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办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现代畜牧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草原规划、保护、建设、利用和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草原,包括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办法

天然草原是指由草本植物和半灌木构成的植被群落及其着生地;人工草地是指通过播种、灌溉等人工耕作方法形成的改良草地、退耕还草地等,不包括城镇草坪。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草原保护、建设和利用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将草原管理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草原监督管理工作。具体工作由其所属的草原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但是,行政许可事项除外。

国土资源、林业、农业、水利、环境保护、旅游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草原保护、建设、利用等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草原保护、建设和利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根据需要可以设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具体监督检查工作。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的宣传教育。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草原法律法规、保护草原的义务,同时享有对违反草原法律法规、破坏草原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草原管理、保护、建设、合理利用和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第七条 自治区实行天然草原划区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并按照国家规定给落实草原禁牧的牧户资金补助,给落实草畜平衡的牧户资金奖励。第二章 草原权属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登记、确认草原使用权,核发草原使用权证书。依法已经确权的草原,不得重复发放其他权属证书,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草原使用权证书由自治区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式样。第九条 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使用的国家所有的草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

未确定使用权的国家所有的草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保护管理,并可以直接组织发包,所得收益由同级财政专户管理,全额用于草原保护和建设。第十条 依法确定给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国家所有的草原,可以由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家庭或者联户承包经营。

承包经营草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进行。第十一条 草原承包经营期内,发包方不得对承包经营者使用的草原进行调整。因重大自然灾害失去草原以及草原被征收、征用或者因生态保护需要禁用草原等特殊情形确需个别调整的,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下列草原可以用于调整:

(一)集体经济组织依法预留的机动草原;

(二)发包方依法收回的草原;

(三)承包方自愿交回的草原;

(四)通过国家投资建设人工饲草料地置换、并依法办理变更手续的天然草原。第十二条 在草原承包经营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草原,下列情形除外:

(一)原承包经营者死亡,无合法继承人的;

(二)承包方有稳定的非牧业收入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并自愿放弃承包经营权的;

(三)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

承包方自愿将承包草原交回发包方的,不得在承包期内再次要求承包草原。第十三条 草原承包经营权可以按照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

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不得改变草原的畜牧业用途;

(二)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

(三)受让方应当具有从事畜牧业生产的能力,并依法履行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的义务。第十四条 草原承包经营权可以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原承包合同剩余的期限。

采取转包、出租、互换等方式流转的,当事人双方应当向发包方和县(市)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发包方应当向县(市)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中国的草原大都处于干旱地区,牧草因缺水而枯死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灌溉是改良草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1976~1978年,新疆天山北坡山地草原进行适当灌溉以后,使草层高度由15~17 cm增加到60~80 cm,覆盖度由50%提高到100%;同时,灌溉后植物种类组成也发生了变化,豆科牧草由10.9%增加到65.2%,杂草明显减少。

草场的灌溉大多采用自流漫灌的方法,有条件的地方应当进行较为细致的畦灌和沟灌。喷灌则是更为先进的灌溉技术,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牧草产量,并且节约水资源。

草场的鼠虫害及其防治

中国草原上栖息着170多种啮齿目动物,形成鼠害的常见种类有80多种,如田鼠、鼢鼠、黄鼠、沙鼠、旱獭等。这些害鼠的繁殖能力很强,能够大量啃食牧草,挖掘洞穴,破坏植被。发生中等程度鼠害的草场,一般每公顷有害鼠100~300只;鼠害非常严重的草场,每公顷有害鼠1 000~2 000只,使草场上鼠洞遍地,千疮百孔,失去放牧利用价值。中国北方和西部牧区草场鼠害严重,每年鼠害发生面积都在2×107 hm2以上。

中国草原上的虫害以各种蝗虫、草原毛虫、草地螟、草原叶甲虫等为主要害虫。其中蝗虫多发生在新疆、内蒙古等干旱、半干旱区草原上,分布范围较广。草原毛虫大多发生在青海、西藏、甘南、川西北青藏高原牧区。发生虫害的草场,有50%~80%的牧草被害虫吃掉,虫害严重时能将地表牧草全部吃光。中国草原虫害很严重,每年约有5×106 hm2草场发生虫害,需要采取人工防治措施。

中国草原灭鼠治虫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全国草场灭鼠治虫的防治面积每年约为350万公顷,相当于鼠虫害发生面积的20%~30%,使草原蝗虫灾害得到控制,减缓了草原鼠害蔓延的势头。另外,为了减少化学防治带来的环境污染,生物防治的面积每年都以5%~10%的速率增加。1995年,全国草场生物防治面积占总防治面积的40%。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3012.html