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竹种植技术?
玉竹是一种常见的中药,那么玉竹的种植技术有哪些?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生长习性 为多年生草本。地下具竹鞭状肉质根状茎。根据报状茎的形态主要分为两种:小玉竹和大玉竹。小玉竹俗称竹根尾,地下茎瘦小,给节小,节间长,分布较广,品质较差,食用价值低。大玉竹俗称猪屎尾,地下茎粗壮,结节较大,节间较长,分枝较多,品质好,食用价值高。根状茎含生物碱,强心甙为铃兰甙,铃兰苦甙,糖类为葡萄糖、果糖、 *** 糖、黏液、烟酸和维生素等。
生长特性 性喜凉爽、潮溼、廕庇环境,耐寒。野生于山谷河流阴溼处、林下、灌木丛中及山野路旁。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宜于在微酸性黄沙土壤中生长,生、熟荒山坡亦可种植。忌连作。
繁殖方法 用根茎繁殖。
1.选地与整地: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黄砂壤土或红壤土为宜。不宜在黏土中栽培。黑土产品色泽不好,影响质量。深翻25厘米,耙细整平,做畦。南方采用高畦,北方采用平畦。施底肥2 500kg。
2.栽种方法:春季在3月下旬,秋季在10月上旬栽种。
①选择种茎。秋季收获时,选择根茎肥大、须根多的作种茎,边选边种。玉竹通常用根状茎繁殖,繁殖速度很快。根状望每年长一节,可用来判断生长年限。每个节可生长2~3个分枝,2年可生长6~9个分枝。要选当年生、芽端整齐、略向内凹的粗壮分枝。瘦弱细小和芽端尖锐向外突出的分枝及老的分枝不能发芽,不宜留种,否则营养不足,生活力不强,影响后代,品质差,产量低。也不宜用主茎留种,因主茎又大又长,成本太高,同时去掉主茎就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不易销售。
另外,不要用竹根尾作栽培种,要用猪屎尾作栽培种。
②栽种。在畦上按行距30厘米开横沟,沟深10厘米左右,株距10厘米。一种是按“八”字形排放根茎,另一种是“双种并排”放种。排放的根茎芽头,都要朝向反方向,平放沟里,芽嘴向上,以利出苗,然后覆土浇水。每亩约需种秧150千克。
玉竹一般在8月份栽培,不能连作,也不宜在辣椒茬后种,否则根系生长很差,产量很低,质量很差,甚至死苗。一般玉竹2~3年收获最好,所以要间隔3年种植。
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出苗后,第一次除草可用手拔或浅锄,以免伤害嫩芽。保持畦面无杂草。第二三年根茎密布地表层,杂草较少,有草可用手拔除。
2.追肥:春季苗高5厘米时,亩施人畜粪水1 000千克;第二次于苗枯后,施堆肥或厩肥2 000千克,加过磷酸钙10千克,施后浇水,然后培土7~10厘米,保持表土疏松溼润。
3.间作作物:玉竹一般生长3—4年,可在第一二年内套种大豆、豌豆等作物。
病虫防治 病害有灰斑病,罹病叶片病斑圆形,边缘紫色,中央灰色,常受叶脉所限呈条斑,严重时叶片枯死。用1:2;300的波尔多液或20%粉锈宁2000倍液防治。
采收加工
1收获
玉竹林植1年后即可收获,但产量低,大小还不到规格。2~3年生的玉竹收获最好,产量高,质量好。4年生的产量更高,但质量下降,纤维素增多,有效成分下降。
收获季节一般在8月上旬。收获时先用镰刀把地上茎割去,然后用锄头最好是两齿锄从前往后退著挖,这样可以便地下茎减少损伤。挖出后要及时留下种根茎,再去掉泥土和剩下的地上茎。如果土壤干燥板结则要用竹签子等工具把土去掉、分枝可以不连在一起,但要尽可能使每根玉竹条保持最大长度和降低弯曲度。
2加工
①晒毛坯
将收获的玉分放在干净的水泥地上晒,晒的时间长短风光照强度、玉竹堆放厚度、照射时间而定,一般晒2~4天,晒到较柔软开始出现皱纹即可。晒的时间过长就会使玉竹条有皱纹不饱满,影响质量。但晒不轨就揉不出糖汁。如遇雨要移到通风干燥处,严防潮溼,防止受伤部位发霉变质。
②去须根
玉竹须根很多,晒干后容易折断去掉。如玉竹量少,可采用纤维袋装起来,用手揉,用脚踩去掉须根,或用竹篮子、竹箩筐来回摇动去掉须根,玉竹数量大去掉须根要用机械。有时一次去不干净,则要去第二次,直到去完为止。
③揉糖汁
用揉糖机把玉竹揉软,要揉出糖汁,揉到透明黏手为宜。如果没有揉好,则玉竹条晒干后有皱纹,不饱满,玉竹片色泽不白,影响质量。如果揉得过度,则糖汁流失太多,玉竹条易粘灰,色泽较厚,难晒乾,也影响质量。揉的时间长短根据毛坯晒的程度、揉的方法以及操的温度而异。
④晒条子
揉出糖汁后要及时摊开晒乾,不能耽搁时间,不能堆在一起,不能沾水淋雨。稍不注意,两夜之间就会长满白霉、黑霉,使产品报废。若天气不好,就不要急于揉糖汁。一定要等天气好再揉。若揉后遇雨则要迅速放到通风干燥处用鼓风机或电风扇吹。若遇连阴雨天气就要放烤房中烘烤。
晒玉竹条的场地必须清洁平整。玉竹条一定要晒透晒干。否则装袋入库容易发霉变质。
玉竹条一般为统装,有些分为两个等级,好的要求粗壮饱满无皱纹、色泽棕黄或棕褐、新鲜透亮,长度在10厘米,直径在1厘米以上,其余的为等外级。一般加工成玉竹条即可出售。
⑤刨片子
玉竹片只能纵刨,不能横刨、斜刨。要刨得很薄,厚度要求0.1厘米以下。
少量玉竹可用手工刨,需要一种特制刨子。数量大的玉竹用刨片机刨片子。
刨出的玉竹片也要及时晒乾,否则也很容易发霉变质或色泽不白。一般开刨的当天就可以晒干。如果天气不好就不要开刨。
⑥选片、包装
玉竹片晒干后进行选片,分级包装。现在一般分两级,好的叫选片,要求色泽白,无边皮,长度一般在7厘米以上;差的叫统片,是那些边皮和很短很窄的心皮。也有些分三级,再在选片中选出一些最好的,长15厘米,宽10厘米以上,叫摆片,在包装时要一片一片地摆放整齐。包装数量根据包装袋大小而定,但不易过大。
产品质量:成品以足干,去净外皮,成正方形块,厚薄均匀,白色者为优质。
玉竹的种植技巧
生物学物性
宜温暖溼润气候,喜阴溼环境,较耐寒,在山区和平坝都可栽培。宜选上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砂质壤土栽培 。不宜在粘土、溼度过大的地方种植。忌连作。
栽培技术
用根茎繁殖。8-9月收获时,选肥壮、黄白色、个重15g以上有芽的根茎作种。随挖随栽。于畦上开横沟,行株距30cm×13-17cm.沟深17-20cm。栽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双排并栽法,将根茎在沟内摆成“八字形”,其芽头一行向右,一行向左;另一种是单排密植法,即将根茎在沟中顺排摆成单行,芽头一左一右,栽后盖上腐熟干肥,再盖一层细土与畦面齐平。
田间管理
栽种后翌年春季出苗,要及时除草,须浅锄。栽种2-3年的玉竹地,早春苗未出土前可喷除草剂草甘膦,效果较好。一般每年追肥2次,第1次在春季苗高约7cm时,施入粪水;第2次在冬季倒苗后,撒施经堆沤腐熟的堆肥、厩肥或土杂肥加过磷酸钙、油饼,施后培土。
注意事项
玉竹喜阴溼环境,较耐寒,宜选上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砂质壤土栽培。玉竹用根茎繁殖。选肥壮、黄白色、个重有芽的根茎作种。随挖随栽。栽后盖上腐熟干肥,再盖一层细土与畦面齐平,并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喷雾土壤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抗旱、保温防冻、防土层板结,窒息和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栽种后翌年春季出苗,要及时除草松土,培土追肥。适时喷施药材根大灵,促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药用含量大大提高,促使块茎生长肥大,提高产量。同时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在秋末要做好越冬防寒保温工作,确保安全越冬,以保来年的丰收 。
还:
1.如何种植玉竹
2.药材种植技术
3.草药种植收入如何
4.如何种植茯苓
5.如何种植药用百合
中药的炮制方法
玉竹通常用根状茎繁殖,繁殖速度很快。根状望每年长一节,可用来判断生长年限。每个节可生长2~3个分枝,2年可生长6~9个分枝。要选当年生、芽端整齐、略向内凹的粗壮分枝。瘦弱细小和芽端尖锐向外突出的分枝及老的分枝不能发芽,不宜留种,否则营养不足,生活力不强,影响后代,品质差,产量低。也不宜用主茎留种,因主茎又大又长,成本太高,同时去掉主茎就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不易销售。
另外,不要用竹根尾作栽培种,要用猪屎尾作栽培种。 玉竹喜阴湿凉爽气候,适宜于在微酸性黄砂土壤中生长,色泽好,沙土疏松,产量高,采挖下不易折断。玉竹地下茎因向四周生长,不易中耕松土,所以不宜在黏土中栽培。黑土产品色泽不好,影响质量。
玉竹一般在8月份栽培,不能连作,也不宜在辣椒茬后种,否则根系生长很差,产量很低,质量很差,甚至死苗。一般玉竹2~3年收获最好,所以要间隔3年种植。 收获
玉竹林植1年后即可收获,但产量低,大小还不到规格。2~3年生的玉竹收获最好,产量高,质量好。4年生的产量更高,但质量下降,纤维素增多,有效成分下降。
收获季节一般在8月上旬。收获时先用镰刀把地上茎割去,然后用锄头(最好是两齿锄)从前往后退着挖,这样可以便地下茎减少损伤。挖出后要及时留下种根茎,再去掉泥土和剩下的地上茎。如果土壤干燥板结则要用竹签子等工具把土去掉、分枝可以不连在一起,但要尽可能使每根玉竹条保持最大长度和降低弯曲度。
加工
① 晒毛坯将收获的玉分放在干净的水泥地上晒,晒的时间长短风光照强度、玉竹堆放厚度、照射时间而定,一般晒2~4天,晒到较柔软开始出现皱纹即可。晒的时间过长就会使玉竹条有皱纹不饱满,影响质量。但晒不轨就揉不出糖汁。如遇雨要移到通风干燥处,严防潮湿,防止受伤部位发霉变质。
② 去须根
玉竹须根很多,晒干后容易折断去掉。如玉竹量少,可采用纤维袋装起来,用手揉,用脚踩去掉须根,或用竹篮子、竹箩筐来回摇动去掉须根,玉竹数量大去掉须根要用机械。有时一次去不干净,则要去第二次,直到去完为止。
③ 揉糖汁
用揉糖机把玉竹揉软,要揉出糖汁,揉到透明黏手为宜。如果没有揉好,则玉竹条晒干后有皱纹,不饱满,玉竹片色泽不白,影响质量。如果揉得过度,则糖汁流失太多,玉竹条易粘灰,色泽较厚,难晒干,也影响质量。揉的时间长短根据毛坯晒的程度、揉的方法以及操的温度而异。
④ 晒条子
揉出糖汁后要及时摊开晒干,不能耽搁时间,不能堆在一起,不能沾水淋雨。稍不注意,两夜之间就会长满白霉、黑霉,使产品报废。若天气不好,就不要急于揉糖汁。一定要等天气好再揉。若揉后遇雨则要迅速放到通风干燥处用鼓风机或电风扇吹。若遇连阴雨天气就要放烤房中烘烤。晒玉竹条的场地必须清洁平整。玉竹条一定要晒透晒干。否则装袋入库容易发霉变质。
玉竹条一般为统装,有些分为两个等级,好的要求粗壮饱满无皱纹、色泽棕黄(或棕褐)、新鲜透亮,长度在10厘米,直径在1厘米以上,其余的为等外级。一般加工成玉竹条即可出售。
⑤ 刨片子
玉竹片只能纵刨,不能横刨、斜刨。要刨得很薄,厚度要求0.1厘米以下。
少量玉竹可用手工刨,需要一种特制刨子。数量大的玉竹用刨片机刨片子。
刨出的玉竹片也要及时晒干,否则也很容易发霉变质或色泽不白。一般开刨的当天就可以晒干。如果天气不好就不要开刨。
⑥选片、包装
玉竹片晒干后进行选片,分级包装。一般分两级,好的叫选片,要求色泽白,无边皮,长度一般在7厘米以上;差的叫统片,是那些边皮和很短很窄的心皮。也有些分三级,再在选片中选出一些最好的,长15厘米,宽10厘米以上,叫摆片,在包装时要一片一片地摆放整齐。包装数量根据包装袋大小而定,但不易过大。
产品质量:成品以足干,去净外皮,成正方形块,厚薄均匀,白色者为优质。
防治方法:
① 可喷洒0.1~0.2波美度石硫合剂或20%粉锈宁2000倍液防治。
② 选用无病种条件作种或发现病株进行清除(少量病株)。 为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先从叶尖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紫红,中间褐色的病斑,从病斑逐渐向下蔓延,使叶片成为淡白色,枯萎而死。多在夏秋开始发病,雨季发病较严重。
防治方法:
① 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卫生,将枯枝病残体集中进行烧毁,消灭田园内越冬病原;
② 药剂防治在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1:120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每10天喷1次,连续2--3次。 为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病斑生于叶两面,圆形至椭圆形,直径2--5mm,初期红色,后中央呈灰色至灰褐色,上生黑色小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防治方法:
① 收获后彻底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叶集中深埋或烧掉。
② 发病初期选用50%代森猛锌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 50%万霉灵5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15天喷1次,连续2--3次。
褐斑病为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被害叶产生褐色病斑,常受叶脉所限呈条状,中央色淡,后期上生灰黑色霉状物。常造成叶片早枯,影响产量。氮肥施用过多、植株过密及田间湿度大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① 秋后彻底清洁田间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掉;春季出苗前用硫酸铜250倍液喷施地面。
② 加强栽培管理,实行配方施肥,避免植株过于茂盛。
③ 发病早期及时剪除病部,并用1:1:150波尔多液保护;生长季用50%代森锰锌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万霉灵500倍液等药剂交替使用,共喷2--3次。 防治方法:
① 在冬春季检查越冬场所,消灭成虫;
② 利用成虫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杀;
③ 避免与马铃薯地邻作;
④药剂防治:用90%敌百虫晶体,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喷雾。 概述
养阴,润燥,除烦,止渴。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
①《本经》: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野,好颜色,润泽。
②《别录》: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眦烂泪出。③《药性论》: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头痛不安。
④《本草拾遗》:主聪明,调血气,令人强壮。
⑤《四声本草》:补中益气。
⑥《日华子本草》:除烦闷,止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天行热狂。
⑦李杲:润肝,除热。主风*四末。
⑧《滇南本草》:补气血,补中健脾。
⑨《纲目》:主风温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脾胃虚乏,男子小便频数,失精,一切虚损。
⑩《广西中药志》:养阴清肺润燥。治阴虚,多汗,燥咳,肺痿。
附方
① 治发热口干,小便涩:萎蕤五两。煮汁饮之。(《外台》)
② 治秋燥伤胃阴:玉竹三钱,麦冬三钱,沙参二钱,生甘草一钱。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温病条辨》玉竹麦门冬汤)
③ 治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沙参三钱,麦门冬五钱,冰糖一钱,细生地五钱,玉竹一钱五分(炒香)。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温病条辨》益胃汤)
④ 治阴虚体感冒风温,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生萎蕤二至三钱,生葱白二至三枚,桔梗一钱至钱半,东白禳五分至一钱,淡豆豉三至四钱,苏薄荷一钱至钱半,炙草五分,红枣两枚。煎服。(《通俗伤寒论》加减萎蕤汤)⑤ 治卒小便淋涩痛:芭蕉根四两(切),萎蕤一两(锉)。上药,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三分,去滓,入滑石末三钱,搅令匀。食前分为三服,服之。(《圣惠方》)
⑥ 治男妇虚症,肢体酸软,自汗,盗汗:葳参五钱,丹参二钱五分。不用引,水煎服。(《滇南本草》)
⑦ 治赤眼涩痛:萎蕤、赤芍药、当归、黄连等分。煎汤熏洗。(《卫生家宝方》)
⑧ 治眼见黑花,赤痛昏暗:萎蕤(焙)四两。为粗末,每服一钱匕,水一盏,入薄荷二叶,生姜一片,蜜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服。(《圣济总录》甘露汤)
⑨ 治虚咳:玉竹五钱至一两。与猪肉同煮服。(《湖南药物志》)
⑩玉竹30克,芭蕉120克,水煎取汁,冲入滑石粉10克,分作三次于饭前服,可治小便不畅,小便疼痛。
⑾玉竹、党参、丹参各15克,川芎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治心悸,口干,气短,胸痛或心绞痛。
⑿玉竹、北沙参各15克,麦冬、北五味子各10克,川贝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可治久咳,痰少,咽干,乏力等症。
⒀玉竹、北沙参、石斛、麦冬各15克,乌梅五枚,水煎取汁,加冰糖适量代茶饮用,可治热病伤阴,或夏天出汗多引起的口干思饮,大便干燥。
⒁玉竹20~50克,猪瘦肉250克,同煮汤服食,可治久咳痰少,气虚乏力等症。
⒂玉竹、首乌、黄精、桑椹子各10克,水煎服,可治贫血萎黄,气阴两伤,病后体弱等症。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6-12g;熬膏、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熬膏涂。阴虚有热宜生用,热不甚者宜制用。
治法/炮制
玉竹:除去杂质,洗净泥土,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蒸玉竹:取洗净的玉竹,置蒸器内加热蒸闷2-3次,至内外均呈黑色为度,取出,晒至半干,切片,再晒至足干。
性味
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吴普本草》:神农:苦;桐君、雷公、扁鹊:甘,无毒;黄帝:辛。
③《滇南本草》:味甘微苦,性平微温。
④《药材学》:味甘,性微寒。
归经
入肺、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
②《本草通玄》:入肾。
临床应用
治疗心力衰竭:以玉竹为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等引起的Ⅱ~Ⅲ°心力衰竭5例,服药后分别在5~10天内心衰得到控制。其中3例对洋地黄过敏,服用少量即出现明显的洋地黄过量反应,改用玉竹治疗后,心衰控制,从未发生不良反应。用法:玉竹5钱,每日1剂,水煎服。5例均停用洋地黄,仅配合应用氨茶碱及双氢克尿塞。
备注
玉竹还有肥玉竹,明玉竹,尾参等别外。本品味甘,多脂,柔润可食,长于养阴,主要作用于脾胃,故久服不伤脾胃,主治肺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咽舌燥和温热病后期,或因高烧耗伤津液而出现的津少口渴,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症。本品补而不腻,不寒不燥,故有补益五脏,滋养气血,平补而润,兼除风热之功,有滋养镇静神经和强心的作用。适用于心悸、心绞痛。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玉竹还有降血糖作用,还有润泽皮肤,消散皮肤慢性炎症和治疗跌伤扭伤的功效。
处方成份
根茎含玉竹粘多糖(odoratan)及4种玉竹果聚糖(polygonatum-fructan-O-A,B,C,D),还含吖丁啶-2-羧酸(azetidin-2-carboxylic acid)等。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注意事项
胃有痰湿气滞者忌服, 脾虚便溏者慎服。
①《本草崇原》:阴病内寒,此为大忌。
②《本草备要》:畏咸卤。 生物学物性
宜温暖湿润气候,喜阴湿环境,较耐寒,在山区和平坝都可栽培。宜选上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砂质壤土栽培。不宜在粘土、湿度过大的地方种植。忌连作。栽培技术用根茎繁殖。8-9月收获时,选肥壮、黄白色、个重15g以上有芽的根茎作种。随挖随栽。于畦上开横沟,行株距30cm×(13-17)cm.沟深17- 20cm。栽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双排并栽法,将根茎在沟内摆成“八字形”,其芽头一行向右,一行向左;另一种是单排密植法,即将根茎在沟中顺排摆成单行,芽头一左一右,栽后盖上腐熟干肥,再盖一层细土与畦面齐平。
田间管理
栽种后翌年春季出苗,要及时除草,须浅锄。栽种2-3年的玉竹地,早春苗未出土前可喷除草剂草甘膦,效果较好。一般每年追肥2次,第1次在春季苗高约 7cm时,施入粪水;第2次在冬季倒苗后,撒施经堆沤腐熟的堆肥、厩肥或土杂肥加过磷酸钙、油饼,施后培土。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灰斑病,为害叶片,用1:1.5:300的波尔多液或3%井岗霉毒5×10-5液喷治。锈病,为害叶片,可喷25%粉锈宁1000倍液。虫害有蛴螬咬食根茎。用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浇灌根部周围土壤。 百合玉竹粥
A、制作工艺
1.百合洗净,撕成瓣状;
2.玉竹洗净,切成4厘米长的段;3.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4.把粳米、百合、玉竹放入锅内,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置旺火上烧沸,改用小火煮约45分钟;
5.锅内加入白糖搅匀,再稍焖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B、食谱营养
粳米:粳米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少高血压的机会;粳米能预防糖尿病、脚气病、老年斑和便秘等疾病;粳米米糠层的粗纤维分子,有助胃肠蠕动,对胃病、便秘、痔疮等疗效很好。
玉竹猪心
A、制作工艺
将玉竹洗净,切成节,用水稍润,煎熬2次,收取药液1000克。
将猪心破开,洗净血水,与药液、生姜、葱、花椒同置锅内在火上煮到猪心六成熟时,将它捞出晾凉。
将猪心放在卤汁锅内,用文火煮熟捞起,揩净浮沫。在锅加卤汁适,放入食盐、白糖、味精和香油,加热成浓汁,将其均匀地涂在猪心里外即成。
玉竹人参鸡
A、做法
1.鸡腿剁大块,洗净。2.玉竹以清水快速冲净,和鸡块、人参片一道放进炖锅内,加调味料和4碗水,并以保鲜膜覆盖住锅口。3.隔水蒸(或以电锅蒸)约30分钟,待鸡肉熟透即可食用
B、提示
1.玉竹药效缓和,不适合急症,但多食久食便知其妙,能除去面部黑斑,和悦容颜,更重要的是它能抗机体老化,延缓早衰现象。2.玉竹是治疗中风发热、行动不便、头痛腰痛的常用药,能祛风退热,而且还能抑制血糖、降低血压,使人容光焕发,气色红润。3.玉竹搭配人参,平日用于养生、滋补,则有解忧除烦、平定心气的效果,最适宜工作压力大、个性紧张敏感者。
C、特色
补中益气、润泽心肺、延缓衰老、缓和情绪、抑制血糖、调节血压,久服去面部黑斑。 化学成分
根茎含粘液质(系多聚糖,水解成D-果糖81.7%、葡萄糖及阿拉伯糖) ,微量皂甙,白屈菜酸(chelidonic acid) ,环氮丁烷-2-羧酸(azetidin-2-carboxylic acid) ,山柰素阿拉伯糖甙及天冬酰胺、鞣质、甾体皂甙。根茎还含有玉竹粘多糖(odoratam) ,4种玉竹果聚糖(polygonatum -fructan O-A,B,C,D)。
理化鉴别
1. 取粗粉约lg,加水10ml,水浴温热约半小时,滤过。取滤液行下列试验:①取滤液2ml置试管中,加α-萘酚l-2滴,摇匀,沿管壁加硫酸lml,两液面交界处显红色。(糖类反应) ②取滤液2ml,加混合的Fehling试液3ml,水浴加热片刻,有砖红色沉淀产生。(糖类反应) 2.纸色谱取本品粉末3g,加甲醇50ml,回流4小时,弃去甲醇,药渣加水适量煎2小时,滤过,得滤液约20ml,加乙醇使成含醇量为 65%的溶液,得白色絮状沉淀,冷藏过夜,滤过。沉淀加1mol/L硫酸lml,置沸水浴中加热2小时,成透明溶液,加水少量,用碳酸钡调至pH值6-7,滤过。滤液中加氢型强酸型阳离子树脂1小勺,放置过夜,滤去树脂,滤液浓缩作供试液。另以半乳糖醛酸、甘露糖、葡萄糖为对照品。分别点样於同一Whatman NO:1滤纸上,用苯酚-水-浓氨水 (40g∶10ml∶5滴) 下行展开,以邻苯二甲酸-苯胺(1.66g∶0.93ml溶於水饱和的正丁醇100ml) 喷雾后105℃烤20分钟。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液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中药研究
治疗高脂血症玉竹、党参各1.25g,粉碎后制成蜜丸4丸。每日2次,每次2丸。连服45日为1疗程 (此间停服其他降脂药物,饮食如常) ,停10日再进行第2疗程。治55例,资料完整者50例。其中服药坚持满1个疗程者26例,60日至2个疗程者24例。每人至少进行3次血脂测定。结果:胆固醇疗前平均值为5.793±1.795mmol/L(222.80±69.03mg%) ,疗后为4.763±1.314mmol/L(183.20±50.54mg%) 冲脂蛋白疗前平均值为4.23±1.318g/L(423.0±131.80rug%) ,疗后为3.12±0.948g/L(312.0±94.75mg%)。均有非常显著差异 (p<0.01)。甘油三酯疗前平均值为1.5±0.766mmol/L。(136.50±69.65mg%) ,疗后为1.19±0.429mmol/L。(108.14±39. 03mg%)。若以单项血脂增高观察疗效,高胆固醇30例,平均下降2.27mmol/L(87.3mg%) ,平均下降率32.60%;有效26例,占86. 66%;其中恢复正常者20例,占66.66%。高β脂蛋白者9例,平均下降2.798g/L(279.8mg%) ,平均下降率44.86%;有效9例,占 100%;其中恢复正常者8例,占88.88%。高甘油三酯者23例,平均下降1.324mmol/L(120.4mg%) ,平均下降率36.13%;有效19 例,占82.61%;其中恢复正常者15例,占65.21%。综合判定:单项血脂高者35名,两项血脂高者12名,三项血脂高者1名。完全恢复正常者34名 (68%) ,虽有下降趋势但仍未恢复达正常者8名 (16%) ,总有效率为84%。药后大部分患者的头昏、头痛、心悸、心慌、气短等自觉症状明显好转,食欲有所增长,精神愉快。但也有少数人出现腹胀不适和影响食欲等轻度不良反应。2年后复查,在血脂已恢复正常的34例中,复查后仍正常者26例 (76.47%) ,回升者8例 (23.53%) ;在血脂未有下降的8例中,除1例血脂自动恢复正常外,余7例血脂 仍高。复查的42例在停药2年中均未服任何降血脂药。说明远期疗效尚可。
中成药
1.王竹膏 玉竹500g。取玉竹酌予碎断,加水煎煮3次,取滤液浓缩至清膏。另取蔗糖500g制成糖浆,加入清膏,搅匀,继续浓缩至稠膏,约制成1100g。本品为棕红色粘稠液体;具有玉竹香气;味甜。功能补中益气,润肺生津。用於热病伤津,咽干口渴,肺痿干咳,气虚食少。口服,每次15g,每日2次。(《湖南省药品标准》1982年) 2.五竹冲剂 (玉竹晶) 玉竹500卧取玉竹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30 (热测) 的清膏,加入蔗糖500g,混匀,制颗粒,干燥,约制成600g,分装每袋20g。本品为浅**的颗粒;气微香,味甜。取本品加水溶解,滤过,滤液加正丁醇20ml,分取正丁醇液,水浴蒸干,取残渣,加水溶解,加氢氧化钠试液调pH值至9.0,置具塞试管中,振摇,产生持久性蜂窝状泡沫,15分钟不显著消失。另取残渣少许,加醋酐溶解,置试管中,沿试管壁缓加硫酸0.5ml,两液接界处显紫红色环。功能补中益气,润肺生津。用於热病伤津,咽干口渴,肺痿干咳,气虚食少。开水冲服,每次20g,每日3次。〔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 (第二册) 1990年〕
3.五楂冲剂玉竹1000g,山楂1000g;山楂水煎煮2次;玉竹酌予碎断,水煎煮2次,合并两药煎液,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 1.34-1.36 (80℃) 的稠膏。取稠膏1份,加蔗糖粉3份,白糊精1份,混匀,制粒,干燥,分装,每袋重22g。本品为棕**颗粒;味甜、微酸。功能行气散瘀。用於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及高脂血症。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2-3次。(《黑龙江省药品标准》1986年)
4.玉丹片丹参5000g,五竹5000g。取丹参2500g粉碎成细粉,备用。粗渣与玉竹5000g、丹参2500g共煎煮3次,取滤液浓缩成稠膏与丹参 细粉混匀,制粒,干燥,压片,片重0.3g。用於神经衰弱。口服,每次6-8片,每日2次。(北京市卫生局《制剂手册》1978年)
中药的选药识药之后是炮制其中的修制是最简单的炮制方法,也可以说是种药物进行炮制的准备阶段,主要通过修治,以除去杂质,并将大块段变为小块小段,便于再加工。炮制。
修制的方法包括拣、摘、揉、擦、磨、刷,刮、镑、刨、剥、切、捣、敲,碾、簸、箩、筛、劈、锯、扎、榨等项目。
1、拣:用于拣去不入药的部分和杂质,一般是除净核粒、果柄,枝梗、皮壳、虫蛀、霉粒、走油种仁(油粒)、泥块、沙石等,如枣仁、柏子仁拣净核壳,连翘拣去果柄,杏仁拣净油粒,佩竺、荆芥拣去须根和杂草,乳香、没药拣去木屑、五灵脂拣去泥沙。
2、摘:将根茎、花叶等类药物的残茎、叶柄摘除,使药纯净,夏枯草摘梗柄,川连摘除绒根及时叶柄等。
3、揉:对某些药物须揉碎后,再通过筛、簸除去茎梗杂质,如桑叶、臭梧桐叶等;某些质地松软而呈条状的药物,须揉搓成团,便于调配和煎煮,如竹菇、谷精草等。
4、擦:用二块木板,将药物置于中间来回唐擦,达到除去外皮和擦碎,如莱菔子、火麻仁、牛蒡子等。
5、磨:用石磨垫高磨芯,把药物磨去外皮、壳、刺等,如扁豆衣、刺蒺藜、苍耳子。
6、刷:用刷子刷去药物表面的灰尘或茸毛,如枇杷叶、石苇须刷去叶背的绒毛;瓦楞子、牡蛎刷去沙土。
7、刮:用铁刀、竹刀或瓷片刮去药材外面的粗皮或青苔,如杜仲、肉桂、厚朴、黄柏等;刮去茸毛的如金狗脊、毛知平等。
8、镑、刨:用镑刀或木刨,将药物镑刨成薄片,便于入药煎汁,如鹿角片、羚羊角片、檀香片,苏木片等。
9、剥:将药物敲击后,取壳去种仁,或取仁去壳,如蔻仁、蔻壳、草果仁、砂仁壳、使君子仁、石莲肉、白果、桃仁、杏仁等。
10、切:切法广泛应用于根茎、藤木、皮壳、叶、草类药材,将原药或润软后的药材,按不同的药物用刀或切片机切成片或小块。一般分横切的园形、咀片,斜切的斜片,直切成顺片,横或直切成丝、方块等,切片的厚薄长短,简介如下:
(1)根、根茎和藤类:质地比较硬的切薄一些,约1.5mm左右,如独活、川芎等;质地比较疏松的切厚一些,约3mm左右,如肉苁蓉、锁阳等,形状细长的可切成小段,约长1—1.5cm,如茅根、芦根,夜交藤等。
(2)皮类:质地坚硬而厚可切成丝丝,宽约6mm,如厚朴、黄柏;质地较疏松而薄的可切成宽丝,宽约1—1.5cm,如杜仲;质地松脆者可不切,如地骨皮、远志等。
(3)叶类:质地厚而韧者,不易碎者,切成宽约o.3-1.5cm的丝,如枇杷叶、石苇等。
(4)全草类:茎较细一般可切成长1.5cm的段,如麻黄、薄荷等,较粗的一般可切成长O.6-lcm的段,如藿香,佩兰等。
(5)花、果实和种子类:较大的或难以干燥的果实可切成片,约切成3—4片,如山楂,木瓜等;有些果皮可切成丝,宽约o.5-lcm,如瓜蒌;花和较小的果实,种子一般不切。
由于药物软硬不一,大小不一,除了少药材可以干货直接切制外,一般都须通过不同程度的水浸、水洗,喷洒淋水等法,使其湿润回软后才可切制,也有需要先经烘煨、蒸软后才能切制的。
润药的办法可归纳为:水浸法,如槟榔等;水洗法,如威灵仙等;沉水法,如桂枝等;喷水法,如枳壳、薄荷等;淋水法,如荆芥、藿香等。润切法,如三棱、莪木等;蒸切法,如鸡血藤、肉苁蓉、黄芩等;煨切法,如木香、肉豆蔻等;烘切法,如独活、当归等。
总之,切片既利于药材的干燥和制剂时的粉碎,又便于配方时的称量和煎药时有效成分的煎出。
11、捣:是将药物打碎或打烂的方法。量多者放石臼内捣,量少者置冲筒内冲击捣碎,如生姜捣汁、鲜生地捣汁、砂仁捣碎等。
12、敲:用铁锤或木锤将坚硬的药物敲击成小块或碎粒.如磁石、牡蛎、石决明,海蛤壳等。杏仁、桃仁、蒌仁以手工或机械敲压扁,麦冬可敲后去心。
13、碾:将药材置碾槽(铁船)中碾碎或成粉。
14、簸、箩、筛:都是用来除净药物中的非药用部分和杂质,去掉叶屑可用簸法,除去枝梗可用筛法,除净灰屑可用箩法,一般都是同时采用的净杂方法。
15、劈,锯: 将粗、大长枝,难以切片的药物,先行劈小或锯短,如松节、茯神木、鸡血藤,鹿角、柘木等。
16、轧、榨法: 轧法现将药物轧成二片,或轧曲在一起,如川楝子、枳壳,现已改机械切片。榨法,用榨床榨去药物中之油质,以减去毒性和刺激性,如巴豆霜、千金子霜、蒌仁霜;生姜捣烂后榨取姜汁,煎膏滋药时榨取药汁。
水制
将药材用水洗、浸泡等方法加以处理,称水制法,其目的是使药物达到洁净(除去杂质、异物、非药用的盐分、泥沙、秽恶气味等),使植物类药物变软,便于切片;使矿物类药物质地纯净,细腻、同时能降低毒性、减少副作用。水制法包括洗,淘、浸、润、渍、腌、提、水飞等项目。
1、淘洗: 用水洗漂去药物表面的泥土、杂质。淘法适用于种子、果实,比较细小的块根、根茎类药材,操作时药在水中搅拌,除去浮起杂质,反复淘洗至水清药净为度,如菟丝子、王不留行等。此法适用于较大的根和根茎,洗去泥沙为主,洗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失药效,如羌活、防风要动作快,水中洗涤时间短、又称“抢水洗”;有些含多量粘液成分的种子,水洗粘结成团,不宜水洗,如车子、葶苈于;对贝壳及某些动物药材,如牡蛎、石决明、刺猬皮等脏垢较多,洗的时间要长一些。
2、淋润: 药材不直接放入水中,而用水或其它溶液(酒、醋)反复淋洒,并乘湿用草包或蒲包包裹,使药材软化,便于加工切制,如薄荷、佩兰等。
3、浸泡: 浸是将药材用于或酒,醋短时间浸渍,以溶液为药材吸尽为度,能使药材软化,便于切制,如威灵仙、常山。
泡是将药物较长的伺浸在水中,它能减除药材的毒性物质,如半夏、南星,能除去动物药材附着的不洁物,如龟版、鳖甲、驴皮,虎骨等。浸泡的时间长短、应随地区、气候、季节不同而异,校情况须定期换水和不断搅拌,防止药材发霉、腐烂,变质;气温较高的季节浸泡时间宜短、气温较低的季节浸泡时间可稍长,一般浸泡至七八成透即可捞去,闷润至全部软透,动物之甲骨需将其附着物泡至腐败,能与骨甲分离为度。
4、水漂:将药物浸于清水中,反复清洗,利用水来溶解、清除某些药材的毒性,盐分及腥臭味等,便于服用和增强疗较。
水漂必须注意季节、时间以及水的多少和换水次数等,最好的季节是春秋两季,此时温度适宜,夏季气温高,易腐烂,冬季低温,易冻结,都可能致使药材变质影响药效。漂的时间,天凉稍长,天暖较短,并宜按不同的药物和药用部分而定,最好在流水中漂洗,半夏、南星等有毒根茎类,漂药时间可长些,海藻、昆布等无毒物,漂洗时间可短些。
5、渍: 其目的和方法和浸、润近似,适用于根茎类药材,浸润一般用清水,溃法既可用清水,也可用酒、醋,如大黄、黄连用酒渍。
6、腌: 腌法是用食盐或生姜、明矾等浸渍药材,能达到解毒、防腐的目的,如鲜附子以盐卤水腌制,鲜半夏以鲜生姜、白矾腌制。
7、提: 提炼,主要使结晶体盐类药物通过水溶、沉淀滤去杂质,重结晶使药物纯净,如朴硝得炼成芒硝。
8、水飞: 系借药物的微粒大小不同,在水中有不同的沉降速度,以制取微细粉末的一种方法。一般常用于矿物类药材,操作时把已经粉碎的药物加水共研,研至乳钵底部无响声时,再加较多的清水搅拌,样药材自然细浮粗沉,倾倒出上部的混悬液,然后再将剩下的粗末继续加水研磨,如此反复操作,至全部药材都变成混悬液为止。将混悬液合并静置沉淀,倾出清水,将沉淀物晒干研细备用。
水飞能防止药材研磨粉末时飞扬损耗,能将原药中可溶于水的盐类分离,能使药物特别细腻,内服时易于吸收,不致损伤肠胃,外用时可减少刺激,可提高疗效,故不溶性的矿物、贝壳类药材,如朱砂、雄黄、炉甘石、珍珠层粉、珍珠等,用作软喉、点眼、制丸剂的挂衣,均可采用水飞法制备。
火制
凡将药材直接或间接(或加入其他辅料)放置火上加热处理的方法,统称为火制法,本法使用广泛,其目的除把质地坚硬的药物,使之脆、酥便于制剂,使不易煎出有效成分的药物容易发挥药效,防止药物的霉蛀。此外,尚有少数药物有毒或药性猛烈者,火制后可降低或消除毒性和副作用。
火制法的适用范围虽广,然某些芳香性药物如薄荷,香薷、白蔻仁、砂仁等不能应用,火制会使芳香的有效成分挥发,损失药效,矿物中的雄黄、朱砂不能火制,见火便有毒成分砷、汞分解,加剧毒性。
根据药物的性质,以及临床的需要,使药物干燥、酥松、焦黄或炭化,主要采用炒(炙)煨、炮、煅、炼、烘、焙、烤、燎等火制方法。
1、炒:经过修制或加工切制的干燥药材,置于锅内用火加热,不断翻动至一定程度称为炒,是常用的一种火制法,又分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类:
(1)清炒: 根据炒的程度不同,分炒黄、炒焦、炒炭。
①炒黄 将药材置于锅内,以微火短时间加热翻动,炒至表面**,内部基本无变化,并能嗅到药材所散发出的固有气味,外部鼓起爆裂。炒黄是使药材膨胀,易于煎出有效成分,能矫臭,能使含甙类药材中之酶被破坏,有利于药材的保存。如炒白芍、炒党参、炒杏仁、炒枣仁、炒王不留行。
②炒焦: 将药材置于锅内以较强的火力加热,炒至外面焦黄或焦褐,内部淡黄并有焦香气味为度。如焦六油、焦山楂,此类药物炒焦,可增强健脾消食作用。
③炒炭:将药材置于锅中以武火加热,炒至表面枯黑,内部焦黄或褐为度,此谓炒炭存性。为防止炒后全部炭化而失去药性,出锅后及时翻动,促使热量散发,如地榆炭、槐花炭,炒炭可增强止血、收敛作用。
(2)辅料炒: 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麸炒、土炒、米炒等,加液体辅料(蜜、酒、酷等)炒称炙。
①麸炒: 利用麦麸加热时发生的烟以薰黄药材的方法称为麸炒。麸炒药物多能增强健脾和胃之功,并能减少药物中的不良刺激性,或起到矫味、矫臭作用。
操作方法:先将锅加热,将干麸皮适量散布于锅内,麸皮遇热即发烟,待起浓烟时,放入药材,不断炒拌,以将药材薰黄为度,炒好立即出锅,倾入铁筛中,筛除炒焦的麸皮及灰末,晾凉即可,如出锅色泽浅者,可将出锅之药材和麸皮一起焖一些时间,如要求色浅些,过筛除去麸皮即可。
所用麦麸之量,一般十公斤药材用麸皮一公斤,以将药材薰黄为度,如麸炒白术、枳壳、僵蚕、椿白皮等。
②土炒: 用灶心土与药材同炒,使药材成焦**或土**的方法。因灶心土性味辛温,有温中、止血、止呕之效,井能中和胃酸,与药材同炒可增强补脾和胃、止呕止泻功能。
操作方法:先将灶心土研成细娄,置于锅内拌炒,等土热并驱除一些挥发物后,再将欲炒之药材倒入,炒拌至焦**,并可嗅到药材的焦香味时,出锅,筛去灶心土即可。
土炒所用灶心土之量,无严格规定,与药材炒拌后,使能均匀地挂上一层即可。如土炒白术、山药、白芍等。
③米炒: 将药材同大米同炒,借助热力与米的烟气将药材薰黄,这样能使药材增强补中益气的作用,并能降低药材的燥性、毒性。
操作方法:米和药材同置锅中,文火炒至米呈深**,药物亦薰至**,出锅,筛去米,放凉即得,如米炒党参、山药,斑蝥米炒去毒(其米有毒应弃去,并深埋之,以免鸡鸭等食之中毒。)
④蜜炙(炒): 用蜜炒药材的方法。蜂蜜性味甘平,有补中润肺,缓急宁嗽、解毒矫味的作用,所以蜜炙的药物,能增强补中润肺之作用。操作方法 先将蜂蜜置锅中用文火熬炼至沸,去杂质,即得炼蜜。蜜炙的方法有蜜拌后炒,炒后加官蜜、先下蜜后下药物,常用者为炼蜜略加适量开水和匀于锅中,然后倒入药物,不断翻炒,使蜜与药物搅匀,蜜汁吸入药中,炒至色黄不粘手为度,然后出锅晾晾。炼蜜要注意适度,太老质稠不易炒拌,色泽不艳;太嫩则水分不易干燥、药物易粘手。
蜜炙后增加滋补、润肺作用的药物有炙黄氏,炙甘草、炙麻黄、炙紫菀、炙桑皮等。
一般用蜜量,多为每公斤药物用400克左右,体轻质松之花、草类用蜜多一些,体质较硬的极茎种子类药材,用蜜量可少一些。
⑤酒炙(炒):药物加酒炙炒的一种方法。酒甘辛大热,能引药上行、活血通络。药材经酒炙后可缓和寒性,增强活血通络作用,有助于生物碱、挥发油的溶解煎出以提高疗效,也有矫臭矫味之作用,如酒炒黄芩、川连、当归、桑寄生、牛膝等。
操作方法:将药材用黄酒或白酒适量喷洒拌匀稍焖后,置热锅内炒至**或深**时取出。亦可将药材先于锅中炒热,再于药料上徐徐喷洒定量的酒,使其吸入药材,炒至有药材香气,药色微黄,立即出锅,凉后备用。
用酒量随各药而异,一般每公斤药材用酒200至300毫升。炒时要掌握火候,以药材不能闻到焦味,药材内部不变色为宜。
⑥醋炒: 药材与米醋同拌炒的一种方法。醋酸苦微温,能引药入肝,增强行气止痛作用,能与药物中游离生物碱结合成可溶性盐,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并有矫味除腥除臭之作用。
操作方法:将药物与一定量的米醋拌匀,等醋被吸收后,置热锅内,文火炒至药物微黄、药香逸出(也可先炒热药材,后喷一定量的醋,边炒边喷使之均匀吸收)取出摊晾。每公斤药材用醋200毫升左右。如延胡索、香附、青皮、三棱、莪术均用醋炙炒。
⑦盐炒: 将食盐或盐水与药材拌炒的一种方法。盐味咸寒,能清热凉血,入肾软坚、防腐、矫臭矫味。
操作方法:将食盐置锅内文火炒热,将药物倒人拌炒,炒至药物发胖呈**为度,如炒怀牛膝,灶杜仲等。也可以将食盐化水,先将药材于锅内炒热,喷洒盐水,炒至干燥,取出摊晾,如盐水炒补骨脂、黄柏、川断等。每公斤药材用盐50克。
⑧姜汁炒: 药物加姜汁拌炒的方法,生姜辛温,有驱寒性、健胃止呕、解毒之作用。
操作方法:生姜捣烂,榨取其汁,与药材拌匀焖润使姜汁吸尽,置锅内文火炒至微黄或**,略见焦斑时取出,如姜汁炒黄连、厚朴、竹茹、半夏等,增强药物的温散、止呕作用。
姜汁用量,各地略异,一般为每公斤药材用姜汁100—250毫升。
⑨油炙:用油炸或油拌炒药材的方法,常用芝麻油、羊脂油,使药材炙后酥脆、易于粉碎,有效成分易煎出,并可祛毒。
操作方法:将油置锅中熬至微沸,投入药材,随时翻动,炙炸至酥脆变黄,取出晾凉。如炙虎骨(使酥脆)、羊脂油炙*羊藿(炒,可增强补肾壮阳作用),油炸马钱子(去毒,油含毒应弃去,不供食用)。
用油量视炸炙药材多少而定。
⑩鳖血拌炒: 用新鲜鳖鱼拌炒药材,可增强退虚热、止疟的作用。 操作方法:将活鳖砍头取血,用清水、黄酒稀释,拌入药物内,稍润,置文火炒至微具焦斑时,取出摊晾。如鳖血拌炒柴胡、青蒿。
2、煨:将药材用湿纸、面团包裹置于炭火中,烘房中烘烤,或放于锅内烫炒的方法,以除去不利于治疗的油脂、挥发性物质,达到缓和药性的目的。煨法可分为下列几种:
①面裹煨: 将面粉加水和成团块,包裹药材,放锅内以热沙土烫煨,或直接放人炭火中,煨至面黄黑为度,除皮备用。如煨诃子、肉豆蔻等。
②纸浆煨: 利用粗草纸将药物包裹三层以上,放入水中湿透,置锅内热沙中或炭火中煨至焦黄为度,如煨甘遂、煨生姜。
③隔纸煨:将药材切成饮片,平铺在草纸上、药片上又铺纸,纸上又铺药,这样层层堆起,置炉火旁烘烤,使部分挥发性成分及油脂,受热渗到草纸中,以减低烈性和副作用,如煨肉豆蔻、煨木香。
⑤直接煨:将药物直接埋于无焰之灰火中,使药物受热而发泡或近裂,质地松脆,如煨牙皂等。
以上诸煨法,常致药物焦化或煨制不匀,亦不适合现在配方需要,目前改为将药物置锅内清炒或麸炒,同样可达到吸去油脂及挥发性物质、麟少副作用的目的,如煨木香、煨葛根、煨肉豆蔻等。
3、炮(烫): 将药物用武火急炒,或同沙子、蛤粉、滑石粉、蒲黄粉一起拌炒的方法,炮与炒只是火候上之区别,实质相同,炮烫用武火,炒炙用文火,炮烫后使药材酥脆易粉碎,有效成分易煎出,以提高药效。
(1)炮: 药材用武火急炒,迅速取出,使表面焦黑爆烈,内部成分未散失,如炮姜,用干姜炮制后起到温中祛寒、止血止泻、守而不走的作用。
(2)沙烫: 选取颗粒均匀洁净之粗砂,置锅内加热至100℃以上,放入药材翻炒,使药材均匀受热,表面逐渐鼓起,内部组织由坚硬转为松脆,直至表面焦黄,倒入铁筛中筛去沙粒。需要醋淬者,可乘热倾入醋中,取出晾干使用,如炮穿山甲片、刺猥皮、马钱子、鸡内金等。
(3)蛤粉烫: 蛤粉受热传热较沙慢,烫药不易焦。动物胶类常用蛤粉烫,使内外受热均匀,质坚韧转为松脆。操作方法同砂烫,如阿胶珠(蛤粉炒阿胶珠),鹿胶等。此外,还有用滑石粉炒烫、蒲黄烫炒者,其烫制方法同上。
4、煅: 用强火烧制药物的方法,使药材松脆、性能改变、有效成分易于煎出,药材易于加工粉碎。煅可分为明煅、暗煅两类:
(1)明煅:将药材直接置火上或锅内煅烧。直火煅烧至药材红透为止,如磁石、自然铜、礞石、牡蛎、石决明等;或将药物置坩锅内煅,使熔化、发生气泡,待完全冷却后取出,如白矾煅后为枯矾,硼砂(月石)煅后为煅月石等;亦有将直火煅红之药材,迅速投入醋或药汁盆中,使其酥脆易碎,可反复煅淬,如煅磁石,煅自然铜.煨炉甘石等。
(2)暗煅:(焖煅或干馏): 将药材放于锅中,上盖一小锅,合缝处以黄泥封固,上压一重物,小锅上放数粒米,以文火烤烧,等米变焦黄,停火后取出药材,本法适于煅炭,如血余炭、艾叶炭、陈棕炭,莲房炭等。
各种煅法要按具体品种来掌握操作过程和煅的时间,如矿石类要煅到红透为度,时间宜长;贝壳类只要煅至微红为度,时间宜短,煅得不透,不能使药疏松,煅得太过,使之灰化,则失去药效。
5、炼: 药材放入坩锅中,经加热提炼,使药物纯净或变化称炼,其主要内容一是化学方法提炼,使几种药物混合一起加热炼制,使升华或化合为另一种物质,如炼制升丹;一为净化药物,使能久藏,如芒硝炼制,失水及杂质而成纯净之玄明粉。
6、烘、焙、烤: 此三法都是把原生药或半成品,经加热,使药物干燥,便于保贮、粉碎制剂。烘焙烤一般在烘房进行或用炉灶之余热来干燥药材,为了不致影响药材质量,必须掌握好温度,一般干燥,温度不超过80℃,烘焙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含发挥油及芳香性生药,温度应控制在50℃以下。
7、燎: 是用炭火将药物的外刺、毛、须根烧去的方法,如金毛狗脊、升麻、刺猥皮等。鹿茸的茸毛,一般用燎法将毛燎焦,再用利刃刮净。
水火共制
凡将药物通过水、火共同加热,由生变热,由硬变软,由坚变酥,以改变性能,减低毒性和烈性,增强疗效,同时也起矫味作用的制法,统称水火共制法。本法包括蒸、煮、蝉。
1、蒸: 将药材置于蒸罐或笼中隔水加热的方法,能改变药性,增强疗效,便于加工切片,利于保存。如酒蒸熟地、酒蒸大黄等。
2、煮:将药材置于水或药液中加热煮的方法,以消除药物的毒性、刺激性或副作用,如醋煮芫花等。
3、蝉: 药物在沸水中短时间处理的方法,有助于除去非药用部分,及破坏酶的活性,使有效成分得以保存,如杏仁、桃仁蝉后搓去皮尖,并破坏其苦杏仁甙酶,以保存有效成分甙。
有些药物的炮制,并不单纯运用以上各种操作方法,有一些特殊品种,需用下列诸法:
1、发酵: 将药物加水加温,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使其发酵生上菌丝。如六神曲、半夏曲做成小块后,用草或麻袋盖紧,待其发酵生上菌丝后取出晒干。此法在通过发酵,能增强药物健脾胃,助消化、散风寒之作用。其它有豆豉亦通过发酵制造。
2、发芽: 将灿稻、大夏、黑大豆等用水浸湿润,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芽。发芽之目的,主要在于增加药物的健脾和胃,助消化,解表邪的作用。如谷芽、麦芽、大豆卷等。
3、制霜:将含油脂的药物去壳研碎.用数层草纸纱布包裹、压榨去其油脂,反复数次至无油为度,所得粉末称“霜”。制霜的目的可减低毒性,缓和药性,如巴豆霜、千金子霜、蒌仁霜、苏子霜等。此外,鹿角熬胶后之残角亦称鹿角霜;西瓜去瓤,中置芒硝,将其封固于黄砂罐中,放阴凉通风处,数日后罐外有白色如霜的结晶物析出,扫下即称西瓜霜。
4、染衣: 药物的外表,拌上另—种药粉,以加强主药的作用。如朱砂拌茯苓、茯神、朱砂拌灯芯、青黛拌灯芯,称朱茯苓、朱茯神、朱灯芯、黛灯芯。
5、制曲:按曲方配全药材,分别或混合加工研成粉末,用面粉调糊作粘合剂,做成方形小块,再通过发酵法,以制成曲,如六神曲、采芸曲、范志曲、半夏曲等。
从以上各种炮制方法说明,药物疗效的高低,不但取决于药物本身,而且与炮制的好坏有很大关系,正如明代陈嘉谟所说:“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也就是说炮制一定要适度.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995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