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特好啥时候成立的?
美特好发展历史
2005年开出第六家大卖场后,储德群和他的团队感到在太原选址已经很难,按照当时所掌握的理论和既有的操作经验,觉得在太原这样的二三流省会城市里,已经不好找到所需店址。此事,零售业作为国家第一个全面对外开放的领域,国际零售巨头纷纷抢滩登陆,加快了在中国的拓展步伐。一时间,狼烟四起,冲击着国内的零售业,如何应对当是那个时期国内业者不断拷问自己的话题。而那些同期成长的连锁零售商们,已经把蛋糕做得很大。不甘落后的美特好人对未来的发展陷入了迷茫。为了寻路,公司派出多路人马,先后在石家庄、阳泉、大同、呼市、北京和天津开设了办事处,迈开了在外阜选址的步伐。也就是在这年年底,获知了家世界因资金链断裂想要出售旗下门店的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尚未理清头绪的美特好人“先开枪、后瞄准”,在中国业界上演了一场“蛇吞象”的好戏,一举收购了家世界位于太原、保定、呼市、包头、青岛和烟台等六个城市的10家门店。
美特好人终于走出太原,走出山西,雄心勃勃地要打造成为横跨多个区域的连锁零售帝国。然而,没有做好准备的美特好似乎患上了消化不良综合症,陷入了新的发展瓶颈之中。2008年4月,时刻关注美特好的国际SPAR中国首席代表张志强先生,跟踪储德群总裁到了郑州,有了一次彻夜长谈,使美特好人对SPAR的合作共赢模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初步规划了美特好在一定区域内的发展的战略新定位。是年6月,公司正式签约加入了国际SPAR连锁组织,成为中国SPAR的第五个股东。
这一年,公司先后多批次派人参加了国际SPAR的年会、物流年会,金距离地感受SPAR的运营模式,并与国内SPAR成员坦诚相交。一时间多种肤色的人员不断来去,各种语言不绝于耳,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操作方法接踵而至,在这里摩擦、碰撞、发酵,公司也逐渐理清了发展思路:以强有力的物流为支撑密集开店,区域为王……
后来,储德群与他的伙伴们在回首这段往事时,常常会满含眼泪地唱起刘欢的那首《在路上》,那歌声听来确实有些荡气回肠!
美特好飞跃
2008年8月,平阳店在没有停业的情况下,由国际SPAR专家指导,进行了SPAR模式改造重张。当时门店外面的道路正在封闭改造,但重张后的平阳店以其明亮的店堂,夸张而超大的生鲜卖场还是让等待已久的消费者蜂拥而至,创造了连续三天销售额超过200万元的好成绩。平阳店的重张开业,让太原市的消费者认识了国际SPAR,它所带来的冲击波也引起了媒体的注意,资深记者高明艳的一篇《携手SPAR,美特好超市发起山西“生鲜革命”》的长篇报道,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了梅特好人重新焕发的活力。
随后,由SPAR专家全新设计的高档社区生鲜超市——丽华苑店开业,三墙路店改造重张……,美特好人用心地将SPAR的经营理念渗透到了自己的经营体系,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在这一年,美特好人按照加入SPAR后确定的发展战略,开始了谋篇布局:录用总部已有建筑加以改造建起了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在小店区租赁库房建起了上万平米的常温物流配送中心,大举迈开了将门店开到社区的步伐。一时间“SPAR美特好”社区生鲜超市纷纷开业,拨动了沉寂许久的太原商业的神经,给市民带来了便利、安心,实践着美特好人“百姓好生活、民生美特好”的诺言。
几经蹉跎,在清徐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座占地面积近300亩的美特好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于2009年8月正式开始建设,多瑙、弗兰克、托比亚斯、文宇斌(YOEP)、唐海滨、白男川等多为国际专家时而你来我往,时而相聚争吵,与美特好人共同勾画着建设蓝图,中航设计院、省建三公司则倾力把蓝图变为了现实。2011年6月中心一经使用,便引来了时刻关注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成为引领国内连锁零售领域内物流加工配送体系建设的里程碑。
清徐物流投入使用所带来的作用,极大地鼓舞了美特好人的信心,呼市金山物流、太谷种植示范园、榆次晋粮物流、永和枣厂等一大批项目纷纷上马建设,运城物流、山阴羔羊繁育基地也展开了前期筹备……
与此同时,美特好人也在把失去的“武功”逐渐拣拾回来,重新梳理商品供应链,延长产业链条,在山东、海南、新疆以及本地甄选了大批合作供应基地,实现了水果、蔬菜商品的完全自营,拥有美特好自有品牌的本地合作生猪养殖基地、加盟蔬菜种植基地的建设也已全面铺开……所有这些,为美特好建设并完善商品质量安全控制机制,形成可追溯的供应链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美特好也正在完善着自己的管理机制,阿米巴经营,让员工成为自主经营者,成为企业老板;爱的堡垒金,让员工提前分享企业的经营成果……
美特好这支远洋舰队,经过重新打造,已然形成了航母集群,扬起了航帆!
美特好未来
在未来,一定还有许多难题摆在我们面前,或许我们还要走许多弯路,但美特好人沿着规划好的线路一直向前的决心是不会改变的。
未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应当是这样一幅充满生机的画卷:
数以万计、十几万计的美特好人,已然拣拾回来被削弱的“武功”并有了新的提高,在他们手中开出了太原、运城、长治、大同、呼市等加工物流配送中心,持续实施“依托物流,密集开店,梯次发展”的选址策略,店铺数量破百、上千,销售规模也达到了千亿元;
自有品牌商品成为公司店铺销售的主力,达到40%以上。与之相应的是供应链更加完善,在工厂和基地的建设中,有我们自营的,但更多的是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在产业链条拉长的同时,商品的质量安全保证和可追溯体系日臻完备,成为百姓放心的民生用品消费主渠道;
在不同地区,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开出了购物中心、城市超市、大卖场、社区店、生鲜店、便利店等等业态迥异的商店,满足并不断引领着顾客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品类管理技术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每个商品都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扮演着自己独特的角色;
每个美特好人都像是汽车驾驶员,他们看着仪表盘,观察着路面,判断着可能出现的状况:时刻捕捉着经营信息,盘算着如何去应对、去解决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把手中的资源用到极致;
进入我们的任何一家门店或基地,整洁明亮的形象就会扑面而来,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欢乐……
承载着成千上万人的梦想,更承载着社会的责任!这就是美特好的未来,是美特好人用心去描绘的一幅美丽的画卷!
呼和浩特武川县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尤其是如今的经济发展,气候,交通,人文等。。
2022年10月20日,2022年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第57场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通报:
疫情数据通报
2022年10月19日0时—24时,我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例、无症状感染者34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12例,解除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104例。截至10月19日24时,我市现有确诊病例250例、无症状感染者1895例。
市商务局3条举措保障广大市民生活必需品供应
从今天召开的2022年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第57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疫情发生以来,市商务局联合各保供企业,加强货源组织,稳定供应渠道,千方百计保障广大市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一是加大货源组织。指导美通、东瓦窑、万惠、中盈粮油等大型农批市场保障市场供货量。疫情发生以来,美通、万惠等农贸市场蔬菜日均进货量1219吨,日均销售量1191吨,供需保持平衡;粮油日均进货量在780吨左右,库存量保持在3.5万吨以上,能够保证2个月以上市场正常供应;肉蛋库存量保持在2400吨以上,能够保证20天以上市场正常供应;食用油库存9461.86吨,能够满足50天以上市场正常供应。
二是拓宽销售渠道。针对市民多样化生活需求,推出“综合超市+居民”的“点对点”直供模式,“电商平台+居民”的“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无接触购物模式,“物业+经销商+居民”的定制化团购模式和“单位+种植基地”的统购统配四种供应模式,引导企业灵活采用“家庭套餐”,推出蔬菜+蛋肉、蔬菜+粮油,乳制品套餐等保供包形式,维多利、北京华联、永盛成等7家大型连锁超市共有50家门店开展线上下单配送业务,在线程序累计订单量6.7万单。同时,通过微信群团购和群接龙等方式辐射各超市周边社区开展配送业务。
三是加强企业闭环管控。对超市员工严格实行闭环管理,落实健康监测和每日“1次核酸+2次抗原”监测要求,根据工作分工对闭环管理人员区分内外场,根据内外场人员风险对应提升人员防护等级。同时,在外来车辆送货时,减少货物交接过程的人员接触,严格做好车辆消杀。在外出配送过程中,严格个人防护,实行“无接触式配送”。
呼和浩特:19.6万名机关党员干部和社会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从今天召开的2022年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第57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充分调动、发挥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以及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力量,广泛动员各个行业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在疫情防控中绽放文明之花。
一是广大志愿者战“疫”一线冲锋在前。第一时间动员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投入疫情防控,以战时速度,迅速开展核酸检测、物资配送、值守执勤、消毒消杀等疫情防控工作。截至目前,自治区直属机关各级党组织按照“双报到”赴包联社区,厅级领导干部累计373人次、党员干部累计40936人次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捐赠各类物资价值合计500余万元。市民政局动员蓝天救援队、天使公益协会等28个社会公益组织,团市委动员蓝哈达公益、志趣公益和内蒙古芸公益协会等15家青联社会组织,市妇联联合内蒙古巾帼志愿服务协会等10家会员单位,组织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市文明办成立“青城‘心’爱”新时代文明实践心理疏导志愿服务队和“北疆网络卫士”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为市民提供线上心理疏导和网课、居家办公问题咨询服务。近600台出租车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累计运送核酸检测样本17000趟次。一群群、一批批志愿者默默奉献,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战“疫”中闪耀发光。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60余支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队伍,19.6万名机关党员干部和社会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二是典型榜样抗击疫情作表率。疫情发生后,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韩佳彤立即号召“韩佳彤劳模创新工作室”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队联合市乡村振兴发展学会第一时间支援玉泉区小召街道五塔前街社区抗疫,并将他的3000元专家津贴捐赠给五塔前街社区疫情防控一线。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付兵兵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送去爱心餐4500多份和1万元的生活物品。全区道德模范杨岭为昭乌达南路街道恒大社区等8个社区捐赠近10万元的抗疫物资。道德模范袁超、张永刚、吕会生、那顺、赵雅冬以及文明家庭李一芝家庭、刘云霄家庭、郇小丽家庭、高思嘉家庭等,通过参与值班值守、社区防控、义务宣传、物资协调、捐款捐物等各种形式,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榜样力量。
三是文明创建主体积极奉献勇担当。疫情发生后,全市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等合力作战,共克时艰。全国文明单位金宇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向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捐赠价值52万元的防疫和生活物资。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内蒙古高速公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自治区红十字会捐款100万元用于支持新城区疫情防控工作。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内蒙古龙源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全体党员干部扛起能源保供责任,全力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市级文明单位内蒙古_昂商贸有限公司获悉社区防疫物资紧缺的消息后,不到两个小时便为社区调配捐赠了10000余元防疫物资。此外,市税务局、市检察院、市交通集团等各级机关企事业文明单位成立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合力编织战“疫”防护网,贡献了文明单位温暖力量。全市各级文明村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利用村居民微信群、“村村响”“文明实践广播站”等平台广泛宣传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积极争当疫情防控“守门人”、群众信赖的“主心骨”、人民群众的“快递员”,筑牢保护人民群众安全的生命网。全市各级文明校园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和师生疫情心理疏导工作,打赢疫情防控“心理保卫战”。自治区文明校园呼和浩特职业学院1400余名教职工和学生化身志愿者,为学生学习生活拉起“保障线”。
疫情面前,道德模范、文明单位全力以赴处处争先,千千万万“志愿红”坚守一线舍小家为大家,展现的正是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新气象,正是一座城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面对疫情这场大考,一个个“逆行者”的背影坚定而执着,他们中有的还是孩子、有的已年过半百,但一言一行,都能清晰地看到他们对这座城市深深的热爱,看到乐于助人、崇德向善、吃苦耐劳等文明风尚的滋养,也看到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全体青城人民的信心和决心!
武川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北麓,首府呼和浩特市北,总面积4885平方公里。全境在北纬40°47′-41°23′、东经110°31′-111°53′之间。县境东西长约110公里,南北最宽约60公里。县境东南部和南部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回民区和土默特左旗相连;西南和西部与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固阳县毗邻;北部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四子王旗接壤;东与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交界。
县城可可以力更镇(简称可镇),南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仅33公里,西距固阳县城138公里,西北距百灵庙镇120公里,东北距乌兰花镇60公里,东距科布尔镇120公里。通过呼-白(呼和浩特-白云鄂博)、呼-锡(呼和浩特-锡林浩特)、集-固(集宁-固阳)等公路,使武川县与呼、包二市以及周边旗县乃至二连浩特、锡林浩特等地得以交通相连。
武川县相对较高的海拔、广阔的土地面传统的种植习惯(拒绝使用化肥)以及农家肥充足等特点决定了其农产品无污染、纯天然的绿色特色。农作物品种主要是小麦、莜麦、荞麦、马铃薯和胡麻、油菜籽等,其次是豆类、黍类和蔬菜、瓜果等。武川马铃薯、武川莜面、武川荞面等已成享誉区内的著名品牌,特别是马铃薯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左右,已经成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莜麦是武川一宝,经科学化验,莜麦植物脂肪丰富,食后能分解出一种亚油酸物质,有防止和治疗高血压、动脉粥状硬化、冠心病等功效。2004年,武川县被西部12省市新闻媒体评为“中国西部特色经济最佳县”、“马铃薯之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57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