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麦菜和小麦可不可以套种?套种时需要注意什么?
在以前,我们老家很喜欢把油菜和小麦一起套种,因为都是小春作物,生长周期相差不大,但是套种的方式不是一起种在田地里,大部分都是把油菜种植在田地里,周边再种植一行小麦,团团围住油菜。因为,油菜播种时期比小麦要提前半个月,刚好赶上了这个秋收后的闲档了。这就可以利用秋收后的这段时间来缓解小麦播种的压力。到明年夏收,油菜收获早于小麦,又为小麦收获的繁忙减轻压力。
一般情况下,农作物套种都是高矮套种,这样才能有利于农作物的通风管理以及光合作用等等,进一步增产增收。油菜和小麦高矮差不多,播种和收获时间早晚也相差不长,合理套种可充分利用地力,表现在不同的作物需要的元素种类和数量不同,吸收的能力和深度也不同。如小麦需氮较多,豆类需磷钾较多,直根类作物能吸收土壤深层的营养。
如果是榨油的油菜,在我们老家那边至少现在我还没有见到过和其他作物进行套种,因为它和小麦播种时间差不多,而且在越冬前幼苗长势还不能过旺,以免开花太早影响收成。移栽的油菜在生长中,土壤松疏,根须吸肥容易,生长快,叶片大,是不能套种其它农作物的。当前还没看见过正在生长的油菜田里套种其它农作物,只能说油菜收割后。
油菜是最容易栽培的农作物之一,对环境的适用性很强;其具有广泛的生产适应性,可在不同的气候带实行春播和秋播,与各种作物轮作换茬,间作套种,在一年一熟制或一年多熟制地区均可种植。特别提醒,油菜套种要因地制宜,根据油菜及套种作物的生育期合理安排播种期,以便错开时期收获及不影响两种作物的实际产量。
赤化镇的三农工作
一、思路目标
坚持“稳定面积打基础,完善改制求规范,优化品种攻单产,合理利用增效益”的思路,突出抓好小麦、油菜、蔬菜和饲草等小春粮油经济作物的种植,着力抓好“六个一”工程的实施和两个小春亮点的建设,确保小春粮食播面达xx万亩,总产xx万吨;油菜播面达xx万亩,总产xx万吨;蔬菜种植面积达xx万亩,总产xx万吨,促使农业上档升位和农民增产增收。
二、工作重点
(一)着力实施“六个一”工程。一是以李渡为中心,沿国道212线建立x万亩小麦良种高产示范基地。二是以曲水为中心,在移山、羊口、大树等地建设1万亩优质豌胡豆基地。三是以李渡、龙岭、吉安为重点,建设1万亩油菜高产示范基地。四是以河西为中心,在羊口、李渡等乡镇沿江建设x万亩优质胡萝卜生产基地。五是依托天冠冬菜,建设xx万亩优质冬菜种植基地。六是在木老、大树、盐溪、桥龙等乡镇建设xx万亩优质饲料饲草种植基地。
(二)努力打造小春四大亮点。一是李渡小春综合生产大现常该现场规划建设1000亩,包括小麦、油菜种植良种良法的推广,预留行利用等内容。二是大树饲草种植大现常依托大树桂花园畜牧园村,在木老、大树等乡镇集中成片种植优质牧草。三是河西胡萝卜种植大现常在河西至羊口沿江村社规划种植胡萝卜1万亩,抓好病虫防治、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四是曲水空闲地块利用暨旱地改制现常在曲水沿212国道线中华寿桃种植地块发展种植秋菜,豌豆尖等短时节蔬菜;对原满土种植的地块实行分厢轮作,充分发挥亮点示范带动作用。为抓好小春生产,各乡镇也要准备30—50亩的小春生产现场,供农民群众观摩学习。
三、工作措施
(一)突出抓好“三优”。一是品种优质。为减少病虫害的影响,各地要引导农民群众坚决淘汰抗逆性差的小麦川麦30号以下、绵阳29号以下品种,推广川麦32号、川麦39号、川麦42号、川育16号、川农19号等抗病高产新品种;豌豆主推龙豌1号、中豌4号;胡豆主推成胡14号、15号,保证良种推广率达到100%。二是技术优良。两季田要挖好“四沟”,解决湿害;全面推广以机播、条沟点播、撬窝点播为主的小窝疏株密植,实施小麦“三六”精播,增窝增种保足苗,合理密植,杜绝稀大窝现象;施足底肥,氮磷合理搭配,促进早生快发育壮苗;抓住立冬前后五天播期播种,十一月二十日前完成小麦播种工作。三是布局优化。不断优化预留行作物的种植,对城郊木老、文峰、大树等乡镇,抓好预留行优质商品蔬菜的种植;对草饲牲畜养殖重点乡镇如大树、龙蟠、桥龙等地,重点抓好优质饲草的种植;其它乡镇,重点抓好饲料蔬菜的种植。
(一)粮油生产成效明显。切实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水利设施修复和整治5处,新建排灌渠4100米,硬化生产道路2800米,蓄水池22口,整治山坪塘15口,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面积600亩。积极发展避灾农业和现代农业,继续稳定粮食生产,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大力调整结构改善品质。完成小春作物收获面积3567亩,实现产量654.5吨。
(二)扶贫攻坚工作有序推进。按照秦巴山区扶贫工作总体规划,张公、雷家、冯家等村土地整理项目完成编制工作,高山三村实施村组道路硬化12.5公里,幸福等村新建人饮池5口,铺设管网4000米,全镇解决人畜安全饮水826人。切实开展扶贫包带活动,结对帮扶经济困难户、多残户501户,确定精准扶贫对象274户,兑现发展种养殖致富产业扶持资金63万元,实现脱贫解困94户186人。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壮大。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新增蔬菜种植800亩,目前已完成标准化蔬菜种植面积800亩;新建蔬菜大棚28个。巩固提升核桃产业,深入拓展赤化、张公、雷家高山林业综合开发,加强张公、雷家5000亩核桃基地管护,在泥窝、张公等村新栽核桃1500亩,带动农户576户,赤化镇核桃森林基地被命名全省直机关森林蔬菜基地。适度发展生猪养殖。巩固提升清江、雷家村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新发展规模养殖大户4户。规模发展特色产业,优化资源配置,适度拓展杜仲野鸡养殖场,利州杜仲山鸡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五星禽业和吉羊羊种养殖场成为省级示范养殖场。
(四)农村改革工作有序推进。我镇作为全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城乡统筹一体化户籍制度改革的试点乡镇、试验区,大胆推进改革,进行先行先试。一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全镇农村七权改革工作顺利推进,真正确上实权,颁发铁证,让农民吃上定心丸。目前已完成司马、泥窝、幸福、赤化、张公5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小型水利产权、房屋所有权等七种产权的实地勘界、测绘制图工作,确权8145宗,涉及农户1623户。同时建成镇村两级土地流转交易平台2个,实现信息互通,土地质押贷款和上网流通。创新管理机制,组建土地、中药材、蔬菜、旅游等专业合作社10个,全市首个农业服务超市,切实释放管理权限,推进市场化的社会服务,充分调动和激发农户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带动全面发展致富。二是城乡统筹一体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开展。我镇按照就近就地城镇化的发展理念,在摸清家底,弄清实情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农村居民真正享受同市民同等待遇的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民政、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省社科院、日本神户大学等科研机构深入泥窝社区进行考察调研,我镇农村七权改革和城乡统筹一体化户籍制度的做法和经验相继被央广新闻、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广元日报等中央、省、市、区各级媒体报道,省农委、省农业厅等相关领导部门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五)赤化现代农业园区基本建成。现代农业园区按照“东扩西进中提升”规划,统筹产业、旅游、观光功能,园区作为全市全区农业园区现场点和农村改革、城乡户籍一体化改革示范点,接待国家、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省农业厅、省社保厅,北京市、西藏自治区党政代表团等领导视察参观120余次2600余人次,其建设经验和做法得到省、市、区各级领导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成为“全省一流,全市首位”新社区综合典范和全市农村产权改革、城乡户籍一体化改革示范乡镇,为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09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