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都已经扎根了出新叶就发红发黄
水稻都已经扎根了出新叶就发红发黄,针对症状,及时管理。
1、缺氮发黄症,增施氮肥。 水稻缺氮植株矮小,分蘖少,叶片小,呈黄绿色,成熟提早。一般先从老叶尖端开始向下均匀黄化,逐渐由基叶延及至心叶,最后全株叶色褪淡,变为黄绿色,下部老叶枯黄。发根慢,细根和根毛发育差,黄根较多。黄泥板田或耕层浅瘦、基肥不足的稻田常发生。
2、缺磷发红症 ,增施磷肥。秧苗移栽后发红不返青,很少分蘖,或返青后出现僵苗现象;叶片细瘦且直立不披,有时叶片沿中脉稍呈卷曲折合状;叶色暗绿无光泽,严重时叶尖带紫色,远看稻苗暗绿中带灰紫色;稻株间不散开,稻丛成簇状,矮小细弱;根系短而细,新根很少;若有硫化氢中毒的并发症,则根系灰白,黑根多,白根少。
3、缺钾赤枯症 ,增施钾肥。水稻缺钾,移栽后2-3周开始显症。缺钾植株矮小,呈暗绿色,虽能发根返青,但叶片发黄呈褐色斑点,老叶尖端和叶缘发生红褐色小斑点,最后叶片自尖端向下逐渐变赤褐色枯死。以后每长出一片新叶,就增加一片老叶的病变,严重时全株只留下少数新叶保持绿色,远看似火烧状。病株的主根和分枝根均短而细弱,整个根系呈黄褐色至暗褐色,新根很少。缺钾赤枯病主要发生在冷浸田、烂泥田和锈水田。
水稻原产中国,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酒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可以作为饲料。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属于直接经济作物。还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类的主食。
水稻苗期根的颜色有白色、**、黑色、灰白色。
1、白根
白根一般都是新根或是老根的尖端部分,这些根因其分泌氧的能力强,能使根际周围的土壤呈氧化状态,形成一个氧化圈,将其周围的可溶性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沉淀,保持了根的白色。白根有很强的生理功能,生命活动和吸收能力都很强。
2、黄根
这是老根和根的基部所表现的特征。这些根因为老化,外皮层细胞壁增厚,泌氧能力下降,氧化圈缩小到贴近根表,三价铁沉淀在根上,成为黄褐色铁膜。这层铁膜有保护的作用,可防止有毒物质侵入根的内部。
3、黑根
在较长期淹水以后,由于土壤内氧化不足,有机质进行嫌气分解,产生硫化氢等一系列有毒物质,当硫化氢与二价铁相结合时,便产生硫化铁沉淀在根表。这种根的生理机能已大大衰退,所以说黑根生病。
4、灰白色的腐根
若土壤内缺少铁元素,硫化氢得不到消除,它能抑制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吸收功能,使稻根死亡。如果根系表面白色透明,呈灰色水渍状,有一股臭鸡蛋气味,说明这种根已完全丧失生理功能。
水稻的生长特点
1、喜欢高温
水稻具有喜欢高温环境的习性,其幼苗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12℃,最适温度为28-32℃,分蘖期的日均温度要达到20℃以上,穗分化的适温在30℃左右,低温会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
2、喜短日照
水稻是喜阳作物,适合在短日照的环境下生长,对光照条件的要求较高,水稻单叶饱和光强一般在3-5万勒克斯左右,而群体的光饱和点随面积指数的增大而变高,最高分蘖期光照强度为6万勒克斯。
3、喜欢湿润
水稻喜湿,它在全生长季的需水量为700-1200毫米之间,当土壤湿度低于田间持水量的57%时,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开始下降,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时,稻叶的光合作用最强。
4、适应性强
水稻对土壤、气候、海拔、地形等因素的适应性强,植株的分布从南到北跨越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5个纬度带,低至海平面以下的东南沿海农田,海拔2600米以上的云贵高原,均种植有水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85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