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进大学生跳槽频繁的原因
企业新进大学生跳槽频繁的原因
校园招聘成为了大多数企业社会招聘之后,人才战略的另一片蓝海。虽如些,其结果却往往是不尽人意。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大学生跳槽频繁的原因,一起来看看吧:
其一:门当户对的错位
当下大多数中小企业里,并不是人才缺少,而是人才过剩。企业的很多岗位其技术或学术要求并不高,但却因为面子问题,说的好听点是战略需求,非要招聘高大上的人才来大材小用。孰不知,长此以往,只会让优秀的人才在这个企业更难生存,真正的高材生望而却步。
例如:某企业还处于发展阶段,年业绩也就1亿左右,老板任总经理,需要招聘一位助理,其助理的主要职能就是传递文件,协助行政经理安排总经理的行程差旅。其技术含量并不高,但老板却非要求招聘一位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来任助理。总经理认为应届生似一张白纸好培养,自诩有能力让这样的人才,到公司一年就能培养成为部门经理,三年可以成为总监。
近几年来先后招聘了好几位这样的高材生,却没有一位能在岗位上做满2个月的。人力资源总监也深感无奈,却又无能为力。为了加强这个岗位人才的稳定性,其工资以加到8000元/月,对于一位无任何工作经验的应届生来说,8000元的月薪不算低,但仍然无法让人才留下来。
孰不知,工资绝对不是唯一。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对于自身的价值体现更为强烈。?门当户对?虽然是历史遗训,但它毕竟流失了千年,总是有些道理的吧。这个不是战略,什么阶段用什么样的人才才是关键。活在当下、用在当下,适时选才、与时俱进,才更有指导意义。盲目超前浪费的不仅仅只是付出的那份工资。
其二:蓄意夸大的骗招
现在也有部分中小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企业优点过于夸大。在校园招聘时给人一种无限美好的前景,可是学生一到企业呢,却发现别外有天,看到的却是另一番境向。当他们试试留下来时,会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企业的虚无。
例如:某皮具企业年加款额不足2亿,却号称企业过10亿,更自诩中国第一。这些不说,在校园招聘时,把握了部分学生的眼球,介绍企业商业院如何的完善,能给学生提升可与一流大企业同样的培训。可是他们的商学院不过就是挂了一个牌而已。关于其宣传中所涉及的商学院,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能力提升培训更是无从谈起。
人虽来了,但能真正的留下来发展吗?当然不能,这家企业的校园招聘生,在企业一年的存活率不足15%,企业的直接成本不说,对于在学生中口碑中的负面影响就更大了。
其三:无先穷后富的心态指导
当然,员工留不下来,除了有企业的问题之上,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心态的问题。这个虽然是学生的`问题,但他们从象牙塔刚出来,还不了解社会,作为企业方是否进行了良好的心态指导呢?
初出茅庐的青年心态上有一点高傲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企业方如何有效的指导他们。让他们从?富?的心态,转入到?穷?的心态上来,再到?富?的心态。
其实,大学生初入社会,对于社会的竞争与压力,以及生存之道本身也是?穷?的,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如何进行合理的引导则至关重要。帮助他们去掉那些过份的?自我?之?富?的心态。即让他们认识到到自己对社会认识不足,将心态打回平稳态。人只有在平稳的心态之下才能吸引到更多,接受到更多,才能付出更多。因此,让应届生的心态先?穷?起来,是他们步入社会的第一堂课。
正如《周易-系辞》中说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他们先保有?穷?的心态,将学校的理论转化为实用之时,就会想着变?富?,先通了才能富啊,这样大学生就能在企业相对的稳定下来了。
;1、现实与想象有差距。
2、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定位模糊,没有将个人的发展与以后的职业选择联系起来考虑,同时对自身定位不准确,既不能吃苦,又不能吃亏。
3、错误理解“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随意选择了第一份工作,将其作为一个跳板,根本就没有在意其工作内容。
4、职业适应能力差,从一个学生到员工的转变准备不充分,不同于校园的公司环境使得很多学生无法适应,从而产生了许多不满情绪,最终选择跳槽。
5、理想与现实的偏离,刚毕业时大家都满腔热情,感觉立马就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可是真正入职后,就会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工作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找寻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抱着下一个工作会更好的想法而跳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07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