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中华鳖养殖技术

以下内容供你参考: 人工养殖由于中华鳖具有较大的食用及药用价值,全国各地已广泛开展人工养殖。进行人工繁殖和养殖,养殖方式主要有鱼鳖混养、池塘单养、工厂化温室养殖等。在人工饲养环境中,中华鳖喜食屠宰场的废弃物、蚕蛹、昆虫等动物性饵料,也能食瓜果、菜叶以及人工合成的硬质颗粒饵料。通过提供丰富的饵料,保持适宜的生长温度使中华鳖不进入冬眠,以及科学和工厂化的饲养,中华鳖的繁殖率、孵化率都大大提高,幼体经过一年多的生长即可重达500克左右,使中华鳖这一自然资源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利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对中华鳖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速中华鳖的人工繁殖和养殖已成了必然的趋热。 养鳖场地一般选择在近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水量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地方。水源一般为河流、湖泊或水库、池塘的地面水,最理想的水源是既有地面水,又有水质良好的工厂余热水或温泉水,这样能自由调节水温。底土以保水性良好、渗透性较差的壤土或粘土为佳,底土上层铺15—30厘米厚的淤泥和细沙的混合土,以利于中华鳖栖息和冬眠。但沙粒宜细不宜粗,否则易使中华鳖的皮肤受伤而染病。酸性土壤或盐碱土不宜建养鳖池。鳖池应建造在光照良好、环境安静、背风向阳的地方。此外,还要看交通是否方便,电源、能源和饲源供应是否充足等。 中华鳖的生长发育一般可分为稚鳖、幼鳖和成鳖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对养殖环境的要求也不相同。按其体重划分,刚孵化出来的为稚鳖;11—50克的为幼鳖;51—200克的为种鳖;200克以上的为成鳖;750—1000克以上的为亲鳖。由于中华鳖的生长速度不同,又有同类相残的习性,因此宜将不同生长阶段、不同规格的中华鳖分池饲养,需分别建造亲鳖地、稚鳖池、幼鳖池、种鳖池、成鳖池。一个完整的养鳖场,除要有上述5种鳖池外,还要有产蛋房、蓄水池、病鳖隔离池;仓库、加工间、泵房、配电房等。露天池鳖养殖场的亲鳖池、稚鳖池、幼鳖池、种鳖池、成鳖池的面积配套规格比例应为4:1:2:4:5。 稚鳖对饲料的要求较高,要求饲料精、细、软、鲜、嫩,营养全面,适口性好。通常在稚鳖出壳一个月内以投喂红虫、小糠虾、丝蚯蚓、摇蚊幼虫等,也可投喂鸡、鸭蛋黄、动物肝脏等,以后逐步改投蝇蛆、蚯蚓、小虾,以及切碎的鱼糜、动物内脏、大鱼虾、河蚌、螺等。幼鳖的饲料投喂要求虽不如稚整严格,但因摄食能力较强,需要量比较大,除了投喂高蛋白质的动物性饲料外,还应在饲科中混以等量的新鲜鱼或猪脾、脏糜,并适当加些菜叶浆汁;将饲料搅拌成具有粘性、弹性和伸展性的团块饲料。对幼鳖一天投喂2—3次,通常上午8—9时投喂1次,下午2—3时投最1次,日投喂量约占鳖体重的5%—10%,饲料投在固定的饲料台上。同时要控制水温、水质、水位,防止病害及防逃设施的检修,并做好饲养情况的记录。 成鳖的饲养过程一般从放养100克左右的种鳖起,到养到500克以上出售为止。此过程主要在室外完成,有条件的可开展工厂化养鳖。放养密度因鳖的规格不同而不同。要注意的是应根据鳖的大小分档、分级饲养,避免相互撕咬,影响生长;在温室移入露天池塘时,两者的水温差调节到上下不超过3℃,否则易使中华鳖患病。中华鳖的体重为100克的,每平方米放养3—5只;体重约200克的,每平方米放养2—3只。成鳖的饲料投喂方法、数量、次数及种类与幼鳖基本相同,在饲养过程中使用配合饲料比使用各种单项饲料效果更好。在生长适温期内.可采用以下配方:鱼粉(或蚕蛹粉、血粉等)30%、豆渣30%、麦芽3%、麦粉30%、土粉3%,另加植物油、骨粉、蚯蚓粉各1%,维生素0.1%。 编辑本段中华鳖饲养环境 与大部分龟类不同,中华鳖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而不受孵化温度的影响。在我国,中华鳖4龄可达性成熟。Lofts研究了我国南方中华鳖雄性的性周期,发现输精管和间质组织的功能活动有极显著的季节差异。在繁殖时期间质细胞增大,精子从附睾中排出后,附睾的重量下降约48%。在这一时期,精巢重量较轻,没有很大的变化,精子不成熟。精子发生从5月份开始,5月中旬生精上皮出现不同发育时期的精子。6、7、8月份精子继续产生,9月份精子形成更加旺盛,10月份生精上皮主要由精细胞和精子组成,精子大量涌入曲细精管腔内,精巢此时的尺寸最大,而附睾管的直径减小。可认为,曲细精管的精子生成和间质组织的激素生成之间有相反的关系。11月至翌年2月份,精子进入附睾而停止生成时,精巢的重量迅速下降,生精上皮仅含精原细胞和足细胞。Licht报告了相似的附睾和生精上皮的周期,精巢在10~11月达最大重量,12月份精子释放到附睾中后,精巢重量迅速下降。然而,Licht以直接测定血浆睾丸酮水平为基础,不支持Lofts提出的激素分泌和精子发生相分离的观点。事实上,血浆睾丸酮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甚至包括春季繁殖季节都不能测到,仅11月血浆睾丸酮达到峰值时才能测到。中华鳖交配后,精子几乎可在雌鳖输卵管内存活半年。 在雌性中华鳖体内,完全成熟的卵细胞直径达17~20mm,而卵原细胞仅8~10μm。雌鳖性周期可分为四个时期:卵原细胞期、初始卵泡期、生长卵泡期和成熟卵泡期。雌鳖每年产卵2~5次,每次产8~30枚卵,加温养殖的中华鳖在冬季亦可产卵。卵白色球形,直径约20mm,最大可达24mm。 长江流域一带中华鳖于4~6月份进行交配,交配在水下或水面完成,可持续5~30分钟,雄性用前肢抱住雌性的背甲,有时咬住雌性的颈部、头部或四肢。中华鳖交配约两周后营巢。营巢于5月末开始,到8月中旬结束。营巢由后肢交替进行,后脚具有发达的爪,从一侧挖向另一侧,将沙土堆在巢旁,身体随着腿的运动面左右摇摆,后肢的力量很大,有时能将沙土扔出3米多远。巢圆形、巢口直径约7~10cm,深和宽均有10cm以上,卵产出后无序地堆在巢中,产卵在20分钟内完成,然后中华鳖仍用后肢将巢旁的沙土扒入、直到填满为止。 孵化期取决于土壤温度,一般60天左右(23~83天)。卵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是22~36℃,恒温孵化条件下,最适孵化温度在32.5℃左右。与野外自然孵化相比,在28℃恒温孵化时,孵化期可减少10天。中华孵的胚胎发育过程可分成30个时期。稚鳖背甲长约27mm、宽约25mm,体重3~5g,背甲茶绿色,有一些小型黑色眼状斑。 另外,中华鳖染色体由66条组成,16条大染色体(8条中央着丝粒染色体,2条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4条顶端着丝粒染色体和2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和50条小染色体。另外,对中华鳖不同组织LDH同工酶,血液中性激素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性腺发育的关系等也有一些研究报道。

中华鳖养殖技术

其蝌蚪期食浮游生物,成蛙主要食昆虫类。人工养殖可投喂蚯蚓、蝇蛆和配合饲料等。当温度降至10℃以下时,石蛙开始潜于水底或水中杂草间冬眠。温度回升至10℃以上时,冬眠结束,开始摄食活动。喜欢栖息于山溪、沟汊及其它阴凉、潮湿、安静的地方。下雨前后爱跳跃,可跳80cm高,但驯养后则跳不高。石蛙的冬眠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的2月,冬眠期应注意以下几点:控制水位,以防天气突变引起池水温度剧变,池面盖板,有助于水温升高,池底应加厚落叶,以便于冬眠。

栖息环境

石蚌生长水温为12~24℃,最适温度为18~22℃。水源充足,水质清凉无污染,洪水不淹、旱天不干,阴凉、潮湿、安静的地方。池边种树遮荫,落叶可供蛙隐蔽冬眠。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896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