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种植好的小麦?
1、选地与施肥 实行精播高产栽培,必须在土、肥、水条件良好,常年小麦产量在350公斤以上的地块。较高的土壤肥力不仅可以提高单产,而且有利于改善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实现450~550公斤的高产,必须以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肥水条件为基础,特别要注意保持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养分平衡。x0d 施肥种类和数量应考虑到土壤养分的丰缺,平衡施肥,在总量保证的前提下,可根据当地的肥源任意选择肥种。在施肥中要重视有机肥的使用和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主要是为了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大力推广玉米秸秆还田,起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补充钾素的作用。有的农民朋友把玉米秸秆烧掉了,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太可惜了。只有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才能够培肥地力,实现小麦的高产稳产。总施肥量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000公斤左右;化肥用量,一般每亩施纯氮(N)12~14公斤、五氧化二磷(P2O5)6~8公斤、氧化钾(K2O)4.5~7.5公斤、硫酸锌1公斤。x0d 上述总施肥量中,应将有机肥、磷肥、钾肥、锌肥的全部和氮肥总量的50%,作底肥于耕地时使用,第二年春季看苗于小麦起身或拔节期再施总氮量的50%。x0d 根据上述施肥用量,秋种底肥的化肥施用方案为:方案1:亩施尿素13-15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氯化钾7.5-12.5公斤。施肥方案2:亩施三元复合肥(N、P2O5、K2O各15%)40-50公斤。 方案3:亩施磷酸二铵15公斤+尿素10公斤+氯化钾7.5-12.5公斤。过去施肥量高于推荐施肥量高限的、土壤肥沃的选施肥量的低限,相反,选高限(这个原则适用于以下施肥量选择)。x0d 2、选用良种 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要求选用分蘖成穗率高的高产品种。适于精播栽培的品种有:泰山23号、烟农24、济麦21、济麦19号、济麦20、鲁麦21号等。适于半精播栽培的品种有:山农664、淄麦12、潍麦8号等为主。x0d 3、整地作畦 整地质量直接影响播种质量和幼苗生长,而且通过耕作整地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性能,提高地力,从而促进小麦生长发育。高产麦田要求深耕翻,打破犁底层,一般要求耕深23~25厘米,并做到随耕随耙,耙细耙透,做到上松下实。x0d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一般应适当扩大畦宽,以2.5~3.0米为宜,畦埂宽不超过40厘米。为节约用水,提倡短畦,畦长以50~60米为宜。采用等行距种植的地块,可根据不同品种的株型特点,平均行距一般定在22~25厘米为宜。采用小麦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的地块,可采用大小行种植,提倡采用“20+40”的模式:即大行40厘米,小行20厘米,秋种时大行内间作菠菜等低温蔬菜、春季套种玉米、棉花等其他作物;小行内种两行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如泰山23号、济麦19等。x0d 4、做好种子处理 提倡使用包衣的良种。小麦专用种衣剂含有防病和防虫药剂、微肥和生长调节剂,有利于综合防治病虫害,培育壮苗。没有种衣剂的要采用药剂拌种: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环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即100公斤种子加0.2公斤药剂)拌种。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散黑穗病等病害发生地块,可选用2%立克秀按种子量的0.1%~0.15%(即100公斤种子加0.1-0.15公斤药剂)拌种,或20%粉锈宁按种子量的0.15%(即100斤公斤种子加0.15公斤药剂)拌种。病、虫混发地块可选用以上药剂(杀菌剂十杀虫剂)混合拌种。采取药剂拌种的播种量应适当加大10%~15%。x0d 5、适期播种 播种过晚,蘖少、根少、苗弱,形不成壮苗;播种过早,苗旺长、缺位、病虫害严重、易发生冻害。不同项目县冬前积温和前茬作物各不相同,难以统一确切的时间,适宜的播期应掌握在日平均气温17~16℃左右,冬前≥0℃积温650℃,越冬时能形成6叶1心的壮苗为宜。鲁南、鲁西南以10月5日~10日,鲁北、鲁中、鲁东以10月1日~5日为宜。采用冬性品种可在适期内适当早播;采用弱冬性品种可在适期内适当晚播。x0d 6、足墒播种 适宜的土壤墒情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措施,小麦出苗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手感标准为:手抓能成团,松手落地能散开)。墒情不足的,应采取多种形式造墒,反对抢墒播种或沟墒播种,确保适墒播种。当墒情和播期发生冲突时,宁可晚播3~5天,也要造墒播种,做到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 x0d 7、确保适宜的播种密度 x0d 每亩基本苗应根据不同品种特点,千粒重、发芽率、出苗率等情况确定,对于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适期播种的高产麦田适宜基本苗每亩10~12万基本苗,每亩40万穗。对于分蘖成穗低的大穗型品种,适宜基本苗每亩13~18万,每亩30万穗。为确保适宜的播种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x0d 每亩播种量(公斤)=[要求基本苗×千粒重(克)]/[1000×1000×发芽率×出苗率]x0d 地力水平一般,整地水平差的可用半精播栽培,每亩13-18万基本苗(一般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千粒重40克左右的,以斤籽万苗计算即可)。x0d 做好播种机具的调试,建议采用精量播种机播种,播种深度3~4厘米。x0d (二)冬前管理要点x0d 1、保证全苗 在出苗后要及时查苗,有缺苗断垄的,要补种经过浸种催芽的种子,同时拔除疙瘩苗,这是确保苗全的第一个环节。出苗后遇雨或土壤板结,应及时进行划锄,破除板结,通气、保墒、促进根系生长。x0d 2、化控或深耘断根 若越冬前麦田群体偏大超过80万/亩,有旺长趋势,可在气温降至零上5℃前,使用壮丰安化控(使用方法见说明)或镇压,或深耘断根,以缓解生育中后期群体与个体的矛盾。深耘断根的方法是去掉2齿的耘锄隔行深耘,深度10厘米,耘后将土搂平,压实,接着浇冬水,防止透风冻害。一般长势正常的麦田也可采用这一措施,但群体偏小、长势较弱的麦田不宜采用。x0d 3、冬季水分管理 浇好冬水有利于保苗越冬,使早春保持较好墒情,以推迟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主动。对于部分抢墒播种的麦田,及群体偏小长势较弱的麦田,应于立冬至小雪期间浇冬水,确保小麦安全越冬。浇过冬水,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以破除板结,防止地表龟裂,疏松土壤,除草保墒,促进根系发育,促苗壮。对造墒播种,麦田冬前墒情较好,土壤基础肥力较高且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一般不要求浇冬水。x0d (三) 春季(返青-挑旗)管理要点x0d 拔节期追肥浇水 项目区麦田返青期、起身期一般不追肥不浇水,主要进行划锄,以通风、保墒、提高地温,利于大蘖生长,促进根系发育,使麦苗稳健生长。及时防治病虫草害。x0d 拔节肥、水的具体施用时间,还要根据地力水平和麦苗情况灵活变化。肥力中等、群体偏少的麦田一般在拔节期稍前或拔节初期(基部第一节间伸出地面1.5~2cm)追肥浇水。地力水平高、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宜在拔节中后期(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追肥浇水。x0d (四)中后期(挑旗-成熟)管理要点x0d 浇好挑旗水或开花水。挑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此时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花,增加穗粒数,并保证土壤深层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如小麦挑旗墒情较好,也可推迟至开花期浇水。x0d 酌情浇灌浆水。小麦开花后土壤水分含量过高,会降低小麦的品质,所以,在开花后应注意适宜控制土壤含水量不要过高,在浇过挑旗水或开花水的基础上,一般不用再浇灌浆水,若只浇挑旗水且天气较旱,一直没有降雨,可考虑在花后10-20天浇一次灌浆水,以提高小麦的综合品质,以及籽粒的光泽度和角质率,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减少灰分含量。x0d 及时防治病虫害。小麦生育后期容易受到锈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虫、麦叶蜂等病虫害的危害,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因此,必须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x0d 适时收获。实践证明,蜡熟末期收获产量最高,以籽粒到蜡熟末期收获为宜。
小麦如何种植
一、精细耕地
耕地前尽量把雨季降水保蓄起来,同时对地面不平的于耕翻前削高填洼、增加平整度。耕地后整地主要是进一步对土壤结块破碎,增加表层土壤紧密度和地面平整状态,在打畦之前、之后都可以根据需要整地。机耕要和机耙结合。整地要满足如下农艺要求:表土层松软细碎,表土层下有一定的紧密度;工作深度要达到规定要求并保持深浅一致,地面平整,无漏耙、漏压现象。
二、合理地选用良种选用净度高、含杂草种子少的麦种。每个良种都有其固有的特性,都要求一定的栽培条件和生产水平,合理地选用对路的良种,搞好品种布局。但所选的品种不宜过多或过少。品种过多易造成种子混杂,过少则会降低整体抗灾能力。
在品种选用上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尽可能选用中早熟品种,以避免干热风等自然灾害,便于及时收荆和下茬作物的生长。二是选用适播期较长、播期弹性大的品种。三是选用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并配套推广精播半精播技术,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减少病虫危害,降低后期倒伏危险。
三、返青拔节期管理1.浇好返青水和拔节水
浇返青水的时间一般在土壤冻结层化透以后,或在5cm平均地温稳定在5℃以上时为宜,浇水过早引起地温下降,不仅推迟返青,甚至导致冻害。此时期要求60cm以上土层水分要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
一般情况下,拔节水应适当早浇,当土壤水分降到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下时应立即浇水,尤其是总茎孽数在1050万个/hm2以下的弱苗,应在拔节前几天结合追肥浇好返青水,以促使麦苗由弱变旺。
而对于总茎孽数在1 800万个/hm2以上田间郁蔽的旺苗,应适当迟浇,在第1.2节伸长前切勿浇水,以防倒伏;要待无效冀死亡,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好转,大华叶片稍有落黄时再浇。
2.推广“前氮后移”施肥技术
在小麦返青期,对于三类苗或弱苗,应重点管理并适当早管,以促为主,可趁摘或结合浇水追施112.5 ~ 150.0kg/hmn2尿素。对于一、二类苗或壮苗,以中耕除草为主。到拔节期,群体在1200万株/hm2左右的一般壮苗麦田,当小麦基部第1节间固定、开始出现两极分化时,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12.5 ~ 150.0kg/hm2。
四、增施有机肥选择高产、优质和熟期适中同一类型的优良品种群,确定适宜密度区间的下限,采用经济最佳施肥量,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有机肥含有较丰富的有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一般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
在不同肥力条件下,增施不同有机肥均可提高产量,但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效果不一样,在肥力较差时效果较好,在一定范围内依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和品质随之提高,但从经济施肥的原则出发,应因地制宜选择肥效最佳的施肥量。
五、小麦病虫害防治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是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根病和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侵染扩展高峰期,也是为害盛期。此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杂草的危害盛期,是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一个关键环节。
合理的种植方式可保证小麦单株有适宜的营养面积,群体得到很好的发展,是合理密植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在我国麦区采用的种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等行距窄幅条播:行距一般有16厘米、20厘米、23厘米等机播。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单株营养面积均匀,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照,植株生长健壮整齐,对亩产350千克以下的产量水平较为适宜。
宽幅条播:行距和播幅都较宽,如宽幅耧,播幅7厘米,行距20~23厘米。优点是:减少断垄,播幅加宽,种子分布均匀,改善了单株营养条件,有利于通风透光,适于亩产350千克以上的产量水平的麦田使用。
宽窄行条播:各地采用的配置方式有窄行20厘米、宽行30厘米,窄行17厘米、宽行30厘米,窄行17厘米、宽行33厘米等,高产田采用这种方式一般较等行距增产5%~10%。其原因,一是株间光照和通风条件得到了改善;二是群体状态比较合理;三是叶面积变幅相对稳定。
小窝密植:西南地区麦田土质比较黏重,兼以秋雨较多,整地播种比较困难,采用小窝密植方式。每亩45万窝左右,行距20~22厘米,窝距10~12厘米,开窝深度为3~5厘米,氮、钾化肥一般配在人畜粪水中充分搅匀后集中施于窝内;过磷酸钙、油饼等混在整细的堆厩肥中盖种,盖种厚度以2厘米左右为宜。使用工具为小橇橇窝、小锄挖窝点播,近年来研制的简易点播机,也可开沟点播一次完成。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09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