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稻鳖共生稻田的布局

稻鳖共生是稻渔综合种养的重要模式。从已有的类似发明和实际生产来看,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田间工程建设规范,存在以下缺点:

稻鳖共生稻田的布局

(1)稻鳖共生田养殖沟开挖面积过大,既影响水稻有效种植面积,又不利于温室鳖转入稻田后集中驯食,水稻减产风险高,鳖的规格分化大;

(2)进水管道设置不合理,未与养殖沟凼有效连接,难以通过进水作用,促进沟凼内水肥资源向水稻种植区域转移,循环利用效率低,养殖水质容易恶化,不利于鳖的生长;

(3)防逃设施建在田埂埂面,鳖的活动易造成内侧田埂垮塌;

(4)设置的石棉瓦简易食台在夏季积温高,易造成鳖底板烫伤。

常规设置的稻鳖共生田大部分设置“回”型环沟,这样很难使鳖集中驯食、晒背和养殖沟凼水体(即水肥资源)得到循环利用。综合来说,现有技术不利于保护耕地,水稻减产风险大;鳖集中驯食困难,养殖成活率不高,养殖规格分化大;水肥资源循环利用困难,种养分离;投入成本高、养殖效率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04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