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这种植物怎么进行人工种植?
野生黑木耳煲鸡汤,非常滋补吧。木耳具有清肠胃、降血脂、补铁补血的作用,所以我们那边经常用黑木耳作为补血食补材料。像我这种干瘦的身材,经常是家人强制要求进补的,奈何无论怎样补,我依旧是不受用啊。
在我上中学的附近,有一块作为人工种植黑木耳的区域。也是在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木耳也可以种植。人工种植的黑木耳是怎么来的呢?我以我见过的来介绍下。
我和我小姨一起上学,是她告诉我那些棚子里都存在黑木耳。我脑子里是混沌的,木耳该如何种植?她说是用一些废木料,然后怎么怎么的,就有木耳长出来了。还是不太明白。特意上网查了下,主要是菌种吧,分有锯木屑菌种和枝条菌种。锯木屑菌种,是以锯木屑和麦麸等配置成培养基。而枝条菌种,则用直径1cm的枝条切成1.5cm,并加入蔗糖和米糠等营养成分,装瓶后进行高压灭菌,并接入母种,在25-28℃环境里培养一个月,菌丝便可长满瓶子了。具体怎么做的,大家还是查阅更多资料吧。毕竟有些不对题……
在分辨野生木耳和人工种植木耳方面,拿黑木耳来举例。可以这样做:
1.野生黑木耳虽然生长更自然,但是颜色不会很浓郁的,不要以为会很黑,这是偏见。由于是野生的,经过大自然的锻炼,自然没有那么好看,外形也闲的小些,颜色也偏黄。而人工种植的,颜色会比较黑。
2.可以尝一尝,你会发现,野生木耳口感更为劲道。
3.闻闻味道。在超市里买木耳,可以闻下味道。野生木耳会带有与香菇相似的味道,并有点中药味。而人工的话,这方面的味道则不明显。
4.观察木耳的质地,野生木耳应该会比较坚挺,握起来有韧性,也不易捏碎。
5.将野生黑木耳放入水中,观察,会看到木耳漂在水面,之后慢慢吸水、吸水量也比较大。叶体肥厚,吸水后会均匀浮在水中,颜色为棕**偏黑。
有的商贩会用价格便宜的地耳冒充黑木耳。但我们要知道,地耳的营养价值没有黑木耳的高,味道当然也不及黑木耳,虽然模样相似。地耳个头比较大,而黑木耳会比较小。地耳要厚些,黑木耳则薄。地耳的正面多是红褐色的,背面泛黄,黑木耳正面为黑色,背面是灰白色。
从目前来看,市面上的野生木耳其实很稀少,要知道新鲜木耳晒成干货本来就要很多的量。我们常见到木耳,多是通过人工栽培,或是端木种植的。
1、灭菌 ,一般采用蒸气灭菌,可根据生产量的大小选用不同规格的锅炉,也可用铁桶改制成蒸气发生器。改制时在铁桶的一侧割开一个口,用直径为2厘米的钢管从开口处插入桶的另一侧,将开口与钢管接触处焊接严密。在开口的同一侧的不同位置开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口,并用一根直径为4厘米的短钢管稍插入桶壁与开口焊接严密。直径为2厘米的管做加水管,直径为4厘米的管做排气管。用砖砌成灶,将桶坐在灶上,桶内加水后即可于灶内烧火,使蒸气产生,灭菌中间须经常加水以免将桶烧干影响蒸气的产生量。
2、接种,接种人员进入接种室后用75%的酒精棉球仔细擦洗双手一遍,然后每3人一组,一人从瓶内挖出菌种,两人解袋、扎袋。每袋两端接入红枣大小的菌种2~3块即可。一次要将所有菌袋全部接完,中间不可随意出入,否则需要重新熏蒸灭菌后才可再进行操作。
3、发菌管理,接菌后的菌袋放入干净的室内或大棚内避光培养,保持温度在25℃~28℃。前5天不要通风,棚内可利用增光或遮光的方法增降温度,增光时袋堆要用黑薄膜或草苫遮光。5天后适量通风,保持湿度在70%以下。经过40~50天的培养,菌丝发满袋后可转入出耳管理。
4、出耳管理
①场地管理。如果出耳场地选择在棚内,可在棚内做15厘米宽、15~20厘米高的小土埂,土埂间距80厘米。在室外也可以按这种方法做土埂,如在硬化的地面上可按上述距离铺一层砖即可。
②菌袋开口。准备好场地后,就可以对菌袋割出耳口。先将菌袋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0.2%的克霉灵溶液清洗消毒,然后用锋利的刀片在菌袋两端分别划开4~6个“v”形口,口的上部直径为2厘米左右。
③菌袋摆放。划口后将菌袋平放于土埂上,袋与袋间距5~8厘米,中间用土填实。如系硬化地面,也可不填土。填土的要在袋的上部加上2~3厘米厚的土层,然后按第一层摆法摆好第二层菌袋。不填土的要在第一层袋上摆上两根直径为2~3厘米的小竹竿,然后放第二层菌袋。这样,依次摆放6~8层。最后在土堆近处铺设一层地膜,以防止喷水时土粒溅到耳片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218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