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懒癌晚期到一年骑行1000公里的运动小达人,我都经历了什么?
文|小爽姑娘
从湖州出差后到现在,我已经两个月左右没有骑行了。不骑车的日子,我觉得生活里少了点快乐的因素。
昨天趁着天气暖和,我决定下班骑行回家!从公司到家骑行距离11公里左右,我这样一个路痴,对这条路已经熟的不能再熟悉了。
虽然北京的天气是零下的天气,我的内心却充盈着激动的热气:“新的一年,我的骑行之旅又开始啦!”
过去这一年,我光骑行运动就达到近一千公里的里程!比从北京到我老家的距离还要远!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份年度运动报告时,我自己都惊呆了!
我以前是一个特别不爱动的人,尤其是在冬天。印象中的冬天,我都是“长在被窝”里的,周末一直呆在被窝里直到下午饿的不行了,才起来觅食,吃完又进被窝,别提有多颓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变得热爱运动呢?
2018年的冬天,我躺在床上玩手机的时候,刷到了一个长视频记录片:“单人单车骑行中国”,这部纪录片激励了我。
他的名字叫况露,耗时两年制作了这部名为“行疆”的纪录片,好评不断。
一个人、一辆车、一些包裹,以武汉为起点、拉萨为终点,骑行走过半个中国。
虽然这部记录片画质感人、镜头晃动、没有啥特别的故事情节,但我还是被它吸引并一口气看完了它。
看完之后,一个感叹:中国这么多美丽的地方,我却一个都没去过,多遗憾呐!
然后我产生了一个念头,我以后也要到那些地方去!到青海湖去骑行、到新疆去吃葡萄、到西藏感受布达拉宫······
可是我这样日日颓废,长在床上,即使有一天有钱去,也没得身体去呀!
咋办呢?开始运动吧!
我的运动是从跑步开始的,毕竟跑步是性价比最高的运动方式,所以我开始利用周末时间到大学的田径场上去跑步。
说是跑步,其实一开始是跑不动的,只能是跑跑走走,通过运动软件记录自己的运动情况。
慢慢地,我可以做到连续跑一公里、三公里、五公里,而不再边跑边走。
第一次达到5公里的运动量时,我简直太高兴了,因为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跑这么远的距离。
虽然5公里在很多运动达人的眼里并不算远距离,但对一个曾经跑800都觉得要了命的人来说,5公里简直太优秀了好嘛?
时间上,也从每周一次递增为两次、三次,最后达到一周运动四、五次这样。
每次运动后,身体产生的多巴胺和内啡肽让我感觉非常愉悦,而这种愉悦感促使我下次再继续。
《习惯的力量》这本书中说: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有习惯回路,这个回路由三步组成。第一步,存在一个暗示,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动模式;第二步,存在一个惯常行为,这可以是身体、思维、情感方面的;第三步则是奖赏,这让我们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住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
那么养成运动的习惯是怎么个回路呢?
一个暗示:周五晚上把运动衣放到床边。
惯常行为:第二天一早醒来看到运动服就想到自己要去运动,由此穿上运动衣服,走出家门,后续就自然而然运动了。
一个奖赏:运动产生的多巴胺和内啡肽,让人心情愉悦。
要注意噢:千万不要一次性让自己运动过了,比如第一次跑步就上5公里,不仅运动的愉悦感会消失,还会产生累、难受的消极情绪,让大脑拒绝接受这个回路。
所以,习惯的养成在于循序渐进。
2020年我的工作比较忙,每天没有太多时间去做专项运动,我就思考:能不能用通勤时间骑车来培养另一种运动习惯?
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在习惯回路的奖赏没有改变时,这种培养会变得更容易。
《习惯的力量》中谈到:习惯是这样养成的,把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拼在一起,然后培养一种渴求来驱动这一回路。
培养一种渴求是什么意思呢?
在前期运动时,我们是通过:“看到运动服-穿衣服去跑步-心情变得愉悦”这样的回路来培养习惯的,这是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
随着练习的次数增多,我们的大脑慢慢可以记忆这一习惯回路,从而到达看到运动服就知道最后会有心情愉悦的奖赏了。
这样,即使惯常行为还没执行时,大脑就产生了已经渴求心情愉悦的感受了,从而让习惯更稳定。
所以,当我从跑步切换为骑车时,运动产生的奖励并没有发生改变,在暗示产生时就已经渴求愉悦感,从而达到切换目的。
从懒癌晚期到一年骑行1000公里的运动小达人,我可以做到,你也可以的!快去寻找自己的习惯回路,培养习惯渴求,养成一个健康、良好的运动习惯吧!
-END-
这里是:坚持记录、共享好书、痴迷手账、热爱旅行,却偏偏日常敲码、忙于逻辑的@小爽姑娘吖 ,欢迎关注留言!
让时光守护我的梦想,也守护你的!让我们共筑梦想家园!
虎年初四,迎来春节后一个难得的阳光天气。上午9点就开始骑行,确定大致方向是向北。因为这边还没有长距离地骑行过。经北京大道绕信臣路向西500米,进入兰营水库省级森林保护区。在该区域的林间路上骑行了30分钟后,出林海后,沿X020县道向谢庄方向骑行。磨山,宝塔山在公路的西边,过刘庄,穿商南高速向北没多远,有一条向西的柏油路,路面是新铺过的。路中间支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赏花车辆请绕行。我想,赏花,什么花呀!去看看。于是就扎进这条道上,不一会,见路边,田野里停了不少车,我开始以为是上山祭祀的。不一会,见警车和警用摩托车来回疏通交通。就问:“警察同志,这里这么多车和人,是干嘛的?”警察同志说:“看梅花的。”我驻车一看,山脚下,大片大片的红云涌现在眼前。哦,原来这里就是塔子山梅花基地。以前光听说,但没有来过,是因为梅花开放的季节在隆冬和初春,天气寒冷,如果阴雨天气,那就会错过开花季节。塔子山的梅花以鲜艳的红梅为主,在春寒料峭的阳光中,是那样的姣美,热情和奔放。这次,骑行也算是偶遇梅花开放之时。放眼望去,山坡向下一垄一垄的红梅,有开放的,也有含苞待放的。走近一看,还有小小的蜜蜂在采蜜呢。我随便选了一处梅园,近距离地看看梅花,感觉人包在一片红云之中,如梦如幻。我不禁改吟林逋的《山园小梅》前两句: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塔山。又想起高启的《梅花诗》: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衣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最后,还是觉得毛主席的咏梅大气磅礴,正气浩然: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梅花惹人喜爱,主要是她的骨骼铮铮,品质高洁。宋代陆游说;无意苦争春,以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唐代黄蘖禅师诗云: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就是最好的应证。
这也是虎年春节过后的一个难得的晴天,人们好不容易可以陪家人、老人、孩子出来洒洒欢,所以人流较多。公路边摆摊的小贩也不不少,录好音的叫卖声不绝于耳,真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场。警察非常尽责,不停地招呼车辆,确保道路畅通。时间过得太快,眼看日已西沉,回家的路还有十几公里,我得继续骑行,沿X020新修的道路,经龙升大道骑行返回,一路脑海中仍是那一片片的红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222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