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木耳在什么地方生长?

木耳生长在哪里?

木耳在什么地方生长?

黑木耳,是木耳的一种。因其生长在朽木上,形似人的耳朵,色黑或褐黑,故名黑木耳,又名木菌、树鸡。本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是药食兼用之品。黑木耳源于木耳科真菌木耳、毛木耳或皱木耳的子实体,多寄生在桑、栎、榆、杨、槐树等枯朽的枝干上,原为野生,现多为人工培植。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在寻觅食物充饥果腹的过程中,似乎就认识到黑木耳可以食用。对其药用价值的认识最晚也在汉代之前,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就已经记载了它的药用价值。该书在桑根白皮条下云:五木耳能"益气不饥,轻身强志";又云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无子。(瘕:中医指肚子里结块的病。编者注)"以上所说的五木耳包括今之黑木耳,而桑耳黑者即为今之黑木耳之一种。历代本草如南北朝梁代的《名医别录》、唐代的《食疗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当代的《中华本草》等,对其均有论述。主治与疗效中医认为,黑木耳作为食品,味甘淡,可随个人的喜爱任意添料调味,制成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而作为药物,则是难得的补品,虽性平力缓,但却不腻不躁,可常服久用。据《中华本草》记载:黑木耳味甘性平,归脾、肺、肝、大肠经。主治气虚血亏,肺虚久咳,咯血,痔疮出血,妇女崩漏,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现代研究当代医药科学工作者又从药物化学、药理学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黑木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现代实验研究证明,寄生于不同朽木或基质上的黑木耳,所含成分与药理作用相异。一般说,黑木耳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卵磷脂、鞘磷脂、多种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无机成分,具有抗血凝,抗血栓形成,促进免疫功能,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糖,延缓衰老,抗溃疡,抗真菌等广泛的药理作用。这些研究,既为其传统性效提供了有力的药化与药理学基础,又为进一步合理应用与开发研究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常用单验方民间用黑木耳防治疾病的单验方非常多,略举几则供大家选择。若自己拿不准能否服用下列单验方,可请当地中医或营养师指导;若因服下列某单验方出现不适,应立即停用,并到当地医院就诊;有的方中使用了红糖、白糖、冰糖,糖尿病患者在服用时应减去或减量,以免加重原有的糖尿病。● 血管硬化、冠心病:黑木耳5克,清水浸泡一夜,蒸1小时,加适量冰糖(也可不加),睡前服,连续食用;或加入菜肴、饺子或包子馅中,长期食用。● 贫血:黑木耳30克,红枣30个,煮熟服食,也可加红糖调味。● 痔疮出血、便秘:黑木耳6克,柿饼30克,同煮烂,随意吃。● 月经过多、淋漓不止、赤白带下:黑木耳焙燥,研细,每次3~6克,每日2次,红糖水送服。● 崩漏(相当于功能性子宫出血):黑木耳60克,加水煮烂,再加红糖60克,每日服2次。● 产后虚弱、抽筋麻木:黑木耳30克,陈醋浸泡,分5~6次食用,每日服3次。胃酸过多烧心者不宜服。● 眼底出血:木耳3~6克,冰糖5克,加清水适量,慢火炖汤,于睡前1次顿服。每天1次,10日为1疗程。黑木耳为补品,药力平缓,故只宜用于轻症缓症或亚健康者的日常保健,若遇重症急症当需配伍他药或作为治疗辅助品。此外,黑木耳较难消化,并有一定的滑肠作用,故脾虚消化不良或大便稀烂者忌用;对本品及与其相类似真菌过敏者均忌服。茹草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山?仔茶,是澎湖珍贵的草方,因澎湖之气候、土壤无污染等条件,非常适合香茹草之生长。香茹草是生长在澎湖的野生杂草,而香茹茶有澎湖青草茶之称,一般民众以风干熬煮成汤汁后,当作日常饮用水。香......

木耳是从哪里长出来的

在其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需要充足的氧气。因此要保持栽培场地的空气流通清新

什么地区适宜种植木耳

毛木耳适合在南方。黑木耳适合在东北大部分地区,靠近原料产地、昼夜温差大,最好是长白山区和大、小兴安岭林区

木耳长在什么地方?具体说下生长过程

黑木耳属于腐生性中温型真菌。菌丝在6~36℃之间均可生长,但以22~32℃最适宜;15~27℃都可分化出于实体,但以20~24℃最适宜,河南省卢氏县就是因为良好的天然环境造就了卢氏黑木耳为其地理保护产品。菌丝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长,子实体形成时要求耳木含水量达70%以上,空气相对溼度90%~95%。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期需250~1000 lx的光照强度。为好气性真菌,pH5~5.6最适宜。黑木耳栽培方法有段木栽培与塑料袋代料栽培等多种。

黑木耳人工栽培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起源于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栽培的第一个食用菌品种,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唐朝川北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一带的山民,就采用“原木砍花”法种植黑木耳。这种原始种植方法持续了上千年,清朝我国东北长白山、河南伏牛山等也开始种植黑木耳,入冬三九天将落叶树伐倒,依靠黑木耳孢子自然传播繁育。靠天收耳,产量极低。1955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始培育黑木耳固体纯菌种,发明了段木打孔接种法,这种方法使木段栽培黑木耳产量大大提高。但是两三年完成一个周期,绝对产量仍不高,每根1米长、直径为10~13厘米的优质木段,3年仅产100~150克黑木耳,还常受自然灾害的侵扰而减产。这种方法至今仅仅被林区极其少数耳农延用。

1.制种:菌种有锯木屑菌种与枝条菌种,前者用锯木屑与麦麸等配制成培养基;后者用直径1cm的枝条切成1.5cm长,加入蔗糖、米糠等营养成分,装瓶后高压灭菌,接入母种,在25~28℃下培养1个月,菌丝即可长满瓶。 2.耳木准备:栽培场地选好后就应准备耳木,常用的耳木种类有完斗科和桦木材的树种,选胸高处直径10~12cm的耳树,砍伐后截成1~1.2m长段,截面用新石灰涂刷,然后置于通风向阳处架晒。 3.接种:接种用的工具应预先用乙醇消毒。先在耳木上;用电钻以穴距7cm垂直打深1.5cm的穴,如用锯木屑菌种则应填满穴,按紧后盖好预制的树皮盖。枝条菌种插入接种孔后用锤敲紧,使之与段木表面平贴、无孔隙。 4.定植管理:首先应上堆发菌,将接菌的耳木按“井”字形或“山”字形堆垛。堆内温度以20~28℃为宜,相对溼度保持在80%左右。在南方3~4星期,北方需要4~5星期,当菌丝已伸延到木质部并产生少量耳芽时,应及时散堆排场。 5.散堆排场:一般采用平铺式排场,用枕木将耳木的一端或两端架起,整齐地排列在栽培场上,经过1个月左右即可起架。搭架一般采用“人”字形方法,先埋两根有杈的木桩,地面留出70cm高,杈日上横放一根横木,耳木斜立在横木两侧。呈“人”字形,相距7cm,角度约45°为宜,晴天或新耳木角度可大些,雨天或隔年耳木角度应小些。 6.出耳管理:起架阶段栽培场的温、溼、光、通气条件必须调节好,但管理中心是水分问题。起架后最好隔 3d有一场小雨,半月有一场中、大雨,干旱时应人工喷水,解决乾乾溼溼的问题,保持相对溼度在90%~95%左右。喷水应在早晨和傍晚进行。

塑料袋地栽

该技术改变了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使黑木耳栽培从林区走向了田间大地。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以木屑、秸杆为原料,利用塑料袋盛装,每袋装0.5千克干料,经过灭菌、接种、养菌,摆在田间大地、果园林下出耳。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极大地扩宽了黑木耳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回归自然的栽培方式产品实现天然无公害,更利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前景广阔。塑料袋地栽黑木耳由辽宁省朝阳市食用菌研究所发明成功,1994年被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和“八七......

哪些树上会生长木耳

是的,很胆,杨柳科的植物,榆科的植物都差不多会生长,但是榆树(白榆,也称家榆)生长得质量最好,口味最佳。

木耳在哪里长的了?并带

栽培黑木耳的耳树,种类很多。主要的是选用壳斗科、桦木科等的树种,如麻栎、栓皮栎、槲栎、白栎、米槠、华氏栎等;此外,枫杨、枫香、榆树、槐树、柳树、桑树、悬铃木、榕树等也是产区常用的树种。

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能找到地木耳

地皮菜: 又名地耳、地衣、地木耳、地皮菌、雷公菌、地软儿、地瓜皮等,是真菌和藻类的结合体,一般生长在阴暗潮溼的地方,暗黑色,有点象泡软的黑木耳。地皮菜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磷、锌、钙等矿物质。以色列魏茨曼研究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皮菜所含的一种成分可以抑制人大脑中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能对老年痴呆症产生疗效。地皮菜是一种美食,最适于做汤,别有风味,也可凉拌或炖烧,也是寒性食品。

地皮菜生存范围很广,对气温的适应幅度非常大,从寒冷的南极洲到炎热的沙漠,从5000米以上的雪山到火山熔岩流过的地方,它都能生存、繁衍。耐旱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许多连草都难以生长的地方也能旺盛生长。即使休眠几十年,一遇水又马上恢复生机。而且地皮菜喜钙,是多钙性土壤的指示植物。石灰岩喀斯特岩溶地区,北方黄土地区等但凡含钙丰富地区,均有大量生长。在荒漠草原等含钙高污染小的地区拥有可观的生物量。

地耳、地皮菜《本草纲目》释:地踏菇属地耳、石耳这类,形状如木耳,气味甘、寒、无毒,明目益气,现代医学研究,地踏菇味甘性寒,清热凉血,并辅助降压之功效,地踏菇是现代家庭和宾馆的理想菜肴。

地皮菜平常少见,但在大雨过后经常出现在不受污染的山地草原上,因此,国外常称其为fallen star或是star jelly,乃是误认为其是由天上所降下来之故。河堤之上都可见其踪迹,采摘最好在雨后 。餐厅业者则取名为情人的眼泪为一道极美味的菜肴。而原住民则称其为上帝的眼泪。

木耳生产基地和种植方法

羲皇故都,老子故里,姓氏之源,龙都周口!

周口市(英文名:ZhouKou)

电话区码:0394

邮编区码:466000 [编辑本段]简介 美丽的沙颍河畔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辖淮阳、鹿邑、扶沟、沈丘、太康、郸城、西华、商水和川汇区、项城市八县一市一区,辖区总面积1.19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0万亩,总人口1070万人,耕地面积、总人口均居全省第2位。

2005年年末,周口总人口为107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54.7万人,非农业人口115.3万人。人口年出生率为11.05‰,死亡率为5.71‰,自然增长率为8.34‰。周口劳动力资源丰富,剩余劳动力达400万人 。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周口市辖1个市辖区、8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全市共有9个街道、85个镇、91个乡。

周口市 面积11988平方千米,人口1082万(2008年)。

川汇区 面积 269平方千米,人口46.2万人。邮政编码466000。区人民政府驻沙河北岸。

项城市 面积1083平方千米,人口117万人。邮政编码466200。市人民政府驻水寨镇

扶沟县 面积1173平方千米,人口 73万人。邮政编码4613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西华县 面积1194平方千米,人口87.6万人。邮政编码4666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商水县 面积1314平方千米,人口117万人。邮政编码4661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太康县 面积1759平方千米,人口138万人。邮政编码461400。县人民政府驻县西开发区。

鹿邑县 面积1238平方千米,人口116万人。邮政编码4772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郸城县 面积1471平方千米,人口130万人。邮政编码47715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淮阳县 面积1407平方千米,人口134万人。邮政编码4667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沈丘县 面积1080平方千米,人口123万人。邮政编码466300。县人民政府驻槐店镇。

*2004、2005年部分县区行政区域发生变化,此处各县市人口面积根据调整后的更新 *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周口历史悠久,古属陈楚,睡始祖都于宛丘(今淮阳),上古时期,三皇五帝都曾在此繁衍生息,史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美誉。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史载明清时期“通衢五省,人杂八方,商贾云集,南北之声不绝于耳”,素有中国“小武汉”之盛名。周口地区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周口,又名周家口,地处沙河、颍河、贾鲁河交汇之处。在明朝初年,它还只是附近农民交换农副产品的集镇;而到了明永乐年间,由于淮河、沙河和颍河漕运的开通,集镇由明初的沙河北岸扩展到沙河南岸,为了方便物资交流,在南岸的子午街(今老街)开辟了一个渡口,有一周姓人家在此往返摆渡,因而称之为周家渡口,“周家口”因此得名。

最繁盛时期的周家口镇仅街道就有116条,每条街道都有自己的专门行业,如筢子街就是卖竹器的,麻线街是专门卖麻袋的,打铜街是专门做铜盆等铜器的,而且平均每两条街都要建造一个庙宇。虽然整个周家口镇有116条街道,但它的商业主要还是靠转运贸易发达起来的,这些转运贸易主要在河南东部和江南之间进行,其输出的商品以陈州、开封二府所产农副产品为主,输入则以江南所产绸布、杂货为主。杨子山说,有人形容周家口当时商业的繁华程度用“商旅奔驰”四个字,非常贴切。

那么当时周家口商业的规模到底达到了何种程度?杨子山说,南开大学的许檀教授曾经以周家口山陕会馆道光十八年的两块碑为依据,按照修建山陕会馆从商人中“千厘抽一”集资的原则,推算出在周家口的山陕商人中仅有名号可考者,就有坐贾164家,行商320家,合计484家。

明万历二十六年进士熊廷弼经过当时的周家口时,曾写过一首叫做《过周家口》的诗,其中有句云:“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意即周家口的繁盛晚上像南京城的浦口一样灯火通明,白天像汉口一样千帆云集。“由此可见当时的繁华程度。”周家口真正的兴盛时期还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周家口已经开辟16个渡口,最繁盛时本地居民达到了四五万人,而流动人口则达到了数十万人,它也赢得了“南皮都”和“小汉口”的美誉,成为河南四大商业重镇之一。

这块古老圣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发祥地之一。人类始祖太昊付羲氏都宛丘(今淮阳县),作八卦,结网罟,教民渔猎;中国女神女娲氏都西华,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化育万物;炎帝神农始都陈(今淮阳县)、尝百草,艺五谷,教民稼穑,开创中国种植、养殖的新纪元;古代先哲,世界100名人之首的道家鼻祖老子(名李耳),生在苦县(今鹿邑县),西出涵谷,著五千言《道德经》,流传千古,经纬华夏,中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领袖陈胜、吴广在陈城(今淮阳)建立“张楚”中国第一个农民政权;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淝水之战重要指挥者谢安出生在陈(今淮阳县);中国杰出易学家陈抟亦生在鹿邑县;包拯下陈州赈灾,引出过一段有名的故事;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洪宪皇帝袁世凯生在今项城市;著名的抗日将领吉鸿昌生在扶沟县;陈、李、谢等十多个姓氏的祖根源于周口。

历史的长河,灿烂的文化在周口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是中国古文化旅游的重点区域。“三皇”之首伏羲氏的陵寝太昊陵,占地870亩,五门相照,殿宇琉金,巍峨壮观;伏羲仰观俯察,作八卦的画卦台,亭栏溢彩、古柏苍翠;付羲始作八卦的圣物白龟1984年从画卦台畔千年灵地重现;距今4600多年的宛丘故城遗址平粮台,是我国日前发掘出土,时代最早的一座古城址。孔子陈蔡绝粮,平淡艰辛的纪念地弦歌台,修葺一新,湖中建坛,红莲映日,碧荷接天;老子故里太清宫,仿长安皇宫建造,九龙井,“先天太后之赞”碑依存;老子修道成仙,飘然升天老君台,高坛建筑,庄重古朴;“三皇”之一女娲氏之都城,西华女娲城环境优美已成为商贸游览胜地;扶沟吉鸿昌纪念馆记载着英雄不朽的业绩流传万古;周口市关帝庙,保存完好,是中国古代建筑、雕刻、美术、冶炼等工艺荟萃的古建筑群;袁世凯故居,典雅别致,颇具中原近代民居情调;南顿故城建设精美,具有古城风貌;淮阳剪枝公园,松柏造型奇异,飞禽、走兽、亭、塔、阁、坊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淮阳环城湖比西湖大一倍的16000亩水面,蒲苇葱郁,荷花飘香,碧波荡舟,戏水采莲,垂钓烧烤,乐趣无穷。周口市新建的“中华五千年”旅游景区,浓缩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仿长城建筑,把中华楼、长城各关按1:1的比例建设镶嵌其中,玉雕、石雕、泥塑历代君王将相、文人圣贤一万多尊,分堂设立“长城”之内。

2000年6月8日,国务院批准:(1)撤销周口地区和县级周口市,设立地级周口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川汇区。(2)周口市设立川汇区,以原县级周口市的行政区域为川汇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老街。(3)周口市辖原周口地区的商水县、淮阳县、太康县、鹿邑县、西华县、扶沟县、沈丘县、郸城县和新设立的川汇区。原周口地区的项城市由河南省直辖。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周口市总人口9741283人; 川汇区 323738 扶沟县 666779 西华县 820319 商水县 1093686 沈丘县 1079278 郸城县 1151994 淮阳县 1229357 太康县 1254680 鹿邑县 1068984 项城市 1052468 (按当年行政区划;单位:人)

2004年10月22日,原属于淮阳县的搬口乡正式划归川汇区所管辖,搬口乡位于淮阳县境西南部,西依川汇区,总面积66平方公里,辖19个村民委员会,81个自然村,158个村民组.“西瓜兄弟”的故乡就位于搬口乡门楼行政村所辖的李楼村。

2005年,周口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情况:川汇区撤销蔬菜乡、南郊乡、搬口乡,分别设立相应街道办事处(城东、城南、城北、搬口4个街道)。项城市撤销秣陵镇、老城乡,设立新的秣陵镇,秣陵镇政府驻北关居委会。

2005年11月16日,原属于太康县的4个行政村(张集乡陈老家村、陈小庄、太康寺村、中营子村)和原属于鹿邑县的2个行政村(辛集乡孔集村和唐集乡张老一村)正式归属淮阳县四通镇所管辖,四通镇新增土地8平方千米、人口10000多人。

周口市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古迹较多。古陈州淮阳县完好地保存着华夏始祖伏羲氏的陵墓和殿堂,有伏羲推阴阳、占祸福的画卦台,孔子陈蔡绝粮的弦歌台,包公陈州放粮的平粮台等"七台八景"。西华县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女娲,"炼石补天"的遗址。中国第一位哲学家、道教鼻祖老子是鹿邑县人,县境内保存着太清官、老君台、九步井等文物古迹。

周口市地理环境优越,平川千里,一望无垠,土层深厚肥沃。沙颍河、涡惠河、西淝河、洪汝河等淮河支流蜿蜒区内,为全市农林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周口市农业发展一马当先,粮、棉总产量均居河南省第一位,分别占全省的1/6和1/4,是闻名全国的粮棉大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芝麻、烟叶等。养殖业主要有猪、牛、羊等,现已成为国家和河南省重要的小麦、棉花、槐山羊皮、生猪、黄牛等商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林业发展形势喜人,是闻名全国的平原绿化先进市。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2008年周口全市经济生产总值984亿元,位居河南黄淮四市第一位!全国经济第91位!

工业发展

周口市工业发展迅速,产值连年高速递增。现已建立了以电办机械、纺织印染、食品酿造、裘皮制革为支柱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一批骨干企业和名优产品享誉海内外。周口市味精厂生产的"莲花"牌及"口得福"牌味精,先后获得24块国内、国际金奖,其生产能力已达12万吨,跃居世界同行四强,单厂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金丹乳酸有限公司生产规模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生产工艺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的乳酸龙头企业。1998年8月1日,"莲花味精"股票成功上市。河南宋河酒厂生产的高、低度宋河粮液在第五届全国白酒评经比中荣获国家金奖,进入国家名酒行列。河南康鑫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高科技产品光缆已进入国家干线。河南鞋城皮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牛皮及制成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市,创汇能力已达1000多万美元。地神,金丹,莲花,金丝猴,宋河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10年间周口共产生5名全国知名的富豪。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周口市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西部紧靠京广铁路大动脉,北部许(昌)郸(城)窄轨铁路横贯东西,南部漯(河)阜(阳)铁路穿境而过。南(京)洛(阳)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汇入(北)京(香)港澳(门)高速公路,又一大动脉大(庆)广(州)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现在又新建成连接连霍高速的商(丘)周(口)高速公路。沙颍河刘湾港二期扩建工程的沈丘过船闸已经竣工,郑埠口枢纽工程已纳入国家计划。周口港工程已竣工,成为周口水上运输的一大亮点,由周口启航,经淮河、长江可直达南京、上海。全市电力供应充裕,网路火电和地方电联网联起套。邮电通讯发展迅速,连接全市城乡的十万门程控电话直拨国内外,INTERNET已进入千家万户。

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农业资源,蓬勃发展的工业以及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市的客商前来投资办企业。目前,全市已累计批准成立外商投资企业246家,合同利用外资近2亿美元,三资企业已成为全市出口创汇的主力军,焕发出勃勃生机。

周口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肉、烟生产基地

2008年全市粮食年产量达541.2万吨、棉花产量17.6万吨、油料总产量29.9万吨,肉类产量73.23万吨,均居河南省前列。周口还是国家重要的黄牛、槐山羊、生猪的养殖及肉类出口基地。所产槐山羊皮为出口免检产品,远销美、英、意、日及东欧各国,历史上的周口与河北张家口并称中国南北两大皮都。周口还是闻名全国的平原绿化先进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1.26%,素有“平原林海”之称。 [编辑本段]地理与资源地貌 周口地属黄淮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然坡降为1/5000-1/7000。海拔高度为35.5-64.3米。大致以川汇区至太康一线为界,线西海拔高度为50—64.3米,自然坡降为1/5000-1/6000;线东海拔高度为35.5-50米,自然坡降为1/6000-1/7000。线东的郸城东部,沈丘东部、东南部,项城中部、南部海拔高度多在40米以下,地势低洼易涝。

全市地貌特点是大平小不平。整体地貌平坦,但受外力作用,岭岗和洼地微地貌广泛发育,改变了平原地貌的单一形态。按照河南省地貌区划和等级系统划分,市内以沙颍河为界,以北为黄河冲积平缓平原区,以南为淮河及其支流冲积湖积平原区。岭岗多分布在沙颍河以北,川汇区至太康一线以西。坡洼地分布较广,主要在沙颍河以北;以南的沈丘、项城、商水也有零星存在。

土壤?市区土壤主要有潮土、砂姜黑土、褐土和黄褐土等4个土类,黄褐土、潮褐土、潮土、灰潮土、湿潮土、盐化潮土、砂姜潮土、壤质潮土、黏质潮土、黑底潮土、壤质灰潮土、黏质灰潮土、冲积湿潮土、氯化物盐化潮土、砂姜黑土、青黑土、覆盖砂姜黑土、石灰性砂姜黑土、石灰性青黑土、覆盖石灰性砂姜黑土等20个土属。主要壤质是洪水冲积性黄褐土和砂质洪水冲积性潮褐土。

由于受气候、大地构造、黄河和沙颍河冲积及人们社会生产活动的影响,市区土壤大致以沙颍河为界,以南多为砂姜黑土;以北是在黄河历代南泛的冲积物上经过人们辛勤耕耘形成的潮土,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7%以上。这两种土壤土质疏松肥沃,都适于农作物种植,为全市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气候?周口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降水不均。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热雨集中,春秋温暖季节短,春夏之交多于风。光、热、水资源比较丰富,有利于多种作物及林木生产,适合于农林牧渔各业的综合发展。

温度 周口年平均气温在14.5℃—15.8℃之间。四季平均气温分别为14.5℃、26℃、15℃、1.6℃。极端最高气温达43.2℃(1966年7月19日周口镇),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1℃(1955年1月淮阳县)。年平均气温变差为27℃左右,年周期变化在0℃—28℃之间。近年来,气温略有升高,在1℃—2℃之间。全市平均霜期为146天,无霜期219天。

降水 全市历年降水量为689—816毫米,85%以上的降水多在农作物生长季节,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夏季降水集中,平均降水量为371.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0.2%,且时空分布不均,多暴雨、大雨,雨量从周口东南至西北呈递减趋势;冬季降雪较稀少,降雪深度平均为12厘米。

光照 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25—2269小时,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2.04千卡/平方厘米,其中,能被植物利用的光合有效辐射量为59千卡/平方厘米。分季度看,4—9月份的作物生长旺盛季节,正是降雨量最多、日照时数接近200小时的良好时段,这些气象要素对周口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风向、风速 周口历年最多风向是北至东北,以东北偏北为主,4—7月多吹东南至西南偏南风,以南风为主;其他月多在西北至东北之间,以东北偏北为主。历年平均风向频率是北至东北最多,南至西南次之,东南再次之,西至西北最少。风速平均每秒2.7—3.4米,最大每秒40米以上。据历年资料分析,风速呈明显减弱趋势。

水文?周口属于淮河流域,有沙颍河、涡河、西肥河、汝河四大扇形水系。其中沙颍河是淮河的最大支流。沙河发源于河南省鲁山县西部石人山,颍河发源于嵩山山脉的阳乾、少室诸山,两条河流在川汇区孙嘴村汇合,称沙颍河。沙颍河与其支流贾鲁河、汾泉河、黑河、新运河、新蔡河流经全市,流域面积占76%。四大水系纵横交织,不仅形成了一个“自然灌溉”系统,而且形成了美好的自然风光,条条河流像碧绿的飘带一样,由西向东流淌,把无际的平原沃野装扮得分外妖娆多姿。

周口水资源较为丰富,地下水质良好,无污染。据1998年周口水文勘测局资料计算,水资源总量为29.81亿立方米,人均293.3立方米,亩均254.8立方米。地表水年均约44.88亿立方米。合理利用这些水资源,基本能够满足全市工、农业生产和人、畜生活用水,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水资源保证。

生物 周口有各种植物170余种,动物近80种。生物名贵品种有周口黄牛、槐山羊、淮阳驴、项城猪、鲈鱼、白龟;白花泡桐、高口樱桃、陈老将梨;黄花菜、逍遥大葱、房坟韭菜、芦笋。 [编辑本段]本地特产1.黄金瓜

学术名称为伊丽莎白厚皮甜瓜,因色泽金黄而得名为黄金瓜。黄金瓜外表美观,颜色鲜艳,香气浓郁,内含多种维生素及高糖,汁多味美,甘甜清脆.

2.枣

西华县田口乡地处黄泛区腹心,田口乡枣品种以灰枣、鸡心枣为主。灰枣又叫大枣,果实中等大小,呈长圆锥形,果皮棕红色,果肉厚,质脆,汁少味甜,核小细长,品质上等特别适合加工,优良的鲜食、制干品种。鸡心枣,又叫小枣,果实较小,呈鸡心状,果皮薄、果肉中厚,致密质细,味极甜核较小,是优良的制干品种。田口大枣被誉为“田口大枣,天下最好”。枣果是著名的滋补佳品,营养丰富,干枣含糖50%-87%。

3.逍遥胡辣汤

胡辣汤原始于明朝嘉靖年间。当时,阁老严嵩为了讨皇帝欢心,从一个高僧手中得到一付助寿延年的调味药献给皇帝,以烧汤饮之。该汤美味无穷,龙颜大喜,命名为"御汤"。明朝亡后,御厨赵纪携带此药逃至逍遥(今西华县逍遥镇),将此方传到了该地。该地人因此汤辣味俱全,遂改名为"胡辣汤"。 逍遥胡辣汤的主料是:精粉、熟羊肉,配料为八角、胡椒、花椒、茴香、砂仁、肉扣、八桂、凉浆、粉条、味精、精盐、木耳、面芡、香油、醋等...

4.沈丘县老城镇又名乳香台,地处泉河之滨,南与安徽临泉接壤,经济发达,商业繁华,在方圆百十里流传着"兆丰酒,顾家馍,周家的麻花点着火"的谣谚。如今,经营周家麻花的叫周显章,从他曾祖父起祖辈以卖麻花为生,代代相传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周家麻花呈金**,看似透明 状。绠头麻花象灯笼,伞形麻花似伞面。吃起来清脆可口,易消化,味道正,不涩不苦,不垫牙,无怪味,用火一点便燃,长期存放不霉不软,脆酥如初。

[编辑本段]周口名人 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伏 羲 女 娲 老子 汲 黯 蔡 衍 陈胜吴广 应 詹 谢 安 黄 霸 陈 抟 符彦卿 韩 弘 沈 伦 徐世隆 顾 佐 轩 輗 袁世凯 张镇芳 朱丹陛 李子纯 吉鸿昌 王广建 李干公 严图阁 侯香山 李梦阳

周口典范

周口典范:洪战辉 李 飞 韩 渺 李和鹏 娄风涛 单晓霞 展良才 王建设 郑贺平 赵立民 陈新庄 李松山 高增玉 王文田 徐 军 谢凤运

文化名人:房国富 申凤梅 刘士明 刘 伟 邵 波 吴立兴 马艳丽 胡延佑 熊克俭 李清山 毕启亮 戴凤钦 杜天清 蒋愈红 孔 莹 韩绍愈 张振福 卢文清 刘亚欣 李 晖 李 珂 陆 虎 李玉龙 刘源浩 瘦 丁 朱 妍 王汉顺 武丽华 田维国 杨箴廉 高峻岚 李娜(歌手) [编辑本段]周口旅游周口市是古老而年轻的城市,位于豫东中部,辖八县一市一区,人口1060万,面积1.19万平方公里。境内无山无岭,一马平川,沃野千里。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人文活动、 邓城叶宅旅游商品、人文景观较多,有些在全国绝无仅有。目前全市有旅游资源单体1456个,按照国家标准,在8个主类中有6个,在31个亚类中有18个,在155个基本类型中有77个。有遗址遗迹和文物点近千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2处;馆藏文物25000余件。近几年来,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重点开发了太昊陵景区、老子文化旅游景区、关帝庙景区、女娲诚文化旅游景区、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景区、袁世凯故里景区等六个景区和太昊陵、弦歌台、平粮台、五谷台、包公祠、陈胡公陵园、龙湖、剪枝公园、太清宫、老君台、关帝庙、女娲城、女娲宫、万亩枣园、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及故居、大程书院、袁世凯故居、袁世凯行宫、南顿古城等二十个景点;有星级饭店10家,旅行社16家,旅游市场已初具规模。

太昊陵 周口关帝庙 邓城叶宅 淮阳剪枝公园 弦歌台 龙湖风景区 周口大闸 吉鸿昌纪念馆

明道宫 袁世凯故居 大程书院 平粮台古城址 太清宫 谢氏陵碑亭 南顿故城 鹿邑陈抟公园

支亭寺 武平城故址 铁水牛 周口人民公园 水灌台包 公祠 女娲城 中华五千年 陈楚故城

紫气园 画卦台 楚顷襄王墓 新四军杜岗会师纪念地

木耳生产基地和种植方法:场地选择、制作菌种、耳木准备、人工接种、定植管理、采收和加工。

1、场地选择:

黑木耳应种植在海拔1000米以下、背风向阳、光照时间长、相对温暖、昼夜温差小、湿度大、靠近水源、黑木耳资源丰富的地方。

2、制作菌种:

菌株包括锯末菌株和分支菌株,前者是由木屑和麦麸制备的培养基,将直径1厘米的后一根枝条切成1.5厘米长,适当加入蔗糖、米糠等,然后装瓶高压灭菌,接种亲本种子。温度要调整到25-28℃,培养一个月左右菌丝就可以长满瓶子。

3、耳木准备:

培育黑木耳有很多种,任何能培育香菇的树种都可以用来培育黑木耳。耳朵的直径应在胸部高度为10-12cm,切割成1-1.2m长的部分,切割侧应涂上石灰。

将锯好的木材放在干燥、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以便尽快发酵。每10天左右转动一次,使木材均匀干燥。通常,它可以干燥30-40天。当70%或80%的木材干燥时,可以接种。

4、人工接种:

接种时间一般在15℃以上,更有利于黑木耳菌丝体的生长,接种时,使用乙醇对工具进行消毒,并使用电钻在树上进行施工,垂直深度应为1.5cm左右,只需将分支菌株放在接种孔中,以便没有间隙。

5、定植管理:

最好将堆内温度调节到20-28℃,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左右,以促进黑木耳更好的生长。之后每6-7天翻一次堆,上下左右内外改变耳木的位置,使温度和湿度一致,发白均匀,当菌丝生长到木质部,并且有一些耳芽时,它们可以是分散的和悬挂的。

6、采收和加工:

成熟的黑木耳,其颜色由深变浅,其耳朵被拉伸和软化,其肉质的耳朵被收缩,当子实体腹面产生白色孢子粉时,应在晴朗的早晨有露水时及时收获。

收割时,用手指在耳朵底部拔下,左右旋转,清洁耳朵根部,以避免溃疡。如果遇到下雨天,也要采摘成熟的穗片,以免造成烂穗,烟熏黑木耳应立即铺在干燥台上,并在阳光强烈、通风良好的地方干燥。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06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