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历史上圆明园被毁坏前到底有多美?有史料记载吗?

历史不应被遗忘。

历史上圆明园被毁坏前到底有多美?有史料记载吗?

你无法想象,在一把火之后,我们失去了怎样的圆明园。

它拥有350公顷的面积,相当于5个故宫、3个英国皇家植物园、3.5个法国凡尔赛花园。

作为“万园之园”,即便今天星球研究所的设计师,用近50天绘制的超长制图,呈现的景点也未到它的十分之一。

在它的背后,则是一个占据当时全球近1/3的人口、近1/3粮食产量、近1/3制造业产值的中华帝国。

但是,如此壮丽的园林,又岂是仅凭人口和财富便可以做到的。

那是无数匠人、无数心血,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园林智慧的结晶,是在丈量大地的极致理性中尽揽江湖沧海、仙界人间的极致浪漫。

1、缘起

山川四时,明月清风,崇尚自然的中国人自古便追求天人合一。

即便贵为帝王,即便拥有恢弘的紫禁城,也不甘心被宫廷高墙禁锢,渴望着园居生活。

京城西北郊,一处绝佳的造园区域吸引了帝王的注意。

从高空俯瞰,太行山自南而来,在城西一路蔓延,与平原相接,人称“神京右臂”。

云蒸霞蔚,山峦起伏,

山间发育的泉水塑造众多湖沼。

自康熙起,清代帝王便开始在此营建皇家园林,而始建于雍正即位前(1709年)的圆明园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它并非常规的园林,而是要容纳全世界。

在中国古人心中,何为世界?

早在战国时期,阴阳学家邹衍提出,世界由被大海包围的九个大州组成,每个大州内部又分为九个小州,中国是其中的赤县神州。

圆明园便以此为蓝本,开凿湖泊代表大海,四周布置九个岛屿代表九个大州。九岛围湖环列,如同将天下缩于怀中,是全园的核心所在。

同时,古人认为天下山脉均发昆仑,河流均汇聚于大海,圆明园顺应自身西高东低的地势,参照中国山水的布局,于西北堆砌假山象征昆仑,于东部开凿湖泊象征东海,水系则顺势贯穿全园,并向东继续流入长春园、绮春园,使圆明园三园河道相通,

还在更大的范围内与整个西郊园林水系相连。

于是,园内河、湖、溪、涧、泉、沼俱备,一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又似“江雾霏霏作雪天”。

既可“犯溪烟深入”,又可“误入藕花深处”。

水系萦回之中,殿堂、朱楼、水榭、廊桥,千变万化的建筑与千变万化的水系,共同组成了一个极致浪漫的世界。

2、极致浪漫

秦皇汉武苦苦寻觅的东海仙境,化为福海中的三座小岛,小巧精致的殿阁点缀其间,是为蓬岛瑶台。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于山间溪水环曲之地,借水流传杯送盏、以文会友,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圆明园内便让溪流穿亭而过,是为坐石临流。

陶渊明著述《桃花源记》,圆明园内便有一条桃林夹岸的桃花溪,溪上叠石为山、开辟桃花洞,是为武陵春色。

杜牧笔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化为圆明园内的杏花春馆。

园内还设置众多田圃,供帝王观察作物长势、雨水气候,以便及时了解农业生产情况,是为澹泊宁静。

又汇集了众多神祇,佛祖观音、龙王河神、风云雷雨诸神济济一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慈云普护。

此外,有如同仙境的高阁,层台累榭伸向水面,是为方壶胜境。

也有严整庄重的殿宇,供奉着皇室先祖,是为鸿慈永祜。

这些风格各异、寓意不同的景观,统统汇聚圆明园,或严整、或妙趣、或飘渺、或洒脱,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千变万化的浪漫世界。

信步园中,视线不断流转变幻,移步换景。

而凭栏远眺,山川风月居然信手一借,宛若图画。

星罗棋布的美景之外,作为帝王长居的园囿,圆明园还拥有大量的政治活动空间。

宫门区分布着六部等各类办公机构,严整对称的朝房、层层嵌套的院落,烘托出主殿的气势,成为园内最重要仪典的空间,是为正大光明。

依地势南北延展的殿阁前,远山近水一片开阔,不仅可以骑马射箭,还可举办游牧风格的宴会,是为山高水长。

帝王频繁使用的办公区域,则更重视实用性,院落规整、且与宫门距离极近,方便官员进宫参与御前会议,是为勤政亲贤。

这些政治活动空间,让圆明园在千花万木、美景迭出之中,成为事实上比紫禁城还重要的帝国统治中心。

而这背后,这些美景、这些浪漫、这些亭台、这些殿堂,也绝非随意为之,而是出自一种深思熟虑的极致理性。

3、极致理性

放眼整个西郊,园林虽形态不一、分布密集,但其规模恰好都有着同一个尺度:800清步(约为今天1280m)。

这是一个可被感知的距离。圆明园的整体规模也同样以福海蓬岛瑶台为圆心,基本保持在800清步为半径的范围内。

然而,在圆明园建设时,玉泉山、万寿山的最佳观景位置已被附近园林占据。

因此,圆明园便以西山作为背景,使园内的一众景区可以看到小西山最高峰,海拔797m的克勒峪。

这才有了“西山爽气,在我襟袖”。

步入园中,也一样有着理性的尺度控制。

400清步是园内最大水面福海的范围,200清步是园内主要景点的范围。

这样的尺度控制使园内空间变幻有致,可以观浮光跃金,

游林泉寂寥,乐此不疲。

在景点内,看似毫无规矩的建筑,也恰好规矩地落于数个10丈方格内。

以九洲清晏为例,中路宫殿区院落宽约2格,西路、东路寝宫区院落宽约1.5格,附属用房宽约0.5格,共同组合出了占地21600平方米的大型院落。

在10丈方格的控制下,不同大小、不同形态的建筑组群结合着不同的山水形态,时而聚集,时而分散。

单个景点内的单体建筑也各具巧思。

在清音阁戏楼,三层戏台不光能同时演出天井、地井辅以升降装置,使演员可以在各层来去自如,在各类机关运作下,还能实现腾云驾雾等舞台效果。

这些复杂的建筑往往由建筑师通过烫样模型,反复推敲方案,考量如何施工。

理性的尽头是极致的浪漫。而浪漫的背后,也正是极致的理性,这才有了无与伦比的圆明园。

但是,“这个神奇的世界现在已经不见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

大厦将倾,残存的圆明园遗址又被大肆拆卖砖瓦木料,大片的水系被填平成了农田,曾荣耀辉煌的正大光明殿也已沦为垃圾总站。

那些设计者、建造者曾经丈量天地、布局咫尺,寓九州于同域,藏四季于朝暮,衔山川为丹青,执椽梁为诗赋。

然而这座万园之园已经被摧毁了,已经被抛弃了,它所凝聚的创造与想象又怎能继续被遗忘?

为此,一代代中国学者向着过去的时间,开始了另一种远征。

4、不灭的理性与浪漫

1930年代,以中国营造学社为核心,学者们开始对圆明园遗物和档案进行整理,并在卷帙浩繁的清代档案中披沙拣金。

大量的史料文物,从样式雷,一个八代担纲皇家建筑师的家族视角,揭示了圆明园,成为一代传奇背后的故事。

他们曾一步步探勘山川,探寻如何因地制宜,绘制一套套图纸,制作一个个烫样,推敲方案。

而样式雷家族所作的河道、建筑、装修等诸多设计,不过是圆明园诸多工种中的一部分,远无法涵盖石作、瓦作、画作、漆作等数十类工种。

而仅存的2000件多件图档及烫样,不过是圆明园添建、改建时所做的一部分,远无法涵盖它的全部景点。

自1980年开始,以宋庆龄为首的1583名学者,联名发起了整修、保护圆明园遗址的倡议,成立中国圆明园学会,对圆明园进行保护,恢复了圆明园部分山形水系。

1988年,圆明园遗址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00年后作为遗址公园进行保护,迁出园内居民、单位、工厂等。

在进行了考古发掘后,还修复了有较多建筑遗留的区域,恢复了约10%的古建筑。

自2009年开始,清华大学郭黛姮教授与团队,经过无数次翻阅、无数次梳理、无数次推敲,以数字化复原的方式,将圆明园重新引入公众视野。

以上这些还不是终结,也不会终结。

圆明园,这份不灭的理性与浪漫,经无数人创造,又经无数人寻觅,也将经无数人继续延续下去,穿透时间的长河,闪烁永恒的光芒。

圆明园的毁灭: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

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

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

扩展资料: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

如海宁的安澜园,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苏州的狮子林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

还有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莱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

圆明园中还建有西洋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

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还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

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

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此外,圆明园也是除紫禁城外帝王居住过最多的地方。

百度百科—火烧圆明园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54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