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齐穗灌浆期用拿敌稳
可以的。
水稻齐穗期即有全田80%稻穗抽出,该生育时期田间管理与穗长、结实率、千粒重、穗粒数等产量构成因素关系密切。为确保水稻高产高效需注意以下环节:
1.水层管理:
齐穗期及以后生育期用水量较少,除遇低温冷害需要深水层护苗外,一般实行间歇式灌溉,灌水3—5cm停灌,使水层自然风干,直到本田无水,脚窝处尚有部分积水时在进行上水。可以促进好气性微生物的活性,加速土壤速效性养分的供应;促进根系活力,达到以水换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保产。
2.肥料施用
水稻籽粒灌浆期需肥量较大,此时可以选择叶面喷施的方法。此法便于吸收、利用及转化,避免养分在土壤中固定、流失等。有效缓解水稻后期根系衰老与养分供求关系的矛盾。还能提高水稻结实率与千粒重等。此时期应选择促早熟类型的叶面肥,可以喷施“沃叶叶面肥”。
3.防病措施:
水稻齐穗后15—20天防治水稻枝梗瘟和粒瘟,药剂选择上尽量避免与孕穗末期重复。该时期也是鞘腐病与褐变穗等病害的高发期,因此药剂可以混合使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湖北:8月高温热害,水稻生产要灌水降温。
高温期间保持田间8厘米左右水层,满足植株蒸发对水分的需求,增大田间湿度,降低田间温度,改善田间小气候,保护稻株不受高温热害。有条件的田块可日灌夜排。同时,抓好叶面喷肥,可以增强水稻自身抗逆性、减轻热害、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提倡结合当前水稻病虫防治,将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曲病、稻瘟病的药剂与叶面肥调配到一起进行喷施,以减轻劳动强度,同时控制病虫危害、避免高温热害。
中稻是我省面积最大、单产最高、占比最重的粮食作物,常年中稻总产占粮食总产的一半左右。当前,省内大部分一季中稻正处于孕穗和抽穗期,是影响水稻产量形成和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专家提醒,要以水调温,为水稻降温。
如遇35℃以上持续高温天气,田间要保持8厘米到10厘米水层,降低冠层和叶片温度。必要时,在中午前后用清水喷洒降温,有条件的可采用日灌夜排降温,或长流水的灌溉方式,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稻田温度,增加田间湿度,减轻高温影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09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