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水稻秧苗

2个星期左右长出根。详细的参考以下养护方法

水稻秧苗

富贵竹养护方法:

富贵竹——这植物给人带来富贵的寓意,而且枝叶繁茂、翠绿欲滴,很适合家居摆设装饰,培养简单干净,一瓶清水就可以养活,很是方便美观,不过要注意几点细节才能养的更好!

原称:辛氏龙树,别名竹蕉、万年竹,万寿竹、距花万寿竹、开运竹、富贵塔、竹塔、塔竹。放在文昌位又叫文昌竹(通常放4支)。

首先选用枝叶繁茂粗壮的进行购买

晾晒过几天的水

充足的光线,最好在亮度比较大没有长时间太阳直晒的地方

初期培育方法:

基部去叶切斜口 入瓶前要将插条基部叶片除去,并用利刀将基部从关节处切成斜口,刀口要平滑,以增大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面积。水质没问题还是少换比较好,10天内不要移动位置和改变方向,一般一个星期多点开始长出白色小突起,那就是根的初期形态,两个星期就能看到早期的根了(银白色须根)。 前两三个星期因为要适应新环境,要生根,叶子会变黄,不用在意,把叶子枯黄的部分剪掉就可以了,面积小的只剪枯黄部分,留下绿色的叶子。根部前期为白色粗壮,时间长了后会变的细小发黄发黑,都是正常的,如果觉得黑色的根须影响观赏,适当剪去部分细小的根须也是可以的。

摆放到通风光亮的地方,最好在亮度比较大没有长时间太阳直晒的地方,富贵竹性喜阴湿高温,耐涝,耐肥力强,抗寒力强;喜半荫的环境。夏秋季高温多湿季节,对富贵成片栽培富贵竹

竹生长十分有利,是其生长最佳时期。它对光照要求不严,适宜在明亮散射光下生长,光照过强、曝晒会引起叶片变黄、褪绿、生长慢等现象。

放在电视、电脑附近会有辐射,不过伤害不是太大,不用刻意回避。

不要放在空调和风扇能直接吹到的地方。

换水改加水 生根后不宜换水,水分蒸发后只能及时加水。常换水易造成叶黄枝萎。加的水最好是用井水,用自来水要先用器皿贮存一天,水要保持清洁、新鲜,不能用脏水、硬水或混有油质的水,否则容易烂根。

后期管理:

及时施肥 水养富贵竹为防止徒长,不要施化肥,最好每隔3周左右向瓶内注入几滴白兰地酒,加少量营养液;也可用500克水溶解碾成粉末的阿司匹林半片或VC一片,加水时滴入几滴,即能使叶片保持翠绿。上面写的用和白兰地的我没亲自试验过,最好是去花鸟市场买液体绿叶植物的肥料,不管什么肥料都别加多了,多了反而烧死了。

富贵竹也可以种植到土中,会使竹子长的更好。适宜生长于排水良好的砂质土或半泥砂及冲积层粘土中,适宜生长温度为20—28℃,可耐2—3℃低温,

富贵竹是怎样变成弯曲螺旋的那?

百度上大家基本都是说富贵竹的造型是强制的,强制弯曲慢慢成形倒是可以,但是对于生产厂商那庞大的生产量来说就很麻烦了,他们有更聪明大办法来量产——光照

根据富贵竹的趋光性斜放花盆使富贵竹向着太阳方向生长,就像向日葵一样,等到富贵竹向一个方向弯曲后再对花盆进行选装,过一段时间久看到我们市场成形的竹子了。

1.改选生育期相对较长的品种

单季晚稻与连作晚稻相比在生育特性上有许多优势。一是季节宽松,播种期和移栽期受前作影响较小,有利于早播早栽,延长大田生长期,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二是大田营养生长期较长,期间气候适宜,稻株个体生长优势明显。三是气候、生育期条件均能满足小苗移栽增加低节位分蘖和降低移栽密度发挥分蘖优势获得足穗大穗。因此,高产栽培主要走壮个体攻大穗路子,应选用生育期较长的中熟偏迟或迟熟的大穗型晚粳品种或杂交稻组合,以充分利用温光资源。

2.改播栽季节为适期早播短龄早栽

单季晚稻播种移栽期的确定,重点要考虑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前期有充足的营养生长期,后期要使抽穗结实阶段处于最佳温光条件(籼稻适宜温度为26~28℃,粳稻为24~26℃)。如浙北移栽稻的播种期由以往的5月25日左右提前到5月10~25日;浙中、浙南地区两优培九宜于5月15~30日播种,温岭及以南地区积温较高,播种期可推迟到6月5日前后。

小苗移栽具有明显的早发优势。常规湿润育秧移栽秧龄由以往的28~35天缩短为20~25天,抛秧和旱育秧秧龄为15~20天。

3.改种植密度为少本稀植

单季晚稻营养生长期较长,高产栽培主要走小群体壮个体、足穗大穗途径。稀植是控制早栽后群体过大的重要配套措施。因此,单季晚稻高产栽培一要改适当密植为少本稀植。杂交水稻以单本移植为主,行株距由以往的7~8寸×4~5寸改为8寸×5~7寸;常规粳稻每丛本数由2~3本改为2本左右,行株距由以往的7~8寸×4寸,改为7~8寸×5寸;二要降低基础群体,即减少起点苗数。常规粳稻由每亩丛数1.8~2.2万、基本苗5~6万,下降到每亩丛数1.5~1.7万、基本苗3~4万;杂交水稻每亩插秧丛数由1.6~1.9万丛下降到1.0~1.5万丛,每亩基本苗由2.0~3.0万降到1.0~1.5万。

4.改施肥方法为增施有机肥重视穗肥

一是注重增施有机肥。高产田要求每亩施有机肥至少10担以上,以改善土地壤结构,稳定肥效,并对提高稻米品质十分有利。

二是根据目标产量、品种特性和土壤供肥能力确定合理的用肥量。杂交水稻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施肥量可比常规品种减少。亩产550公斤以上产量指标施肥量常规粳稻每亩总氮肥折纯氮16~19kg,杂交稻13~18kg。

三是肥料运筹减少基肥和分蘖肥的施用比例,提高穗粒肥的比例,有利于减缓群体发展速度,降低高峰苗数,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也有利于提高茎蘖质量,增加齐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明显改善穗部性状,二次枝梗数增多,穗型增大。有机肥于翻耕前施入。钾肥总量的50%~80%,磷肥总量的100%在翻后耙前施入做底肥,钾肥总量的20%~50%作穗肥。常规粳稻氮化肥用总量的30%作底肥,30%在移栽后5~7天追施作分蘖肥,20%在叶龄余数3.5时施用作促花肥,20%在倒2叶露尖时施用作保花肥。杂交籼稻氮化肥用总量的50%~60%作基肥,20%在移栽后7~10天追施作分蘖肥,20%~30%在幼穗分化初期追施作促花肥,齐穗期视水稻生长情况根外追肥。

5.改水分管理为浅湿灌溉

改长期灌水为短期灌水,改深灌为浅灌,改全生育期以田面建立水层为主为田面湿润为主。

营养生长期以保持田间湿润为主,使土壤处于好气状态,有利于增强根系活力,促进地上部生长。因此大田水分管理采取浅湿灌溉为主的方法。即浅水插秧返青,营养生长期实行间隙性灌溉,除了防病治虫时灌5厘米左右的水层外,一般灌水时水深应在1~2厘米,一次进水后待其自然落干3~5天再灌水,保持田间湿润,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在拔节(计划苗数)期,进行多次轻搁田。进入生殖生长期,浅灌勤灌,干湿交替,齐穗期至灌浆初期需水量较大,应保持薄水层灌溉。灌浆后期以干为主,干湿交替,保持根系活力,减少穗期病害,提高功能叶的光合作用能力。收获前5~7天开始断水,严防断水过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08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