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盆栽技术,菊花应该怎么养
菊花又称九花、黄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世界四大鲜切花之一。菊花种类繁多,可配置在花园花坛、花坛或假山上。它还可以用来制作盆花、盆景、花篮、花环、大丽花、崖菊、塔菊、树菊、扎菊等,也可以用作花瓶插花。
形态特征及品种
菊花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花卉。株高60~150cm,全株白色绒毛密被,茎直立,基部木质化,多分枝。叶片从卵形到宽披针形不等,边缘有锯齿。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瘦果,果具无胚乳的种子,明年1月至2月成熟。
菊花因花期不同可分为夏菊、秋菊和冬菊。有3000多个品种,其中大部分是传统的盆栽秋菊。
生长习性
菊花是一种短日照植物,短日照能提早开花。喜阳光,避阴凉,多旱,怕涝。它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但也能耐寒。严冬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1℃℃,最高的是32℃,最低的是10℃.地下根茎的耐低温极限一般为-10℃.花能经受轻微的霜冻,但幼苗生长和分枝芽期需要较高的温度。最佳生长温度为20℃左右℃.似高旱地,土壤深厚,腐殖质丰富,疏松肥沃,砂壤土排水良好。可在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中生长,pH值以6.2~6.7为宜,避免连作。黑暗和夜间温度10℃适宜花芽分化。
育种方法
菊花一般采用扦插繁殖,可分为剪芽、剪嫩枝和剪叶芽。
3.1萌芽
秋冬两季,将植株的外脚芽进行扦插。选择离花苞头饱满植株较远的花苞,剥去下部叶片,以3~4cm的株距和4~5cm的行距栽植,保持在7~8℃室温,春暖花开后在室外种植。
3.2投标技术
这种方法应用最广泛。比四月到五月的减产还要多。扦插8~10cm软木为扦插材,扦插后管理好,在18~21日℃温度下,大部分品种生根3周左右,4周左右可移栽在盆栽上。
盆栽技术
4.1栽培阶段划分
从冬季扦插到明年11月开花,需要一年时间。有四个阶段
4.1.1冬季。秋末冬初,在种植母本时,选用强脚芽扦插育苗。
4.1.2春播。4月中旬,将苗木分为盆栽,盆栽土为普通烂叶土,不施肥。
4.1.3夏定。为了促进足芽的生长,我们应该采中央和剥离侧芽。当新芽长到10cm左右时,应选择芽头饱满、发育良好的苗木进行移栽。
4.1.4秋季栽培。7月上旬和中旬,将选好的壮苗移入直径20~24cm的盆内,要求盆内土壤疏松肥沃。换盆时,将小盆中的菊花苗用土块倒出,以新芽为中心栽种,将多余的芽切掉,并将土加到原苗的深度,压实。换盆后,新植株和母株同时生长。新植物长出来后,老植物就被砍掉了,土壤也就松软了。按普通养殖土的30%填筑,并添加20%~30%的堆肥。这时,盆地里80%的土壤都充满了肥料。一周后,第三段新根出现,新老三段根和菊花苗生长迅速,形成了根壮的壮株。在整个栽培过程中,换盆一次,灌土两次,母本和新植株生根三次。在这一时期,应注意侧芽的摘除、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直至开花。
4.2水肥管理
浇水方法是菊花栽培的重要方法。寒冷天气中午浇水,夏季早晚浇水。天气炎热干燥时,应每天浇水两次。除施基肥外,菊花幼苗正常生长时,每10天施一次光肥和水。入秋后,植株生长旺盛,施肥次数和施肥浓度可增加;花芽形成时应施用磷肥。施肥应在晚上进行,第二天早上应再次浇水,以保证根系的正常呼吸。施肥时不要污染叶面。在菊花生长初期,应经常松土除草。它不能使土壤变硬,从而促进根系的发育。
4.3掐、去芽、立柱
掐可以控制植株的高度和花的数量。一般分为单分支、双分支和多分支。当苗高15厘米左右或接穗长出3-4片叶子时,可采摘2-3次。最后一次通常是在立秋前后。菊花有许多花蕾,但每枝顶端只剩下一个花蕾;为了安全起见,可分为三次剥离,第一次保留三个花蕾,第二次保留两个,第三次保留一个。一般来说,每个花盆只剩下3-5个健壮的枝条。盆栽菊花花大枝脆,最后采摘时要立柱捆绑固定。
4.4生长激素治疗
由于盆栽菊花生长期长,如果管理不当,会长出杂草,造成株高、茎细、脱脚严重,影响观赏价值。喷施多效唑对菊花矮化有明显效果,一般每盆2~4mg,每叶80~160mg/kg,喷施1~2次,最后一次摘心后1周。
4.5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白粉病和根腐病,均为真菌。它们都是由于土壤湿度过高,排水和通风不良造成的。主要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来预防。盆土宜用1:80福尔马林溶液消毒,生长期可喷80%代森锰锌或50%甲基托布汀溶液。
主要害虫有蚜虫、红蜘蛛、尺蠖、菊虎、蛴螬、潜叶蝇幼虫、蝗虫、蜗牛等,通过加强栽培管理、人工杀灭、喷施等措施,可有效控制。
4.6花后管理
开花后,地上的一些枝叶枯萎,但根状茎上出现新的芽。冬天应该防寒。入冬前,肥料应适量施用。土壤干燥时,应浇水促进新芽萌发,使其健康生长,为春季扦插做好准备。为了使其快速生长,可以增加施肥次数,适当增加施肥浓度和施肥量。当菊花植株转为生殖生长时,应停止追肥,以利于花芽分化,使菊花能正常进行芽的孕育和开花。
栽培要点 (1) 土壤只要管理得当,菊花几乎在各种土壤中均可生长。理想的栽培菊花的土壤应疏松、排水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肥沃、保水性强、酸碱度为PH值6.2~6.7之间。板结的土壤很难种好菊花。优良的土壤在浇水以后,水分易吸收而不很快渗漏,干后不起裂。“珍珠岩”和“蛭石”按1:1混合,透气和排水性都很好可用于插床育苗。“泥炭”是花卉最理想的土壤。锯木屑是容易取得的好材料,它可以代替泥炭。用“珍珠岩”、“泥炭”、“壤土”按1:1:1配合是盆栽菊花较为理想的基质。(2) 换盆菊花根系发达,生长很快。大盆栽小苗是对场地、肥料、人力的浪费也不利于菊花的生长。小苗在大盆中大量根系伸向盆边,盆中间的根系减少,很不利于对养料、水分的吸收。当根系已布满全盆,有少量根系从底孔穿出时即应换盆。新盆的大小为原盆的2~2.5倍,即口径比原来的口径大3~9厘米为宜。换盆时,盆土不宜太湿,先将表土去掉,用食指和中指夹住菊花苗的茎干,用手指及手掌托住盆土将盆倒转,或轻轻敲盆边缘,整块土团就会从盆中脱出。将菊花周围的根群弄松,必要时剪去底部和四周过长的根。菊花栽入盆中四周填上备好的肥沃新基质土,表面覆1~2厘米土团,并浇以低浓度肥料。注意不要把泥土粘在菊花叶面上。如叶上有泥要喷水洗净。菊花栽培养期间要增添2~#次肥沃新土,这对根系的发育和中后期花芽的分化均有帮助。盆栽菊花有较高的艺术性,可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从母株上选取壮芽育苗于1月上盆,3月换盆,5月第二次换盆,到夏季菊花长出5~7个芽时,剪去三个,留下三个大而壮的芽稍长后摘心,当枝条长到20厘米的时候整型,9月初最后摘心。花蕾成长要限制阳光照射时间,多施磷肥,方可使花大而色艳。(3) 浇水菊花对水的要求可用“需量大、怕积水、耐干旱”来概括。短期缺水缺水常常会造成品质上不可弥补的损失。盆栽浇水忌用自来水冲淋,否则不但浇水不匀而会使叶面粘泥,只宜在土壤干燥时才可灌溉。夏季浇水要足,早晚各一次,不可在中午浇水。开花后水量逐渐减少,如遇大雨,要注意排水。(4) 施肥幼苗定植以后,每日施一次稀水肥,自立秋孕蕾到开花前这段时间,需要肥量较大,可每星期施一次追肥,逐渐增加肥水的浓度。要选择晴天施肥,并在施肥的第二天浇水一次,要经常用清水冲洗茎叶上的泥土、污水,保持叶面清洁防止落叶。花蕾见色时停止施肥,可用0.2%的B9溶液喷顶。(5) 摘心摘心可解除植株顶端优势,使处于不活动状态的侧芽活动萌发成枝,取得更多的更壮的分枝。摘心后,最近摘心顶端的2~5个侧芽将会得到萌发。摘心还可以使老化的枝条幼龄化,免生“柳叶头”。新菊苗在长至7~14厘米时即可进行首次摘心,摘心最好不要用刀、剪、指甲因为这样容易使植株感染病毒。如要使用刀、剪一定要事先消毒。正确的做法是,用镊子夹住芽尖,向一侧稍用力即可将芽折断拔下。此后要接连施两次肥。如果不久分出的新芽有5~6枝花的,要进行第二次摘心,距土10~15厘米的菊花枝干要摘去。一般花蕾在9月上旬开始发蕾,根据菊花生长和造型的需要摘去不需要的花蕾可使花开得更大更好,第一次可先留下3个花蕾,第二次留两个花蕾,最后一次一个枝干只留一个花蕾。4、 繁殖菊花繁殖以扦插和分株为主:(1) 扦插芽插、枝插、叶芽插三种。可把品种好的菊花母根从盆里倒出栽于地上,12月施浓肥一次,母根于第二年春天会萌发出又大又粗壮的菊花芽。一般芽插在秋冬选择丰满芽头,剥去下部叶片,按株距7~8厘米、行距4~5厘米插在温室的粗砂土中,春暖后移至室外。插枝在梅雨季节4~5月取8~10厘米长枝,插入地下一半,压实,浇透,保湿,遮荫,在18~21度的温度下一般两周即可生出根须,4周后可以上盆。插叶芽,可选取一张带叶芽的叶片嵌插方法同前。如有品种好的菊花可把母根从花盆里倒出栽于地上,12月施浓肥一次,母根于第二年春天会萌发出又大又粗壮的菊花。(2) 嫁接菊花可用黄蒿或青蒿作砧木,把插穗削成楔型,将砧木劈开相应长度,插入后用柳皮扎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789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