉴100和中香1号生产技术黄发松主编、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7-80119-433-O/S.2322002-06

2.浙江效益农业百科全书:优质稻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7-80119-433-O/S.2322002-06

3.水稻杂草防除—全球综合状况(原著:联合国粮农组织之粮农组织植物生产与保护论文集139)参译(第11章)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

4.优势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02

5.水稻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傅强、黄世文主编金盾出版社2005-03

6.农民增收百项关键技术丛书:优质水稻品种及栽培关键技术参编中国三峡出版社农业科教出版中心2006-01

7.超级稻栽培技术黄世文副主编金盾出版社2006-12

8.中国现代水稻参编第13章4万字金盾出版社2007-01

9.2009年中国水稻产业发展报告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08

10.水稻生产100问:水稻技术100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一万个为什么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03

11.水稻病虫害及防治原色图册傅强、黄世文、谢茂成主编金盾出版社2009-11

12.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解析黄世文、王玲、刘连盟主编金盾出版社2010-04

13.稻田浮萍:农业综合体系中多功能小型水生植物,原著:RonaldA.Leng黄世文、王玲、刘连盟主编译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2010-06

2000年至今发表论文

2011

73.对中国南方部分籼型杂交水稻纹枯病抗性的评价王玲,黄雯雯,刘连盟,傅强,黄世文*作物学报,2011,37(2):263-270

2010

72.5个水稻品种对水稻纹枯病菌鉴别能力的比较王玲,黄雯雯,刘连盟,刘恩勇,范锃岚,黄世文*中国稻米,16(2):36-38

71.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的分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黄雯雯,王玲,刘连盟,刘恩勇,黄世文*中国稻米,16(3):34-38

70.水稻稻曲病G蛋白β亚基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序列分析刘连盟,王玲,黄雯雯,刘恩勇,黄世文*中国水稻科学,2010,24(4):353-359

69.浙皖鄂地区水稻纹枯病菌5个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王玲,黄雯雯,黄世文*,刘连盟,刘恩勇.生态学报,201030(20):5439-5447

68.RicespikeletrotdiseaseinChina_1.CharacterizationoffungiassociatedwiththediseaseShi-wenHuang,LingWang,Lian-mengLiu,Shao-qingTang,De-fengZhu,SergeSavary*(Sci)CropProtection,2011,30(1):1-9

67.RicespikeletrotdiseaseinChina_2.Pathogenicitytests,assessmentoftheimportanceofthedisease,andpreliminaryevaluationofcontroloptionsShi-wenHuang,LingWang,Lian-mengLiu,Shao-qingTang,De-fengZhu,SergeSavary*(Sci)CropProtection,2011,30(1):10-17

66.皖鄂地区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王玲,黄雯雯,黄世文*,刘连盟,刘恩勇中国水稻科学,2010,24(6):623-629

2009

65.水稻后期穗部病害---穗腐病研究黄世文,王玲,刘连盟,黄雯雯,朱德峰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p206.彭友良,朱有勇主编,2009,7月,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64.水稻纹枯病抗性研究进展(综述)鄂志国,张丽靖,黄世文,王磊核农学报,2009,23(6):997-1000

63.水稻纹枯病寄主-病原物互作鉴别品种与菌株的筛选陈夕军,王玲,左示敏,王子斌,陈宗祥,张亚芳,鲁国东,郭泽建*,黄世文*,潘学彪*植物病理学报,2009,39(5):514-520

62.植物抗病促生蛋白对粳稻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黄世文,王全永,王玲,黎起秦中国稻米,2009,16(6):27-32

61.三种研究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方法的比较王玲,黄世文*,黄雯雯,刘连盟科技通报2009,25(5):588-592

60.水稻主要病虫害“傻瓜”式防控技术理论与实践(2)黄世文,黄雯雯,王玲,刘连盟中国稻米,2009,16(5):48-51

59.水稻主要病虫害“傻瓜”式防控技术理论与实践(1)黄世文,黄雯雯,王玲,刘连盟中国稻米,2009,16(4):13-16

58.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对超级杂交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黄世文,王玲,陈惠哲,王全永,朱德峰植物病理学报,2009,39(1):104-109

57.水稻重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核心技术黄世文,王玲,黄雯雯,刘连盟中国稻米,2009,16(2):55-56

2008

56.转真菌蛋白基因水稻生物学性状观察及抗病性鉴定黄世文,王玲,王全永,毛建军,邱德文浙江农业科学,2008,1:85-87

55.土壤中有益放线菌的高效分离、筛选和生物测定技术黄世文,高成伟,王玲,王全永植物保护,2008,34(1):138-141

54.纹枯病菌对不同水稻品种叶片中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黄世文,王玲,王全永,唐绍清,陈惠哲,鄂志国,王磊,朱德峰中国水稻科学,2008,22(2):219-222

53.水稻品种ZH5及其杂交后代纹枯病抗性和农艺性状研究黄世文,王玲,王全永,唐绍清杂交水稻,2008,23(4):7-11

52.新月弯孢菌CLE菌株胞外蛋白对水稻纹枯病的诱导抗性及其菌种鉴定王玲,黄世文*,唐绍清,朱德峰,王磊.中国生物防治,2008,24(3):257-261

51.稗草病原真菌AAE的分子鉴定及其粗蛋白诱导水稻的稻瘟病抗性王玲,黄世文*,王全永,鄂志国,王磊,张建萍,朱德峰,傅强中国水稻科学,2008,22(3):327-330

50.植物生长素对水稻叶片衰老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王玲、黄世文*、王全永、朱德峰浙江农业科学,2008,3,310-313

49.新奇生物制剂对籼稻功能的影响王全永黄世文*王玲黎起秦浙江农业科学,2008,6:707-712

48.水稻干尖线虫病在籼粳杂交晚稻上危害及防治王玲,黄世文*,禹盛苗,许德海中国稻米,2008,15(5):65-66

47.抗褐飞虱和抗除草剂转基因粳稻新品系的选育及其中间试验王玲,于恒秀,黄世文,赵志鹏,龚志云,汤述翥,顾铭洪,刘巧泉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8,29(3):23-27

2007

46.一份抗纹枯病优质水稻品种ZH5的抗病虫特性和生物学性状黄世文,王玲,王全永,唐绍清等中国水稻科学,2007,21(6):657-663

45.两种氮肥用量对超级稻产量性状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王玲,黄世文*,林贤青等植物保护,2007,33(3):76-79

44.利用啤酒和味精废水开发微生物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研究黄世文,王玲,王全永上海环境科学,2007,26(4):180-184

43.植物激活蛋白诱导的生物化学活性及其应用王全永,黄世文*,王玲,黎起秦植物保护,2007,33(4):20-23

42.利用工农业废水开发微生物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研究黄世文,王玲,王全永浙江农业科学2007,4:476-480

41.工农业发酵废水生物处理及应用研究进展黄世文,王玲,王全永中国生物防治,2007,23(增刊):70-75

2006

40.沼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分析王玲,黄世文*,刘经荣,袁翠枝江西农业学报,2006,18(5):42-45

2005

39.两株放线菌对多种病原真菌抑菌效果及发酵培养基筛选黄世文、卢继英、王玲、黎起秦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p:664-670

38.Macro-lesionsonRiceNear-isogenicLinesofMorphologicalMarkersEnhancedRiceResistancetoBlast(Magnaporthegrisea)HuangShi-wen,LuJi-ying,LuoKunetalRiceScience,2005,12(2):148-150

37.HAS-1对多种病原真菌的拮抗研究黄世文,卢继英,罗坤等第四届全国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4月,上海

36.PreliminaryevaluationofActinomycesTAS-1asPotentialBio-controlAgentforDiseaseHUANGShiwen,LUJiying,LUOKun,etalProceedingsofThe3rdInternationalSymposiumonBio-controlandBio-technology,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Wuhan,China,May10-13,2005

35.稗草病原菌防御性接种防治稻瘟病研究初报黄世文,卢继英,赵航等中国水稻科学,2005,19(4):384-386

34.沼气生产及沼肥用于水稻的现状及展望黄世文,廖西元中国沼气,2005,23(2):23-26

33.转基因水稻抗病性研究进展及环境安全性评价黄世文植物保护2005,31(4):5-9

32.病原菌毒素与孢子协同作用防治稗草研究黄世文,余柳青,段桂芳等植物病理学报,2005,35(1):66-72

2004

31.NTG诱导及核辐射改良稗草生防潜力菌研究黄世文,余柳青,段桂芳等核农学报,2004,18(6):423-427

30.大田杂草生物防治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黄世文,余柳青,罗宽植物保护,2004,30(5):5-11

29.一种筛选稗草生防潜力菌的简易生测方法黄世文,余柳青,段桂芳等(省优秀论文三等奖)中国生物防治,2004,20(1):53-56

28.Comparisonstudyonpotentialbiologicalcontrolfungiofbarnyardgrass(Echinochloaspp).HuangShi-wen,YuLiu-qing,DuanGui-fang,LiDi,LuoKuanPlantprotectiontowardsthe21stcenturyproccedingsofthe15thinternationalplantprotectioncongress,Beijing,China,May11-16,2004.Foreignlanguagepress,p:604

2003

27.应用均匀设计法筛选稗草病原菌产孢最佳配方培养基黄世文,余柳青植物病理学报,2003,33(6):493-497

26.稻糠与浮萍控制稻田有害生物初步研究黄世文,余柳青,段桂芳等植物保护,2003,29(6):22-26

25.水稻品种(组合)与稻曲病的发生及防治黄世文,余柳青中国稻米,2003,10(4):32-33

24.稗内脐蠕孢菌(Drechsleramonoceras)原生质体制备段桂芳,黄世文,颜秋生等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3,11(2):245-248

2002

23.稻田杂草生物防治研究现状、问题及建议(武汉会议)黄世文,余柳青,罗宽喻子牛、陈守文主编:《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进展》,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04

22.生物有机肥“肥士特”对作物产量和抗病性试验黄世文,余柳青,等2002年生物农药技术研讨会及产品展示会,苏州,2002,09-25-28

21.稻曲病研究进展黄世文,余柳青江西农业学报,2002,14(2):45-51

20.稗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原生质体的制备黄世文,段桂芳、颜秋生等科学技术与工程,2002,2(4):33-36

19.几种病原真菌对稗草的致病性及化学除草剂对病原菌的增效作用黄世文,余柳青,段桂芳等中国生物防治,2002,

18(增刊):41-4518.StructureandvalidationofRICEPEST,aproductionsituation-driven,cropgrowthmodelsimulatingriceyieldresponsetomultiplepestinjuriesfortropicalAsia黄世文排名第8位,(Sci)EcologicalModelling,2002,153:247-268

2001

17.影响链格孢菌生长及产孢的因子黄世文,余柳青等中国生物防治,2001,17(1):16-19

16.国际水稻所的微生物除草剂研究进展段桂芳、余柳青、黄世文世界农业,2001,1:37-39

15.EfficacyofpathogenicfungiandcombinationusewiththeherbicidetocontrolEchinochloacrus-galliinricefieldS.W.Huang,L.Q.YuetalProceedingsofthe18thAsian-Pacificweedsciencesocietyconference,Beijing,P.R.China,May28-June2,2001.StandardsPressofChina,P:399-405

14.StudiesonAllelopathyofRice(OryzaStativa)forBarnyardgrassControl余柳青、徐正浩、黄世文同上,2001,P:198-202

13.三株病原真菌对稗草生防潜力的研究黄世文,段、余等植物保护学报,2001,28(4):313-317

12.影响稗草病原菌内脐孢(Drechsleramonoceras)生长及产孢的因子段桂芳、黄世文、余柳青《面向21世纪的植物保护发展战略》,2001,8,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950-952

11.Preliminaryevaluationofpotentialpathogenicfungiasbioherbicidesofbarnyardgrass(Echinochloacruss-galli)inChinaS.W.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788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