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药名的诗句或对联
1.含有中药的诗句或对联
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
上联:独有痴儿渐远志。
下联:更无慈母望当归。
清末湖北明医何九香先生,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遂自题一门联。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来寄托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
上联:白头翁持大戟,骑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如云母天仙。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十八个药名。
上联:白头翁骑海马赴常山挥大戟怒战草蔻百合,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何首乌驾河豚入大海操仙茅逼杀木贼千年,堪称长卿仙人。
此联为山西名医傅山和其友所对。嵌十六味中药。
上联:红娘子身披石榴裙,头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贯众,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宾郎;
下联:白头翁手持大戟子,脚跨海马,与草寇甘遂战百合,旋复回乡,上金銮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车前将军立赐合欢。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二十八个药名。
2.药名对联 药名对联大全中草药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瑰宝。
而许多中草药名也如争艳的百花,天然有趣,寓意悠远。几千年来,许多文人雅士、杏林名家与中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们巧妙地运用中药名编撰对联,赋草木花卉以生机,寄丹丸膏汤以活力,在给人以艺术享受的同时,又传播了中医药知识。 相传,在明朝末年,有位文人去拜访一位老中医,刚踏入庭院,见满园翠竹,不禁脱口而出: 避暑最宜淡竹叶; 老中医一听便知对方出的是中药名联,不假思索,随声应道: 伤寒尤妙小柴胡。
进入堂屋,此人想难倒老中医,便出了一长联: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老中医胸有成竹,坦然答应: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如云母天仙。 此人闻之,不禁被老先生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医药、文学功底所折服。
此联妙就妙在将十余种中药名自然编入联中,对仗匹配工整,意境诙谐生动,实乃杏林千古绝对。 在著名中药店“仁和堂”,门两侧红漆抱柱上悬挂着一副楹联: 熟地迎白头益母,红娘一见喜; 淮山送牵牛国老,使君千年健。
——此联巧妙地将熟地、白头翁、益母草、红娘子、一见喜、淮山、牵牛子、国老、使君子、千年健十味中药名串联成句,一迎一送,对仗工整,搭配巧妙,语意幽默,生活气息浓厚,读后乐趣无穷。 还有一中药铺门前写有: 携老,喜箱子背(贝)母过连桥(翘); 扶幼,白头翁拾(时)子到常山。
——此联共嵌入六味中药,不仅构思奇妙,且暗指医生要有救死扶伤,普救众生的高尚医德。语意双关,令人拍手称绝。
3.给和中药名有关的对联写个横批上联:
大将军骑海马身披穿山甲
下联:
小红花坐车前头戴金银花
横批:
圣手仁医
上联:
大将军骑海马身披穿山甲
下联:
小红花坐车前头戴金银花
横批:
草木人生
上联:
大将军骑海马身披穿山甲
下联:
小红花坐车前头戴金银花
横批:
悬壶济世
药名诗词
时值李时珍逝世四百周年,
蕲春县将举行隆重纪念。
李公若在天有灵,
定当含笑九泉!
是以有感云:
七律?感怀
熟地黄龙四百年,
濒湖桑椹换新颜。
昔年草蔻横乡里,
此日精英满故园。
烟锁阳霞飞彩凤,
城防风雨起华蟾。
省亲宁有当归曰,
好使君家乐管弦。
这首诗以
熟地、桑椹子、草蔻、金樱子、
锁阳、防风、当归、使君子 八味药名写出:
自明代至今,转眼人世苍桑四百年矣,
今日己换了人间,别是一番盛世景象,
乃李公始料未及也。
4.关于中草药的诗歌/对联/谜语诗歌/对联/谜语,我这都没有。给你一段快板书的词儿吧。
(前段省略)
这个药王爷的妙法高,
脱下了黄袍换了红袍,
这个黄袍供在药王阁(gao三声),
黎民百姓才把香烧。
您老这个买卖有栏柜,
您老这个栏柜三尺三寸三分高。
这个一旁搁着个压药碾,
一旁供着个轧药刀。
轧药刀,亮堂堂,
有几味草药你了先尝。
先轧这个牛黄与狗宝,
再轧槟榔与麝香。
桃仁陪着杏仁睡,
二仁躺在沉香床。
睡到了三更茭白叶,
胆大的这个木贼跳进墙。
盗走了水银五十两,
那个金毛狗儿叫汪汪。
有丁香去送信,
人参这才坐大堂。
佛手抄起甘草棍,
那棍棍打在陈皮上。
打得这个陈皮流鲜血,
鲜血洒在木瓜上。
大嵩丸,小嵩丸,
胖大海,滴溜圆,
这个狗皮膏药贴风寒呐。
我有心接着药名往下唱,
我是唱到明儿个唱不完。
台词如下:
同仁堂
哎,那同仁堂啊,开的本是老药铺,
先生好比这个甩手自在王。
药王爷就在上边坐,十大名医列在两旁。
先拜药王后拜你,那么你是药王爷的大徒弟。
这个药王爷,本姓孙,提龙跨虎,手捻着针。
内科先生孙思邈,外科的先生华佗高。
孙思邈,医术高,三十二岁入的堂朝。
正宫的国母得了病,走线号脉治好了。
一针治好娘娘的病,两针治好了龙一条。
万岁一见龙心喜,钦身点他在当朝。
封他文官他也不要,封他武将就把头摇。
万般出了无计奈,钦身赐柬大黄袍。
在一旁怒恼哪一个,惹恼了敬德老英豪。
为臣我东挡西杀南征北战跨马抡鞭功劳大,
你为何不赐那黄袍?
一副钢鞭拿在了手,手拿钢鞭赶黄袍,
一赶赶到八里桥。
药王爷,妙法高,脱去了黄袍换红袍。
黄袍供在药王阁(gao),黎民百姓才把香烧。
王阁里面有栏柜,那栏柜三尺三寸三分三厘高。
一边撂着轧药碾,一边供着铡药刀。
铡药刀,亮堂堂,几味草药您老先尝。
先铡这个牛黄与狗宝,后铡槟榔与麝香。
桃仁陪着杏仁睡,二人躺在了沉香床。
睡到三更茭白叶,胆大的木贼跳进墙。
盗走了水银五十两,金毛的狗儿叫汪汪。
有丁香去送信,人参这才坐大堂。
佛手抄起甘草棍,棍棍打在了陈皮上。
打得这个陈皮流鲜血,鲜血甩在了木瓜上。
大风丸,小风丸,胖大海,滴溜圆,
狗皮膏药贴伤寒。
我有心接着药名往下唱,
唱到明儿个也唱不完,
我唱的是:
祝各位身体健康福寿双全!
相关知识延伸:
快板有“数来宝”、快板书、小快板、天津快板等多种形式。“数来宝”是两个人表演的;快板书是一个人表演的;小快板除了作返场小段以外,主要是群众文艺活动的一种形式;天津快板是用天津方言演唱的,除竹板外还有扬琴伴奏。“快板”这一名称出现较晚,早年叫做"、“数来宝”,也叫“顺口溜”、“流口辙”、“练子嘴”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发展成的。与“莲花落”一样,起初是乞丐沿街乞讨时演唱的。作为乞讨时的演唱活动,历史相当久远;作为艺术表演形式,就比较晚。如前所说,旧时的艺人总想找个历史名人,奉为开山鼻祖,以便增光添彩,“数来宝”的艺人当然不例外。于是在历史上的乞丐群中找到明太祖朱元璋,奉为祖师爷。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00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