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发动机曲轴变形的检验与修复

曲轴作为发动机核心零件之一,发动机的全部功率都通过它输出。此外,它通过装在其自由端的齿轮传动,达到配气定时、供油定时及驱动其它辅助装置,所以说曲轴如果出现了故障,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发动机也将无法正常工作。曲轴变形是曲轴常见损伤之一。曲轴变形是指曲轴弯曲和扭转。曲轴弯曲变形反映较明显的部位是中间主轴颈处。曲轴弯曲变形后若继续使用,将加速曲轴连杆机构的磨损,甚至使曲轴产生裂纹和断裂。因此,在发动机修理中,必须对其进行检验。

发动机曲轴变形的检验与修复

一、故障原因

(1)柴油机工作不平稳,各轴颈受力不均衡。

(2)柴油机突然超负荷工作,使曲轴过分受振。

(3)柴油机经常发生“突爆”燃烧,使曲轴经常受冲击载荷。

(4)修理装配质量较低,曲轴轴承和连杆轴承间隙过大,工作时受到冲击。

(5)曲轴轴承松紧不一,中心线不在一条直线上。

(6)汽油机点火时间过早或火花塞经常有一二只不跳火。

(7)活塞连杆组或平衡铁及飞轮不平衡产生附加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引起机组振动大。

(8)曲轴端隙过大,运转时前后移动。

(9)曲轴的扭曲变形,多数原因是个别活塞卡缸造成的,如个别缸塞间隙过小,或活塞受热后膨胀过大,使活塞运动阻力过大,甚至卡缸,将导致曲轴的扭曲。在拖拉机挂车时,起步过猛和紧急制动未踏下离合器等原因,都会引起曲轴的扭曲变形。

预防曲轴变形就要从曲轴产生变形的原因入手,主要应从提高使用操作水平,避免过大的冲击载荷,及时保养维修,以保证发动机始终在良好工况下工作,从提高修理和装配质量等方面着手。

二、检验

曲轴弯曲的检验,可在曲轴磨床上或在平台上用“V”型铁将曲轴架起,用百分表测量检查。

检查弯曲时,将百分表触针放在中间一道主轴颈上,并使指针对正表盘零线。然后将曲轴慢慢转动一周,则百分表上指针摆动的一半即为曲轴的不直度。曲轴的不直度不应大于0. 05 mm。若大于此值时,但仍在0. 1 mm之内,则不直度可以结合轴颈光磨加以消除。当不直度大于0. 1 mm时,必须进行冷压矫直。

检查曲轴的扭曲时,同样需要把曲轴置于“V”型铁上或安装在机床顶尖上。使同位连杆两轴颈(如6个气缸曲轴的I、VI缸连杆轴颈;4个气缸曲轴的I、VI缸连杆轴颈)位于上止点,再用高度百分尺测量同一水平面内两连杆轴颈的高度,其高度之差即为曲轴的扭曲量。差值越大,说明扭转角越大。如扭转角大于30°,要进行校正。当曲轴扭曲轻微时,可以通过轴颈表面光磨予以消除。如扭曲量大,则必须另行校正。

三、校正方法

大修人厂修理的曲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弯曲变形。一般来说,曲轴变形都是小范围的塑性变形。即使如此,也必须进行曲轴的矫直处理。曲轴的矫直应满足以下要求:第一,曲轴的同轴度和允许跳动量达到规定要求;第二,矫直后曲轴的技术性能不下降;第三,曲轴的弯曲率不宜超过1. 5mm/m。矫正弯曲率大于1. 5mm/m的曲轴具有较大风险。

1.冷压校正

将曲轴用V型铁架住主轴颐,从弯曲相反方向加压,在压头与主轴颈之间垫一铜块。由于曲轴富有弹性,压弯量应为曲轴弯曲量的10~15倍,并保持2 min,再撤除压力。如果弯曲量较大(超过1 mm),则应分数次校正,以免一次加压过大而引起反向变形。

冷压校正的效果不够稳定,曲轴工作时易恢复原来的变形。同时校正后会在轴颈表层产生塑性变形和残余内应力,造成应力集中。

2.敲击校正

对弯曲度不大的曲轴,可以采用“表面敲击”法进行校正。可根据曲轴弯曲的方向和程度,用球形手锤或气锤沿曲轴臂部的左右侧进行敲击,使曲轴臂部变形,从而使曲轴轴线发生位移,达到校正曲轴的目的。

3.就机校正

把气缸体倒放在工作平台上,在前后两轴承座上仍装上旧轴承(瓦),中间轴承则拿掉。在轴承上加注少许润滑油,然后将曲轴放上,在缸体边沿装置百分表。用手轻轻转动曲轴,在中间轴颈测出弯曲的最大位置,用粉笔做上记号,再将轴承盖衬垫软铝或其他软质物品垫实,卡住轴颈,慢慢扭紧曲轴轴承盖螺栓。等大约1h的时间,把螺栓松开,用百分表测验是否校正,如.未达到允许标准,继续再校,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4.热烘顶压法

在弯曲处的曲柄臂之间加一顶压螺栓,按直线度数值的大小,向弯曲的相反方向顶压,具体顶弯多大,应由实际经验而定。然后在顶压螺栓两旁曲柄臂上,用喷灯均匀加热至300℃左右,待曲轴冷却后,拆除顶压螺栓,检查曲轴直线度。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将曲轴校直为止。上述加热其目的是加速变形,稳定校直效果,减少残余变形,从而减少了弹性回复。

5.磨削校直法

对直线度大于0. 06 mm或小于0. 10 mm的曲轴,通常在曲轴的修磨过程中进行校直。

以上几种校直曲轴的方法,仅适用于整体式曲轴,而不适用于组合式曲轴。

摩托车发烫了熄火了,怎么样打也打不起是什么原因啊?

当40kw柴油发电机出现以下现象的时候说明机组可能出现了故障:

(仅供参考:(福建亚南柴油发电机组?:4000-080-999)亚小南为您解答)

1、外观异常。如排烟管冒黑烟、蓝烟、白烟,各系统出现漏油、漏水、漏气等。

2、运转时声音异常。如不正常的敲击声、放炮声、吹嘘声、排气声、周期性的摩擦声等。

3、运转异常。如不易启动,工作时出现剧烈震动,功率不足,转速不稳定等。

4、温度异常。40kw柴油发电机机油及冷却水温度过高,排气温度过高,轴承过热等。

5、压力异常。机油、冷却水及燃油压力过低,压缩压力下降等。

6、气味异常。40kw柴油发电机运行时,发出臭味、焦味、烟味等气味。

1、故障表现形式

正常情况下,摩托车超过1000-1500km磨合期,可以连续行驶4h左右(炎热的夏季可适当缩短连续行驶时间)而不会出现车速下降和无规律的熄火现象。但是,若摩托车发动机因某些因素的影响,其活塞、活塞环及气缸等主要运动摩擦副零件的润滑受阻或存在机械故障,会产生所谓的粘缸现象。摩托车发动机发生粘缸主要形式有:轻度粘缸、中度粘缸、重度粘缸和极重度粘缸,现分别简要介绍。

a)轻度粘缸: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基本正常,起动性能尚可。但是摩托车在50km/h时速下行驶1000m左右时,车速渐渐上不去,有加不上油的感觉,且车速慢慢下降,发动机无力,即使是双缸机也如同单缸机一样。若将车速降低到12km/h左右,还可行驶一段距离。但是,不能再恢复到原车速,如果此时停车休息片刻,仍然可以接近原来的车速,不过只能维持行驶数百米,又会重现熄火现象。

b)中度粘缸:摩托车起动性能较差,起动后上路行驶300-500m就会自动熄火,停车约10min后,勉强可以起动,但是怠速极不稳定,车速比刚起步时有明显下降趋势,不久便熄火停车。发生中度粘缸的发动机,即使在严寒的冬季,也会使你感觉到发动机散热片的辐射热量犹如夏季一般。

c)重度粘缸:摩托车行驶途中,发动机突然熄火,在熄火的瞬间有时还会发出异响。停车后脚踏起动杆无任何反映,根本蹬踩不下去。待停车一段时间(约 30min)机温下降后,才能踩动脚踏杆。重新点火,难以起动,经过数十次蹬踩勉强起动,但行驶不到数十米又自动熄火,再也无法起动。

d)极重度粘缸:摩托车较难起动,勉强起动后上路行驶距离不长,即突然自动熄火。熄火后脚踩起动杆,根本踩不下去,挂档推车,也推不动。即使机温下降后,也无法再行起动。此时发动机活塞与气缸内壁已经完全粘在一起,曲轴无法转动,脱开档位,分离离合器(指骑式车型),后轮才能转动。

2、故障原因分析

摩托车发动机发生粘缸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轻、中度粘缸的原因

a)摩托车使用初期磨合不当,造成发动机主要运动摩擦副零件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损。

b)磨合期内的发动机被添加了粘度较低的润滑油,或误用汽车机油,或二冲程机油与四冲程机油颠倒使用,或误用齿轮机油,或两种品牌的润滑油混合在一起使用,或因用户贪图便宜误用假冒伪劣油品;或车辆长途行驶未能及时添加润滑油,使曲轴箱油位过低机油泵吸空等等。这些异常现象,均会使运动摩擦副零件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

c)机油泵装在后轮的二冲程轻便摩托车,因在原地怠速运转时间过长,后轮未转动,机油泵不工作,使气缸、活塞及活塞环摩擦副零件无机油润滑、冷却而引起“胀缸”现象。

d)摩托车发动机使用时间过久,机油泵滤网被异物堵塞(指四冲程机),用户在维护保养时未能及时清除,造成润滑油量不足,不能满足摩擦副零件的正常润滑,而引起运动件之间的损伤。

e)摩托车于低温环境下未能充分暖机,在润滑油还未达到主要润滑油点时,就强行起步行驶。若经常这样操作,必然会使发动机摩擦副零件处于干摩擦或半干摩擦的状态,造成机件逐渐磨损。

2.2中、重度粘缸的原因

a)若摩托车发动机因可燃混合气过稀,润滑系统的机油循环不良、离合器打滑、散热性能差、车辆经常处于高速运转或低速大负荷等因素,引起发动机严重过热,会使润滑油粘度急剧下降,严重影响发动机正常的润滑、冷却效果,导致“粘缸”故障;

b)因活塞环本身质量问题,或活塞环与活塞环槽之间的侧隙过小、润滑不良等原因,使活塞环折断,卡在活塞环槽内,引起严重拉缸,直至发生粘缸;

c)曲轴组件中的连杆大小头孔与曲轴轴心线不平行,或曲轴连杆中心与气缸中心的同轴度偏差过大,造成活塞及活塞环与气缸筒严重偏磨,使活塞裙部与缸筒局部温度过高而引发粘缸;

d)四冲程发动机机油泵流量极小,使出油量减少,或二冲程发动机机油泵油道内有空气存在,阻碍机油的正常流动,或机油泵已经损坏,失去工作能力,根本不出油,无法满足运动摩擦副的正常润滑;

e)气缸筒加工严重超差,其几何尺寸为椭圆形状,其椭圆度最小直径处与活塞裙部配合间隙过小,或活塞与气缸筒的配合间隙本身就过小,或气缸筒因热变形,在热机后与活塞裙部产生干涉;

f)活塞热稳定性差(或活塞本身致密度差),当发动机工作后,在燃烧室的高温作用下,其活塞裙部异常膨胀,与缸筒抱紧在一起,形成“抱缸”。

2.3重、极重度粘缸的原因

a)二冲程发动机连杆小头的滚针轴承因质量问题骨架破损,被扫气流带到气缸内,导致卡缸故障;

b)活塞销在随活塞往复运动的同时,在销孔槽内也作轴向运动。若活塞销长度过短,活塞销会在活塞销孔槽内产生来回运动,撞击活塞销挡圈,引起活塞销挡圈槽的局部高温,挡圈被高温熔化后,活塞销撞到气缸壁上,当气缸壁内的撞击槽逐渐加深到某一尺寸时,活塞销挡圈更随活塞向下运动时下窜,并在气缸壁上留下明显的拉痕。由于气缸筒受活塞销的不断撞击,缸筒严重变形,曲轴箱内的润滑油在发动机进气冲程时上窜,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很快消耗。失去润滑油润滑的活塞急剧膨胀,产生胀缸现象。若活塞销挡圈装配不到位,此故障的表现将会更加严重。

c)发动机的润滑油路严重堵塞,活塞、活塞环与气缸等运动摩擦副零件因无正常的润滑,冷却而咬死;

d)曲轴连杆组在质量问题断裂,连杆“蹬腿”插入活塞顶部,活塞严重变形而被卡死在缸内。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202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