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虹鳟怎么养殖
淡水虹鱼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场的选择与建设
水源:山涧溪流、泉水、地下水、深水水库的底排水或水温偏低、透明度大的河水均可作为虹鳟养殖场的供水水源。修建拦坝提高水位,形成水流落差,保持池塘供水有足够的流速。
池塘形状与大小:池塘可以是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或水沟形,但以延长的长方形为好,宽长比例1∶4~1∶5,防止池中有水流停滞的死角。稚鱼池宽度多为1.5米~2米,成鱼池宽度多为4米~5米。池底要求有一定的坡度,稚鱼池坡降0.2%,成鱼池坡降0.8%,便于排水、排污和捕鱼。池塘可以是土池或水泥池,池岸边要高出水面20厘米~30厘米。稚鱼池面积一般为30平方米~90平方米,成鱼池在100平方米~200平方米。
稚鱼及当年鱼的饲养
开口饵料:刚浮起的稚鱼索饵能力差,不集群。开始投喂时需注意使饵料遍撒水面,待喂养两周后,则可以把饲料撒到鱼较多的地方。常用的稚鱼开口饵料有鸡蛋黄、牲畜的肝脏、鲜杂鱼肉、水蚤干或啤酒酵母等,当前多用人工饲料。
饲养管理:稚鱼及当年鱼需要特别关注水质变化,保持水质清新、透明度大、含氧量充足,水中不含任何有毒、有害物质。定期更换部分水,保持水质稳定,避免水质波动过大。
成鱼的饲养
饲料:成鱼主要以红虫、虾类、泥鳅、冻虾切块等为食。投喂时应控制喂食量,避免过度喂食引起水质恶化。
水质管理:成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需要保持水质稳定,pH值在6.5—7.2之间,水温最好在24—27℃范围内。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清除残饵和排泄物,防止水质恶化。
疾病防治
常见疾病:淡水虹鱼常见的疾病包括跑点、体表粘膜增生、体盘边缘上翻、胃肠道细菌性感染、水霉病、体内(外)寄生虫、繁殖咬伤等。疾病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清理,发现疾病及时采取措施。
混养
混养鱼类:虹鱼可以和其他中上游层的中大型鱼类一起混养,如龙鱼、三间、巴西亚、虎鱼等。混养时应注意选择习性合适的个体,避免攻击行为。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地养殖淡水虹鱼,提高养殖成功率和鱼类的健康状况。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365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