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的功效与禁忌
1、补肝益肾:中医认为,肝主藏血、肾主生髓,是人身能量储存基地。桑葚性味甘寒、具有补肝益肾的功效。夏天可饮用桑葚汁,不仅可补充体力,还可提高性生活质量。
2、改善“生殖亚健康”:中药桑葚是很多治疗死精症的方剂的重要组成药物,男性朋友服用中药桑葚提高精子质量,提高怀孕几率。
3、防脱生发:中药桑葚有增加皮肤、头皮血液供应,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因此对于头发有一定的营养和保健作用。很多时候,脱发都可和头皮的血液循环不畅有一定的关系,中药桑葚能有效防脱生发。
4、改善脾脏功能:桑葚对脾脏有增重作用,对溶血性反应有增强作用,可防止人体动脉硬化、骨骼关节硬化,促进新陈代谢。
5、促进消化:中药桑椹具有生津止渴、促进消化、帮助排便等作用,适量食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刺激肠蠕动及解除燥热。
6、抗衰老:中药桑葚中的花青素是很好的抗氧化剂,能及时清除引起人体衰老的自由基。因此,女性朋友可吃桑葚达到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功效。
7、禁忌人群:少年儿童不宜多吃桑椹,因桑椹内含有较多的胰蛋白酶抑制物鞣酸,会影响人体对铁、钙、锌等物质的吸收;脾虚便溏者亦不宜食用桑葚,桑葚偏寒,容易加重腹泻的症状;桑葚生湿生痰,而蜂蜜糖分又高,所以糖尿病人不宜多吃;对桑葚过敏者不宜食用。
中药古今研究:桑椹子
滋阴补血、补肝益肾、生津止渴、乌发明目
桑葚含有19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比核果类高4.0~6.5倍,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其中钙含量为橙、草莓的1.5~3.0倍,为葡萄、杏的4~5倍。桑葚营养丰富,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含有多种功能成分,如多酚、白藜芦醇等,是一种较好的农产品资源,为加工桑葚果汁、桑葚酒、桑葚果醋桑葚红茶口等的良好原料。
扩展资料:
桑葚入药,始载于唐朝的《唐本草》。中医认为,桑葚味甘性寒,人心肝、肾经,有滋阴补血作用,并能治阴虚津少、失眠等。
另据许多古典中医文献记载:利五脏关节,通血气,安魂镇神,降压消渴,令人聪目,变白不老,解中酒毒等功效。现代医学临床证明:桑葚有很好的滋补心、肝、肾,及养血祛风的功效。对降脂和减轻神经衰弱、动脉硬化、性功能衰弱、耳聋眼花、须发早白、内热消渴、血虚便秘、风湿关节疼痛均有显著疗效。
美国约翰·佩珠托领导的研究小组的实验发现,桑树含有抗肿瘤物质白藜芦醇,有抗癌作用。药理研究表明:桑葚入胃能补充胃液的缺乏,促进胃液的消化,人肠能促进肠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因而有补益强壮之功。
百度百科-桑葚
一、典籍摘要
《雷公炮制药性解》 李中梓:“开关窍,利血脉,安神魂,黑须发,明耳目。椹为桑英,有裨益之功。”
《玉楸药解》 黄元御:“味甘,气平,入足太阳膀胱、足厥阴肝经。止渴生津,消肿利水。桑椹滋木利水,清风润操,治消渴癃淋,瘰疬秃疮,乌须黑发。”
《唐本草》 :“单食主消渴。”
《滇南本草》 :“益肾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
《本草纲目》 :“捣汁饮,解酒中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
《本草求真》 :“除热养阴,……乌须黑发。”
《新修本草》 :“单食,主消渴。”
《本草崇原》 :“止消渴,利五脏,关节痛,安魂,镇神,令人聪明,变白不老。”
《本草新编》 :“桑椹,专黑髭须,尤能止渴润燥,添精益脑。”
《饮片新参》 王一仁:“桑椹子酸甘咸。养血舒筋脉,润肠通腑气。”
《药性歌括四百味》 :“桑椹子甘,解金石燥。清除热渴,染须发皓。”
《隐息居饮食谱》 :“甘平。滋肝肾,充血液,止消渴,利关节,解酒毒,祛风湿,聪耳明目,安魂镇魄。”
《食疗本草》 :“性微寒。食之补五脏,耳目聪明,利关节,和经脉,通血气,益精神。”
二、现代研究
成分: 主含黄酮苷、脂肪酸、挥发油、有机酸、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等成分。
作用 :本品有增强免疫、促进造血、降低红细胞膜酶的活性等作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88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