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柑橘类果树详细资料大全

柑橘属、金柑属(Fortunella)和枳属(Poncirus)植物的总称。果实具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品味,除供鲜食外,用以制成的罐头、果汁、果酱、果酒、蜜饯等已成为主要的果品加工产品;从中提取的柠檬酸、香精油、果胶等可作食品和医药工业原料。橘皮、橘络等是中药材。花可熏制花茶,提取香精,也是良好的蜜源。柑橘树四季常青,树姿优美,还可供观赏用。

柑橘类果树详细资料大全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 :柑橘类果树 界 :植物界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无患子目 科 :芸香科 属 :柑橘属 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分布范围,主要种类,栽培技术, 形态特征 柑橘类根系发达。用压条或扦插方法繁殖的无主根。土壤条件良好时,侧根多而水平分布范围广,常有菌根共生,侧根上的细根再生能力强,露出土面的根部易生根蘖。很多种类、品种的枝上具针刺。芽为复芽。一个叶腋一般萌发一个新梢,余呈休眠状态。新梢停止生长时,顶芽自行凋落,是柑橘类果树特有的“自剪”现象。这时由先端的一个侧芽代替顶芽作用,因此枝条常呈扭曲状态。未萌发的芽可多年保持萌发能力。生产上常利用这个特性,通过 *** 隐芽萌发来修补残缺树冠或行老树更新。复叶,由 3片小叶组成,或为“单身复叶”。除枳为落叶性外,柑橘属及金柑属均为常绿树。完全花,芳香,蜜腺发达。有单花和花序两类。花器发育不全现象较为常见,容易产生少核或无核的果实;有时也有单性结实。 枳在冬季有明显的休眠期,金柑属和柑橘属几乎周年均有生长活动。一般每年抽梢3~4次。春梢抽发较整齐,数量最多,其中一部分是当年结果枝;夏梢是培养幼树树冠的主要枝梢;秋梢大多是次年的结果母枝。在春梢的基础上可再抽生二次、三次梢。冬梢在生产上无意义,宜及早抹除。多数种类每年春季开花1次,但柠檬、枸橼周年均可开花结果,金柑属从6~7月开花后大约每隔一个月左右连续开花2~3次,各次花均能结实。柑橘的花量大,但著果率不高。一般自花传粉受精,但沙田柚需要异花传粉才能提高产量。从谢花到果实成熟,需时6~14个月,因种类、品种而异。 果实由合生心皮发育而成,多肉多浆特称“柑果”。外、中果皮紧贴,组成韧性的果皮,外果皮含有很多油胞;中果皮呈海绵状,与外果皮之间界限难分;内果皮形成囊瓣(即子房室),又名瓤囊,囊瓣内着生纺锤状的多汁突起物,称汁胞,是柑橘的主要食用部分(见图)。种子通常为多胚性,只有一个有性胚,余为未经受精、从珠心细胞产生的无性胚,称珠心胚;少数种类为单胚性。多胚性种子萌发时,有性胚往往败育,实生后代多由无性胚发育而来,能保持母该品种的基本性状,但也给杂交育种带来困难。染色体数一般为2 n =18。种间、属间容易杂交,枝芽易生变异(芽变)。嫁接亲和性一般良好,有可能提供广泛的砧穗组合,满足生产或其他特殊用途的需要。 生长环境 柑橘属植物起源于高温多湿的亚热带。年平均温度15℃以上、极端低温不低于-7℃的地区,适于柑和橘类;年温在17℃以上、极端低温不低于-5℃的地区,适宜橙类、柚类;而柠檬、枸橼等则适于极端低温不低于-3℃的地区。枳和金柑起源于大陆性气候地区,耐寒力较强,凡适于柑橘生产的地方,几乎均可种植金柑;枳则可耐 -23℃低温。一般在日均温达13℃时开始发芽,最适的生长气温为23~31℃,37℃时生长减弱,39℃时停止生长。柑橘要求年雨量1000~1200毫米,分布均匀。对土壤的要求不严,而以土层深厚、排水透气性能良好的中性至微酸性(pH5.5~7.5)最佳。强风对柑橘的生长和结果均不利。 分布范围 世界柑橘生产的重要种类大都起源于中国。枳属和金柑属中重要的种,分别原产中国中部和中南部。柑橘属种类繁多,原产地分布于亚洲南半部和大洋洲部分地区,而以中国南部和印度支那、西至印度东北部一带为主。目前栽培区域分布在南、北纬40°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海拔1000米以下的范围内;经济栽培则集中在南、北纬20°~33°之间,现有90多个国家生产柑橘。按产量多少为序,主产国家有巴西、美国、日本、义大利、西班牙、墨西哥、印度、以色列、阿根廷、埃及、土耳其、中国、摩洛哥和希腊等。中国柑橘分布于北纬18°~37°之间,包括20个省(自治区);经济栽培区集中在四川、台湾、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贵州和云南11个省(自治区)。 在中国 中国《尚书·禹贡》中已有栽培利用橘、柚的记载。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有柑橘种子。周、秦以后出现成片的经济栽培。关于柑橘类果树的名称,在中国古书中曾先后出现“橘”、“柚”、“枳”、“柑”和“橙”等,早期多为“橘”与“柚”连用,泛指柑橘类果树。“柑”、“橘”连用出现于3世纪的《风土记》。此后,随着栽培的发展和观察的深入,不同品种间的性状差异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就出现了橘、柚、柑、橙等名称之前冠以各种形容词的品种名称,如见于《本草拾遗》(公元 8世纪)中的“朱柑”、“乳橘”等。该书并已将柑和橘加以区别。柚则另行记载。南宋时韩彦直撰《橘录》,所列柑橘品种达27个之多,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柑橘专著。 在国外 柑橘类果树从原产地传入欧美,为时较晚。西方人最早知道的是枸椽,大约在公元前 330年经伊朗传到地中海沿岸。继而柠檬于11~12世纪传入欧洲地中海地区。甜橙在公元15世纪初期由葡萄牙人将其从中国南部传入欧洲后,又于1493年由哥伦布将其带入海地,以后扩大到西印度群岛;14世纪初期和中期先后传入墨西哥和美国,逐渐成为美国栽培的主要柑橘类果树。宽皮柑橘类传入西方为时更晚,1805年才从中国引入英国,金柑是1846年才从中国引入的。但柑橘类果树传入欧美各地后发展迅速。19世纪末的世界柑橘年产量不足100万吨, 1945~1949年间的平均年产量增至1239万吨,1985年已达112.8万吨。其中甜橙类所占比重最大。 主要种类 枳属仅一个种,即枳( Poncirus trifo-liata )也称枸橘。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果小、富含胶质,味酸苦,不堪食用,干制后称枳壳,供药用。主要用作砧木,或绿篱、观赏树。中国北起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南至海南岛均有分布。世界各国也广泛引种、利用。另有与甜橙的杂种,通称枳橙,也是重要的柑橘类砧木。 金柑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本属有4个种:①山金柑( Fortunella hindsii )。又名山金豆、山金橘。中国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湖南、江西等山区均有野生。果如黄豆、圆形或扁圆,汁胞少、味酸苦,不堪生食。②罗浮( F.margarita )。又名金枣、牛奶金柑、枣橘等。中国各产区均有栽培,果长圆形或长倒卵形,皮甘、肉酸,可生食或蜜饯,也供观赏。③圆金柑( F.japonica )。又名金橘,长江流域各地有栽培。果小如樱桃,圆形,皮松,全果可食或作蜜饯。树可供观赏。④长叶金柑 ( F.polyandra )。广东东部沿海及海南省有栽培。叶长披针形,具翼叶,果球形、皮薄,具多数大油胞。 本属另有 2个杂种:①金弹。又名金柑。中国浙江、广西、江西、湖南、福建、广东等省(自治区)有较集中的栽培,是金柑属中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果椭圆形或亚球形,皮甘、肉甜,生食、密饯俱佳,一般认为系圆金柑与罗浮的杂种。②月月橘。又名四季橘、长寿橘等,果味酸而香,能月月开花结果,且大小并存,故名。多作观赏栽培。 柑橘类盆栽 柑橘属常绿乔木或灌木。柑橘类果树中最重要的一属,种类繁多,品种复杂。各国学者在分类上意见分歧。1960年,中国学者曾勉提出32个主要种的见解。实际上具有重要经济地位的种,为数约10个左右,如枸橼( Citrus medica )、柠檬( C.limon )、来檬( C.aurantifolia )、酸橙( C.aurantium )、甜橙( C.sinensis )(见橙)、柚( C. grandis )、葡萄柚( C.paradisi )和柑橘( C.reticulata )等。 栽培技术 生产上多用嫁接繁殖。砧木有枳、酸橘、红?檬、红橘、枸头橙、甜橙、酸柚(作柚砧)等。在山坡、丘陵地建园时,须构筑梯田等水土保持设施,同时加深耕作层,施用有机肥以改良园土。苗木以春、秋两季定植为佳,带土团移植,有利成活。幼龄果园宜勤施肥水。采用矮干、自然圆头形整形。间作绿肥和深翻压青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改良土壤结构 柑橘类 ,并有利于蓄水保墒。结果树施肥以花前肥、稳果肥、壮果肥和采前肥最为重要。除氮、磷、钾外,要根据土壤分析,增施缺乏的微量元素肥料。结果树的修剪宜轻,疏剪与短截(见果树修剪)结合运用。还可通过抹芽(抹除不需要的夏芽)和放梢(促发、保留所需要的秋梢)等,调整营养生长与结果的关系。采果时间根据成熟度及用途等决定。 病、虫、灾害 螨类、蚧类是普遍发生且影响较大的害虫。溃疡病是主要的检疫对象,分布面较广。中国南方产区的黄龙病,属毁灭性病害。为了防治病虫害,需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以及培育无病苗木、实行隔离种植和消灭传病媒介等措施。另外,冻害对中国长江中下游产区也常造成严重威胁,除选择适当的建园环境条件和选用耐寒力强的种类、品种等外,各种防冻措施也可减少周期性霜冻造成的损失。

以下是芒果苗种植栽培技术,“环球果苗”提供

芒果种植栽培技术

芒果主要品种:台农一号、象牙芒、凯特芒、贵妃芒、桂七芒、金煌芒、金穗芒、鸡蛋芒、四季蜜芒、桂香芒、红苹芒、新世纪芒、爱文芒、玉文芒、台芽芒、紫花芒、田阳香芒、等……

一、概述

芒果栽培历史悠久,4000年前印度已有栽培.我国是芒果原产地之一,据报道,冬芒为我国仅有,海南栽种芒果的历史超过300年。

芒果营养丰富、含糖量和热量高,维生素A和C极丰富,果肉芳香甜滑,风味独具一格,有“热带果王”的荣誉,在国内外市场都很受欢迎。除作鲜果外,还可制果汁、果酱、罐头、腌渍、酸辣泡菜及芒果奶粉、蜜饯等。

芒果容易栽培,一般嫁接树植后3年可结果,在管理良好的情况下5-6龄树亩产可达400~500公斤,亩产值可达人民币2000元或更高。

二、生物学习性

(一)生长和发育

l、枝梢生长习性芒果枝梢呈蓬次式生长.芽由苞片包裹,生长时苞片先绽开,芽梢伸长,叶片开展,苞片随即脱落。中、下部叶片互生,叶距较大。一般苗期和幼树每年抽6—8次梢,幼龄结果树抽2-4次,成龄树1—2次。3-5月抽生的枝梢为春梢,6—8且为夏梢,9~11月为秋梢,12-2月为冬梢。在海南秋梢是主要结果母枝。但春、夏梢也可成为结果母枝,在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某些品种在12-1月抽生的冬梢也能开花结果.从芽萌动至枝梢停止生长、叶片老熟历时15-35天。夏、秋梢历时较短,冬梢较长。枝梢生长与根系生长交替进行。

2、开花结果习性

(1)花芽分化在正常情况下,本省芒果花芽分化从10月下旬至11月开始。使用催花剂则任何时候都可能分化。从花芽分化至花序的第一朵花开放历时20-39天,但第一朵花开放后花序还在继续伸长。适当的低温干旱有利于花芽分化;气温高有利于两性花的形成。

(2)开花芒果树自然开花在每年12月至次年1-2月,有时会早至11月或迟到次年3月,盛花期在春节前后。一个花序从第一朵花开放至全花序开放完毕需15-25天,一株树的花期约50天。芒果花有两性花与雄花,两性花有发育正常的雄蕊和雌蕊,可进行正常的传粉受精和结实;雄花没有雌蕊,开花后不能结实。多数栽培品种两性花占15%以上。一朵花从花瓣展开至柱头干枯约1.5天。

(3)果实发育开花受精后子房开始膨大,约经1.5个月后迅速增大,采果前10-15天增长极缓慢或不增长,这时主要是增厚、充实、增重。从开花稔实至果实青熟,早熟种需85-110天,中熟种100-120天,迟熟种120-150天。在果实发育期间有两次明显的落果高峰:第一次在花后两周左右,主要是受精不良的小果枯黄脱落,落果量较大;第二次在花后4-7周,除小部份是发育不良的畸形果或败育果外,而更多是因养分和水分不足造成落果。花后2.5个月以后很少再发生生理落果,到80-85天只有风害、裂果或病虫害才招致落果。果实收获期在5-7月,因品种和地区而异。

(二)对环境条件要求

1、温度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低于20℃生长缓慢,低于10℃叶片、花序会停止生长,近成熟的果实会受寒害。低于3℃幼苗受害,至0℃严重受害。

2、水分与湿度芒果枝梢生长,开花结果和果实发育都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但花期和新梢生长期连续降雨、大雾或空气湿度大易发生病害,影响授粉,并引起枯叶、枯花、枯果。果实发育期多雨易诱发煤烟病和炭疽病,影响果实外观,降低品质,延缓成熟,果实采后也不耐贮运。

3、光照芒果为阳性树种,光照充足则开花结果多,果实外观美,含糖量高,品质好耐贮运。特别红芒类,在光照不足时红色淡或不显露。

4、风叶大,枝叶浓密的品种,6级风会导致落果和扭伤枝条,8级以上会导致大量落叶和折枝。因此海南种芒果必须营造防护林。

5、土壤和海拔芒果对土壤要求不苛,在本省600米以下的地区均可栽培芒果。但以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于3米以下,排水良好,微酸性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好。

国内外经验认为:年平均温度21-27℃,最冷月均温12℃以上,无霜;年雨量不低于1300毫米或虽干旱而有灌水条件,冬春无低温阴雨,天气,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或中性,这是发展芒果商品生产最理想的环境。本省昌江至三亚一带沿海台地的气候环境适宜发展优质芒果生产。

二、栽培品种

芒果属有39个种。商业栽培的品种主要属M.indica L.这一种,原产印缅边界。全世界的芒果栽培品种有1000多个,从植物学分有两大种群:

(一)单胚类型:种于仅有一个胚,播种后仅出一株苗,实生树变异性大,不能保持母本优良性状。印度芒及其实生后代(如红芒类)、我国的紫花芒、桂香芒、串芒、粤西1号和广西“红象牙”等均属单胚品种。

(二)多胚类型:种子有多个胚,播种后能长出几株苗,能发育成苗的胚多属无性胚,故实生树变异性小,多数能保持母本性状,菲律宾品种,泰国芒及海南省的土芒多属这一类型。

海南省栽培的芒果有80多个品种与类型,从其适应性和经济性状可分为三大类:

1、规划与开垦选择气候条件适宜;土层深厚、肥沃、土质不易板结,不积水;靠近水源之处建果园。较大的果园应根据地形地势划分小区,规划防护林,排灌系统,道路及其他设施。园地两犁两耙,树头,茅草,大芒等要清除干净。坡地按等高开环山行或梯田。

2、植地准备

(1)种植密度,因气候、土壤肥力及品种不同而异。当前各地种植密度有5×4厘米(33株/亩)、5×3厘米(44株/亩)或4×3米(55株/亩)。为了增加早期收益,开始定植4×3米,收获3-5年后可在加密行隔株疏伐成6×4米。

(2)植穴准备:定植前2-3个月挖穴,宽80厘米,深70厘米,每穴施腐熟的猪、牛粪或土杂肥20-30公斤,过磷酸钙0.5-1公斤,肥料与表土混和回穴。

3、定植以6-8月定植为好。如有灌水条件,在西南和南部9-10月也可定植。如用袋装苗,在非干旱地区可在3-5月定植。以阴天或雨前定植为好。用裸根苗定植应保持根系舒展;用袋装苗定植则不能踩压土团。定植深度以根颈平土面为宜。植后淋透定根水并加复盖。

(三)施肥

1、幼树施肥以氮、磷肥为主,适当配合钾肥,过磷酸钙、骨粉等磷肥主要作基肥施用,追肥以氮肥为主。植后抽出1-2次梢时开始追肥,3、5、7、9月各施一次追肥,每次每株施尿素10-20克,9月施复合肥。如天旱可施1-2%的液肥或1:4的稀粪水,第二年用肥量加倍。在6-8月结合压青扩穴增施有机肥。每株施绿肥50公斤,猪、牛粪或土杂肥20-30公斤,或花生饼、过磷酸钙0.5-1公斤。

2、结果树施肥以氮、钾肥为主,钾的用量不少于氮,并配合磷、钙、镁肥。具体抓好如下四次肥:

(1)催花肥10-11月施催花肥。树冠4米以内的(下同),每株施尿素和硫酸钾各150克或复合肥250克。树冠增大,施肥量相应增加。

(2)谢花肥当开花量大时,在谢花后每株施尿素100-150克,或结合喷药加入1%的尿素或硝酸钾作根外追肥。

(3)壮果肥谢花后约30天为果实迅速增长期,也是幼龄结果树春梢抽生期。此时至收获前15天应追施氮、钾肥1-2次,或作根外追肥,以保证果实发育所需的养分。

(4)果后肥采果后立即施重肥,在丰收年可于收果前后先施速效氮肥,每株施尿素150-200克,其后再施有机肥和磷肥。

(四)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芒果速生、早结果、丰产稳产,优质的关键措施之一。

1、幼树的整形修剪植后苗高80-100厘米开始整形。

(1)自然圆头形树冠整形定干苗高80-100厘米时摘心或短截,促进主干分枝。

——培养主枝主干抽枝后,在50-70厘米处选留3-5条生势相当,位置适中的留作主枝,其余摘除。如生势差异大或位置不适当,可通过拉、压枝条或人工牵引予以纠正。主枝与树干夹角保持50-70度。

——培养副主枝当主枝伸长60-70厘米时摘顶,促进其分枝。在50-60厘米处选留3条生势相近的分枝,其中两条留作副主枝,顶上一条留作主枝延续枝。待延续枝伸长50-60厘米时再留第二层副主枝;如法再留第三层和第四层副主枝。所留副主枝应与主枝同在一平面上,与主枝夹角应大于45度,避免枝条重叠或交叉。副主枝长度不宜超过主枝。

——辅养枝及其处理由副主枝抽生的枝条可发展成枝组,也可发育成结果母枝,不宜剪除。对徒长性的强枝宜短截,促进分枝,以保持枝条的从属性;对扰乱树形的直立枝,交叉或重叠枝应予剪除。结果2-3年后,一些枝组生势变弱,或位置不适当,影响树冠通风透光者或逐步疏除。

在幼树整形修剪中,主要是培养骨干枝、尽量增加分枝级数,控制徒长枝,修剪位置不适当的枝条。在定植后2-3年内培养50-60条生长健壮而不徒长,位置适宜的末级枝梢,形成矮生,光照良好的圆头形树冠,为早结果打好基础。

(2)自然扇形树冠整形

——选留主枝与副主枝主干截顶抽芽后,选留3个枝,其一作延续主干,另两条作第一层主枝,这两条主枝相对成一直线,各与行向成15度角。如角度不合,可通过人工牵引予以校正。待延续主干伸长后,距第一层主枝100-120厘米留第二层主枝,分枝方向与第一层呈斜十字形。以后整个树冠呈长圆或哑铃形。

——副主枝及枝组的培养同圆头形树冠,为防结果后枝条下垂,初结果树在主干上缚一竹竿作结果后吊枝之用。

(3)结果树的剪修此时修剪以短剪和疏删为主。

A、花芽分化前修剪在海南于10月中下旬疏除过密枝、阴弱枝,病虫枝、交叉、重叠和徒长枝,增加树冠透光度,促进花芽分化。对生长过旺、多年不结果的植株可通过主枝环状剥皮、环割、扎铁丝及断根等方法抑制植株生长,促进花芽分化。

B、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后(约3-4月)剪除影响果实发育的花梗与枝条,疏除畸形果,病虫果及过小的败育果,两个果粘在一起的易拈惹虫害,应去除一个,一穗果保留3-4个发育正常的果即可。对未结果或开花不结果的枝条可酌情短截,促进抽梢,培养来年的结果母枝,也可增加树冠的透光度。

C、采果后修剪这是重点修剪时期,采果后及时短截结果枝至该次梢的基部2-3节。如出现株间枝条交叉,可短截至不交叉为止。对树冠中的病虫枝、过密、交叉、重叠枝和阴弱枝予以疏除,对因多年结果而衰竭的枝条和徒长枝一般应予剪除,但如位置适宜,或树冠衰弱,也可短截更新,复壮树冠。

(4)老弱树更新复壮经10余年或几十年结果,或因失管和病虫害导致枝条衰老,结果少,产量低的植株,可进行重截更新复壮。方法是:在离主干60-80厘米处重截主枝,重新培养骨干枝和枝组。根系也进行相应的短截,促发新根。可在离树干2米左右挖深、宽各40-50厘米的环状沟,施入腐熟的厩肥或堆肥,诱发新根。截干时间以10月至次年3月为好。经更新的植株,在正常管理下2年后便能有较好的收成。

无论整形或修剪,都必须与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紧密结合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五)其他农业措施

1、套袋护果经验证明,收获前30-35天用白纸或旧报纸套包果实是培养优质果,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经套袋的果实不受果实蝇和吸果夜蛾为害,不受枝叶刮损果皮,保持果面鲜美。一张旧报纸可制6-8个袋,每公斤报纸可制袋140-160个。套袋前先喷药杀菌杀虫,套后用钉书钉封袋口即可。

2、应用生长调节剂保果或调节花期

(1)用多效唑调节结果期用多效唑(pp330)调节花期,可使收获期提前至四月。一般用量是每米树冠施15%的多效唑10克,土施结合喷药效果更佳。施后60-100天抽花蕾,连续2-3年有效。

(2)花前喷200ppm的乙烯利能促进花芽分化;在盛花期喷20ppm2.4-D;70ppm 赤霉素或30ppm萘乙酸均能提高座果率,增加产量。

(3)开花结果期喷叶面宝,叶面肥或磷酸二氢钾也认为有增产效果。

五、主要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病害

1、芒果炭疽病为害嫩梢、花序和果实。湿度高时易发病,高温多雨季节尤甚,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①选用抗病品种;②除杂草,清除病枝、病叶、病果;疏通树冠,增加透光度,减少病菌滋生条件。

(2)喷药防治常用的杀菌剂有1%波尔多液,40%多菌灵200倍液,25%代森锌4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在花蕾期每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小果期每月喷一次;抽梢期自萌芽开始每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

2、芒果白粉病多发生于开花结果期,为害花序和叶片。防病方法:(1)在抽蕾和开花稔实期喷320筛目的硫横粉,每亩0.5-1公斤。但高温时不宜喷施,以防药害。(2)喷70%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3)喷20%粉锈灵1500倍或45%超微粒胶体硫250-500倍液,每20天喷一次。此外还可用0.025-0.125%硝螨特,40%灭病威胶悬剂,400-600倍液或0.3-0.4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每10-15天喷一次,连续2-3次。

3、流胶枝枯病为害枝条,引起流胶,皮层坏死和枯枝。防治方法:用刀削开病部,涂上10%波尔多浆保护;苗期发病可拔除病株,集中烧毁,并喷1%波尔多,或40%多菌灵2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保护,每10天一次,连续2-3次。

此外还有细菌性黑斑病和芒果灰斑病。

(二)主要虫害

1、芒果横纹尾夜蛾俗称梢螟或钻心虫。其幼虫蛀食,嫩梢及花序,影响植株生长和产量。防治方法:(1)每年冬前清园,、残桩腐木及土表搜索虫蛹;平时也可在树干上捆缚稻草或木糖,引旅幼虫化蛹,8-10天搜捕一次,消灭虫蛹。(2)化学防治:在嫩梢或花序露出1-3厘米即喷杀虫剂防治,每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常用的药剂有①90%敌百虫、50%速灭松或20%杀虫畏800倍液;②40%乐果或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③50%稻丰散200倍液。用杀螟松、敌敌畏、磷胺或灭百可等可有效。

2、芒果扁喙叶蝉又称芒果短头叶蝉,为害花序和幼果,导致落花落果而歉收,并诱发煤烟病,也有害芽、嫩梢和叶片。当田间有叶蝉活动时即需喷药防治。主要药剂有(1)50%叶蝉散,50%杀螟松乳油,50%稻丰散,25%亚胺硫磷,50%杀螟腈或50%马拉硫磷等1000-1500倍液;(2)20%速灭杀丁2000倍液;(3)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或15%残杀威乳油500-800倍液;(4)20%害扑威或20%速灭威600-1000倍液;(5)10%高效灭百可4000-6000倍液;(6)40%乐果和80%敌敌畏乳油各800倍混合液。

3、柑桔小实蝇和吸果夜蛾为害将成熟的果实,导致采前落果而减产。采前30-35天果实套袋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其次是在果实发育后期每隔10天喷90%敌百虫或除虫菌800倍液,但采前15天应停止喷药。

此外还有芒果脊胸天牛,芒果瘿蚊,切叶象甲,蚜虫和介壳虫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06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