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七彩雷龙鱼的饲养方法及要点

七彩雷龙鱼是常见的观赏鱼,那么七彩雷龙鱼怎么 饲养 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七彩雷龙鱼的饲养 方法 ,一起来看看。

七彩雷龙鱼的饲养方法及要点

七彩雷龙鱼的饲养方法

 把它们安置在合适的水族箱中,当然,拥有很大而且环境布置良好的人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水族箱当然越大越好,这里只是从鳢鱼自身的角度考虑。合适的环境由沉木、石块以及密集的水草组成,我把我的鱼安置在一个容积约为100升的水族箱中。亲鱼在这里成功的繁殖了。我必须说,这样的要求即使对于小型的七彩雷龙也已经是最低要求了,否则它们无法顺利成长、繁殖。水族箱的长度有110cm,但是宽度和高度却只有30cm。假如是你想要繁殖更大型的品种则需要更大的水族箱。

 七彩雷龙最好成对饲养,不幸的是,从外部看很难区分雌雄个体,雌性个体较小,在繁殖期腹部会变大。当然也有一种方法可以区分,鱼本身的行为就可以告诉我们它们究竟是配偶还是竞争者。当繁殖期到来,竞争行为会持续几个星期,最终结果就是地板上躺着的失败者的干尸,因此一定要记得在水族箱上加盖子,雷龙的好斗行为不止在繁殖期出现,在较小的水族箱中也会变得好斗,甚至跳缸,所以较大的水族箱以及加上盖子是保证雷龙安全的必要 措施 。较弱的个体会尝试远离强者的领域,假如你不能及时采取分缸措施,跳缸的悲剧就会发生。(根据我的 经验 ,七彩雷龙是所有雷龙中是最会跳缸的一种)

 打架的行为非常普遍,甚至在不同性别之间也很常见,繁殖期时雄鱼会开始向雌鱼求爱,但是有些个体较小的雌鱼不敢离开藏身之所,它们需要储存体力避免饥饿,在这种情况下打架就成了雄鱼宣泄情绪的方式,而对象就是不接受的雌鱼。

 我饲养七彩雷龙的水温大概在22摄氏度到30摄氏度之间,七彩雷龙似乎对于水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但是为了繁殖最好选用软水,这样可以避免损失鱼卵,否则真菌会很容易的感染鱼卵。

七彩雷龙鱼的饲养重点

 1、由于它擅于跳跃,所以饲主要在鱼缸上方加盖,并且要盖稳。

 2、小虾体内的虾红素有助于七彩雷龙的发色,但是虾头上的尖刺要先拔掉,否则会刺伤它的内脏,继而造成发炎,重则死亡。

 3、水流避免过急。

 4、如果要养一只以上的话,应在鱼缸里多放一些障碍物让它们躲藏。

七彩雷龙鱼饲养技巧

 七彩雷龙鱼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七彩雷龙是在1991年被一位名为HeikoBleher的德国热带鱼采集家发现的,随后便把它引人水族市场,由于七彩雷龙鱼的色彩斑斓、颜色丰富,所以一推出市场后便得到极大的反响,不过由于当时七彩雷龙鱼的价位并不低,所以当时并不是十分普及。

 七彩雷龙鱼在同类中属于小型雷龙鱼,体长15~20厘米。市场上出现在每年的春末夏天,这类鱼对水质的适应力强,最适温度22~28℃,最佳pH为6~8。该鱼属杂食性,喜欢吃活饵,驯饵后会吃词料,伺养很容易,但不建议多条混养,因为容易打斗,除非是一对。但如需混养,需要提供躲避的物品,如水草或饰品都可以。词养时缸加盖子,此种鱼的跳跃能力强,雄鱼在背鳍的末端有着黑色像眼睛一般的花斑,又叫做眼斑,雌鱼比同胎的雄鱼小,且雄鱼比雌鱼生长快速。

 七彩雷龙繁殖时,先由雄鱼筑泡巢,但通常由雌鱼主动进行求爱。繁殖行为历时2天,在繁殖前,雄雌鱼互动频繁,且会相互缠绕以刺激雌鱼产卵。产卵通常会在水面或掩蔽物下进行,且一次的产卵动作可持续30秒。卵会被置于泡巢表面,直径0.9~1.1毫米,产卵量大。产卵时有一个有趣的行为,雌雄鱼会将每颗受精卵含人口中再由鱼鳃中吐出,据推测,应该是为了将卵包裹一层厚0.6~0.7毫米的保护(油)膜,以保护鱼卵并使卵保持上浮状态。产卵后,会由雌雄鱼共同守护鱼卵。

七彩雷龙鱼饲养要点

 一.食物性选择:

 1.活鱼活虾虽然是最适合雷龙的食物,但是由于带病细菌寄生虫等原因不做为首选食物。如果非得喂活鱼,最好选择1个单独饲养缸子饲养一些饲料鱼。

 2.关于冻鱼冻虾,喂食冻鱼一定要完全融化,否者会得肠炎,另外冻鱼也是要选择一些健康的活鱼速冻,冻得时间过久也是会腐败。

 3.虫,昆虫也是一种理想的雷龙食物,但是受到局限和活鱼差不多。面包虫和大麦虫这2种营养价值太高,容易造成鱼体发胖,食虫就如同鱼类吸毒,喂上了以后不好改口。

 4.虾干,丰年虾干,这两种食物可以选择长期喂食,方便。但是营养跟不上,我选择作为辅料。

 5.饲料,一款好的饲料,是很方便健康的食物,省心省力。我用的是德彩上浮性饲料。

 二.喂食量选择:

 雷龙是一种抗饥饿能力很强的鱼类,我的态度是宁可不喂绝不喂多,喂多后容易肠炎,身材走形。拿七彩雷龙举例,每天的食粮是1颗饲料1只虾干。1周停喂1-2天。1个月定期喂些自己养的大眼黑壳。

 三.温度

 雷龙生活的环境水温不是很高,七彩雷龙适合的温度是22-28.过高和过低都会对其造成影响.黄金眼镜蛇和蓝月等等,温度还要更低一些,当然一只状态非常好的鱼,是可以抗击高温反应的。

 四.换水频率和水流

黑鱼的养殖技术

 黑鱼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某个湖泊或池塘里的其他所有鱼类。黑鱼还能在陆地上滑行,迁移到其他水域寻找食物,可以离水生活3天之久。下面,我为大家提供黑鱼的养殖技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黑鱼的鱼病防治

 黑鱼疾病的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在整个养殖期间,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鱼种下塘1月后消毒1次,以后每隔半月消毒1次。消毒药物有:二溴海因、 二氧化氯、生石灰、漂白*等,用量根据水质情况及药物使用说明而定。定期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大蒜素、三黄散等,有利于增强黑鱼的体质和抗病能力。在养殖期间要多注意观察,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人工繁殖

 催产孵化设备

 其设施是利用四大家鱼繁殖用的设备,产卵池为圆形,直径8m,深1.5m鱼苗孵化设备是抛水式孵化缸,每只缸盛水500kg左右,滤水缸罩为60目;鱼巢是棕片和蚌壳。

 亲鱼的选择及培育

 亲鱼选购于本场附近的河沟、湖泊中的天然捕获物,从3月1~10日选购运回亲鱼61kg,2冬龄以上,规格为80g/尾左右,体形正常,无病无伤。购回的亲鱼放在池塘中培育,水温15℃以上时,投喂少量的小鱼虾、螺蚬肉、豆饼等,并经常巡塘观察,适当加注新水。

 亲鱼的雌雄鉴别、配比及催产孵化

 雌雄鉴别:雌鱼个体明显小于雄鱼;雌鱼具有图形的泌尿孔和杏仁形的生殖孔,成熟时腹部膨大而柔软,生殖孔微红外翻;雄鱼只有一个泄殖孔。雄雄配比及催产:亲鱼的雄雄比例为1:1.2配组。池塘自然产卵没有注射催产药物,在4月上旬水温达18℃,发现沙塘鳢在池边水体上层游转时,即在池边布设棕片和吊挂大的蚌壳若干,并注水使池水呈微流以刺激亲鱼发情,让其在棕片和蚌壳中自然产卵。在产卵池中催产的亲鱼,注射促排卵素2号(LRH—A)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分2次注射,注射部位为胸绍基部,每年4月6日水温19℃时第一次注射 LRH—A,间隔12小时第二次注射LRH—A与HCG的混合药物,注射后放人产卵池中,用微流水刺激亲鱼发情,并布设棕片和大的蚌壳,让其自然产卵。孵化:受精卵淡**,圆形.,卵膜透明,粘性较强。池塘及产卵池中的亲鱼产卵结束后,及时取出带有受精卵的棕片和蚌壳,并轻洗去泥浆、污物,移送至孵化缸,将棕片和蚌壳吊挂在水中。

 苗种培育

 鱼苗出膜后3天待腰点出现,鱼苗都能乎游时,即可出缸计数,放入清整并施过基肥的池塘,池水深70cm;鱼苗早期的开口饵料为轮虫、小型枝角类和桡足幼体等(主要靠施基肥培养),辅助投喂鸡蛋黄、鱼肉浆、豆浆等,每天投喂3~4次,并定期测定成活率、生长速度。

 养殖现状

 中国的鳢科鱼类共有7个种,它们分别是乌鳢、斑鳢、月鳢、宽额鳢、纹鳢、线鳢和长身鳢。其中只有乌鳢是一个广布种,分布于全国各大水系,产量也最大,斑鳢、月鳢和宽额鳢仅分布在华南地区,包括台湾省和海南省;而纹鳢、线鳢和长身鳢则相当少见,分布区十分狭窄,仅见于云南省的怒江、澜沧江水系,经济价值小。人们习惯于将鳢科鱼类通称为乌鱼、黑鱼(北方和华东地区)、财鱼(湖北、湖南)、生鱼(广东、香港地区)、乌棒(西南地区),此外还有斑鱼、孝鱼、蛇头鱼、文鱼等名称。

 四川内江江龙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过大的吹嘘白乌鳢,无非是为了提升白乌鳢的价格,纯属炒作,希望大家不要上当受骗,同时希望各位养殖朋友能将这一消息告知亲朋好友,不要被它骗了!从这个角度分析,白乌鳢的市场也快尽头了,希望养殖户在选择养殖品种的时候,对它要小心下手。

 乌鳢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无论是湖泊、水库、河川、溪沟、塘堰还是水田、渠道,甚至连一般鱼类难以生存的沼泽、积水潭、洼凼等都能生长、繁衍。它们的生长速度也比较快,符合“头年鱼种、二年成鱼”的生产要求。乌鳢的含肉率高,又无肌间细刺,是老少皆宜的鱼品之一。据测定,每100克鲜鱼肉中,含蛋白质19.8克、脂肪1.4克、糖1.2克,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食品。据医籍记载,乌鳢还有去瘀活血、滋补壮阳、收肌生津、怯寒调养等药理作用,在东南亚及我国两广、港澳台地区一向被视作佳肴兼补品,故而身价不凡。此外,与其他鱼类不同,乌鳢离水后不易死亡,死后肌体也不易腐bai变质,所以更便于长途运输与加工。

 黑鱼的'亩产量近2万斤,是四大家鱼的10倍,每斤售价在12元左右,是四大家鱼的两倍左右。更重要的是,重庆、四川两地的乌鱼养殖基本为零,每年至少要从广东、湖北、湖南等地引进2000万斤。

 黑鱼的养殖技术

 放养技术

 亲鱼池的选择:放养池的大小应根据每一次繁殖量的多少而定。例如一次能繁殖50~70对,基本上按每10平方米放养1对的原则,则选择 0.6~1亩的池塘;如果一次只能繁殖30~40对,则选择0.3~0.6亩的池塘。其主要原因是,当亲鱼性腺已成熟时最好是一次捕捞,一次催产,不宜多次捕捞。因为乌鳢拉网捕捞起捕率较低。一般是将池水抽干捕捉,对亲鱼刺激很大。池塘过大,亲鱼过分集中,多次抽干,多次捕捞,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多次强烈刺激,会造成亲鱼的性腺退化,影响后面几批的催产效果。所以应采取每池的放养量和每次繁殖量配套的原则选择亲鱼池的大小。池深1.5~2.0米为宜,灌水1.0~1.5米,池埂高出水面0.5米以上。若池深只有1.0~1.2米,水仍可灌到0.8~1.0米,四周插上竹篱笆或旧鱼网围栏,高1.5 米,防止乌鳢跳出池塘。

 放养的准备工作:放养前作好鱼池的清整消毒工作,一般采用干塘消毒。若淤泥过厚的要挖掉过多的淤泥,留下20厘米左右。每亩用 50~75千克生石灰清塘,灌水10天后可以放养亲鱼。在池中养殖少量的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供乌鳢隐避栖息,同时有防逃作用。如果选择的亲鱼是野生的,亲鱼池中可放养一些小杂鱼,规格要小,不宜过大。

 亲鱼的放养要点:亲鱼的放养关键是密度、时间和雌雄比例。密度一般按每亩放养100~150千克,最多不超过200千克。应按亲鱼的规格大小而定,一般在150~250尾左右。密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过高会影响亲鱼的活动空间,过低不容易驯养,特别是野生亲鱼,这些都会影响亲鱼的性腺发育。时间安排于9月份。9月份水温在25~30℃,从高温逐渐转凉,有利于亲鱼越冬前的培育,摄食比较旺盛。亲鱼通过捕捞、运输,特别是野生亲鱼到了新的生态环境中,常不会觅食。而9月份放养尚可通过2个多月的驯养,使之适应新环境主动摄食,恢复体质,而且可以促进性腺的发育,提高雌鱼的怀卵量。放养时雌雄基本上按1:l的比例混养。这时雌雄比较难以判别,所以只能说基本上放养数要比实际需要量略大一些。亲鱼下池前采用2%~3%的食盐水消毒或用30毫克/千克的福尔*林溶液药浴10分钟左右,消毒后放入已准备好的亲鱼池。

 专养技术

 1.鱼池选择鱼池要求通风向阳,水源充足,面积1~5亩,水深1~1.5米,四周种植一些水浮莲或水花生,并在较低的地方用网片围拦,这样既可防止乌鱼外逃,又可隐蔽、遮荫,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乌鱼的生长。

 2.清塘消毒鱼池选定后,先将池水排干,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40~150公斤化水,全池均匀泼洒,并用耙等工具翻动淤泥,充分消毒。乌鱼种放养前一周,将池水注至1米深,并施适当基肥培肥水质。

 3.鱼种放养鱼种来源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野生的,一种是人工繁育的。但不管哪一种来源的鱼种,下塘前均要进行筛选,将规格基本一致的鱼种用3%~5%的食盐水洗浴5~10分钟,然后放入同一个鱼池。放养密度视水源、注排水条件、饵料鱼来源等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3~5厘米长的鱼种,667平方米放养6000~10000尾;10~15厘米长的鱼种,放养4000~6000尾;20厘米左右的鱼种,放养约2000尾。若水源、注排水条件好,饵料鱼来源充足,放养密度还可适当加大一点。

 4.饵料投喂人工精养黑鱼,主要以低值新鲜小鱼虾为主要饵料。因野生或一些人工繁育的鱼种是吃活饵的,所以鱼种下池后应先停喂一两天,然后每天上午沿池四周投喂适量的死饵进行驯化,以后逐步移到池塘一处投喂。鱼吃食死饵习惯后,每天上午9时和下午4时各投喂1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10%,并根据天气、水温、生长、摄食等情况灵活掌握。

 饲料选用正规单位生产的粉状饲料,其粗蛋白含量为45%,粗纤维3%,饲料的主要原料为鱼粉、骨粉、大豆粕、面粉、维生素及矿物质预混料等。辅以蚌肉、 小鱼等鲜活饵料。

 5.日常管理黑鱼在天然水体中或稀养情况下是不易发病的,但在人工精养情况下,若防治不当,则会暴发鱼病,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从笔者几年的实践情况看,乌鱼常见病有水霉病、腐皮病、腹水病、烂鳃病等。若防治措施得当,鱼很少发病或不发病。因此,在乌鱼养殖过程中,应经常查看水质、鱼情、打捞残饵、防止外逃等,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6.捕大留小,适时上市因乌鱼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饵料不足时会自相残杀,所以,每隔1个月左右,就要捕大留小1次。若规格相差较大,且数量较多,可分养到其他同种规格的鱼池或网箱中。市价较好时,可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上市销售。这样,既可卖得好价钱,又有利于小规格鱼的生长。

;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113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