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适合北方种植的药材品种

 药材是中国传统的药材,即可供制药的原材料,哪些中药材品种适合在北方地区种植?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适合北方种植的药材品种,一起来看看。

适合北方种植的药材品种

适合北方种植的药材品种

 黄芪

 黄芪别称棉芪、黄耆、独椹、蜀脂、百本等,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由于长期大量采挖,近几年来野生黄芪的数量急剧减少,有趋于绝灭的危险,为此确定该植物为渐危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人参

 人参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别称圆参、鬼盖、神草、土精、地精等,生长于北纬33~48度之间的海拔数百米的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产于中国东北、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东部。

 穿山龙

 穿山龙别称穿龙薯蓣、野山药、串地龙、地龙骨等,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生于山坡林边、灌木林下及沟边,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作药物为其根茎,有舒筋活络、祛风止痛之功效。

 五味子

 五味子是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药,别称玄及、会及、五梅子、山花椒等,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能滋补强壮之力,药用价值极高,有强身健体之效,与琼珍灵芝合用治疗失眠。

 柴胡

 柴胡别称地熏、山菜、菇草、柴草等,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药,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湖北、四川等地。

 枸杞

 枸杞为人们对商品枸杞子、植物宁夏枸杞、中华枸杞等枸杞属下物种的统称,人们日常食用和药用的枸杞子多为宁夏枸杞的果实?枸杞子?,而且宁夏枸杞是唯一载入《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品种,与琼珍灵芝、长白山人参,东阿阿胶并称为中药四宝。

 刺五加

 刺五加别称刺拐棒、坎拐棒子、一百针、老虎潦等,为五加科五加属小灌木,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和山西等地,生于山坡林中及路旁灌丛中,药圃常有栽培,具有?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的作用,久服?轻身耐老?,与它药配伍亦可?进饮食、健气力、不忘事?。

北方种植黄芪的方法

 选地整地

 黄芪喜凉爽,耐旱、寒怕热、怕水涝、忌高温。其主根向下垂直生长,宜选择排水良好,向阳,土质深厚的壤土为佳。播前结合整地亩施农肥3000?4000kg,磷肥25?30kg,耙耱平整后起垄,垄宽40?45cm,垄高15?20 cm,行距40?45 cm。

 种子处理

 黄芪种皮坚硬,播后不易发芽,播前应进行种子处理。将种子浸于50℃温水中搅动,待水温下降后浸泡24小时,涝出洗净摊在湿毛巾上,再盖一块湿布催芽,待裂嘴出芽后播种。也可以种子中播入2倍的河沙搓揉,擦伤种皮,也能迅速发芽。用70?80%硫酸浸泡种子3?5min后,迅速置流水中冲洗,洗净种子后稍干即播种,发芽率达90%以上。

 播种

 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14?15℃,春播于3?4月份,秋播于10月上中旬。条播,在垄面上开1.5?2 cm浅沟2条,将种子均匀撒入沟里,覆土将种子盖严。随即在两垄沟的沟田灌水,保持土壤湿润。15天即出苗。平畦种植也可以,但发病较多,根形不如垄栽的好。 生产上常用育苗移栽,将直播苗在春季,按20?40 cm的株行距边起边栽,沟深10?15 cm,将苗顺放于沟内,播后覆土,亩用苗1.5万株左右。

 栽培管理

 间苗定苗。直播的苗高5?7 cm应及时间苗定苗,株距10?15 cm。 中耕除草。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并注意向土垄培土,使土垄保持原来的宽度,一般除草2?3次。 追肥。间苗定苗后即进行追肥,亩施人畜粪水1500kg或尿素5kg,施后浇水1次。6月中下旬中耕除草后施堆肥1000kg,磷肥30kg,硫酸铵5kg,混合于垄上开浅沟施于其中,覆土浇水。

 病虫防治

 主要病害为白粉病,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防。紫纹羽病,为害根部,造成烂根,植株自上而下黄萎最后整株死亡。应拔除病株烧毁,病窝用石灰粉消毒。同时应加强其它虫害防治。

 采收加工

 播后一般2?3年收获。秋天9?11月或春天越冬萌芽前均可采收。因主根入土深,要仔细深挖,避免挖断主根或碰伤外皮。收后去净泥土,趁鲜切下芦头,晒至半干将根理直捆成把,再晒或烘干即成生黄芪。

?

龙骨是什么中药?

导读:你知道生熟地龙骨汤的做法吗?生熟地龙骨汤是一款非常滋补的汤品,你知道它该如何制作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生熟地龙骨汤的做法,还在等什么?赶紧去学学吧!

生熟地龙骨汤的做法

生地和熟地是厨房中常见的食材,生地性寒,有清凉滋阴的功效;熟地性微温,有补血养肝的功效。生地和熟地这两种药物在烹饪中经常一起使用,可以清热解毒,非常适合皮肤粗糙,体质燥热的人群食用。生熟地龙骨汤就是一道以生熟地为食材的经典菜肴,下面就让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生熟地龙骨汤的做法吧。

生地,又名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或怀庆地黄的根;性寒味甘、苦;归心、肝肺经,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

熟地,又名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或怀庆地黄的根;性微温,味甘;归肝、肾经,具有补血生津、滋肾养肝等功效。

生熟地炖龙骨,有温补,清热解毒的功效。特别是去热毒(内热),或熬夜引起的热气,还有减少生青春痘(血热引起)的作用。

生熟地龙骨汤的做法

用料:生地5颗,熟地5颗,猪大骨一根半,生姜3片,蜜枣两颗。

做法:

1、大骨砍两半。

2、在热好的锅里不放油,翻炒一下大骨,好去掉血水。

3、汤锅加入3/5的水并开大火煮沸。

4、把大骨、生熟地、生姜、蜜枣放入汤锅。

5、煮沸后转小火再煲两个小时。

生熟地龙骨汤的保健价值

1、对温热病热入营血之口干舌绛配玄参、黄连等同用,如清营汤;对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配水牛角、丹皮等同用,如犀角地黄汤;血热妄行之吐、衄、便、崩,经常与生荷叶、生艾叶、生侧柏同用,如四生饮。

2、对热病伤阴、津伤口渴证,可配麦门冬、沙参、玉竹等同用;阴虚内热消渴,配山药、天门冬、枸杞子;阴虚内热,夜热早凉,配青蒿、鳖甲等同用;阴亏便秘,配玄参、麦门冬同用,方如增液汤。

3、年老体衰。生地用于防治老年病,已有很长的历史,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它具有补而不腻的特征,对老人阴、血、津液之耗兼有热象者,可谓首选之品。

注意事项:本品性寒滞腻,脾虚腹满便溏和胸闷食少者不宜用。

生熟地龙骨汤的做法,相信大家应该已经学会了。我们知道,生熟地是可用于烹饪的药物,用生熟地熬汤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所以大家平时不妨多使用生熟地进行烹饪。

《中药大辞典》:龙骨

拼音Lónɡ Gǔ

出处《本经》

来源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挖出后,除去泥土及杂质。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

生境分部产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内蒙古、湖北、四川、云南、广西、青海等地。

性状①五花龙骨

又名:青化龙骨、花龙骨。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全体淡黄白色,夹有蓝灰色及红棕色的花纹,深浅粗细不一。表面平滑,时有小裂隙。断面多粗糙,质硬而脆,易片片剥落而散碎。吸湿性强,以舌舐之有吸力。无臭,无味。以质脆,分层、有五色花纹、吸湿力强者为佳。

②龙骨

又名:白龙骨(《千金方》).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较光滑,有的具纹理与裂隙,或具棕色条纹和斑点。质硬,断面不平坦,色白,细腻如粉质。吸湿力亦强。无臭,无味。以质硬、色白、吸湿力强者为佳。但一般以五花龙骨为优。

化学成分主要为碳酸钙、磷酸钙,尚含铁、钾、钠、氯、硫酸根等。

炮制龙骨:刷净泥土,打碎。煅龙骨:取刷净的龙骨,在无烟的炉火上或坩埚内煅红透,取出,放凉,碾碎。

《纲目》:"近世方法,但煅赤为粉,亦有生用者。《事林广记》云:用酒浸一宿,焙干研粉,水飞三度用,如急用,以酒煮焙干。或云,凡入药须水飞过晒干,每斤用黑豆一斗,蒸一伏时,晒干用,否则着人肠胃,晚年作热也。"

性味甘涩,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有小毒,"

④《本草正》:"甘,平,性涩。"

⑤《医学衷中参西录》:"味淡微辛,性平。"

归经入心、肝、肾、大肠经。

①《纲目》:"入手足少阴、厥阴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阳、少阴,兼入手少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

①《本经》:"主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②《别录》:"疗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汗,缩小便,尿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藏。""白龙骨疗梦寐泄精,小便泄精。"

③《药性论》:"逐邪气,安心神,止冷痢及下脓血,女子崩中带下,止梦泄精,梦交,治尿血,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怀孕漏胎,肠风下血,崩中带下,鼻洪,吐血,止汗。"

⑤《珍珠囊》:"固大肠脱。"

⑥《纲目》:"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有湿热、实邪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得人参、牛黄良;畏石膏。"

②《药性论》:"忌鱼。"

复方①治大人、小儿一切癫狂,惊搐,风痫,神志不宁:龙骨一两(火煅,研极细末),犀角、丹砂、琥珀、天竺黄各五钱(俱研极细末),钩藤、怀生地、茯苓各一两五钱(俱微炒燥,为极细末),苏合香三钱,牛黄二钱(俱用酒溶化)。共十味,总和一处,用胆星八钱,研细末,竹沥一碗,打糊为丸,如梧子大。大人服十丸,小儿服二、三丸,俱用生姜汤调灌。(《方脉正宗》)

②治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熬)五两,蜀漆(去腥)三两,龙骨四两。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③治好忘:龙骨、虎骨、远志各等分。上三味,治下筛。食后服方寸匕,日二。(《千金方》)

④治心虚盗汗:龙骨五钱(火煅),茯苓一两,人参六钱,莲肉三两(俱微炒),共研为末,麦门冬(去心)四两,酒煮,捣烂成膏为丸梧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方脉正宗》)

⑤治产后虚汗不止:龙骨一两,麻黄根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⑥治遗尿淋沥:白龙骨、桑螵蛸等分。为末。每盐汤服二钱。(《梅师集验方》)

⑦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⑧治失精,暂睡即泄:白龙骨四分,韭子五合。上件为散子。空心,酒调方寸匕服。(《梅师集验方》)

⑨治劳心梦泄:龙骨、远志等分。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莲子汤下。(《活人心统》)

⑩治白浊:糯米饭(晒干)四两,赤石脂(炒令焦黄)、龙骨(煅,别研)、白茯苓(去皮)各二两。上为细末,醋煮面糊儿焙干。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送下,食前服。(《魏氏家藏方》龙骨丸)

⑾治鼻衄出血多,眩冒欲死:龙骨研细。吹入鼻耳中。凡衄者并吹。(《梅师集验方》)

⑿治妇人无故尿血:龙骨五两。治下筛。酒服方寸匕,空腹服,日三(《千金方》)

⒀治血崩不止:龙骨(煅)、当归、香附(炒)各一两,棕毛灰五钱。上为细末。每服四钱,空心,米饮调下。忌油腻、鸡、鱼、炙博物。(《景岳全书》龙骨散)

⒁治金疮出血:龙骨一两(五色紧者),诃子一两,白石脂半两,苎麻叶半两(系五月采来阴干者)。上为细末。水调服之。(《普济方》神仙止血散)

⒂治泄泻不止:白龙骨、白石脂等分。为末,水丸梧子大。紫苏、木瓜汤下,量大人小儿用。(《全幼心鉴》)

⒃治久痢休息不止者:龙骨四两。打碎,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五服,冷饮。仍以米饮和丸。每服十九(《肘后方》)

⒄治小儿因痢脱肛:白龙骨粉扑之.(姚和众)

⒅治两耳湿烂,久不收敛:龙骨、亦石脂(俱火煅)、海螵蛸(水煮过)各三钱。共研细末。先用绵纸条拭干脓水,后吹末药。(《本草汇言》)

⒆治阴囊汗痒:龙骨、牡蛎粉扑之。(《医宗三法》)

⒇治小儿脐疮久不差:龙骨煅。细研为末,敷之。(《圣惠方》)

(21)治淋巴结结核(适应于干酪化者,或结核破溃者):煅龙骨、煅石膏、滑石各等量。共研末。将已炼好的猪油溶化,投入药末,搅拌成糊状,贮存备用。先将病灶清除干净,再用上药膏制成的油纱布条填塞创面。每日换药一次。开始时脓汁增多,一般3~4天后创面干净。连续应用1~2周。(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22)治汤火伤:龙骨、生石膏、大黄、儿茶各等分,共研极细末,冷茶水调稀糊状。敷患处,敷后用纱布盖好(面部可不盖),每隔一日换药一次。(《中医杂志》(4):212,1957)

摘录《中药大辞典》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55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