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红茶里的毛毛喝了有害吗

首先:可以确定的说红茶里的毛毛喝了没有害处,因为这些茸毛都是来源于茶树嫩梢的上面,也可称之为茶毫。从某种意义上说那是一种纤维素可以帮住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成分。

红茶里的毛毛喝了有害吗

其次:很多人认为这种有毛毛的红茶是发霉了的茶其实不是的,茸毛多的芽叶,是幼嫩和优质的标志;成品茶茸毛的多少及隐显也是评判茶叶品质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茶树茸毛一直都受到茶叶生产者与消费者们的普遍重视

最后:告诉大家 芽叶茸毛多,对大多数茶类说是一个优质性状。幼嫩芽叶茸毛多,制出来的茶叶多具毫香,毫多的干茶鲜爽度也会高一些。

▲鲜叶上的茶毫

以古树红茶为例,茶条粗壮紧结,夹着金色芽头,质感光润。古树红茶的芽头之所以呈现金色,是因为红茶中茶多酚多被氧化成茶黄素、茶红素等,茶毫被染色,从而呈现金**。同时,金色茶毫显露,表明茶叶嫩度高。在滋味上,茶毫中苦涩物质少,而鲜甜物质多。因此古树红茶滋味甜爽醇厚。

▲古树红茶干茶

然而如果茶毫过多,茶汤会显得比较浑浊,不少人认为这类茶叶不好。其实,茶毫多的茶,前两三泡会稍微显得浑浊,之后茶汤就会变清澈;而品质不好的茶,不论第几泡,茶汤会一直很浑浊。

▲古树红茶茶汤

当然,茶叶的品质并不一定是嫩的、茶毫多的就是最好的,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其实这些茸毛都是来源于茶树嫩梢的上面,也可称之为茶毫。嫩梢茸毛不仅是茶树品种特性的表现,而且对茶叶的外形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能增进茶汤品质,提高茶叶的经济价值。茸毛多的芽叶,是幼嫩和优质的标志;成茶毫的多少及隐显亦是评定茶叶品质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茶树茸毛一直都受到茶叶生产者与消费者们的普遍重视。

补充:

1.茶叶茸毛的形态特征

叶片背面的茸毛是茶树品种的特征,嫩梢茸毛的长度、密度、粗度、色泽、分布特征依品种而不同。茸毛主要着生幼嫩芽叶的下表皮,内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茸毛基部有分泌芳香物质的腺细胞,能分泌芳香物质,因此幼嫩芽叶茸毛多,制出来的茶叶多具毫香。

茸毛以芽最密,并随着幼叶成熟而自行脱落,同一品种的叶背上茸毛长度依叶序而异,不同嫩叶的茸毛密度以第 1 叶>第 2 叶>第 3 叶,且差异极显著。

茶树茸毛不仅分布于新梢顶部幼嫩的芽叶上,同时也普遍分布于成叶叶背与幼枝、花芽、花蕾等器官的许多部位。随着新梢的继续伸长与嫩叶等各部组织表面的不断扩展,嫩叶背、嫩茎、花芽等部位的茸毛密度亦随之逐渐稀疏。

春季气温回升,叶芽萌动,茸毛逐渐生长,至芽体膨大时,茸毛已长到一定的长度,这时叶片尚未开展,茸毛密度大。因此,很多名优茶采摘时以茶芽、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为主,并在制作过程中有提毫工序,以充分发挥茶毫的特性。

2. 茶叶茸毛与干茶外形

茸毛对很多名茶的外形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工夫红茶、烘青、白茶以及许多名茶,都要求显毫。如高级祁红、滇红以金毫显露;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等以白毫显露;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以黄金毫显露;自毫银针、白牡丹等以银毫显露而著称。台湾名茶冻顶乌龙,高级者则多毫。福建乌龙茶一般不露毫,但用毛蟹品种制成的乌龙茶也显毫,品质亦佳。

干茶毫的颜色与制茶过程中内含物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绿茶中的茶多酚绝大部分未被氧化,未氧化的茶多酚是无色的,因此幼嫩芽叶上的茸毛颜色通常为白色,如碧螺春等名茶就是如此。而红茶就不同,茶多酚大部分已经被氧化成黄红色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因此幼嫩芽叶制成的红茶,芽叶上的茸毛呈金**,如高级祁门红茶等就富有金黄毫。

3.茶叶茸毛与茶叶风味品质

茶叶茸毛富含茶多酚、 氨基酸、 咖啡碱等品质成分, 对干茶风味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福建农林大学的老师们曾将白毫银针的茶身和茸毛通过筛孔分离,分别测定茸毛和茶身的生化特性。

茶叶茸毛中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等成分均极显著低于茶身中的含量,而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茶身中的含量,茶树嫩梢的茸毛具有高氨基酸含量和低酚氨比特性, 对茶叶风味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茸毛密度、长度与绿茶诸品质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茸毛与绿茶外形的关系最密切。绿茶制作过程中,鲜叶经杀青、揉捻,部份茸毛脱落,沾附于茶叶表面。成茶冲泡后,茶毫溶于茶汤中,因茸毛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其它有效成分,从而增进了茶汤香气和滋味。高档名优茶( 如碧螺春、君山银针等) 的茶汤滋味醇厚,香气清高,除茶鲜叶细嫩,内含物丰富外,茸毛多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茸毛密度、长度与红茶诸品质因子呈正相关,茸毛与红茶香气和滋味的关系密切。在红茶制造过程中,鲜叶经萎凋、揉捻、细胞破碎,茸毛内多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成茶黄素、茶红素,从而使白色茸毛变成“金黄毫”,这是优质红茶的重要特征之一。茶汤冲泡后,茶毫吸水膨胀,其有效成分溶解于茶汤中,提高了红茶品质。

芽叶茸毛多,对大多数茶类说是一个优质性状。幼嫩芽叶茸毛多,制出来的茶叶多具毫香,毫多的干茶鲜爽度也会高一些。但是茶叶上茸毛的多少并不是判定茶叶质地好坏的唯一标准。茶叶的品质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单单是要看茶叶的茸毛、茶叶的嫩度。茶毫多或者显毫是某些干茶茶品的特点之一,我们可以去欣赏它,但也无需过分追求。

信阳毛尖开汤后汤色浑浊的原因

1、信阳毛尖毫多

上等的信阳毛尖以芽头为主,就是茶树冒出来的新芽,上面有很多的绒毛,炒制杀青后,大部分的细绒还留在上面就是我们说的白毫。而优质的信阳毛尖就是细、圆、光、直、多白毫的。

在冲泡的过程中,信阳毛尖的茶毫容易脱落下来,飘散在茶汤中,所以我们泡出来的茶汤尤其是第一道都有点浑浊。但这个浑浊不是灰尘,是茶绒,不影响饮用的,反而证明茶叶价值高,品质好。那是因为茶里毫毛多,证明茶叶细嫩,茶叶中氨基酸等重要的营养物质丰富。这个浑浊是信阳毛尖的毛峰,只要别浑浊不透亮就好,浑浊透亮就是好茶。如果觉得浑浊可以将第一道的茶水洗茶倒掉,再加水续杯后要是茶水中还有白色的混悬物,可以静置两分钟再喝。

2、制茶工艺的问题

但茶汤浑浊不透亮除了茶叶本身的问题,很有可能就是制茶工艺的原因。近年来部分信阳毛尖茶产区片面强调外形紧细,采用较低温度在锅内长时间揉捻,外形越来越细,一方面由于过度揉捻,碎茶增多,外形色泽变暗,汤色泛黄混浊,叶底不完整。另一方面采用低温度在锅内长时间揉捻做形,茶叶揉捻溢出物在热的作用下容易在炒锅内结成锅巴状物质,随着茶叶的揉捻,这些物质渐渐地附着在干茶的茶条表面,冲泡时容易出现浑浊沉淀物。

所以发现冲泡信阳毛尖茶汤浑浊,出现灰尘等沉淀物,就不仅是茶叶的茸毛造成的,而是因为加工过程中揉捻过度,甚至把茶叶的表皮揉碎了,这和有没有茶毛是两个概念,水很通透时能看到茶毛,而不是灰。

3、冲泡方式不当

信阳毛尖也要讲究冲泡方式的,正确的冲泡方式可以使汤色显得清澈透亮,而错误的冲泡方式会使茶叶毫毛脱落增多,汤色浑浊。像一些不懂的人,会用高冲法,水柱的压力容易对茶叶造成损伤,急速的高温也会烫坏茶叶,泡出来的茶汤也就比较浑浊了。

正确的冲法应该是环壁冲泡法,选用75度左右的水(避免太高温),然后倒水时沿着杯子缓缓流入。有人喜欢用凉水泡茶,但一般不建议用凉水泡茶,水温过低茶里面的营养物质析不出来。高冲法与这种做法比起来,泡出的茶区别在于,前者汤色混沌,而后者汤色清澈。混沌的那杯会略微有点苦涩,但后者清澈,则口感甘甜,唇齿留香。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01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