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鲶鱼的养殖方法及技巧

 鲶鱼肉质细嫩,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被视为滋补食品,再加上鲶鱼生长快、抗病力强、产量高,经济效益较高,所以成为了养殖场青睐的对象!接下来就就跟我来一起看看鲶鱼的养殖方法和技术是什么吧!

鲶鱼的养殖方法及技巧

鲶鱼的饲养方法

 1、选择优良鱼种

 饲养鲶鱼要保持水质良好,在鱼池消毒完毕放养鱼苗前一周开始培肥水质。可在水面上种植一些水浮莲,起到遮阴、防逃及调节水质的作用。池水须经常更换,一般10~15天须换掉1/3池水。应经常观察池水水质的变化,一般水质以黄绿色为宜。若发现鱼苗窜出水面,说明池水过肥水中缺氧,应及时注入新水放掉老水。特别是在闷热或雷雨天气,要注意勤注新水及时增氧,有条件的还可安装增氧机增氧以防死鱼。注水达0.9米后可用沼渣作鱼池基肥,每平方米鱼池投放沼渣250克左右。待池水中出现大量轮虫时放入鲶鱼苗,放养鱼苗应无伤、无病、体健活泼,鱼种规格应在3厘米以上,大小尽量一致,以免互相残杀。在鱼苗投放时,做好鱼体消毒,将1公斤盐用30公斤水稀释后将鱼苗放入盐水中浸泡5分钟方可放苗。放苗前可将少量池水放入一容器中,把几条鱼苗放入试养。若鱼苗一天内生活正常,则可向鱼池中投放鱼苗。放养时间在晴天为宜,一般亩放养3厘米长鲶鱼苗种6000~1万尾。每隔2~3天,加新水1次,再追施少量化肥。

 2、科学投喂饵料

 刚孵出的鱼苗完全靠自身的卵黄为营养,2天左右卵黄开始慢慢消失,仔鱼能够正常进行水平游动时,便可下塘开口吃食。鱼苗开口饲料可用熟蛋黄或小型枝角类和桡足类浮游生物。将鸡蛋煮熟,去壳取蛋黄用纱布包好,在盛水的盘中挤压蛋黄,使其形成蛋黄颗粒水浆全池泼洒。随着鱼体不断长大,可投喂水蚤、蚊幼虫、水蚯蚓、蝇蛆及各种小家鱼苗,或喂些蚕蛹粉、猪血、人工幼苗配合饲料等。投喂量以下次投饵前池中略有剩饵为宜,这样可避免因投喂不足导致鱼苗间互相残食。刚运来的鱼苗,抵抗力弱,且规格不一,若直接放入大塘饲养,则因鱼苗活动范围大,体力消耗多,而且所投入的饵料一时很难吃到,造成白白浪费,还会污染水质。可先集中在小塘内精养,然后放入大塘饲养。这样既便于管理,又可使鱼苗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并在小塘内容易得到充足的食物,促使其快速生长。当鲶鱼苗体长已长到5~7厘米时要抓紧驯食,投喂人工配合饵料,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达到45%以上,拉网分池将不同规格的鱼种分开,以免相互残食。当小塘内培育的鱼苗达到10~15厘米左右时,便可从塘内筛选个头大的鱼种放入大塘饲养,个头小的鱼种仍留在小塘内进行强化培育,使鱼种生长平衡,规格一致,避免出现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从而有效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和单位产量。鲶鱼属杂食性鱼类,性贪食,因此要正确掌握投饲量,做到塘内有多少鱼投多少料,防止盲目投饵。同时,要实行分点投喂,撒饵均匀,少量多餐,投足喂饱,防止饥饱不均而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同时,在鱼苗培育初期,应以动物性饲料为主,进行强化培育,随着鱼体生长,逐步转投一些植物性饲料,做到动植物饲料相结合。日投饵量应控制在鱼体总重量的5%~8%左右,每隔1周或半个月须调整1次投喂量,使投饵量更趋合理。投料一要定时,每天定时投喂,上午和下午各喂一次;二是定量,每次投饲量以投喂后3~4小时食完为好,每天投饲量约为池内鱼总重量的5%左右,可视天气及鱼摄食情况适当增减。

 3、加强繁育管理

 鲶鱼繁殖盛期在3~5月间,中、北部较南部慢1个月左右,先选择成熟度良好的雌、雄种鱼,每组分别挑选雌鱼3尾及雄鱼1尾放入各组的布斗网中。雌鲶鱼在繁殖期较易区别,此时雌鱼腹部膨大且柔软,生殖孔圆形红肿,肛门不凹入,用手指轻压腹部会有淡**卵粒排出。雄鱼体型瘦长,下腹部较平坦,生殖孔狭小长,胸鳍通常较同体长雌鱼大,用手指轻压,成熟鱼会排出少量的白色精液。采卵前先用手触摸,检视雌鱼腹部柔软度并轻轻挤压,如有卵粒产出,即以干导法进行采卵;倘若没有卵粒产出,须等待一段时间后再行检查。先捉取可排卵的雌种鱼,一人以纱布裹住其腹部,并将生殖孔朝向采卵的瓷器或容器,容器必须干净而无水,另一人捉住雌鱼尾部,顺向肛门轻轻挤压,卵粒即缓缓挤出落入容器内。倒入已准备好的精子悬浮液,用羽毛搅拌,并加入干净的水将多余的精子洗去,数次后即完成授精。受精卵呈圆球形、绿**,稍微有红点,直径为1.65~1.8毫米。受精卵起初不具黏性,约20分钟后开始具有黏性,应在未具黏性前将受精卵撒布于附卵片,一般可用纱窗网等材料,附上并用羽毛轻轻搅动,使受精卵均匀附着,倘若卵粒附着过密,会影响孵化率。

 4、强化疫病防控

 病毒性烂鳍病此病危害最大,多在鱼苗放养1个月后,体重50克左右时出现。病鱼体表出现水泡,鱼鳍基部充血,出现腐烂,严重的全身溃疡,出现大量死鱼直到全军覆灭。可用1万单位漂白粉药液全池泼洒。寄生虫病可用0.4万单位晶体敌百虫或0.6~0.7万单位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肠炎病坚持不喂霉烂变质饲料,定期在饲料中添加0.05%~0.1%鲜蒜汁,并在每100公斤饲料中加土霉素粉20~100克,连喂5~7天。黑体病该病鱼体发黑,消瘦,停食,严重时鱼体常头部向上,垂悬于水表层,直至死亡。经检查,在胸鳍内侧有一圆形红色血斑,鳍条溃烂,在其头的背部出现霉斑点,此病鱼苗阶段易感染,饵料不足水质不好最易发病,发病快,传染迅速。应保持水质清洁,不使用未经发酵的肥料。用五倍子每立方米2~4克,每升30克生石灰水全池泼洒,隔天1次,泼洒2~3次即可。气泡病病鱼浮于水面,腹部朝天,腹内有一气泡,不能下沉。主要由于池中施放过多未发酵的有机肥料,或池中水质老化,水中蓝、绿藻类过多,在强光下使水中气体过于饱和,鱼误食气泡所致。池水透明度过小时,不宜放鱼苗;发病后迅速注入新水,并投以充足的活饵料,可使部分鱼苗排出气泡,恢复正常;每水深1米,用1.5~2公斤食盐对水后全池泼洒,有一定疗效。

鲶鱼养殖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希望吃些野生或仿野生的鱼,人们普遍认为**鲶鱼比黑色鲶鱼好。这样怀头鲶和鲶怀就逐渐被市场认同,市场消费量和市场占有率也在逐年增加,价格也处于鲶鱼市场最高端。

 怀头鲶,学名黑龙江六须鲶,体色焦黄,非常漂亮,肉质紧实,久煮不烂,在鲶鱼市场价格最高。生长速度快,投放10公分苗平均3个月可长到2斤以上,华中地区一年可出2季鱼,饵料成本低,条件好的池塘可高密度养殖。市场价格比大口鲶高1-2元每斤,养殖效益好。

 鲶怀,是怀头鲶和本地鲶鱼的杂交品种,体色较黄,生长速度快,饵料系数略高于怀头鲶,体型好,市场认同度高,价格比怀头鲶略低。

鲶鱼怎么养

鲶鱼苗种培育,可选用水泥池培育、上池培育或网箱培育。土池面积不宜太大,一般以100~500平方米为宜。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0尾。同一池放同批苗,以防个体差异互相吞食残杀。

鱼苗培育阶段的关键问题是开口饵料。因此,鱼苗下塘前,首先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然后施有机肥(牛、马粪等)培肥水质,使浮游动物大量繁生、保证鱼苗下塘后就有丰富适口的饵料(如轮虫、枝角类等)。

将注射药物后的亲鱼放入产卵池待产,产卵池面积为5~10平方米为好,水深0.5米左右。每平方米放亲鱼1组。产卵池中铺设用棕榈皮作成的鱼巢。鱼巢铺设的密度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大些,以免产生过多的落地卵影响孵化率。亲鱼产卵后,迅速捕走亲鱼,让受精卵在原池孵化。

水的管理由于喂养鲶鱼大都需要投喂动物性饲料,因此易引起水质变坏。虽然本地鲶鱼耐缺氧,在污水中仍能存活,但其生长速度显著减慢,严重时停止生长。所以,应尽量保持水质清新,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掉池水的1/4~1/2,如能保持长期微流水效果会更好。

扩展资料:

鲶鱼的生活习性:

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白天多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夜晚觅食活动频繁。秋后居于深水或污泥中越冬,摄食程度亦减弱。

肉食性鱼类,捕食对象多为小型鱼类,如餐条、鲫鱼、鰕虎鱼、麦穗鱼、鲤鱼、泥鳅等,也吃虾类和水生昆虫。以吞食为主,牙齿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食物逃脱。

属夜行性动物,白天静静地藏在河底的坑里或树根下。食量大,如多瑙河鲇的大型种类会袭击小型的水鸟或老鼠,底层凶猛性鱼类。

百度百科—鲶鱼

1、鱼塘:养殖鲶鱼需将鱼池建立在有良好水源的地方,养殖前,需将池塘用生石灰消毒,并在池塘底部施加适量的有机肥。2、鱼苗:养殖鲶鱼需选择健康、无病害的鲶鱼品种,放养之前,需将鱼苗消毒。3、养殖:注意大小不一的鲶鱼需分开饲养,鲶鱼放养后,需投喂适量的水蚤、水蚯蚓、煮熟的猪血等。

鲶鱼长大之后需增加投喂的量,可用煮熟切碎的动物内脏、小杂鱼、虾、泥鳅鱼等投喂,必须保证充足的饵料供应,鲶鱼一旦出现饥饿状态,将互相残杀,每天可以投喂2~3次,投喂量占鱼体重的8%~15%。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699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