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军村的考证
旧军村两委大院原是孟氏家族的旧址,80多岁的孟昭润回忆。他16岁在天津谦祥益学徒,老人说,那时,谦祥益的东家是孟养轩,在天津的资本金达30万两白银,生意十分兴盛。从现有较早的史料和建筑来看,旧军孟家经商的历史可追溯至清初康熙年间。孟氏家族分四支,人财两旺的当属是孟雒川所在的矜恕堂和孟养轩所在的进修堂,名气最大的还是孟雒川。孟昭润只见过一次孟养轩,但没有见过孟雒川。他说,令人遗憾的是,这位叱咤商海的鲁商奇才,未曾留下一张照片或画像。
孟昭润说,孟雒川自幼聪慧过人,盖房用多少材料,多少天完工,算得一清二楚。他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孟家盖房请石匠打石材,按日领工钱。3天后,年幼的孟雒川又找了一位石匠,按石方数付工钱。结果,后一位石匠一天干了前一位石匠2天的活。这样,孟家便知道前一位石匠在偷工。孟雒川18岁就掌管了孟家的资产,生意更加兴隆,“祥字号”从周村很快发展到了济南、青岛、天津、北京等,成为集布匹、绸缎、织染、茶叶、首饰乃至钱庄、当铺等众多经营项目共16家企业30个连锁分店。孟雒川在政界有很高的地位。他早年结识了山东巡抚袁世凯,又先后与大总统徐士昌、曹锟等结了姻亲。袁世凯的母亲去世后,聘请孟雒川作治丧总管。袁世凯调任直隶总督驻天津时,孟雒川赴津,袁世凯大摆仪仗拜望。从此,孟雒川名扬全国。 孟雒川常为家乡办善事。清光绪年间,黄河章丘段屡次决口,孟雒川出巨款堵口修堰,翌年河水再涨却无溃漫。他还施舍医药,免费为穷人看病拿药。孟昭润说,旧军青石牌坊上的“乐善好施”4个字,是慈喜太后褒奖孟雒川赈灾的口谕。在章丘市政协文史研究人员的引领下,大家还察看了旧军孟氏家族的其他旧址。尽管有些建筑已作为他用,有些遗址上也已建起了新民房,但仍可以推测出孟家的势力。
孟氏家族的巨大财产引来了土匪张鸣九的不断骚扰。为除去这一心腹大患,孟家花重金请来军阀孙殿英剿匪。然而,孟家没想到,孙殿英摧毁了土匪后,却将孟家的金银细软劫掠一空,并一把大火把旧军孟家的房产付之一炬。这番介绍,在青岛市档案馆的资料中得到了考证。
这件事对孟雒川打击极大。之后,孟氏家族内部纷争迭起。1939年农历7月24日,内外交困的孟雒川在天津去世。当时,章丘有10个区,每个区选一个代表去天津吊唁,并赠了“乡谥靖惠”的大匾。孟氏家族的故事,1994年1月,被章丘籍当代青年作家毕四海作为素材创作了长篇小说《东方商人》,后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
一男子称老婆是厅长要在饭店订购盒饭,如何漏出了马脚?
2012年周村古商业城位于周村城区中部,占地 17 公顷,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绸市街等古商业街区组成,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优秀历史建筑、省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古商业城南有山东讨袁护国军司令部旧址及魁星阁庙宇,北有明教寺、千佛阁、汇龙桥,是周村自然人文的集汇所在。
周村是封建社会后期经济转型中兴起的手工业商业城镇,明清时期发展成为我国北方的重要商镇,号称“天下第一村”。 周村古商业是在各种手工业、农副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丝织业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乡村盛行栽桑养蚕,所产的蚕丝、绫、罗、缎、绸等都在周村集散,从而推动了其他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通过从康熙到道光近 150 年的发展,周村成为相当繁华的市镇。
古商业城的主要街道又叫大街,是周村最大、最古老的一条商业街,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约公元 1410 年),明崇祯九年(公元 1636 年),初步奠定了大街的雏形。它南起丝市街、银子市街交口,北至朔易门,长约两华里,北极阁拦腰横跨中间,把大街分为南北两段,现状保留的基本为南段,全长 400 米。至清朝后期,章丘旧军孟氏“八大祥号”先后来这里营业经商,远近富商巨贾竞相云集,大街逐渐成为布行、杂货行聚集经营的商业贸易中心。清光绪三十年(公元 1904 年),周村辟为商埠后,商业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近如青岛、济南,远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的商号,都与这里发生了频繁的生意联系,大街商业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谚云:“大街不大,日进斗金”。
沿着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一路走来,路过一家家古玩字画店、茶庄、小吃店,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大声喧哗的嘈杂,一切都悄无声息地按他特有的节奏跳动,仿佛时间对这里特别眷恋,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也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街巷中不时地走来一位长者,脸上写满了沧桑与悠闲,一看就知道是几代人都生长在这里的老街坊了,他们熟悉这里的一砖一瓦,了解这里发生的每一个故事。这样想着不知不觉已走出了老街,走到了宽阔的柏油马路上,心里有种慌若隔世的感觉,那种重新回到现实的冲击令我有种空牢牢的失落,真是古城遗风留客,人间已是百年啊
“天下第一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据传为清代乾隆皇帝所题,是我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一座商业重镇,并享有“旱码头”、“金周村”、“丝绸之乡”之美誉。
周村在历史上曾几度辉煌,街市纵横,店铺林立,客商云集,市面繁荣。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皇帝自行开埠后,一时“天下之货聚焉”。当时最多的商号、作坊达到5000余家,成为名符其实的“旱码头”。据周村区委宣传部的同志介绍,电视剧《大染坊》里的陈六子其原型就是周村人。
到今天,周村大街原始风貌依然保存较好,青瓦红墙、灰砖土壁,布市银街、当铺药店、茶楼染坊、客栈古玩可依稀见证当日之繁华。
周村是封建社会后期经济转型中兴起的手工业商业城镇,明清时期发展成为我国北方的重要商镇,号称“天下第一村”。周村古商业是在各种手工业、农副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丝织业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乡村盛行栽桑养蚕,所产的蚕丝、绫、罗、缎、绸等都在周村集散,从而推动了其他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通过从康熙到道光近150年的发展,周村成为相当繁华的市镇。
周村古商城坐落于周村城区西部,为古老的商业中心所在地,2001年被列为省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周村古商城历经数百年风雨至今仍保留完好,街区纵横,店铺林立,建筑风格迥异,被中国古建筑保护委员会的专家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建筑博物馆群”,具有很高的旅游观光价值。
应该是这家饭店店主的细心,发现了男子写的合同上面有一条是预付押金8000元从而让这家店主觉得奇怪,随即就报了警。
事件回顾在河南章丘一家饭店中来了一位自称自己老婆是厅长的男子,说这家饭店的饭菜做得不错,焖饼更是做得很好,自己是帮助公司考察盒饭的,有意想和这家饭店进行一个长期的合作,在这家饭店连续订三年的盒饭。
这个?好事?掉在了店长的头上,他自己也是十分高兴,除了热情款待这位?考察员?,还在这个男子提出要给自己领导拿几盒好烟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给了这个男子。
而在自己家店里等待男子消息的时候,这个店主却觉得越想越不对,于是也是马上报了警,而警方接到报警电话之后马上出动,到了这个男子居住的宾馆抓了个正着,事后已将这个男子进行行政拘留了。
按理说有大客户来自己饭店是好事,但是也有人借着这个机会和借口实施诈骗,这个男子之前就因为假冒公职人员而被警方拘留过,而他也是利用了一些人贪图便宜和贪财的想法,去挖陷阱,让这些人跳进去。
虽然这家店主对于生意的到来很是开心,但是他自己也是分析了一下觉得蹊跷,才有了后来的报警,也就是说店主的防范意识还是很强。而这个行骗的男子也是露出了马脚的。
如果是帮公司考察盒饭的,那么其实合同其实应该是纸质打印的,不会是这类手写的文件,而且这个男子的笔迹也不是很得体,甚至还有押金8000元的规定,我要是店主,我也会觉得奇怪,但凡涉及到押金呀还有什么和金钱挂钩的,我觉得都会多一个心眼去分析这个事情,所以这家店主的做法也是正确的,而且他当时已经判定自己应该是被骗了,于是马上报了警,最后给自己的损失找回了一部分。
所以我们平时在遇到一些看似?好事?的面前,多留几个心眼,对于什么押金和保证金,更是要多去分析,如果拿不准的可以致电多问几个朋友,或者直接找警察帮忙,对于这类诈骗的行为,警方是十分的有经验,你一说他们就知道到底是真是假。所以多个人,多个保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200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