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生淮南则为橘,为什么只在淮南地区才能叫橘子呢?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地理原因。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在生物进化的长河中,怎样体现物种的多样性呢,“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这就是需要变异,物种在进化的时候,有时候会产生变异,变异提高了物种的多样性,
在遗传算法中,变异使解变多,变杂,尽可能使算法遍历到求解区间的所有解。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好的物种只能生存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下。自然环境给予物种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生态环境条件即物种形成的地理、气候、水质、土壤、生物链是物种成型的前提和关键,万物都是环境的产物,生态环境质量不同,物种自然会存在差异。 如人参,其最佳的气候质量为:种植的海拔高度为700――800米,年降水量700――800mm,空气相对湿度70%,最热月温度为20—21oC,无霜期155天以上等。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 这是一句相当久的古语,出于战国时晏子出使楚国时的一段话:晏子至,楚王赐晏子洒。洒酣,吏二人缚一人旨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味实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橘味甜美,枳味酸苦,由于水土的不同,淮南的橘种在淮北就会变成枳,比喻由于环境的影响,人的习性也会由好变坏。 枳又名枸橘,俗称臭橘,果肉少而味酸。橘和枳都属于芸香科,但不同种,橘不会变成枳,古人观察不周,因而造成误会。 后以“逾淮之橘”成语比喻易地而变质的事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04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