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伍嘉陵的艺术概况及名家赞誉

伍嘉陵作为岭南画派传人代表人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得友人王建勋介绍,入私塾岭南大师赵少昂门下;后又师从勒流大晚旅穗画家卢传远(注:卢传远是高剑父入室第子)。解放后,伍嘉陵自费到广州学习素描,油画,后转攻国画,先后师从梁占峰、李云、孙文斌等广东名家。八十年代,又先后参加函授,师从上海钱行健,天津贾宝珉,郭书仁等名家。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年过花甲,还远赴天津接授老师的面授。20多年前,为了画好花鸟画,还十分虚心地向比他年轻二十多岁的陈永锵先生求教。永锵先生在一幅以画为函上题词:“嘉陵道长不耻下问,多次询于余以鳙鱼鱼头画法,实使余汗颜也……”缔结了一段画坛佳话。直至现在,他仍然经常与许多青年画友交往,畅谈画艺,亦师亦友。其中,著名书画学者收藏家黄桢祥、黄锦祥与伍嘉陵常有密切往来,黄锦祥更在其《学书偶记》散文中称道:与雪翁(伍嘉陵)相交于千禧之初,交游甚欢,时不吝教诲,非师胜师矣! 古人云:“字如其人”,翁当如是也!…由此可见,伍老师的人品与艺品早已受到社会及各界的关注和肯定!

伍嘉陵的艺术概况及名家赞誉

伍嘉陵能写多种字体,并且能大能小,蝇头小楷、盈米擘窠,都能挥运自如,他的书法用笔曲折回旋,粗细、缓急变化自如,作品遒劲有力、堪称一绝,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书画作品集,并远赴日本、新加坡、北京、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等各地参展,为多家博物馆、书画协会及各界人士收藏。作为广东省著名老书法家之一出版了《伍嘉陵书法作品集》。

除了在书法上颇有造诣外,伍嘉陵先生的绘画根底深厚,幼年时曾立志成为国画大家,并师从画鱼名家卢传远及梁占峰、李云、孙文斌、陈永锵、贾宝珉、郭书仁等山水、花鸟画名家。受某方面影响,伍嘉陵曾暂停了绘画研究,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七十高龄的伍嘉陵先生才开始重拾画笔,“以书法带画,以工笔带写意”,并订立了—个“跟自己过不去”的计划。为了画活鲮鱼,他买了数条大鲮鱼放进玻璃水箱养,朝夕相对,仔细观察鲮鱼游动的姿态:鱼尾的摆动、鱼鳍的摇动、鱼嘴的张合、鱼身的弯曲……为了传神表现鱼鳞的排列,他找来鲮鱼,通过电脑扫描放大,逐片研究鳞片的大小、疏密、形状、排列。

先生的绘画领域宽广,基本功扎实,除了工于国画外,大凡速写、素描、漫画、连环画、水彩、油画、年画、乃至工艺美术、舞台美术、都有涉猎,而且都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国画则无论工笔、写意,抑或山水、人物、花鸟、鱼类,都无所不工,近六七年尤精于工笔花鸟画。从伍嘉陵的《国画作品选》稿本中,不难看出伍嘉陵先生的绘画成就,先生的工笔鲮鱼尤精,深得卢传远三昧而又能出新。每条鲮鱼都画得精到传神,简直无法相信是70多岁老年人的作品,细看伍嘉陵先生的绘画作品,无论工笔、写意、造诣都很高。

工笔画线条的勾勒工夫最能体现画家的功力。伍嘉陵先生的线条勾勒得流畅、肯定、准确、有力,多变而统一,能以不同的线条准确概括地表现出物体的形体结构和虚实质感、空间关系。作品渲染工夫是否深厚与画面是否厚重很有关系。而此又与素描有关系。伍嘉陵先生由于早期学过素描,故他的工笔画并不觉得单薄;画面的色彩能做到调和中有变化,对比中有统一,通过色相的冷暖、明度、纯度的变化进行对比,使画面产生明快效果而不俗。

伍嘉陵先生的写意画也有一定的造诣。早在八十年代初,就被商承祚、廖冰兄以及八十年代后期的王玉珏等大师名家所激赏。尤以水墨写意鳙鱼(大头鱼)画得生动出色,独具风格,顺德至今无出其右。用笔用墨,概括准确,活泼灵动,墨韵丰富。其题款更见其文学修养功力,长款穷款,亦诗亦文,配合其潇洒飘逸的行书,加上典雅鲜丽的印章,显示出了一种寓新于旧的文人画的本色。

伍嘉陵先生的写意画如《春酣》《牡丹小品》,墨气淋漓。七十年代中后期的《花卉小品》、《芙蓉鸳鸯》也比较明快灵动。八十年代中后期的《鸡》,是在得《花卉小品》、《芙蓉鸳鸯》也比较明快灵动。八十年代中后期的《鸡》,是在得天津画鸡名家贾宝珉的亲授和深入临习著名画家黄胄画鸡的造型所形成的面目。当然,在这段时间里,嘉陵先生更多的是放在他的“跟自己过不去计划”上和立身于“补庐”(“亡羊补牢”之意)来策励自己,在工笔画上下大功夫,以工笔画起动,以写意画接力。

几十年来,伍嘉陵先生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取得了成绩。他的油画《瓶菊》,剪纸《读报》,同时入选省职工美展,剪纸获得二等奖;工笔画《蕉鱼图》获得中国文联和《人民日报》社主办的“首届华人艺术大展”的铜奖,并获“世界华人艺术家”称号。工笔人物画《于谦像》为解放军艺术学院原首任院长魏传统所收藏。

文学,安徒生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终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麦尔乔家中。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写诗歌和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

“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其后又不断发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渐搁笔。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990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