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蔬菜如何覆盖地膜,盖白色地膜好还是黑色地膜好
随着深冬季节的来临,气温逐渐下降,露地栽培的越冬蔬菜面临着低温考验。
此时给越冬蔬菜覆盖地膜成为众多菜农防止低温危害的重要方法,那么越冬蔬菜如何覆盖地膜?盖白色地膜好还是黑色地膜好呢?一起来看看吧!越冬蔬菜如何覆盖地膜在盖地膜时要尽量盖严,一定要覆盖白色地膜,保护根系提高地温,并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延长浇水间隔时间,是预防病害发生的一个重要措施。
减少了空气湿度,能有效的预防霜霉病、疫病、灰霉病的发生。
覆盖白色地膜与黑色地膜哪个效果更好实践证明在冬季覆盖白色地膜对地温的提高作用优于黑色地膜。
原因是覆盖白色地膜后,阳光通过辐射可以穿透地膜提高地温,若将地膜边缘压紧,将苗基部用土围绕一下,将白天太阳照射温度贮存到膜下,地温能提高2-4℃。
而覆盖黑色地膜地温提高1-2℃,只能起到保持湿度的效果。
黑色地膜虽有吸热效应,只是在有阳光的时候黑色地膜上温度稍高,距离膜下3-5厘米处的温度明显不如覆盖白色地膜,也就说黑色地膜吸热对提高地温是通过传导作用,而白色地膜是通过辐射作用,所以升温快。
覆盖白色地膜较不覆盖地膜,提高10厘米地温2-4℃,较黑色地膜高2℃左右。
一般覆盖地膜是起垄宽、窄行栽培,将膜覆盖在窄行上,用竹杆撑住在膜下形成小拱棚,有利于贮存热量,夜间地温高于气温有利于根系生长,提高蔬菜的耐低温能力。
冬季覆盖保温被有哪些注意事项此期是初冬季节,露地温度不是十分寒冷,保温被是分两次覆盖,当外界温度下降到6℃以下,开始覆盖一层较薄的保温被或草苫,保持棚室内早晨温度在10-14℃。
当外界温度下降到零度以下,再增加一层保温被或草苫,并保持傍晚(日落)放保温被时20℃左右,到早晨逐渐把温度降到12℃左右。
早晨阳光照到棚面就要及时拉开不透明覆盖物,当温度升到24℃开始通10-15厘米风口,当温度升到28℃以上加大通风口。
下午当温度下降到25℃(晴天23℃)关风口,傍晚当温度下降到20℃(阴天21℃)放保温被或草苫。
若晚上降不下温度,是保温被太厚了,就要采取措施,下午15点左右关风口,到放保温被时再开一道小风口。
保持昼夜有15℃以上的温差,才能够使蔬菜正常生长。
否则夜间温度过高就会造成徒长,黄瓜叶片肥大、化瓜;番茄落花落果。
这样徒长的植株不耐低温,而且产量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另外,有棚户为了防止徒长,晚关风口,晚放草苫,到早晨虽然温度不高,但是植株表现叶片大,节间短,营养生长茂盛,生殖生长发育不良(出现畸形瓜果),这样的植株不但产量不高,而且耐低温能力不强,总产量也会受到显著影响。
的办法就是根据气候变化增加保温设施,根据棚室内的温度调整蔬菜的生长发育,为高产优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覆膜可以延长作物生长期。在早春地温尚达不到种植条件的时候,进行地膜覆盖种植,可以有效果提高地温,保持水分,达到早播早发芽的目的。种植农作物时覆盖地膜能提前栽培,因为早春气温低气温回升环慢,用地膜可使地温提高,为农作物起到保温保湿保肥的作用,利于农作物发育起到很大作用。减少田间杂草,虫害
能保证土壤的温度,能尽快促进种子的出苗。如不能保证土壤温度,种子在低温下是难以出苗的,而只有相应的温度才能使种苗更快更早的出苗通过集中提前地膜或薄膜育秧的方式,来解决季节的变化和气温的不足问题。用地膜或者薄膜育秧可以提高有效积温,提高作物的早熟。
我们国家的地膜覆盖技术,是一九七八年从日本引进而来。开始几年,在东三省等北方地区试运用。一九八三年作为国家重点农业技术项目全国大面积推广。不同的地膜有不同的作用,有的地膜不仅不增加地温,还可以起到抑制温的作用。如夏季覆盖白黑及银黑双面薄膜,可抑制土壤温度上升。
覆盖地膜,可以保护土壤中养份不易流失,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壤板结,改善土壤结构成分;覆盖地膜,有利于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保墒效果好,地下水份不会被风、阳光轻易耗去。这一点特别重要,墒好是保证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尤其水利条件不好的地域愈显覆盖地膜的优势。
自从有了地膜育秧技术后,专门有人从事冬季培育来年的蔬菜秧子,即开始用地膜培育辣椒秧,过完年的2月份辣椒秧即可上市供应种植农作物时,覆盖地膜的作用很多,但最终都是以增产创收益为目的,因此一定要知道一点,夏秋高温天气需看情况使用,如使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06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