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马镇的简介
灵马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下辖的武鸣县西部,与平果、马山、隆安县毗邻。20323省道、灵马至马山周鹿两条公路穿境而过。镇政府所在地灵马圩,是武鸣县与平果县四塘镇、隆安县敏阳乡、马山县片联乡、周鹿镇商贸中心集镇,素有武鸣“西大门”之称,距县城55公里,是武鸣县 点击此处添加说明
主要汉族聚居区,面积194.8平方千米。辖灵马社区居委会;坡江、方和、王桥、新龙、义龙、清水、腾村、那龙、坛昌、三合、良安、高楼、三民13个村委会。135个自然屯,184个村民小组,2002年有9451户4322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0‰,其中政府所在地人口6031人。以壮族、汉族为主要民族,壮汉杂居,还有少数苗族、瑶族等。全镇除了壮族人讲壮语,境内汉族及其他讲的汉语方言种类有好几种,有新民话,衡塘话,宾阳话,平话,白话等等。
2003年,辖13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共135个自然屯、184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9544户,人口总数42635人。其中,农业8870户、41497人,非农业674户、1138人。全年农业总产值15137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8806万元,财政收入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73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464公顷,总产量1.47万吨;木薯种植面积534.8公顷,总产量5900吨;水果总产量5200吨;蔬菜种植面积1718.53公顷,总产量3.68万吨;生猪饲养量6.65万头,出栏5万头;肉类总产量3788吨;水产品产量870吨。 全镇面积195平方公里,东、南、北部以丘陵山地为主,西部为喀斯特地貌石山。耕地面积29.24万亩,其中水田1.81万亩,旱地1.21万亩,林地面积7.62万亩,其他18.6万 亩。全镇共有花景、下生、王眉、渌洋、清水、下吊等13座水库灌溉网络。
农贸市场有灵马圩,三天一圩,每圩日早上8点钟成圩,下午5点钟散圩,平常圩日人流量6000一8000人次,最高峰可达2.5万人次。
灵马镇有一道扬名区内外的名菜为“灵马鲶鱼”,即以水豆腐焖鲶鱼。灵马圩上的“灵马鲶鱼”饭店在最辉煌的时期多达二十几家,为灵马创造了很高的税收。现在大部分由灵马人以“灵马鲶鱼”起家经营的饭店几乎遍布整个广西的公路沿边。
“灵马旱藕粉”与“灵马鲶鱼”齐名。粉丝将姜芋经过古老工艺加工制成,滑而不腻,韧而不糙,顺爽上口,既可除油消腻,又可调理口味,是冬季火锅上佳配菜。旱藕粉市价每公斤(一把)6元左右,在县内各农贸市场均有销售。 武鸣县灵马镇针对计生工作出现的被动局面和被市县下“黄牌警告”的情况,认真研究对策,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落实整改措施,抓紧抓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在全镇形成计生高压态势,集中力量突击整治收到了明显效果。
一直以来,由于受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等旧观念影响,灵马镇计生工作难度相当大。由于计生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当,给计生工作造成极大的被动。3月底至4月初,在武鸣县进行2007年区间第二季度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考核评估工作中,灵马镇符合政策生育率低于县下达的指标4.38个百分点,一孩放环、二孩结扎率为14.21,社会抚养费征收率为0,被市、县两级下了“黄牌警告”。对此,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人口和计划生育整改工作指挥部,由镇党委书记吴汉,镇长黄敏强任指挥长,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副镇长任副指挥长,加强计生整改工作的领导。在客观分析本镇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本镇的实际情况,制定整改方案,强化措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人人参与计生的工作格局。该镇采取的具体措施为:一是坚决执行责任追究制,给予计生所所长进行诫免谈话。一个季度内工作没有实质性突破的,分管领导自动辞职。二是对计生所业务不精工作责任心不强的同志进行了调整,把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调整到统计和发证岗位,充实了各个业务岗位。三是及时召开全体镇干、镇直单位全体干部、全体村干部参加的计生整改工作会议,把整改的任务细化到个人,人人参与计生工作。四是要求党员干部职工属于计划生育对象的要在5月30日前落实自己该落实的计生政策,如不按期落实的报上级审批,给予停薪、停职直至动员落实后再安排工作。五是镇干部每人负责1――2名村干部,(上接一版)镇干和村干捆绑式开展工作,集中力量各个突破难点。
在整改过程中,镇党委政府领导始终挂率,动员一切力量投入计生工作,全镇上下将“黄牌”当令牌,变压力为动力。挂点县领导潘祖乐、曾爱星亲自下镇督查,及时召开 协调会,帮助该镇及时调整思路,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各项指标任务有实质性突破。卫生公安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卫生方面优先安排各种计划生育手术,公安部门严厉打击一切暴力抗法的行为。从4月20日――5月9日,该镇狠抓突击整治工作,节假日不休息,狠抓计划外怀孕和多胎怀孕补救措施的落实。5月4日凌晨4时,灵马镇全体干部、县法院干警、治安大队应急分队、县人口计生局干部和下派灵马工作组等120多人深入灵马镇违法生育多和有暴力抗法史的三合村那利屯开展工作,对全屯50多户违法生育户登门逐户逐人进行宣传动员。他们迎难而上,依法办事、严格执法,使执法工作顺利进行。当天共动员落实结扎3例、放环2例,补救措施2例,扣押摩托车4辆,集中全屯18名违法生育对象到镇政府进行法律法规学习,征收社会抚养费3.6万元。5月5日和5月8日,该镇又组织全镇干部、下派工作队60多人深入高楼、三合等村开展计生服务工作,落实结扎3例,征收社会抚养费1.6万元。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该镇计生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4月初至5月9日,完成结扎59例,放环60例,人工引产14例,征收社会抚养费96000元,一个多月的放环数和征收社会抚养费大超过前6个月的总数。
为了强化执法教育,灵马镇还下发了《灵马镇执行计划生育工作有奖举报制度的通告》和《关于要求干部职工动员亲属落实人口计生政策的通知》等文件。该镇那拉屯村民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十分严重,违法生育现象较多。为了强化集中整治效果,该镇党委、政府和县计生联合执法队共120多人冒着倾盆暴雨,深入村屯开展计生执法工作。他们对全屯违法生育和未落实环扎对象进行逐户逐人清点。通过对48户的排查,县法院对12户违法生育户进行强制执行,扣押摩托车14辆,彩电5台,影碟机5台,电焊机1台,征收社会抚养费3.7万元。大执法当天又逢灵马圩日,联合执法组又兵分5组,从各个入口对赶圩的新婚、现孕对象进行大排查,共查出新婚、现孕对象17人,现场为15对现孕夫妇一一办理《计生服务手册》和《生育证》。该镇力争在5月底完成区间第三季度结扎、放环任务,使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有所突破,政策外多孩率有明显下降。
国内主要的蔬菜大棚基地都在哪里?
1、菜地的选择,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要统一规划,应选择远离城镇、远离工、矿企业和交通要道、土壤、大气和水源未受污染,土质肥沃、空气清新、无粉尘及毒气污染、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环境质量符合DB221-946-2001的规定。水源要洁净,不含有害物质,严禁用死水和工业废水浇灌。生产区排水沟要畅通,减少积水,降低土壤湿度,保持田园的清洁,田间不得存留枯枝烂叶及残茬,及时中耕除草,在茬口间歇时要抓住时机适当晾露或暴晒土壤,促进土壤熟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时灭茬,耕地前要清除根茬、枯枝、烂叶及杂物。
2、整地与消毒,精细整地,浅耕灭茬,清除前茬作物残株、病株残体、烂叶,运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消灭虫卵、虫蛹,清除田间杂草,消灭病虫害的传播寄生,减轻病虫害发生。育苗时要对种子和苗床进行消毒。种子消毒以物理消毒为主,采用温汤浸种,高温干热消毒,必要时选用高效低残留农药进行浸种或拌种消毒,苗床可铺地热线升高苗床土温进行消毒,或用40%甲醛消毒。栽培场地若为温室,在种苗移栽前要用硫磺粉等药剂熏蒸消毒。
3、选择优质高产抗病虫品种,良种是丰产优质的基础。近年来,各地的实践充分证明,选用抗逆性好的优良蔬菜品种,是获得优质无公害绿色蔬菜的内因和关键技术,是事半功倍的技术。因此,各地应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抗逆性强的优良蔬菜品种,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蔬菜品种,为绿色蔬菜的生产打好基础,创造先决条件。
4、做好种子处理,种子采用核甘酸浸种,温汤浸种用50~55℃温水恒温中浸种20分钟可达种子消毒作用。采用营养钵和温室电热育苗,育苗管理中采用高温促根,及早炼苗等措施,防止徒长,减轻苗期病害,使幼苗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严格筛选无病虫的壮苗进入栽培场地。
5、田间施肥技术,以有机肥为主,尽量减少或不用化肥,耕地前亩施优质圈肥、堆肥、沤肥、沼肥、绿肥、秸秆等农家肥4000——5000公斤,并翻入耕层深部,并配以浅层施肥,每亩腐熟饼肥150—200公斤,并拌入复合菌肥,抑制病虫发生,在追肥上以腐熟的人粪尿或大粪干为主,配以生长调节剂和微肥为辅,生长期间可用腐植酸营养液---生命素、蔬菜灵进行叶面喷施,以协调生。
1、四川省青川县马鹿乡蔬菜大棚示范基地。是浙江湖州市援建青川县的产业项目,基地面积90多亩,有大棚180个,内有喷灌设施、排涝系统,适用于机械化作业。
2、双忠庙镇无公害蔬菜大棚示范基地,位于双忠庙镇双庙村,104国道西200米,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大棚以反季节蔬菜栽培为主,主营是春提前和秋后特色品种,每亩纯效益为3万元,年效益可达150万元。
3、丹凤镇建设海宴村大棚蔬菜示范基地。按照镇政府关于打造海晏村典型新农村“三基地、三园区”中的生态蔬菜基地的发展思路,以科技农业、示范农业、效益农业为突破口,围绕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的要求,镇政府决定由农业中心在海宴村建设蔬菜大棚示范基地50亩。
以新型科技示范的方式,引导周边农民走科技兴农的路子。解决目前菜农主要以露地栽培蔬菜的传统生产方式,大大改善蔬菜品种少、产量低、品质差,满足城乡市场供需矛盾的突出问题。
4、荔浦县创建一流的蔬菜大棚。设施栽培示范基地广西绿园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是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大棚特色蔬菜生产。
2009年公司在新坪镇兴坪社区与当地100多户农户签订协议租用农户土地近150多亩建立了无公害蔬菜设施栽培示范基地,目前,基地建设工作正在不断完善中,已完成22个标准大棚,计划常年种植各类瓜果蔬菜名特优品种,即茄科、瓜类、豆类、叶菜类等为主的大棚蔬菜。
同时又连片种植荔浦芋、马蹄、慈姑等新品种,并利用公司生产的优质蔬菜,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和连锁终端销售网络,在荔浦、桂林设立了二十多家生活超市,为市民提供优质无公害蔬菜。
扩展资料:
蔬菜大棚是一种具有出色的保温性能的框架覆膜结构,它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吃到反季节蔬菜。一般蔬菜大棚使用竹结构或者钢结构的骨架,上面覆上一层或多层保温塑料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温室空间。外膜很好地阻止内部蔬菜生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流失,使棚内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大棚种植蔬菜的优点:
(1)有利于棚内湿度的降低;
(2)减少了棚内搭架栽培作物、高秆作物间的相互遮荫,使之受光均匀;
(3)避免了农作物在冬季进行通风(降温)、换气操作时,降温过快以及北风的侵入,同时增加了换气量。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一种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多样化要求将进一步增加,蔬菜大棚能弥补一些蔬菜的季节性不足,无疑在未来的蔬菜生产中将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蔬菜大棚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03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