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

有限空间作业方案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

第一部分 方案概述

一、施工目的

为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中毒窒息等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方案。

二、施工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三、施工地点 四、施工总要求

按照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程进行施工

五、参加施工人员及职责

参加人员:所有职能部门,其中以 人员为主,其他部门为辅。 职责:现场指导: 现场监督:

后勤保障:

六、施工步骤

(一)

检测

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

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19.5%-23.5%)

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小于最低爆炸极限的10%) 一氧化碳浓度(小于25ppm)

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二)

危害评估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危害评估应依据《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等标准进行。 (三)

通风

本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四)

防护设备

本单位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

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五)

呼吸防护用品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GBT 18664-2002)。缺氧条件下,应符合《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88)要求。 (六)

应急救援设备

本单位应配备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

七、准备物资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现场工作工人6人,物品清单详见表1

表1

第二部分 有限空间作业培训材料

一、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一)

设备设施与设备设施之间、设备设施内外之间相互隔断,导致作业空间通风不畅,照明不良,通讯不畅;

(二)

活动空间较小,工作场地狭窄,易导致工作人员出入困难,相互联系不便,不利于工作监护和实施施救;

(三) (四)

湿度和热度较高,作业人员能量消耗大,易于疲劳;

存在酸、碱、毒、尘、烟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介质,易引发窒息、中毒、火灾和爆炸事故;

(五)

存在缺氧或富氧、易燃气体、有毒气体和蒸汽各种危险气体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各种机械伤害等危险有害因素;

二、注意事项

(一) (二) (三) (四)

严格执行作业审批制度,经作业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作业;

坚持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作业开始前,对危险有害因素浓度进行检测; 必须采取充分的通风换气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安全带(绳)、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等防护用品;

(五) (六)

必须安排监护人员。监护人员应密切监视作业状况,不得离岗; 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警,严禁盲目施救;

三、作业程序

(一)

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

(二)

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三)

作业前30分钟,应再次对有限空间有害物质浓度采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

(四)

分析合格后编制施工方案,再办理《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施工作业中涉及到其他危险作业时应办理相关审批手续,《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格式见表2;

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 表2

本表一式四份:监护人员、施工负责人、申请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各执一份,及时消除警戒。

注:该审批表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依据,不得涂改且要求安全管理部门存档时间至少一年。

(五) 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六) 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安全矿灯或36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七) 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 检测人员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

(八) 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臵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

(九) 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十) 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

(十一) 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

络信号;

(十二) 如果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

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

(十三)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臵警示标志; (十四) 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绳缆

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十五) 在密闭容器内使用二氧化碳或氦气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过程中通风

换气,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

(十六) 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密闭设备(如油罐、反应塔、储罐、锅炉等)

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

(十七) 当作业人员在密闭设备内作业时,一般打开出入口的门或盖,如果设备与正

在抽气或已经处于负压的管路相通时,严禁关闭出入口的门或盖;

(十八) 在地下进行压气作业时,应防止缺氧空气泄至作业场所,如与作业场所相通

的设施中存在缺氧空气,应直接排除,防止缺氧空气进入作业场所;

四、应急救援

(一)

中毒急救

1. 由呼吸道中毒时,应迅速离开现场,到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 2. 经口服中毒者,立即洗胃,并用催吐剂促其将毒物排出; 3. 经皮肤吸中毒者,必须用大量清洁自来水洗涤;

4. 眼、耳、鼻、咽喉粘损害,引起各种刺激症状者,须分别轻重,先用清水

冲洗,然后由专科医生处理;

(二)

缺氧窒息急救

1. 迅速撤离现场,将窒息者移到有新鲜空气的通风处;

2. 视情况对窒息者输氧,或进行人工呼吸等,必要时严重者速交医生处理。

(打120电话);

3. 佩戴呼吸器者,一旦感到呼吸不适时,迅速撤离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同

时检查呼吸器问题及时更换合格呼吸器;

五、演习警示图标

(一)

典型有限空间警示语句列举

(二) 警示标志式样

注:有限空间发生事故后,在进行救援的同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向所在区县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单位主管部门报告

另附:有限空间作业演习记录表

有限空间作业演习记录表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配备的应急救援装备有呼吸防护用品、应急通讯报警器材、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

消防设备设施:输水装置软管、喷头、便携式灭火器、抽水泵、照明zhi车、指挥车、高压水枪、登高车、消防部门、后勤保障组。

个人防护设备:氧气呼吸器、防毒面具、防护服、救生衣。

医疗支持设备:救护车、救援担架、夹板、氧气、急救箱。

有限空间

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三、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03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