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关于茶和茶具的诗句

1.关于茶具的诗句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关于茶和茶具的诗句

苏轼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尝茶和公仪

梅尧臣

都篮携具上都堂,碾破云团北焙香。

汤嫩水情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长。

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卢仝走笔章。

亦欲清风生两腋,从教吹去月轮旁。

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

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和梅公仪尝建茶

欧阳修

溪山击豉助雷惊,逗晓灵芽发翠茎。

摘处两旗香可爱,贡来双凤品尤精。

寒侵病骨惟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酲。

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馀清。

2.关于茶具的诗句有哪些

1、《咏茶十二韵》(唐·齐已·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2、《尝茶和公仪》梅尧臣

都篮携具上都堂,碾破云团北焙香。

汤嫩水情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长。

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卢仝走笔章。

亦欲清风生两腋,从教吹去月轮旁。

3、《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4、《夏日闲居》宋代 俞汝尚

无事门多闭,偏知夏日长。

早蝉声寂寞,新竹气清凉。

闲对临书案,看移晒药床。

自怜归未得,犹寄在班行。

5、《尝茶》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3.有关茶具的诗词有哪些

1、《汉宫春·行李溪头》宋·辛弃疾

行李溪头,有钓车茶具,曲几团蒲。

儿童认得,前度过者篮舆。

时时照影,甚此身、遍满江湖。

怅野老,行歌不住,定堪与语难呼。

一自东篱摇落,问渊明岁晚,心赏何如。

梅花正自不恶,曾有诗无。

知翁止酒,待重教、莲社人沽。

空怅望,风流已矣,江山特地愁予。

2、《西河·天似洗》宋·黄升

天似洗。残秋未有寒意。

何人短笛弄西风,数声壮伟。

倚栏感慨展双眸,离离烟树如荠。

少年事,成梦里。客愁付与流水。

笔床荼具老空山,未妨肆志。

世间富贵要时贤,深居宜有馀味。

大江东去日西坠。想悠悠千古兴废。

此地阅人多矣。且挥弦寄兴、氛埃之外。

目送蜚鸿归天际。

3、《褚家林亭》 唐·皮日休

广亭遥对旧娃宫,竹岛萝溪委曲通。

茂苑楼台低槛外,太湖鱼鸟彻池中。

萧疏桂影移茶具,狼藉苹花上钓筒。

争得共君来此住,便披鹤氅对清风。

4、《满江红·秋水涓涓》宋·周密

秋水涓涓,情渺渺、美人何许。

还记得、东堂松桂,对床风雨。

流水桃花西塞隐,茂林修竹山阴路。

二十年、历历旧经行,空怀古。

评砚品,临书谱。笺画史,修茶具。

喜一愚天禀,一闲天赋,

百战征求千里马,十年饾饤三都赋。

问何如、石鼎约弥明,同联句。

5、《过千顷寺访谷隐老》宋·胡仲参

别久交情淡,重来似旧时。

人生云聚散,世事月盈亏。

茶具权行酒,禅床借看诗。

漫天多雪意,预约探梅期。

4.关于赞美茶壶的诗句

一、我的茶壶

作者:佚名

也可以清心,啜一口,

听得到泉的清音,可以清心也。

嗅一下,有春天晨露的甘冽,

以清心也可,淡绿透明,

哪里来这般澄澈。清心也可以,

心中氤氲,是日夕的山气迷离。

心也可以清,琴弦颤响,

是谁在拨动泠泠。

二、墨水瓶——茶壶

作者:佚名

写两种人,平凡的外表,

难以捉摸的脾气,没人愿意亲近。

人们遵循着近墨者黑的古训,墨水是他的心血,

知识是他的结晶。直到有一天呕尽,

才无声无息的逝去,羊脂白玉般的相貌

更兼没有一丝棱角,赢得了人们的赞赏。

从此青云直上,装贿赂这种饺子的时候,

他心里有数,为别人服务的时候,

总是难得糊涂。似乎满肚子水平,

嘴边经常挂着,水一样大量的普通的真理。

三、茶壶

作者:佚名

我的哀愁

是一个小巧玲珑的茶壶

茶壶在苍穹下噗嗤——噗嗤

昨日

氤氲缭绕

今朝

晴空万里

四、一壶茶的时光

作者:佚名

泡一壶茶,独自品尝。

眼里的神色,没有忧伤,

心情,是那么爽朗舒畅。

饮着茶,看着窗外,

风景是另一番气象。

不管是雨天,还是艳阳,

岁月就是如此平常。

我明白,一壶茶的时光

色彩斑斓,气味芬芳,

但会平淡短暂,因为生活就是这样。

五、茶壶

作者:毛宏

整整一下午,我面对茶壶

沉默得像水中一片茶叶

还有发红的原汤

曾经,在古老的河流

大院人家,茶壶盛装

太多气息,从清明时节

旗袍、油纸伞;

从古桥之下

小船川流不息

太多灵感,太多诗情画意

5.有关茶与茶壶,饮茶舒适之类的词句

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

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陆羽摇头去,卢仝拍手来。

四大皆空,坐片时何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盅各分东西。

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扫雪应凭陶学士,辨泉犹待陆仙人。

空袭无常,盅客茶资先付;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抗战时重庆一茶馆联)

茶香飘四海,友谊播九州。

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

忙什么?喝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盅。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

陆羽闲说常品茗,元龙豪气快登楼。

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

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已点上时春。

幽借山头云雾质,香分岩面蕙兰魂。

酒醉英雄汉,茶引博士文。

喝口清茶方解渴,吃些糕点又充饥。

嘻嘻哈哈喝茶,叽叽咕咕谈心。

心随流水去,身与白云闲。

难怪西山春茶好,只缘多情采茶人。

绿丛遍山野,户户有茶香。

坐观楼百尺,三面种新茶。

小径山茶绿,疏离木槿红。

樵歌已向平桥度,好理藤床焙早茶。

卖茶客渡回风岭,驱犊人耕活水田。

羹香怀帝德,茶色虑民灾。

水流清影通茶灶,风递幽香入酒筵。

瓦罐煎茶烧树叶,石泉流水洗椰瓢。

高山出名茶,名茶在中华。

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醉。

洞庭帝了春长恨,二千年来草更香。

六安精品药效高,消食解毒去疲劳。

茶香味浓难比毛尖,西湖龙井茶中之美。

旧谱最称蒙顶茶,霞芽云腋胜醍醐。

琴里知闻唯绿水,茶中帮旧是蒙山。

活火烹泉价增卢陆,春风啜茗谱品旗枪。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阳羡春茶杯杯好,兰陵美酒盏盏香。

6.有关茶具的诗词

关于茶具的诗,首推陆龟蒙《奉和袭美茶具十咏》

诗人介绍: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诗句节选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坞

作者:陆龟蒙

原文:

茗地曲隈回,野行多缭绕。向阳就中密,背涧差还少。

遥盘云髻慢,乱簇香篝小。何处好幽期,满岩春露晓。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人

作者:陆龟蒙

原文:

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闲来北山下,似与东风期。

雨后探芳去,云间幽路危。唯应报春鸟,得共斯人知。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舍

作者:陆龟蒙

原文:

旋取山上材,驾为山下屋。门因水势斜,壁任岩隈曲。

朝随鸟俱散,暮与云同宿。不惮采掇劳,只忧官未足。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焙

作者:陆龟蒙

原文:

左右捣凝膏,朝昏布烟缕。方圆随样拍,次第依层取。

山谣纵高下,火候还文武。见说焙前人,时时炙花脯。

望采纳,谢谢。

7.形容茶壶的诗句

1. 《玉壶吟》唐李白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2. 《鹧鸪天·月满蓬壶灿烂灯》宋佚名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

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

3. 《鹧鸪天·一夜冰澌满玉壶》宋石孝友

一夜冰澌满玉壶。五更喜气动洪炉。门前桃李知麟集,庭下芝兰看鲤趋。

泉脉动,草心苏。日长添得绣工夫。试询补衮弥缝手,真个曾添一线无。

4. 《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7.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8.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9. 《戏问花门酒家翁》唐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10. 《饮酒·其四》魏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8.关于茶道的诗句

1、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李白

2、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白居易

3、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韦应物

4、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孟郊

5、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郑愚

6、烹尝方带酒,滋味更无茶。——薛能

7、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

8、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白居易

9、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刘禹锡

10、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唐·皮日休

11、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白居易

12、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刘禹锡

13、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唐·陆士修

14、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郑愚

15、闲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毗陵远到茶。——白居易

16、心为茶荈剧,吹嘘成对鼎。——西晋·左思

17、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顾况

18、幸有香茶留稚子,不堪秋草送王孙。——李嘉祐

19、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白居易

20、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白居易

21、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钱起

22、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居易

9.形容茶具的诗句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苏轼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尝茶和公仪梅尧臣都篮携具上都堂,碾破云团北焙香。

汤嫩水情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长。 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卢仝走笔章。

亦欲清风生两腋,从教吹去月轮旁。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灵一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和梅公仪尝建茶欧阳修溪山击豉助雷惊,逗晓灵芽发翠茎。

摘处两旗香可爱,贡来双凤品尤精。 寒侵病骨惟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酲。

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馀清。

10.关于茶文化的诗句

1、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译: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2、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译: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来自欺欺人。

3、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黄庭坚《品令·茶词》

译: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

4、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黄庭坚《满庭芳·茶》

译: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茶盏绣着金边,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

5、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译: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6、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译: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魏学洢《核舟记》

译: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8、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译: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9、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译: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10、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杜耒《寒夜》

译: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茶叶罐的赞美诗句

徽杭古道线路图 徽杭古道始建于隋唐之际,是继「 ”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是古时徽商和浙商互通贸易的重要通道,曾经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经济、文化等作用。徽州古代道路多为翻山越岭的羊肠小道,它们与「 ”兽蹄鸟迹”相交,故又称为「 ”鸟道”。徽州古道,指古徽州境内通向山外的石板山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古属「 ”一府六县”境内现存的大小古道约124条(段),古桥近千座。其中保存较好的有徽杭古道、徽饶古道和徽青古道等50条,总长度442公里,而保持完整富有历史价值的古道有20多条,这些徽州古道所承载的文化空间中,存在着一些具有徽州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一、徽州古道的历史渊源 徽州地处群山环绕之中,峰峦遮蔽,川谷崎岖。四通八达的古道是古徽州与外界联通的生命线,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徽州古代人民勤劳智慧、开拓创新、谋求发展的历史见证。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徽州府志》有「 ”自睦州青溪县界至歙州皆鸟道萦纡”的记载。三国贺齐,出守新都,始凿连岭,以通江浙;隋末汪华起兵保州,又凿等岭,以通太平;唐代官邮发达,除一般道路外,还有一种邮路,叫驿路,又称官道。北宋时一赴京官道出东门,经界牌岭出境,可至京城开封;南宋,赴京官道改出南门,经昱岭关出境,可至京城临安。自此以歙县为中心,逐步形成九条出境古驿道,俗称「 ”九龙出海”。明清时,徽商鼎盛,商运繁忙,商贾捐资,陆续修筑,有东至苏杭,西抵四川,南到闽广,北达两京的商运道路。同时,徽州民间自发集资修建府县乡村道路,使徽州古道繁荣通达。 徽杭古道 古代没有发达的交通和通讯设施,徽州人与外界的一切交流来往,除了被誉为「 ”黄金水道”的新安江以及青弋江、阊江等河道水路外,进出互通的道路更多的则是许多翻越崇山峻岭、由徽州府治通往辖境属县(歙县、黟县、绩溪县、休宁县、祁门县、婺源县)及沟通周边相邻的杭州府、宁国府、宣州府、安庆府、池州府、饶州府、衢州府等地的古道。一代代徽州先人们筚路蓝缕,开山劈石,凭借自己的刚毅、勇敢和智慧,于是有了这一条条交通要道——徽州古道。据《黄山公路志》记载,黄山市原有主要古道100多条,近千公里,古桥近千座。 无论是官道、栈道、樵路,他们都是依山傍水。只要仔细走走就会发现,每每一个大的徽州村落都是徽州古道的汇集点,他们是古道上一个个天然的驿站。而承载徽州人迈出大山脚步的就是这一条条翻山越岭、蜿蜒曲折的山间道路。徽州古道不仅供徽州村民上山下田劳作,更是两地经商往来、人员交流的主要通道。这些崎岖的山路大大缩短了出山的路程,一批批徽州土产经过古道源源不断运往全国等地,一代代徽人也从古道走出大山,走向江浙,走向湖广,走向全国,去寻找更为广阔的天地。可以说,徽州古道是徽州人民的生存之路、创业之路、经贸之路,也是人生之路、文化之路、寻梦之路。徽州古道承载了无数徽州人的梦,是徽州文化向周围地区辐射的神经脉络,徽州文化也因此泽被神州。它们不只是一条条山路,还代表了一种徽州文化的突围和一段徽州先人创业的辛酸历史。 徽杭古道 这些古道所建年代有早有迟,各不相同,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皆有。徽州古道最早始建于隋唐之际,但绝大多数是在明清两代形成,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隋大业十三年(615),汪华起兵,开箬岭古道,一通旌德,一入太平,统管徽、宣、杭、睦、婺、饶六州。休宁县右龙岭古道,又称「 ”徽州大道”,始建于唐代,是徽饶古道进入景德镇的一条重要道路。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贼夏章假道榉根岭,寇祁门。唐代前后,榉根岭古道早已是一条行人来往不绝的繁华古道。西武岭古道连接黟县与祁门,危巅削壁,过者难之。唐代凿石为盘道,宋朝黟人黄葆光继而开拓,始有石磴。清乾隆年间古筑村人孙洪维「 ”捐资群险,躬身省督,阅五年竣工”。 徽杭古道昱岭关始建于五代,为皖浙交界的第一紧要关口,被誉为「 ”歙州第一处紧要墙壁”。宗武穆王飞提兵过郡境,至则溪水大涨,军不可前,王命大众伐山开道,由三岭出。可见此地为历代战略要地。浙岭古道位于休宁与婺源之间,相传五代时有位姓方的老妪,一个人在岭头常年为商旅免费施水供茶。 徽杭古道 绩溪县遥遥岭古道,「 ”宋宝佑间,有大石门胡旦者,乃随其势之,高下屈曲,窒者凿之凸者平之,凹者补之,峻者削石以为磴,如是凡五里余行旅甚便。”,宋初通往休宁黄茅的驿道是由婺源大畈的中平寨,经大畈达休宁之黄茅,由于道路是沿涧前行,十分曲折,洪水暴发时,经常桥塌路毁。后来婺源人汪绍捐资开路,从芙蓉、对镜、羊斗、塔岭、新岭,俗称「 ”徽州五岭”,直抵黄茅,这便是婺源塔岭古道。元末,汪同又出资复开拓,塔岭古道基本成型。永丰乡斜山岭古道:地处黄山区最北端与青阳县接壤,最早修筑于北宋末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二、徽州古道的文化遗址 徽州古道也是历史遗存的集中地。如今徽州古道沿途至今还残存一些历史古迹,有牌坊、廊桥、亭、古民居、古祠堂等,让后人依然可以感受当地的历史气息。逍遥岭古道关口有清同治年间书写的眉额「 ”江南第一关”和「 ”徽杭锁钥”。箬岭关古道在明代天启年间(1620-1627)设箬岭巡检司。清顺治四年(1647),于岭头建关,关门刻「 ”天险重开”4字,古朴沧桑。榉根岭古徽道,沿途倚道而建的「 ”继保亭”「 ”古稀亭”「 ”玉泉亭”「 ”启源亭”「 ”杠梁桥”遗存及佛教遗址「 ”无上庵”「 ”圆通庵”「 ”密岩庵”等明清时期石构建筑清晰可见;特别是曾国藩在古驿道岭头筑起的榉根关,被誉为「 ”江南第一关”,连绵起伏14公里,气势宏伟壮观,防守坚固严紧,有「 ”一夫守关,万夫莫开”之势。 徽杭古道 昱岭关古道位于皖浙交界,建于五代,用大小不等的花冈岩垒砌而成,是杭徽交通要道,也是研究古代防御建筑的重要实例和皖浙两地经济、贸易往来的历史见证。大连岭古道始建于唐代,有屡废屡修的山门洞,中线为古徽州与睦州的碑界,也是现今安徽与浙江的省界,素有「 ”一脚跨两省,鸡鸣醒三县”之称。徽饶古道浙岭,在驿道之侧立有继志亭,乃乾隆年间用青麻石垒彻而成,迄今坚固。岭脊右侧有「 ”吴楚分源”古碑一块,碑旁有「 ”堆婆冢”古墓、石砌万善庵、同春亭、一线泉、半岭庵等胜迹遗址,以及《奉县正堂示禁》等十余块碑刻。 石门岭古道上步云庵墙上镶嵌着明清时期村民与商号捐资修造的古道碑刻「 ”万善同归”等5通之多。白际岭古道沿途有明代辛峰塔、清代节孝坊等标志性建筑,都保存完整。徽州古道,因了历史的久远而尤显得厚重,因了古老的传说而尤让人触动心弦。徽州古道,犹如一本饱经沧桑的厚重史书,记录着徽州昨日的辉煌和沧桑,承载着无数徽州人的梦想与辛酸。大洪岭古道上有「 ”不老山”中的明万历年间大坦乡湘源村郑节妇捐金辟新路的传说。徽杭古道遥遥岭有「 ”二程庙”的传说。《水浒全传》第118回「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就是北宋末方腊义军在昱岭关与宋军大战的记载。 徽杭古道 浙岭古道上有方婆施茶遗风;有塔岭客栈老板汪源和遥遥岭胡雪岩「 ”还珠里”的故事;赤岭古道上有目连戏故事;塔岭有十八担金银财宝的故事;有岳飞手握梨花枪选定箬岭古道走向的传说。在羊栈岭古道上,方腊起义曾几经扁担铺,并留下了「 ”大刀石”的传说以及「 ”大青石,献宝刀,方腊起义志更豪”的民谣。翚岭古道上流传着乾隆皇帝南巡改翚岭为「 ”羽岭”的故事。古道附近的乡村还保留着徽州最传统的民俗活动,昱岭关古道上有三阳坑村「 ”打秋千”、叶村「 ”叠罗汉”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谷雨岭古道的街源璜蔚还与徽剧有着不解的渊源。历溪村也是目连故里之一,目连救母故事在这里可谓是家喻户晓,历溪目连戏班更是古徽州有名的目连戏班之一。白际岭古道榆村的端午跳钟馗、中秋舞香龙、「 ”得胜鼓”已成为非遗代表性项目。右龙岭古道宋代的板凳龙,每逢重大节日都有演出活动。 三、徽州古道的商业见证 徽州,实际上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还是由旧徽州府所孕育出来的、经过长时间历史积淀而最终形成的一个泛地域的文化。徽州向来有「 ”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农耕环境比较恶劣,人口与土地的矛盾使徽州人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大山之外,徽州人不无感伤地说:「 ”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于是有了「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徽州民谣。 明清时期的300多年间是徽商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徽州古道发展的鼎盛时期。徽州古道成就了徽商事业,徽商知恩图报信念丰富了徽州古道的内涵,他们联合地方绅士或倡议官府百姓等积极捐款捐物重修或续修古道,使得徽州及周边地区出现了上百条合计数千里长的「 ”通衢”古道。这些遍布境内的徽州古道,让古徽州通往池州、安庆、景德镇、浮梁、上饶、杭州、宣城等地的道路畅通无阻。这些徽州古道是当时的「 ”国道”,主要用以运送食盐、大米、茶叶和粮食等外来商品及土特产品。 徽杭古道 徽州古道是徽州商人通往外界的商道,一块块被磨平的青石板是对徽商盛极一时最好的说明。徽州古道由于各自所处地形地貌不同,也就有了「 ”路有起止、长短之别,道有难易、宽窄之分”的说法。有的古道需要几年、几十年的努力,有的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的奋斗,才能建成修通,工程巨大,耗资无法估量,可与当今高速公路论比。倘若没有众多徽商的鼎力赞助,这些徽州古道的建成是难以想象的。 大洪岭古道自明万历年间开辟修建到道光年间,历经二百多年苍桑,水冲石剥,道路损坏严重,成为危道。道光年间,为重修和维护大洪岭通道,商人、官宦及祁黟等商号纷纷捐款,耗资数万金,历经六载,终使危途成坦道。当年在岭头8块青石上记载了大量捐款人名单、商号、数量。黟县西递商人胡贯三早年贩粮在西武岭古道上,且形成了集收购、运输、服务、出售的一条龙服务。有一首诗云「 ”西武岭头新米到,担夫羼土碓羼糠”,就是描绘胡贯三雇佣上百人的骡马队,从江西运粮到祁门、黟县一带出售的情景。 徽杭古道 浙岭是一条古徽州通往饶州的驿道,素有七省通衢之称。它南通湖广,北连江浙。景德镇的瓷器、鄱阳湖的鱼虾、乐平的稻米、猪肉从这里运往屯溪以及苏州、杭州和上海;江浙出产的布匹、食盐又从这里运往江西。清康熙年间,婺源漳溪籍木商也是常州木商业鼻祖王启仁被浙岭方婆事迹所感动,花巨资共修建经休宁至浙岭茶亭36座,并修缮万善庵,长年请僧侣为病死途中的商旅安葬立碑。箬岭古道是一条联接古徽州府、安庆府和宁国府的千年古官道,也是目前古徽州保存最长的古道。徽商兴起后,更是成为重要的粮食、盐和山产的运输要道。千百年来,官吏进省入京,秀才举人乡试会试,商人运输货物,百姓亲情往来,皆由此经过,更是徽州学子、商儒们通江达海北上进京的必经之路。遥想当年,徽商从徽州古道上走出来一个个传奇,成为徽州文化上的一道独特风景。一代代徽商最初大多从徽州古道走出皖南的深山老林,走向山外的大千世界,创造了一个时代的神话。 参考文献:《徽州府志》、《绩溪县志》、《祁门县志》、《红色古道大连岭》。

1)茶烟一缕轻轻飚,搅动兰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赛维扬。

2)金芽嫩采枝头露,雪乳香浮塞上酥,我家奇品世间无。

3)蚕熟复新丝后,茶香煮洒前。

4)幽人采摘日当午,黄鸟流歌声正长。 5)竹灶糖嵯悴槐洌 钗队庑隆!

6)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

7)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 8)小桥小店沽洒,初火新烟煮茶。

9)人生如茶,第一杯温茶,在父母的温室下茁壮成长;第二杯是苦茶;为自己为人生而奋斗,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制。

10)人生就是一杯浓茶:端起杯来,有轮旭日,有弯新月,有满天的星星就浸泡在茶里呢!抿一口,咂咂嘴儿,满口的太阳味儿月亮味儿星星味儿!

11)人间有仙品,茶为草木珍,美誉入杯樽,茶之荣也;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百神,花茶和肠胃,清茶滤心尘,茶之德也;乌龙大红袍,黄山素毛峰,南生铁观音,北长齐山云,东有龙井绿,西多黄镶林,茶之生也;茗品呈六色,甘味任千评,牛饮可解燥,慢品能娱情,茶之趣也。

12)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度谁共午瓯茶。 13)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14)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15)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958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